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几乎仅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因此,冠状动脉钙化能可靠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并对其作定量分析,对于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冠状动脉硬化及狭窄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目前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手段.本研究利用16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钙化积分方法应用于CAD的诊断,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对照,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筛查和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无创检查手段,但指南对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用于临床决策方面并无明确推荐,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多根据临床经验决定.现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斑块类型等的预后价值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171例患者分3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无钙化组,冠状动脉狭窄伴钙化组,比较3组患者BMP-2水平的差异。结果:CAG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组BMP-2水平高于正常组及冠状动脉狭窄而无钙化组。结论:BMP-2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钙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婕  李绍科  安毅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5):316-318,36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60名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一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CT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测定狭窄程度分别<50%、>50%、>75%的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75%、81%、88%,特异性达97%。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程度分析显示,同一年龄段人群,冠心病高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钙化积分结合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按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对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320排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 102名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共发现396个冠状动脉斑块,同期行CAG检查,对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程度按无、轻、中、重、闭塞5个级别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按钙化、非钙化斑块分类计算符合率。钙化斑块按钙化阈值>150 HU、>250 HU、>350 HU、>600 HU共4个方案进行计算。结果 CTA显示钙化斑块占68.2%,非钙化斑块占31.8%。6%的斑块为不稳定斑块。7.8%的斑块不导致狭窄。钙化阈值设定>150 HU、>250 HU、>350 HU的符合率测量无明显差异,但>600 HU时有减低。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狭窄与CAG符合率为88.4%(非钙化斑块94.4%,钙化斑块85.6%,二者差异显著)。不相符多表现于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结论与CAG对照,冠状动脉CTA显示斑块狭窄符合率较高(88.4%),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符合率(94.4%)明显高于钙化斑块(85.6%);少数病例存在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因此CTA在非钙化斑块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钙化阈值设为>350 HU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方法已为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有着很大的潜力,它不仅可以发现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还可以检出尚未引起狭窄的钙化及非钙化(脂质及纤维)斑块,随着技术进步,多层螺旋CT有可能取代冠状动脉造影完成对早期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的评价要优于传统风险因素,它对总的冠状动脉的斑块负荷的评估可以提供更有力的预测。它还可用于其它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价。现主要介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学基础,而冠状动脉钙化是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标志。检测和评估冠状动脉钙化不仅对预测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是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行精确量化评估的无创检查手段,其对于定量冠状动脉钙化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冠状动脉钙化CCTA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冠状动脉钙化(CAC)为冠心病的早期征象之一,冠状动脉钙化量化与CT钙化积分扫描(alcification score,CS)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筛查[1]。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目前定性、定量研究CAC的最佳无创方式,并成为临床评估冠心病的参考标准之一。国内外对CAC的研究颇多,但对国内研究的总结性文章鲜有报道。本研究对国内学者近两年在CAC发病的分子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29例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6个月)接受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钙化评价及相关因素检测,随访评价心血管事件;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所有29例患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62.07%(18/29)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钙化,平均钙化积分为482.41±739.97;18个月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23例次,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组22例次,无冠状动脉钙化组仅1例次(P=0.001);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Spearman's Rho=0.882,P<0.0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和高血磷有关(P=0.013,P=0.043),其中,C反应蛋白、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随访期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6例,占15.79%,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组5例,无冠状动脉钙化组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150).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多层螺旋CT评分有助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标志,也是粥样斑块负荷程度的标志。冠脉钙化程度与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冠脉钙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独立影响。随着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和度量更为精确可靠,因此,对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有利于早期针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 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钙化斑块44处,大钙化斑块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处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水平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影响.方法: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入选患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43例),冠状动脉钙化组(37例),分析3组OPN水平的差异;②对行PCI的50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2周的血浆OPN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①冠状动脉钙化组血浆OP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②PCI后24 h的OPN水平较术前、术后2周显著增高(P<0.05).结论:OPN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钙化标志之一,PCI可能会增加OP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诊断是临床诊治的第一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硬、软件的飞速发展,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现实,实现了冠状动脉无创造影检查。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判断、斑块诊断、钙化积分测定、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评价及左室心功能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该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通过眼底照相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 ,探讨与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明显增加(P0.01)。并且,随着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度的增加,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亦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视网膜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有关,经调整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后,视网膜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相关。结论: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是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但二者仅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不能进行功能学评价。而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决定了病变(特别是临界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103例,既往无冠脉成形术和搭桥术史,行冠脉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后,回顾性分析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对所有冠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计算冠脉钙化积分并估计管腔狭窄程度,来预测冠心病.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者80例,排除23例,根据造影结果判断MS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1)冠心病组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非冠心病组;(2)两组的冠脉钙化积分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钙化血管支以左前降支最多见,且随着钙化血管支数的增加,钙化积分逐渐增高;(4)64层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重建冠状动脉,直径>1.5 mm血管存在的>50%的狭窄,男性诊断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89.36%,阴性预测值为88.89%;女性诊断敏感性为91.57%,特异性为92.30%,阳性预测值为88.46%,阴性预测值为90.32%.结论 在患者心率<80次/分钟时,64层MSCT即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评价冠脉并判断其狭窄程度,是检查冠脉有无狭窄的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1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期60例血压正常人为血压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根据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将其分为冠状动脉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依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血清γ-G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随着高血压等级的增加,患者血清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钙化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钙化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血清γ-GT水平与CAC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γ-GT是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骨密度(包括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6例因胸痛入院的非糖尿病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分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64排螺旋CT扫描机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无钙化组(10分)、轻度钙化组(10~100分),中度钙化组(100~400分)、重度钙化组(400分)。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水平,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三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的加重,低骨密度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骨密度可能是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