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咯利普兰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4)、损伤组(n=40)和治疗组(n=40)。大鼠SCI模型采用纽约大学脊髓重物坠落伤模型。治疗组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咯利普兰,剂量为0.5 mg(/kg.d),2次/d,连续3d。损伤前后对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进行开放场地试验(BBB)评估大鼠脊髓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三组大鼠损伤前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4(EAAT4)表达情况。结果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即刻大鼠BBB评分均为0,处于完全瘫痪状态;然后BBB评分逐渐增高;伤后42、56和64d,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P<0.01)。假手术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EAAT4表达较少;脊髓损伤1周后,损伤中央出现较大空洞,EAAT4表达明显升高;而治疗组,组织空洞缩小,EAAT4表达较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咯利普兰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AAT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查大鼠椎骨解剖学特点,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定位提供参考和解剖学依据;建立一种更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将10只体重为200~250 g Wistar大鼠脊柱区进行解剖,对椎骨位置和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另取36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SCI)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 d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第9、10、11胸椎棘突之间距离最为靠近;第一腰椎棘突与脊柱两侧银白色腱膜第一个相交接处对应。HE染色:SCI组可见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可见大片坏死灶。BBB评分:SCI组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最终BBB评分未超过6分。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测:SCI组可以明显看到SEP与MEP的峰-峰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本实验模型制作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和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挤压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只打开脊柱椎板,不损伤脊髓;米诺环素治疗组:制作脊髓挤压伤模型,腹腔注射米诺环素;盐水对照组:制作脊髓挤压伤模型,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脊髓挤压伤后第3天取大鼠脊髓标本,进行组织水肿、损伤面积的测量,并行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Caspase-3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同时于各个时间点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米诺环素治疗组损伤面积更小,细胞凋亡数量更少,组织水肿更轻,运动功能恢复更好。结论米诺环素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挤压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驽药针刺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以及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单纯针刺组、驽药针刺组,每组分为3天、7天、14天、21天共4个亚组,每组5只。BBB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驽药针刺组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驽药针刺组7、14、21d的BDNF表达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且与BBB评分呈正相关(r=0.717,P0.05)。结论驽药针刺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可明显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髓鞘碱性蛋白 (MBP)主动免疫 ,对大鼠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后二次损害的治疗作用 ,探讨自身免疫T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用不完全福式佐剂 (IFA)乳化的MBP、全脊髓匀浆 (WSCH)、卵白蛋白 (OVA)分别免疫三组SD大鼠 ,1周后使用OHBASIKI打击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SCI)。每周进行一次斜板试验及BBB评分 ,2 8天后标本取材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用MBP或WSCH免疫鼠神经功能康复明显优于OVA免疫鼠 ,斜板实验及BBB评分与后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形态学检查前两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大部分恢复 ,形态基本正常 ,后者仍破坏严重。结论 MBP或WSCH主动免疫能中断SCI后二次损害的破坏作用 ,被激活的自身免疫T细胞对中神经系统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可靠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方法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脊髓全横断损伤组,横断组选择T12节段横断大鼠脊髓。分别于术后24h、7d及21d取L2节段制成20μm冰冻切片行HE染色,并记录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结果脊髓全横断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同一时间点之间相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脊髓横断以下节段出现大量空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以腹角为甚;全横断组腹角神经元计数与假手术组在同一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大鼠的30天存活率达72%。结论本方法为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制作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丁酸钠组和对照组.用NYU撞击仪击打T8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立即给予丁酸钠组大鼠丁酸钠6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制模前、后1~6周给予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制模后1周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脊髓组织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制模后6周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 脊髓损伤后4~6周时,丁酸钠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脊髓损伤后1周时,丁酸钠组脊髓的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脊髓损伤后6周时,丁酸钠组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是两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报道较少,结果也不尽相同。 目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评分和诱发电位学检测了解嗅球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有无协同作用。 方法:以NYU脊髓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注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无血清的DF12培养液、生理盐水。于术后8周进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并通过BBB评分了解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术后8周,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损伤组、DF12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单独应用均可以显著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二者联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化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化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和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建立有效的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的前提,只有建立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实验动物模型才能择优选出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方案。 目的:实验拟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动物实验,于2007-11/2008-10在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动物试验中心完成。 材料: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实验组24只。 方法:显露实验组大鼠T8~T12棘突及椎板,切除T9~10棘突及椎板,暴露相应脊髓段作为损伤区,采用大鼠脑定位仪自主设计改良Allen模型打击装置,予15 g×20 cm=2.94×10-2N 重力打击大鼠T10节段脊髓,动物模型保证硬脊膜完整。假手术组仅同法暴露相应脊髓段,但不做打击。 主要观察指标:造模后2,4,8周以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观察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的变化。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苏醒后能站立行走,斜板试验角度均大于70°,BBB评分21分,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大鼠造模后双下肢全瘫,2只大鼠表现为痉挛性瘫痪,5只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残现象。造模后2,4,8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性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 结论:以2.94×10-2N 重力打击大鼠脊髓可保证硬脊膜的完整,并获得稳定的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的疗效.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细胞支架,多聚赖氨酸为细胞外基质,神经十细胞(NSCs)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制作大鼠T10脊髓右半切块状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在损伤区移植组织工程脊髓,对照组A移植NSCs,对照组B移植PLGA.移植治疗12周,每周均行BBB评分定量评价肢体运动功能.伤后第12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传导束的恢复程度,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区的形态结构修复.结果 伤后12周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显示:实验组鼠右侧大脑组织中可见大量的HRP标记阳性神经元,而两对照组仅见有少量HRP阳性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移植区NF阳性神经元和GAP-43阳性神经轴索数量较多,修复了缺损,而对照组极少,仍留下不同程度的缺损.结论 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促进了半切块状损伤脊髓的形态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NSCs移植和PLGA移植.  相似文献   

12.
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凋亡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0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10只(A组)、损伤对照组(B组)30只、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CD组)30只、Tet治疗组(DC组)30只。胸8、9椎板切除后B、C、D组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C组和D组动物于制模前、伤后24h、伤后48h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和Tet。各组大鼠于术后8h,1d,3d,7d,14d行BBB评分,分别于术后8h,1d,3d,7d,14d取损伤段脊髓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 。结果: 伤后7d、14dC组与D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脊髓组织HE染色正常 ,C组与D组脊髓组织损害较B组轻,术后8h-14d动态观擦,3d—7d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达到损伤高峰期;A组中bax、bcl-2表达较少,C组与D组bax 表达较B组少,而bcl-2表达较B组多。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 表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能有益于脊髓组织的保护,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BDA皮质脊髓束神经顺行示踪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素标记葡聚糖(Biotin Dextran Amine,BDA)顺行示踪技术来观察大鼠皮质脊髓束(CS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走行及脊髓损伤后的表现特征。方法20只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脊髓损伤组(n=10)和损伤对照组(n=10)。在相当于T7椎板水平用做好标记的显微剪刀剪断脊髓的后2/3。对照组动物术中仅咬除棘突、椎板,不切断脊髓。术后第15 d,所有动物通过立体定向开颅,将10%BDA溶液注入右侧的感觉运动区皮质内。BDA注射2周后,取出大脑和脊髓组织,采用自由漂浮法行BDA染色显影。实验动物于脊髓损伤术前、术后3d、1周、2周、4周采用Basso、Beatlie、Bresnahan(BBB)评分法测量运动功能,所得数据采用两组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脊髓损伤组动物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2.BDA顺行示踪显示大脑皮层BDA注射区内见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轴突呈阳性染色,BDA阳性染色的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在中脑、桥脑及延髓的腹侧面行走,但在锥体交叉后皮质脊髓束主要(约99%)在对侧脊髓白质的后索中行走。在致伤组动物中,位于脊髓白质后索中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在脊髓损伤处终止;在对照组皮质脊髓束纤维染色可一直延伸至L1水平。结论BDA顺行神经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脊髓全横断模型在造模时常难以保证神经纤维的完全离断。 目的:构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脊髓T10节段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动物仅打开椎管与硬脊膜而后缝合,但不损伤脊髓。建模后1,3,5,7 d分别进行BBB评分以评估后肢运动功能,检测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来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并行形态学观察来评估脊髓肉眼观病理形态。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建模后1,3,5,7 d时,其BBB评分降低(P < 0.01),未检测出体感和运动诱发电位。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完全横断,而假手术组脊髓形态完整。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在遭受到持续进行性压迫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TrkB受体的变化。方法 将75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各25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组再分为1、7、14、21、28 d 5亚组,每亚组5只。胸11~12椎板和硬脊膜之间置入缓膨材料(3 mm×5 mm,厚0.8 mm)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估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后7、14、21、28 d,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可观察到从脊髓受压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中央管及前角区域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邻近灰质的白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而对照组和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呈强阳性,尤其是神经元部位,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且主要表达在运动类神经元中,随压迫进行,表达逐渐增强,至相对稳定;对照组和正常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较少。结论 大鼠脊髓在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BDNF、TrkB受体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changes in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occurring in association with graded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issue Evans blue content is a useful indicator of the severity of spinal cord injury. The study also aimed to test the ability of the Evans blue method to demonstrate secondary injury after spinal cord contusion. METHODS: In step one of the study, spinal cord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s and spinal cord Evans blue content were evaluated at 2 h post-injury in five groups of rats: a control group, a laminectomy-only group and three trauma groups (10, 50, and 100 gcm). In step two, these rats were used for Evans blue assessment following clinical examination at 24 h post-injury. RESULTS: The laminectomy-only group showed no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egard to spinal cord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s, tissue Evans blue content, and clinical findings. Increase in spinal cord tissue Evans blue content and lipid peroxid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trauma.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uma intensity and clinical findings, and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spinal cord tissue Evans blue content at 24 h compared with that at 2 h. CONCLUSIONS: Determination of spinal cord tissue Evans blue content is a reliable, rapid, simple and inexpensive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in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injury and to evaluate neuroprotection studies. 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to show that the Evans blue technique is a useful method to demonstrate secondary injury of spinal cord tissue and vasculature.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嗅鞘细胞所分泌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保护脊髓神经元和促进脊髓轴突再生的效应。 目的:比较嗅球及嗅黏膜固有层来源的嗅鞘细胞异体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西电集团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随机选取雄性3月龄及23月龄SD大鼠各6只,分为实验组(23月龄)和对照组(3月龄),用于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乳鼠嗅球嗅鞘细胞移植组、正常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对照组,每组10只。 方法:30只SD大鼠制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将体外培养的乳鼠和SD大鼠嗅鞘细胞进行脊髓损伤模型的异体移植,对照组不做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周,进行BBB神经功能评分,诱发电位,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实验过程中大鼠死亡7只,各组死亡率大致相同。移植后第4,8周时,乳鼠嗅鞘细胞移植组、正常嗅黏膜嗅鞘细胞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01);嗅鞘细胞移植2组评分8周高于4周(P < 0.01)。术后4周,各组动物均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移植后8周时,2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动物均可引出运动诱发电位,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空白对照组动物仍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P < 0.001)。移植后8周,2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区有较多细胞浸润,对照组细胞数目较少。 结论:来源于嗅球与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大脑、骨髓和脂肪组织3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来源于同一大鼠成体中大脑、骨髓和脂肪的3个部位的组织,分离、诱导分化为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应用自由落体损伤模型装置造成大鼠脊髓挫伤.将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别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通过BBB评分比较修复脊髓损伤功能的效果,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移植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存活、分布、迁移的情况.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3个细胞处理组BBB评分在2~8周开始增加,9周以后更加明显,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周和4周,细胞移植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SVZ-NSs)组Brdu/nestin+>神经元存活的数目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了第8周,3组均仅有少量Brdu/nestin+>细胞存活,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来源于大脑、骨髓和脂肪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但SVZ-NSs组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要比脂肪来源的神经干细胞(AD-NSs)组及骨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BM-NSs)组更好.AD-NSs由于来源广泛和强有力的增殖能力,相比其他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