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蒋燕明  李立  杨岚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48-1349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否持续存在,评价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的有效性。方法:对104例CIN患者用Leep治疗后行高危型HPV的检测随诊。结果:CINI组Leep治疗后HPV转阴率为64%,CINⅡ~Ⅲ组转阴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随访中CINⅠ组无复发或病灶残留,CINⅡ~Ⅲ组有3例患者复发或病灶残留,均为HPV阳性者。结论:CIN采用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DNA感染非常有效。随访时检测宫颈HPV-DNA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CIN分为3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后HPV持续感染是CIN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就40例合并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探讨锥切术后加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活检病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理降级的相关因素,用以评估有生育需求宫颈活检病理为HSIL女性患者保守治疗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门诊收治的217例育龄期宫颈HSIL行宫颈锥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9例病理降级的患者设为降级组,将178例病理未降级患者设为未降级组。分析术后病理降级的影响因素。结果 217例育龄期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病理降级有39例(占1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非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术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阴道镜下转化区Ⅰ型、术前阴道镜活检下单点宫颈癌前病变(CIN)Ⅲ均是术后病理降级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非HPV16/18型感染、术前TCT≤LSIL、术前阴道镜下转化区Ⅰ型、术前阴道镜活检下单点CINⅢ是术后病理降级的影响因素(P<0.05)。另外,该研究人群阴道镜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东营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各型在宫颈癌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1)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 Ⅰ级20例、CIN Ⅱ级16例和CIN 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 (1)HPV在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 Ⅰ组及CIN 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 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1)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 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16检出率升高,提示HPV 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随访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行HPV病理检测患者533例,其中HPV阳性120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29例手术治疗CIN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cIN及宫颈癌高危肿V感染率分别为93.3%、100%,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5);随着CIN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亚型转阴率降低,但不同级别术后3、5、12个月的转阴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可确定HPV类型,判断是否为多重感染,为宫颈病变转归提供警示,也可作为C1N患者术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CIN Ⅰ级患者149例,分为四组,ALA-PDT治疗38例(ALA组)、微波治疗40例(微波组)、激光治疗35例(激光组)和冷冻治疗36例(冷冻组)。四组治疗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ALA 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8.9%(30/38),显著高于微波组27.5%(11/40)、激光组28.6%(10/35)、冷冻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 0.05)。治疗后12个月时,ALA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余三组(t=10.17,P< 0.05),而 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9.16,P< 0.05);ALA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例数明显少于其余三组,ALA 组 CIN Ⅰ级逆转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LA 组患者发生明显溃疡、感染及表浅瘢痕的病例明显少于其余三组,且疼痛评分也明显小于其余三组(P < 0.05)。结论 ALA-PDT 治疗宫颈 CINⅠ级,疗效确切,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状况的整体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347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宫颈炎组(11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68例)、CINⅡ~Ⅲ组(72例)及宫颈癌组(93例)。比较各组患者多重HPV感染情况,比较多重HPV感染患者HPV类型分布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HPV基因型构成比。结果 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多重HPV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组,且CINⅠ组、CINⅡ~Ⅲ组高于宫颈癌组(P<0.05)。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高危HPV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组,且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高于CINⅠ组,宫颈癌组高于CINⅡ~Ⅲ组(P<0.05)。宫颈癌患者HPV基因型以高危型为主,且按照构成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HPV16、HPV18、HPV56及HPV58等。结论 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促进了CIN进展,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以其临床处理法。方法:用TCT方法检测2872例妇科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探讨CIN的阳性率,CIN。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处理方法。结果:受检者中CIN阳性272例,阳性率为9.5%;HPV阳性148例,阳性率5.2%,CIN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级别与HPV感染之间有重要关系,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HPV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LEEP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97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LEEP环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阴道镜辅助下宫颈环行电切术,对97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7岁。根据LCT检查结果,诊断为高度病变(HSIL)62例占63.91%;低度病变(LSIL)28例占28.8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例占6.18%;非典型腺细胞倾向高度(AGCUS—H)1例占1.03%;对细胞学检查异常的97例患者行HPV—DNA检查,高危型HPV-DNA感染者94例,占96.90%,3例为阴性,占3.09%。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Ⅲ级的97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阴性者3例(3.09%),术后病理学检查CIN Ⅰ级12例(12.37%);CIN Ⅱ 级60例(61.85%);CINⅢ级17例(17.52%):宫颈原位癌2例(2.06%),其中有2例切缘未净,术后12月复查细胞学、HPV—DNA均为阴性。97例中,应用LEEP治疗后95例治愈,(2例宫颈原位癌行子宫全切)。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清除率。方法 109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组织病理活检确认为宫颈HPV感染的CINⅠ~Ⅲ期女性患者,在冷冻术或锥形切除术(简称锥切术)后3、6、9、12和24个月进行HPV DNA分型,并对其性伴侣进行阴茎HPV DNA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81%女性患者在入选或接受治疗时HPV DNA阳性。1年后,7例女性(9%)患者的同型HPV DNA仍然阳性。大多数患者治疗3个月后被确认为HPV清除。冷冻术组患者CIN病理分级较低,且较年轻,其HPV清除率较锥切术组的低(P〈0.001)。只有4对性伴侣检测到同型HPV DNA。结论 CIN手术后通常3个月内HPV即被清除,锥切术组HPV清除率明显高于冷冻术组。  相似文献   

11.
监测高危型HPV评估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14-1115
【目的】评价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及术后宫颈中HPV的消除情况。【方法】对阴道镜下病检报告为CINⅠ~Ⅲ(不合原位癌)的92例已婚女性实行LEEP术,治疗前行HPV—DNA的检测,术后TCT检查及HPV—DNA检测,分CINⅠ组和CINⅡ~Ⅲ组进行分析。【结果】①CINⅠ组术前HPV感染率40%,CINⅡ~Ⅲ组为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②CINⅠ组术后复查治愈率达93.3%,HPV转阴率为75%,CINⅡ~Ⅲ组治愈达90.7%,HPV转阴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LEEP能够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②LEEP对CIN伴随的HPV感染能够有效清除,③对LEEP术后监测HPV和TCT检查,可以作为评价LEEP治疗的疗效及追踪随诊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对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病理为CIN Ⅰ、CIN Ⅱ和CINⅢ的三组患者,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2.63%、90.85%和98.13%,前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与后两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术后6个月CIN Ⅰ、CINⅡ、CIN Ⅲ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54%、12.80%和25.23%,术后1年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88%、9.15%和22.43%,与术前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01);CINⅠ、CINⅡ、CIN Ⅲ三组患者术后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69%、6.71%和12.15%,复发率分别为0、7.32%和10.28%,前组与后两组术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可提示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复发.结论:LEEP能显著降低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能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价值及病变与HPV不同亚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从2012年1至12月在宫颈门诊、妇科门诊及妇女普查发现宫颈脱落细胞异常者进行HPV分型检测、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239例:湿疣及CINⅠ108例、CINⅡ49例、CINⅢ81例(CINⅡ51例归为CINⅢ级)、原位癌1例。采用LEEP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阴道出血情况,并分析宫颈病变与HPV不同亚型感染关系。结果术后病理升级44例,降级24例,等级171例,阴道镜诊断的符合率为71.5%。LEEP术后切缘阳性6例,2例原位癌,2例CINⅡ,1例CINⅠ,1例CINⅢ,2例原位癌及1例原位腺癌术后2个月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236例患者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治愈率达98.7%。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有231例,感染率为96.7%。其中HPV16或合并其他亚型感染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与其他型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治愈率高,HPV16易引起宫颈高度病变甚至癌变,多重感染可能是引起宫颈高度病变的一个促进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最好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减少漏诊、复发及过治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CIN的203例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涂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99%为高危型HPVDNA阳性:阴道镜检查结果与活检病理比较,准确率为75%,经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病理阳性为病变期别减轻为154例,相同的为48例,术后期别加重的为1例。结论三阶梯检查方法可以较好地检出CIN患者,根据期别及生育要求对宫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根据疾病的轻重分为Ⅰ级、Ⅱ级、Ⅲ级3个等级,其中高级别Ⅲ级CIN是癌前病变,发生癌症的必要条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1-2])。高级别CIN首选宫颈LEEP锥切术,但LEEP术后宫颈中仍可能有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因此抗病毒治疗提高HPV转阴率成为LEEP术后一个重要治疗方向~([3-5])。本研究对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行宫颈LEEP锥切术后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注射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3—12~2006—04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29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阴道镜下定点活检病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患者140例,CINⅡ患者56例,宫颈炎症、赘生物155例,CINⅢ50例,宫颈人乳头状瘤(HPV)感染15例,其中共有294例在门诊行LEEP手术。年龄28~51岁,平均33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病人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对160例有宫颈糜烂Ⅰ-Ⅲ度的妇科门诊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复制扩增病原DNA,再利用膜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HPV亚型,同时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或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根据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5组。结果(1)HPV的感染率:宫颈慢性炎为17.3%(13/75),慢性炎见挖空细胞为70.4%(19/2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为23.1%(3/1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为55.6%(20/36),宫颈癌为88.9%(8/9)。(2)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CINⅡ-Ⅲ患者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60.0%,明显高于混合型(35.0%)和单一低危型(5.0%),其感染的HPV型别有16、18、31、33、45、56、58、73,其中16型感染率为75.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高危型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高度型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随访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行HPV病理检测患者533例,其中HPV阳性120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29例手术治疗CIN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CIN及宫颈癌高危HPV感染率分别为93.3%、100%,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5);随着CIN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亚型转阴率降低,但不同级别术后3、5、12个月的转阴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可确定HPV类型,判断是否为多重感染,为宫颈病变转归提供警示,也可作为CIN患者术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宫颈癌早期筛查及宫颈上皮类瘤变(CIN)治疗随访情况,以便进一步做好宫颈癌早查早治的工作。方法对2 463名妇女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其中有601人自愿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筛查,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宫颈活检确诊。对CINⅠ级以上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随访一次,复查TCT、HPV及阴道镜。结果 CINⅠ度304例,CINⅡ度和CINⅢ度各20例。术后1年复查,TCT转为正常的有190例,治愈率是99.5%(190/191),1例CINⅡ的病人,术后半年及术后9个月复查TCT都正常,1年后复查又转为异常。结论通过筛查,可早期发现CIN。利用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LEEP)及宫颈冷刀锥切治疗CIN效果满意,可将宫颈癌扼杀在此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在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实施宫颈病理活检,组织切片取样行病理学检查,比较HPV基因亚型与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4例患者中,正常或炎症宫颈6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58例,CINⅡ级36例,CINⅢ级88例,宫颈癌62例。HPV阳性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不断加重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病情不断发展,HPV 16型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在宫颈癌患者中同样也是HPV 16型阳性检出优势明显,为77.4%(48/62)。HPV多重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检出情况:正常及炎症11.3%,CINⅠ级17.2%,CINⅡ级27.8%,CINⅢ级29.5%,宫颈癌9.7%;宫颈癌中HPV多重感染占比明显更少,更多的是单一HPV基因型感染,且感染类型全部为高危型。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不断加重,HPV阳性检出率随之逐渐升高;宫颈癌中HPV基因亚型主要包括:HPV 16、33、52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