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损斑块受侵蚀或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并干预易损斑块是防治的关键.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常发生于易损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因此,通过膜连蛋白V或乳凝集素与凋亡细胞膜表面外翻的磷酯酰丝氨酸特异性结合,可用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2.
易损斑块和(或)其结局斑块破裂继发腔内血栓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病生理基础,深入理解易损斑块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机制是精准风险评估和治疗指导的前提.本文从病理组织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易损斑块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薛飞  袁建新  元小冬 《山东医药》2008,48(4):108-109
近年研究发现,许多脑缺血事件源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痴呆,甚至严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4.
易损斑块是指动脉壁内稳定性差的斑块,其易破裂、脱落,导致原位血栓或多发微栓子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机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增加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早期鉴别易损斑块,对干预脑卒中高危因素、改善脑卒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除各类影像技术外,循环生物标志物为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了辅助手段。本综述回顾以往研究,讨论能够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指易于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斑块。荟萃分析表明,68%的ACS由易损斑块引起,易损斑块在AC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何建立易损斑块早期识别及治疗的方法,也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近两年对易损斑块的研究突飞猛进,笔者将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理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我国已成为心脏病病人的主要病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损伤,继而在局部形成血栓,进一步影响冠脉血流,这是ACS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易损斑块的稳定化治疗在减少心脏病事件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理学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斑块破裂是引起血栓或栓塞的主要原因,因此,易损斑块的早期检出对于临床预防ACS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近年来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查易损斑块性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及早检出易损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易损斑块破裂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易损斑块形成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建立与人体斑块相似的进展性斑块是对易损斑块进行研究的基础及热点。目前,研究者已在多种动物体内建立了多种易损斑块模型。本文对目前建立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与评价,为完善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应用干预易损斑块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与易损斑块相关的中医病机、治则、方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通心络是一种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易损斑块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不稳定斑块,可引起血管狭窄或因粥样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方面作用显著。本文对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冠状动脉病变致严重狭窄或闭塞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主要由于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称易损斑块)受侵蚀或破裂继发血栓引起。易损斑块破裂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继发血栓及相应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形成的程度,许多病变可通过破裂、附壁血栓形成或斑块重构而增长。因此,临床上根据易损斑块的各种特性早期识别,并给予适当处理,对AC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良心血管事件(ACE)的发生,大部分是在动脉管腔轻至中度狭窄的基础上,由易损斑块破裂或侵蚀以及血栓形成所致。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化性疾病的研究,已从以往仅关注管腔狭窄的程度向关注斑块的易损性转变。因此,探索易损斑块破裂的机制,早期识别易损斑块,预防ACE的发生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微钙化(microcalcifications,μCalcs)的出现与斑块的易损性关系密切,由此推测μCalcs可能是引起斑块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AS斑块内μCalcs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预后较差,而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伴随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易损斑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现就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称:易损斑块)有了新的理解。认识易损斑块的内在特性和破裂机制,对于早期检测和处理易损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易损斑块的概念、基本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检测作一论述。一、易损斑块的最新概念从病理生理角度来讲,ACS最主要的深层原因是易损斑块。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主要包括破裂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部分钙化结节性病变[1] 。大量的研究表明,约70 %~80 %的ACS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5).(3)血清hs-ClIP水平在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特异性高于hs-CRP.结论 与hs-CRP比较血清Lp-PI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IVUS指标相关性更好.血清Lp-PLA2与hs-ClIP联合检测更能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临床预测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部分或全部阻塞血管,常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易损斑块”一词,最初用来描述那些易于破损或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斑块,即指那些即将破裂并极有可能触发一系列不良心脏事件的斑块。如何在斑块破裂之前即进行早识别、早治疗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将对易损斑块的形成机制、有创及无创影像学检查、血清标记物和治疗等方面,尤其是影像学评价进行论述。一、易损斑块的可能发病机制易损斑块是一个病理学名词,其组织学特征包括薄帽纤维粥样硬化(即有较大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和  相似文献   

17.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不是管腔的高度狭窄,而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糜烂或斑块内出血等诱发血栓形成,这种易于破损和触发血栓形成的斑块称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8.
动脉易损斑块是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易损斑块的早期准确评估及有效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是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易损斑块中水解的底物,可介导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释放,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是易损斑块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IGFBP-4在易损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判断易损斑块和预测MACEs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大部分心血管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根本原因~([1])。而有创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斑块,近年的研究发现这些高风险斑块(所谓的易损斑块)有某些组织病理学特性。因此,能否利用易损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特性,寻找易损斑块无创检测方法是现代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0.
如何尽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一直是临床心脑血管病预防的重点和难点.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目前易损斑块的检测方法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