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虎杖苷(polydatin,PD)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I/R组,PD(I/R+PD)组,虎杖苷+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I/R+PD+chelerythrine)组和PKC阻断剂(I/R+chelerythrine)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法建立离体心肌I/R模型,缺血40 min,再灌注共40 min,分别测量再灌20 min以及再灌40 min时心功能和酶学指标包括:心率、左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磷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心肌I/R可引起心脏功能I/R+PD组±dp/dtmax的恢复率明显回升(P0.05),同时,LVEDP、LVDP等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LDH、PK浓度在复灌20和40 min时明显低于I/R组(P0.05)。说明PD能部分抑制再灌注期PK和LDH的漏出。PD还能够显著提高I/R心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且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应用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则可以消除PD的上述作用。结论:PD可能通过PKC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对I/R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非缺血灌注组(C组):正常灌注8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灌流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30min;黄芪-缺血再灌注(H I/R组):K-H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10mg/L),灌流20min后,开始停灌30min,再灌含有黄芪的K-H液30min。观察黄芪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功能、肌酸激酶(CK)、心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①心功能:H I/R组较I/R组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心功能;②心肌酶谱:C组在整个灌流过程中CK含量很低,I/R组在30min复灌后有大量的CK漏出,CK值高于C组(P<0.01),H I/R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为(1.20±0.02)IU/(gwt·min),I/R组为(2.32±0.06)IU/(gwt·min);③MDA:黄芪灌注后心肌组织中MDA明显下降。结论黄芪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心肌舒张功能而发挥拮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及二氮嗪预处理(DPC)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糖尿病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4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各分为5组(每组8只):①对照组(Con组):仅行全心灌流120min,不做其他处理;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③IPC组:缺血30min前,心脏平衡灌流10min,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余同I/R组;④DPC组:心脏依次平衡灌流10 min,重复2次灌注含二氮嗪(浓度为100μmol/L)的K-H液5min,间隔灌注K-H液5min,余同I/R组;⑤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用DMSO取代二氮嗪,过程与DPC组处理相同。比较各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环磷酸鸟苷(cGMP)、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变化。电镜对心肌线粒体行Flameng评分。结果:①灌流液CK含量:缺血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CK含量比较(与I/R比较):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明显降低(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无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MDA含量: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含量明显比I/R组降低(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SOD含量: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cGMP、NO、NOS含量的变化: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及DPC组与I/R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糖尿病大鼠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及DPC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正调NO、cGMP及NOS的表达。而糖尿病可抑制IPC及DPC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NO信号通路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Levosimendan,Levo)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保护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利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装置,平衡灌注10min后,I/R组:继续K-H液灌注20min;L1组:30nmol/L Levo续灌20min;L2组:300nmol/LLevo续灌20min;L+G组:300nmol/L Levo和10μmol/L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续灌20min。四组均经历全心缺血缺氧30min,然后再用相应的灌注液复灌30min。观察各组LVDP、±dp/dtmax、HR、CF,测定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活性及心肌组织中ATP、Ca2+含量。结果:L2组LVDP、±dp/dtmax、HR、CF、ATP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心肌酶及Ca2+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300nmol/L Levo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开放KATP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激活的时程及意义。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用改良的KH液持续灌流180min;I/R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R0、R5、R15、R30、R60、R120 6组,用改良的KH液灌流平衡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分别再灌注0、5、15、30、601、20 min。连续监测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压力最大升降速率(+dp/dtmax)以评价心功能,免疫印记法检测再灌注不同时程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120 min时,LVDP从(96.0±7.4)mm Hg降至(46.2±3.8)mm Hg,+dp/dtmax从(2002±215)mm Hg降至(642±124)mm Hg(P<0.01)。再灌注各时程STAT1、STAT3均处于激活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者表达存在时间差异,p-STAT1在缺血30 min增高不明显,再灌注过程中处于显著激活状态(P<0.01);p-STAT3在缺血30 min即明显升高(P<0.01),而再灌注期未见进一步升高(P>0.05),p-STAT1/p-STAT3与LVDP及+dp/dtmax呈明显的相关性(r=-0.894,r=-0.886,P<0.001)。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心肌I/R损伤,磷酸化的STAT1与STAT3的比值可能决定了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通过增加葡萄糖代谢发挥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成年大鼠根据灌流底物不同随机分为葡萄糖(Glu)组、丙酮酸(Pyr)组及棕榈酸(PA)组,每组内又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I/R组及I/R+Ins组,每组6只。大鼠离体心脏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 h制备I/R模型。缺血前30 min持续性灌流Ins(100 U/L)。利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 P/dtmax)及冠脉流量(CF)。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总Akt(t-Akt)及其磷酸化[p-Akt(Ser473)]水平。结果 I/R+Ins时,Glu组和Pyr组的LVDP、±d P/dtmax和CF显著高于I/R组(P0.05),梗死面积显著低于I/R组(P0.01),而PA组的LVDP、±d P/dtmax、CF和梗死面积与I/R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与I/R组相比,I/R+Ins时,Glu组、Pyr组和PA组的p-Akt(Ser473)明显上调(P0.01,P0.05),且Glu组p-Akt的上调程度显著高于Pyr组和PA组(P0.05)。结论 Ins对I/R心肌保护作用依赖于其对葡萄糖代谢的增加,提示增加葡萄糖代谢可以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酸性复灌液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兔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缺血/再灌组(I/R组,8只)和酸性灌注组(E组,8只)。I/R组灌流20min后缺血60min,用pH7.4HEPES-KH液恢复灌注100min;E组pH 7.4HEPES-KH液灌流20min后缺血60min,用pH 6.8、pH 7.1和pH 7.4HEPES-KH液依次灌注5min、5min和90min。测定心肌组织ATP含量、心肌细胞内和心肌线粒体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ATP]m、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相比,E组ATP含量、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和[ATP]m均优于I/R组(均P0.01),心肌细胞内和心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低于I/R组(均P0.01),E组线粒体结构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梯度酸性复灌液对离体未成熟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硝酸甘油(GTN)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3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五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GTN低浓度组(10 -8 mol/L GTN),中浓度组(10-7 mol/L GTN)及高浓度组(2×10 -6 mol/L GTN).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TN低浓度组左心室发展压(LVDP)、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均增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降低,中浓度组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LVDP和±dp/dtmax均降低;LVEDP增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和低浓度GTN组心肌组织ALDH2 mRNA表达增高,中浓度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大鼠心肌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 低浓度GTN可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高浓度GTN加重损伤,中浓度GTN对损伤影响不大,此现象可能与不同浓度GTN引起心肌ALDH2的释放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州香薷总黄酮(THES)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心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全心停灌处理方法,在K-H液平衡30 min后,全心停止灌流40 min,再灌注120 min模拟缺血再灌注过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HES低、中、高剂量组,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用TTC染色法对心肌梗死面积进行测定,观察并测定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和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心率压力乘积(RPP)、冠脉流量(CF)、左心室内压力最大开降速率(±d P/dtmax)呈现进行性降低,提示造模成功。TFES 1、10、100μg/ml剂量组各复灌时间点RPP、CF、±d P/dtmax均明显高于I/R组(P<0.05);与I/R组相比,TFES 10、100μg/ml剂量组均能够明显提高心肌Formazan含量(P<0.01);恢复灌流后30、60、90 min时间点TFES 1、10、100μg/ml剂量组中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1);在给予TFES 1、10、100μg/ml之后,Ca Cl2诱导的线粒体520 nm处吸光度降低被明显抑制,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HES能有效对抗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对心脏的保护机制与抑制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pH值HEPES -KH复灌液对未成熟心肌内皮素和羟脯氨酸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 dorff离体灌注模型 ,分为 3组 ,每组 8只 ,正常对照组 (C) ,仅灌注pH 7 4HEPES -KH液 90min ;缺血 /再灌组 (I/R) ,灌流pH 7 4HEPES -KH液 2 0min后缺血 6 0min ,用pH 7 4HEPES-KH液恢复灌注 30min ;酸性灌注组 (E) ,缺血 6 0min后 ,先用pH 6 8HEPES -KH液灌注 5min ,然后换成pH7 1灌注 5min ,最后恢复pH 7 4灌注 2 0min。以心肌羟脯氨酸 (HP)和血清内皮素 (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E组HP含量高于I/R组 (P <0 0 5 ) ,ET含量低于I/R组 (P <0 0 5 )。结论 复灌初期应用梯度酸性复灌液有助于未成熟心肌间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应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方法建立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脏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K-H液持续灌流120 min;I/R组平衡灌流30 min,全心停灌30 min,再灌60 min;丙酮酸乙酯组(EP组)实验程序与I/R组相同,平衡15 min后和再灌注期间灌流使用含2 mmol/LEP的K-H液.检测心肌MDA含量,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和核因子-κB转录(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I/R组MDA含量,AI和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EP组(P均<0.05).EP可抑制I/R后心肌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减少I/R心肌组织过度表达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为缺血/复灌对照组,缺血/复灌+伊贝沙坦(100umol/L)组,缺血/复灌+伊贝沙坦(50umol/L)组,缺血/复灌+伊贝沙坦(100umol/L)+CsA(1umol/L)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心脏离体灌注下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最大收缩/舒张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灌流液乳酸脱氢酶(LDH)及心律失常评分。结果:单用伊贝沙坦组LVDP、LVEDP、LDH及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缺血/复灌对照组(P<0.01);±dP/dtmax、CF显著高于缺血/复灌对照组(P<0.05),合灌环胞菌素A可以部分甚至全部逆转伊贝沙坦的作用。结论:伊贝沙坦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部分可能是通过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正常离体大鼠心肌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正常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复制成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I/R)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灌30 min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实验结束后分离出左心室心肌并横切成5片,置入TTC中测定心梗面积.结果 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LVSP)以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等血流变学指标,并显著减少了再灌注后LDH与CK的释放量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后适应干预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47.3%,29.5%).结论 缺血后适应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损伤有明确的改善作用,预防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pH值HEPES KH复灌液对未成熟心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 ,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 ,仅灌注pH 7 4HEPES KH液 90min ;缺血 再灌 (I R ,n =8) ,灌流 2 0min后缺血 6 0min ,用pH 7 4HEPES KH液恢复灌注 30min ;酸性灌注组 (E ,n =8) ,缺血 6 0min后 ,先用pH 6 8HEPES KH液灌注 5min ,然后换成pH 7 1灌注 5min ,最后恢复pH 7 4灌注 2 0m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E组在左室功能恢复、ATP含量、SOD活性方面均优于I R组 (P <0 0 5 ) ,在心肌含水量、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 R组 (P <0 0 5 )。结论 :pH反常是I R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 ,复灌初期应用梯度酸性复灌液有助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3组:I/R组、I/R+F组和对照组。用改良的Langendorff灌流装置,用K-H液行主动脉逆行灌流,建立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实验模型。I/R组预灌流20 min,停灌45 min,再灌30 min;I/R+F组于再灌注时在灌流液中加入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10 mg/kg);对照组连续灌流95 min。连续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曲线,收集冠脉流出液,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漏出量以及心肌细胞内钙、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心肌缺血使冠脉流出量减少,LDH、CK、Mb增加,再灌注后冠脉流出量进一步减少,LDH、CK、Mb进一步增加,同时增加细胞内钙,增加MPO活力,减少NO生成。盐酸法舒地尔逆转再灌注后冠脉流出量减少和LDH、CK和Mb漏出增加,降低细胞内钙、MPO活力,逆转NO生成减少。I/R使左室发展峰压平均值、平均±dp/dtmax均下降,盐酸法舒地尔对左室发展峰压的改变无明显影响,但改善±dp/dtmax降低。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心肌I/R损伤有保护作用,增强I/R引起的"无复流"现象和心肌收缩能力降低的恢复,此作用与逆转NO生成减少、MPO活性增高和细胞内钙超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雷诺嗪对豚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心功能保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离体Langendorff模型灌流方法,观察雷诺嗪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肌钙离子含量变化的作用.结果雷诺嗪可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 LVDP、+dp/dtmax和-dp/dtmax水平,减少再灌注末心肌组织Ca2+含量;R1、R2与I/R组相比较,P<0.05,P<0.05,P<0.05,R1与R2组比较P<0.05.结论雷诺嗪可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防止心肌细胞钙超载,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激动剂乙醇在对抗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致心律失常和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I/R组和乙醛脱氢酶2激动剂乙醇+I/R组。乙醇+I/R组大鼠给予2.5%乙醇日常饮用,1 w后乙醇调整至5%,持续至第8周。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灌流技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模型,观察复灌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乙醛脱氢酶2(ALDH2)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乙醇+I/R组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复灌流出液中LDH释放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SOD、ALDH2活性增加(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浓度乙醇可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抗离体心脏I/R损伤所致的氧化应激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前列腺素E1脂质体(Lipo-PGE1)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Lipo-PGE1治疗组,PGE1治疗组及对照组(IR组),治疗组给予含药停搏液,对照组单纯给K-H液;37℃下建立心肌IR模型,预灌注15 min,缺血40 min,再灌注40 min,分别测量复灌20 min、复灌40 min时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 Lipo-PGE1治疗组±dp/dtmax的恢复率较PGE1组大(P<0.01),LDH 浓度在复灌20和40 min时明显低于IR组(P<0.01).而PGE1组复灌20和40 min时CPK释放量低于IR组而高于Lipo-PGE1治疗组,说明PGE1能部分抑制再灌注期CPK的漏出而脂质体包裹能增强这种效应.结论 Lipo-PGE1对实验性心肌IR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将SD雄性大鼠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Con)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不同浓度(15 mg/L,30 mg/L,60 mg/L)芍药苷预处理组(PF1PF3组).Chart5软件分析缺血前,再灌注后20 min、40 min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出量(CF);收集灌注末心脏标本,制备心肌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值;电镜观察再灌注末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拍照.结果 IPC、PF预处理组在心功能恢复及心肌酶指标活力方面均优于I/R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能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非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动物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分为 4组 :1缺血 /再灌注 (I/R,n=6 ) ,离体心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in;2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 ) ,离体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 in,缺血 5 m in/再灌 5 min各 2次 ;3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 IPC,n=6 ) ,反复 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 5 min/松开 5 m in,建立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min;4肾缺血预处理组 (K- IPC,n=6 ) ,反复 3次阻断左肾动脉 5 m in/放开 5 min,建立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in。然后各组全心缺血 45 min,恢复灌注 15 m in改为工作心 30 m 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 DH)漏出率、心肌组织 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羟脯氨酸 (HP)含量及血清内皮素 (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IPC,DL- IPC及 K-IPC组左室功能恢复优于 I/R组 (P<0 .0 5 ) ,ATP含量、SOD活性、HP含量均优于 I/R组 (P<0 .0 1) ,心肌含水量低于 I/R组 (P<0 .0 5 ) ,MDA含量 ,CK,L DH漏出率及 ET含量均低于 I/R组 (P<0 .0 1)。结论 :非心脏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