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Hp阳性监测对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提示作用。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肝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30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均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血清分型。对比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及Hp抗体血清分型。结果经14C呼气检查,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81.18%)显著高于胃溃疡组(52.31%,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与胃溃疡组中的HpⅠ型感染率为87.68%与67.65%,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2.32%与32.35%,P<0.05)。所有患者中HpⅠ型感染率为59.00%,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3.00%,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高,其中更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尤其Hp抗体血清分型为Ⅰ型的患者,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1组,6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比较各组HP感染率、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HP感染率以及观察组和对照1组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者HP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2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44.4%(80/180)和49.3%(296/600),均低于对照1组的77.7%(10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0、34.638,P0.001)。观察组中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37.2%(29/78)、45.0%(27/60)和57.1%(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2,P=0.284)。观察组初发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64.5%(40/62),复发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70.4%(3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9,P=0.503);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58.7%(27/46),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72.9%(52/70),分别低于对照1组患者的68.6%(35/51)和83.5%(66/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336、0.610,P值分别为1.415、0.087)。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低于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并非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7-01/2008-10经胃镜检出的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与同期行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124例,胃溃疡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例,复合溃疡12例;中青年组100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4例,复合溃疡7例.两组相比胃溃疡有显著差异( 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胃溃疡的36.1%,直径>2cm的溃疡占29.5%,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3.5%,均较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且胃溃疡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溃疡面积较大,合并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58例,其中HP阳性109例(HP I型组58例,HP II型组51例),HP阴性组49例。观察IL-10、IL-17及TNF-α水平,比较各组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 HP I型组、HP II型组IL-10、IL-17及TNF-α水平高于HP阴性组(P均0.05);HP I型组IL-10、IL-17及TNF-α水平又高于HP II型组(P均0.05)。HP I型感染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P均0.05)。HP II型感染者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胃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分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消化性溃疡3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维族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资料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2例(占86.68%),胃溃疡36例(占9.4%),男女之比为3.16: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消化性溃疡的高发年龄段为中年,共215例(占56.1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中青年,共302例(占90.96%),胃溃疡见于中老年,共32例(占88.89%)。(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69例(95.83%),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49例(占71.01%)。(4)消化性溃疡Hp检出356例(占93.47%),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Hp检出318例(95.78%),胃溃疡中的Hp检出30例(占83.33%)。结论本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中青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消化性溃疡Hp感染检出率高,患者无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祁门县近5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祁门县人民医院2011-01/2015-12,5年来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资料.结果:5年中共6438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检出消化性溃疡1381例,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21.45%,5年来本地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无明显改变(χ2=7.979,P=0.092),且多发于春秋季节,但四季发病变化不大.消化性溃疡多发于男性,1381例患者中男981例(71.0%),女400例(29.0%),男女比为2.45∶1,十二指肠溃疡多发(占54.53%),其次为胃溃疡(占30.92%),但男女患者溃疡发病部位无差异(χ2=7.231,P=0.124).消化性溃疡多发于中青年,平均年龄为47.70岁±13.71岁,十二指肠溃疡的平均年龄比胃溃疡年轻7-8岁,不同部位消化性溃疡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85.884,P=0.000).本组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率较低,为40.3%(557例),其中十二指肠阳性率为42.36%,胃溃疡为36.07%,食道溃疡为22.00%,复合性溃疡的阳性率为51.08%,残胃溃疡的阳性率为16.67%,不同部位消化性溃疡H.pylori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0.968,P=0.000).结论:消化性溃疡多发于中青年男性,本地好发于春秋季,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H.pylori感染率较低,与居民的医从性差,服药后再行胃镜检查出现假阴性有关,H.pylori感染仍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2008,13(3):205-20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P-Ig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9.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7.1%)及合并肝癌组(80.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HBVDNA阳性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不同病毒载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HP感染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及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观察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结果对照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实验组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现象较为多见,溃疡直径较大,且复合溃疡及胃溃疡发生情况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 (Hp)cagA基因存在状况及其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 89例老年和 96例青壮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群的血清标本及胃组织标本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验其Hp cagA阳性菌株感染状况。结果  89例老年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Hp cag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 73 .5 % ( 3 8/5 2 )、81.3 % ( 13 /16)和85 .7% ( 18/2 1) ;96例青壮年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Hp cag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 5 9.3 % ( 3 2 /5 4)、68.8% ( 11/16)和 61.5 % ( 16/2 6) ;对照组Hp 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为 3 3 .3 %。各疾病组间Hp 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老年组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高于青壮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患者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上述 3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 ,老年患者感染的Hp绝大多数为cagA阳性菌株  相似文献   

10.
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抗体滴度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CagA抗体阳性的流行情况 ,探讨消化性溃疡和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医院门诊因中上腹痛或腹胀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自 1998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收集胃溃疡病例 2 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7例 ,对照组为同期胃镜和病理证实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例 6 5例。Hp感染的判断采用快速尿素酶和病理Giemsa相结合的方法 ,二者均阳性定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HpCagA抗体。结果 总的HpCagA抗体的阳性率为 6 2 5 % ,在胃溃疡组为 76 9% ( 2 0 / 2 6 ) ,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为 88 9% ( 2 4/ 2 7) ,在慢性胃炎组为 49 3 % ( 3 2 / 6 5 ) ,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CagA蛋白阳性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及产细胞毒素型幽门螺旋杆菌 (CagA+HP)在中国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意义。方法 将 492例患者分为 5组进行观察。无症状对照组 (AC组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 (CAG组 )、胃腺癌组 (GCa组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 (DU组 )及胃溃疡组 (GU组 ) ,分别计算各组HP及CagA+HP的感染率以及患者中CagA+HP占HP感染的比例 (CagA+HP/HP) ,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HP感染率在CAG及GCa组略高于AC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DU及GU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AC组 [(P <0 .0 1;CagA+HP感染率及 (CagA+HP/HP) ] ,各相关疾病观察组均显著高于AC组的 2 4.2 %及 33 .8% (P <0 .0 1)。结论 HP相关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及消化性溃疡时 ,以CagA+HP感染为主 ,CagA+HP感染率较无症状对照组更高 ,显然 ,在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中CagA+HP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为疾病的防治乃至HP根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由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诊治的1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到消化科就诊的234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结果 胃溃疡组感染H.pylori的几率是对照组的2.308倍,十二指肠溃疡组是对照组的8.186倍;胃溃疡组服用NSAIDs的几率是对照组的6.072倍,十二指肠溃疡组是对照组的2.823倍;胃溃疡组同时感染H.pylori和服用NSAIDs的几率是对照组的14.972倍,十二指肠溃疡组是对照组的28.873倍.结论 H.pylori感染同时服用了NSAIDs患者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危险性,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可以起协同作用,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分布规律,以内镜下改变及病理学分析为节点,揭示溃疡的特点,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 870例胃镜检查人群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胃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结果。行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性溃疡分组并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总检出率为13.62%,男女之比约为2.6∶1,年龄(49.41±15.26)岁,3~6月份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度,3年消化性溃疡的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直径1 cm占74.1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占71.6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食管溃疡检出率占消化性溃疡的48.19%、46.48%、4.18%、1.15%。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之比约为1.04∶1。溃疡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胃窦部前壁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者、食管下段最多见,恶性溃疡占胃溃疡、复合性溃疡、食管溃疡的8.92%、2.50%、27.27%。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食管溃疡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74.84%、66.94%、86.67%、72.73%。结论根据上海市嘉定地区消化性溃疡病的检出率分析有必要在50岁以上人群中全面开展胃镜工作,全面提高消化性溃疡诊疗水平,检测H.pylori感染等。全面了解上海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规律,为如何降低本市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3~ 1996年 ,我院用庆大霉素与雷尼替丁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4例均在治疗前作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 ,并且用尿素酶法测定幽门螺杆菌 (HP)。两药合用为合用组 ,48例 ,男 40例 ,女 8例。年龄 2 5~ 46岁 ,其中胃溃疡 1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0例 ,复合性溃疡 2例 ;单用雷尼替丁组 36例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19~ 5 8岁 ,其中胃溃疡 12例 ,十二指肠溃疡 2 2例 ,复合溃疡 2例 ;合用组 HP阳性率为83% ,单用组 HP阳性率为 84%。方法 :合用组 :庆大霉素 8万U口服 ,每日 3次 ,雷尼替丁 15 0 mg,口服 ,每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有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7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葡萄糖呼气试验。结果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率分别为4.3%(2/46)、6.3%(2/32),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健康对照组在基础值及试餐后氢呼气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未出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只需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近4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3—2016年间我院收治的426例UGI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平均年龄(54.1±17.1)岁,男女比例2.98∶1。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占比依次为24.9%、31.7%、43.4%。(2)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住院患者UGIB常见病因,分别占67.4%、21.4%、3.8%,2015—2016年较2013—2014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比下降,急性胃黏膜病变占比上升(均P0.05)。(3)胃溃疡以中老年为主(84.3%),十二指肠溃疡以青年组居多(43.6%)(P0.0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中老年为主(94.5%)(P0.01),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以老年人为多见(81.3%、80.0%)(P0.01)。(4)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137例(48.6%),39例(13.8%)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抗凝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Hp感染并NSAIDs服用者7例(2.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因以肝硬化为主(98.9%),其中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占40.0%,主要以中年患者多见(66.7%)(P0.01)。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中有口服NSAIDs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6例(37.5%)。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病因也以乙肝后肝硬化为主(75.0%)。结论:UGIB以消化性溃疡为首要病因,近2年来静脉曲张总占比下降,急性胃黏膜病变占比上升。肝硬化、Hp感染、NSAIDs、抗凝剂、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为UGIB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本地区老人幽门螺杆菌(Hp)tagA基因存在状况及其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89例老年和96例青壮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菌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及胃组织标本,应用血清学检验其Hp-cag A阳性菌株感染状况。结果 89例老年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Hp-cag 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3.5%(38/52)、81.3%(13/16)及85.7%(18/21);96例青壮年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Hp-cag 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68.8%(11/16)及61.5%(16/26);对照组Hp-cag A阳性病株感染率为33.3%,各疾病组间Hp-cag A阳件菌株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均高于对照组(P〈0.05);cag A阳性Hp菌株感染率老年组高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 本地区老年患者cag A阳性Hp菌株感染与上述3种胃十二指肠疚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老年患者感染的Hp绝大多数为cag A阳性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与产细胞毒相关蛋白A幽门螺旋杆菌(CagA+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为三组即无症状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组,Hp感染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呼气试验(14C-URT)和(或)病理特殊染色确定,CagA+Hp感染则进一步通过检测血清CagA IgG加以确定.分别计算各组Hp及CagA+Hp的感染率及Ca-gA+Hp占Hp感染的比例,并作组间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时,Hp及CagA+Hp的感染率以及CagA+Hp与Hp感染者之比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Hp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的发生高度相关,其感染率达90%以上,其中产CagA型Hp又占九成以上,可见CagA+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这在消化溃疡的防治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黄飞姻 《内科》2009,4(4):564-565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将65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同期72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症状不典型者38例,中青年患者23例;胃溃疡患者老年组37例,中青年组23例;并发症老年组42例,中青年18例,死亡率老年组6例,中青年组0例。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并发症有一定特点,并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服用史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协同致病性。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155例(其中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再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1例为对照组。调查NSAIDs服用史,检测HP感染。结果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胃溃疡的OR值为18.87(95%CI为12.03~30.09),明显高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胃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十二值肠溃疡的OR值23.79(95%CI为13.21~38.51)明显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分别为3.62(95%CI为1.01~17.98)和0.98(95%CI为0.28~7.89),均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的胃溃疡和十二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对照未服用NSAIDs者,偶尔服药与短期服药及长期服药溃疡出血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和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中无协同作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NSAIDs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