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996年 5月至 1998年 12月 2 11例老年住院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6 0~ 89岁 ,平均 75岁。均经肛检和B超检查有前列腺肥大。   2 .方法 :采血前 1周内未行直肠指检或直肠B超等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 ,试剂药盒由中美合资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PSAD)计算公式 :PSAD =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体积 (V)计算方法 :非开放手术以直肠B超测定数据计算 ,V =长×宽×厚×k值〔1〕;开放手术则直接称重。前列腺癌最后诊断以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PSA密度(PSAD)在诊断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前列腺肥大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其中确诊为前列腺肥大93例为增生组,前列腺癌27例为癌症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PSA检测,计算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PSAD.结果 增生组和癌症组患者的平均血清PSA浓度和平均PASD数据存在差异(P<0.05).虽然PSA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阳性预期率和总效率都明显不如PSAD好(P<0.05).结论 患者血清PSA在4~30 ng/ml范围时,PSA的诊断数据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期率较低,可以结合PSAD进行诊断,从而提高确诊为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可以避免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不必要的穿刺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选取61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及61例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fPSA、tPSA、fPSA/tP 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及PSA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PSA/tPS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tPSA10μg/L、fPSA/tPSA0.16及PSAD≥0.15μg·L~(-1)·cm~(-3)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PSA、fPSA/tPSA及PSAD均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PCa)是一种发生于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PCa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居各种癌症第2位[1];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2];在我国,PCa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已跃居第3位,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严重影响着我国老年男性的晚年生活质量[3,4].PCa的生存率有赖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往往能先于其他手段如直肠指检(DRE)、超声等检出癌症,故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就PCa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与总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值(F-PSA/T-PSA)对T-PSA〈4.0μg/L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36例正常健康男性(A组),87例T-PSA≥4.0μg/L PCa患者(B组)及12例T-PSA〈4.0μg/L的PCa患者(C组)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A、B、C组T-PSA、F-PSA及F-PSA/T-PSA分别为(1.43±1.13)μg/L、(0.44±0.34)μg/L、0.36±0.15,(31.25±20.68)μg/L、(4.21±3.12)μg/L、0.17±0.08,(2.56±1.11)μg/L、(0.43±0.29)μg/L、0.18±0.09。A组T-PSA、F-PSA/T-PSA比较P均〈0.01,B、C组的T-PSA、F-PSA相比P〈均0.01,而F-PSA/T-PSA相比P〉均0.05。将F-PSA/T-PSA分为〈0.10、0.11~0.15、0.16~0.20、0.21~0.25、0.26~0.30以及〉0.31 6个截点,在0.20截点以内C组患者占有率为75%,B组患者占有率为78%,两者0.20截点内占有率相比P〉0.05。结论F-PSA/T-PSA对血清T-PSA≥4.0μg/L和〈4μg/L的PCa患者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表达强度。评价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提取前列腺癌患者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RT—PCR方法扩增目标基因组,同时用荧光标记物与目标基因组中特定部位结合,循环特定次数后用荧光定量PCR仪测定荧光标记物的浓度,从而了解PSMA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通过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较来了解PSM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PSMA表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表达。结论PSMA是较PSA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检测前列腺癌的指标,为临床早期筛选前列腺癌提供更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庆皎 《山东医药》2009,49(38):50-51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患者前列腺癌和1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PSMA。结果前列腺癌组织PSMA表达率为71.1%(32/45),前列腺增生组织为46.7%(7/15),两者比较,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低分化者PSM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转移癌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癌者,P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表达无明显升高。PSMA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PSMA对判定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同时伴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增高患者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以 PSA为标记物 ,在62 6人中进行前列腺疾病普查。通过手术或经会阴四点穿刺取活体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前列腺组织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HE与 Mas-son染色。结果  37例活检标本中 ,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5例为前列腺癌。结论  50岁以上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占 81 .0 8%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1 %。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城市前列腺癌普查结果及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中日两城市前列腺癌的发病状况和临床病理情况。方法以长春市3566例和日本名取市2212例55岁以上男性为对象,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血清PSA>40ng/ml者行超声引导下系统活检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1)长春市受检人群血清PSA>40ng/ml占52%(185/3566人),低于名取市85%(189/2212人)。(2)前列腺癌发现率长春市为08%(28/3566),低于日本名取市21%(46/2212)。(3)PSA>40ng/ml者活检阳性率两市相近,长春市为252%(28/111),名取市为269%(46/171)。(4)临床分期两市相近,长春市局限期癌(T1,T2期)占61%,进展期癌(T3,T4期)占39%,名取市分别为65%和35%。(5)病理分级长春市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89%),名取市以高、中分化癌为主(765%)。结论(1)普查可实现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2)长春市前列腺癌发现率低于名取市。(3)长春市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与名取市相近,病理分级恶性度高于名取市。  相似文献   

10.
自从Wang等于1979年首次定性并分离纯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并于1986年首次应用在临床之后,很快取代前列腺酸必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成为最重要的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以及监测和随访中得到广泛应用。PSA的发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甘肃地区前列腺癌的诊疗现状。方法以该地区3家省级医院2010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发病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发病特点、治疗方式、随访情况的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前列腺癌的诊疗情况。结果 5年来3家医院共计收治前列腺癌患者915例,年龄为38~96岁,平均71.2岁;血清PSA浓度4 ng/ml 49例,4~10 ng/ml 89例,10~20 ng/ml 44例,20~100 ng/ml 317例,100 ng/ml 416例;病理确诊患者879例,占96.1%;接受治疗患者882例,占96.4%,其中,药物内分泌治疗825例,占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93.5%。根据血PSA值及转移灶情况,属于稳定期患者约占71%,有27%的患者属于进展期。在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80%患者无生化或临床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前列腺癌确诊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流,而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102例前列腺痰病患者术前血清tPSA和TSGF水平,结合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之间tPSA和TSGF水平差异对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TSGF水平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故联合检测血清tPSA和TSGF水平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理想指标,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的鉴别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前列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指导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SM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年龄≥60岁、分化程度低及有淋巴结转移的PSMA表达明显高于年龄<60岁、分化程度高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01)。结论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其与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用于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癌患者69例(前列腺癌组)、同期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体检老年男性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SA、PSAD和HMGB1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t=29.674、25.212、23.665,对照组:t=35.654、36.293、30.286,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03、22.603、19.910,均P<0.05)。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PSA、PSAD、HMGB1单独检测。PSA与PSAD、PSAD与HMGB1、PSA与HMGB1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PSAD、HMGB1水平明显升高,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TNF-α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6例前列腺癌(PCA)患者(PCA组)、5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及35例男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TNF-α、f-PSA、t-PSA,计算f/tPS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A组患者血清t-PSA、f-PSA、TNF-α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f/tPSA明显减小(P<0.05);与BPH组比较,PCA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f/tPSA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BPH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显著增高(P均<0.05)。血清TNF-α水平随PCA肿瘤分化程度降低逐渐增加(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PSA、f-PSA、TNF-α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对PCA的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取50~70岁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其血液中A1蛋白的表达与PSA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SA浓度,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20例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者新鲜前列腺组织中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1蛋白表达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S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T-PCR与westem-blot检测结果一致,A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A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PSA的浓度相关。结论 A1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病变程度相关,A1蛋白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A1和PSA的表达变化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由 195 0年代的 0 .2 / 10万人口升至 1990年代的 1.2~ 3.4 / 10万人口 ,70岁以上男性 ,前列腺前期癌的发病率为 2 5 % ,其中一小部分可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依据前列腺增生术后病理证实 ,我国前列腺偶发癌为 4 .9%~5 .4 %。前列腺的生长与睾丸存在相互关系 ,因此行手术切除睾丸或前列腺来治疗前列腺癌 ,大部分患者的血清酸性磷酸酯酶合成减少 ,并且症状改善。但应用激素治疗只能对极少数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产生持续的作用 ,雄激素去势后的平均生存期为 18个月。结果 ,所有接受雄激素去势的患者均产生了耐受性 ,血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38例PCa患者,根据ECT、X线、CT及MRI结果诊断骨转移组112例、非骨转移组126例;分析血清PSA、PSAD水平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血清PSA>20 ng/m L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度性76.79%,特异性为82.54%。以血清PSAD>0.40 ng/(m L·cm3)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性82.14%,特异性为75.40%。以血清PSA>20 ng/m L联合PSAD>0.40 ng/(m L·cm3)为临界值诊断骨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14%和84.13%。应用ROC曲线确定诊断PCa骨转移的临界值,血清PSA为20 ng/m L,PSAD为0.40 ng/(m L·cm3)。结论血清PSA、PSAD均为判断PCa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PCa骨转移。  相似文献   

19.
俞江  严春寅  黄玉华 《山东医药》2009,49(46):38-3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测定及其与术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清tPSA与前列腺体积,计算PSAD,预测术后Gleason评分。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前血清tPSA、PSAD与术后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tPSA、PSAD与术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381、0.417,P均〈0.01)。结论PSA、PSAD是预测术后Gleason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筛查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各30例患者行按摩前、按摩1 h内及按摩24 h后的PSA监测。结果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与自身对照比较按摩前与按摩1 h内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前、按摩1 h内与按摩24 h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按摩1 h内及时抽血测定对PSA值无影响,门诊病人有针对性实施PSA监测对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