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腔镜意外胆囊癌的处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应峰  李恒  兰明银  江斌  狄茂军  周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201-1202,120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有效诊治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3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5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有128例怀疑为胆囊癌而行冰冻切片检查,有4例被诊断为胆囊癌。1例Ⅲ期,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2例Ⅱ期胆囊癌病人中转开腹行根治术后分别于25和13个月后死亡。1例Ⅲ期胆囊癌病人中转开腹行根治术后8个月死亡。在余下的1203例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Ⅰ期,随访3a,仍存活。结论胆囊癌存活期短,预后差。腹腔镜术中仔细操作是减少切口转移的关键。及时根治是切除延长UG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发现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l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830例LC手术,其中发现合并胆囊癌51例,27例仅行LC手术,24例中转行根治术.结果 行LC手术27例中Ⅰ期10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5例;Ⅰ、Ⅱ期患者术后1~3年内死亡3例,3~5年内死亡9例,另外4例均存活5年以上;Ⅲ、Ⅳ期患者术后3~18个月内死亡11例.中转开腹行根治术24例中Ⅰ期7例,Ⅱ期7例,Ⅲ期6例,Ⅳ期4例;Ⅰ、Ⅱ期患者术后存活2年1例,存活5年以上3例,3~5年内死亡10例;Ⅲ、Ⅳ期患者术后5~18个月内死亡4例,3~5年内死亡5例,存活5年以上1例.行LC手术患者中2例发现Trocar切口处肿瘤种植转移.结论 UGC极易发生转移,预后差,外科医师应当警惕UGC并积极预防切口种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11年3月31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前诊断5例胆囊结石,2例胆囊息肉,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其中pT1期4例(pT1a期3例、pT1b期1例);pT2期2例;pT3期及pT4期各1例.pT1期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密切随访,pT2期及pT3期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为首次手术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例术后确诊二期手术.pT4期行单纯胆囊切除后未进一步治疗.pT1期4例随访2年以上,仍存活;pT2期1例二期根治性切除术后已存活3年,1例术后16个月死亡;pT3期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亡;pT4期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早期胆囊癌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术中应常规剖开胆囊检查,对可疑病变行冰冻切片检查.对pT1b~pT3期的意外胆囊癌应开腹行根治性手术.二期手术间隔时间应不超过6周.手术应同时切除原LC术的trocar切口以防止肿瘤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如皋市人民医院2005-08/2008-12 LC 200例,发现意外胆囊癌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1例.随访11个月至今存活;LC中转开腹1例,行根治术后随访2 a至今存活.LC术后二次手术者1例,根治术后3个月发生腹腔并切口转移,再行姑息手术2个月后死亡.结论:早期警惕,及时根治切除是延长UGC患者术后生存期及减少切口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明霞 《临床医学》2014,(12):56-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转开腹原因及预防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句容市中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LC术634例中中转开腹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转开腹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0-21 d,平均15.8 d。术后随访0.5-2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胆囊癌术后1年死亡。中转原因:炎性粘连9例,解剖变异2例,胆囊床广泛渗血1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癌1例,设备故障1例。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把握中转开腹时机,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意外胆囊癌(UGC)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 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和术后8例UGC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被证实为胆囊癌,6例行LC,其中1例切口种植,1例42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2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行胆囊癌根治,长期生存,1例因不能根治行单纯胆囊切除.结论 腹腔镜手术发现的UGC大多均属早期,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95-2796
对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胆囊癌占我院同期胆囊切除术的0.22%,其中LC发现2例,OC发现6例;8例意外胆囊癌中6例行根治性切除;5例(NevinⅠ~Ⅱ期)生存超过60个月,1例(NevinⅢ期)生存超过26个月,1例(NevinⅣ期)生存18个月,1例(NevinⅤ期姑息性手术)生存6个月。意外胆囊癌无明显症状,多在LC、OC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术前应高度重视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术中认真剖检胆囊,对疑似癌变的胆囊术中结合快速切片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意外胆囊癌共3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结果本组AJCC分期:0期2例,ⅠA期9例,ⅠB期11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Ⅲ期2例,Ⅳ期6例。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开腹胆囊切除术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10例;胆囊切除联合肝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16例;2例因病变晚期仅行剖腹探查术。本组无术后死亡。本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为:70.0%、60.0%、26.7%,生存分析显示胆囊壁增厚、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以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结论早期的意外胆囊癌预后相对较好。对高发人群进行定期的随访、必要的影像学和肿瘤血清学检查以及及时的手术,对疑似患者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提高胆囊癌检出率和改善预后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附176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行LC的176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1例完成LC手术,5例中转开腹;因胆漏和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而再次剖腹手术各1例;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中操作和妥善的术后处理是老年患者LC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合并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1~2005,1收治的7032例LC手术,其中发现合并胆囊癌56例,29例仅行LC手术,27例中转行根治术。结果 术后两组病人Ⅰ期无显著差异,但Ⅱ、Ⅲ、Ⅳ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胆囊结石行LC发现合并胆囊癌时早期病人(Ⅰ期)可以不进一步开腹行根治术,而中晚期病人(Ⅱ、Ⅲ、Ⅳ期)则应进一步开腹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在CT引导下使用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8-2012-08期间使用的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进一步总结出微创穿刺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患者以偏瘫(76例)、意识障碍(64例)、偏身感觉障碍(55例)、语言障碍(47例)、发热(42例)为主要症状。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例20例,Ⅱa型17例,Ⅱb型25例,Ⅲ型8例。结合CT计算出血量10ml≤V〈30ml45例,V≥30ml37例。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其中死亡10例(12.2%),存活者术后三月内复查随访,经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恢复社会活动)12例(14.6%)、Ⅱ级(恢复家庭活动)21例(25.6%)、Ⅲ级(生活需照顾,辅助行走)30例(36.6%)、Ⅳ级(长期卧床)9例(11.0%)。结论:CT引导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微创、快速,临床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慢性胆囊炎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在晚期胆囊癌(Nevin III~V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早期(NevinⅠ,Ⅱ期)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76、5.11、6.13,P均<0.05)。 Cyclin E的表达与胆囊癌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0.04,P>0.05)。 p5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3.46、12.77,P均<0.05)。 p53的表达与胆囊癌Nevin分期及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分别=0.09、0.18,P均>0.05)。Cyclin E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比表达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P<0.05)。p53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χ2=0.11,P>0.05)。结论结合分析Cyclin E和p53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胆囊破裂、第一次手术及是否再手术、胆囊结石病程长短和年龄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11例意外胆囊癌术后诊断,1例尸检诊断,3例术中诊断。术后诊断的时间1周到2年不等,4例有胆囊破裂,术后7个月死于胆囊癌,11例无胆囊破裂术后存活。本组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TNM分期或Nevin分期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P=0.0007,与胆囊破裂的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P=0.0003。术后较早诊断的意外胆囊癌以早期胆囊癌多,术后较晚诊断的多是晚期胆囊癌。晚期意外胆囊癌多见于胆囊结石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结论意外胆囊癌的发现时间、TNM或Nevin分期、第一次手术方式和再手术、有无胆囊破裂、胆囊结石的病程、患者年龄是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和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均以术中超声和神经内镜定位,经颞叶前部皮层造瘘或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26例患者血肿清除均顺利,其中2例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病死;2例因肺部感染病死;其余22例ADL评定结果为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根治性胆囊切除术(RC)两种方法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3例早期胆囊癌患者,按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LC组(28例)与RC组(35例).对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2/28),与RC组的48.6%(17/35)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5,P<0.01).RC组中Ⅰ期患者的术后第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Ⅱ期为76.2%、42.9%和23.8%;LC组Ⅰ期为81. 8%、54.5%和27.3%,Ⅱ期为17.6%、5.9%、0.0%.两组同期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期:χ2=20.74,P<0.01;Ⅱ期:χ2=11.35,P<0.01),RC组的生存率优于LC组.RC组术后1、3、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0%、48.6%、68.6%,LC组为60.7%、85.7%、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0.0013),RC组术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LC组.结论 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胆囊切除术,这对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及MPR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宫颈癌患者的CT、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以FIGO及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轴位及MPR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原位癌3例,Ⅰa期41例,Ⅰb期36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CT轴位扫描分期结果:原位癌及Ⅰa期0例,Ⅰb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MPR对7例CT轴位未明确分期的Ⅰa期~Ⅱa期患者进行了准确分期。MPR图像与轴位扫描对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轴位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低。MPR图像可以明显提高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对判断Ⅱb期~Ⅳ期宫颈癌宫旁浸润、阴道受侵及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将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且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n=30):Ⅰ组:麻醉诱导前1min静注地塞米松针10mg;Ⅱ组:关腹时立即给予静注昂丹司琼针4mg;Ⅲ组:关腹时立即给予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ml。观察三组术后24h内的恶心呕吐的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23.33%和50.00%,Ⅰ组、Ⅱ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93、4.59,P均<0.05);Ⅰ组与Ⅱ组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与Ⅰ组与Ⅲ组比较,Ⅱ组麻醉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73、6.80,P均<0.05)。三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12、2.19,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L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地塞米松相比与昂丹司琼,价格上更低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骨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35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326例,腺癌26例;临床分期Ⅰ期60例、Ⅱ期184例、Ⅲ期90例、Ⅳ期18例。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组织分级患者的骨转移情况。结果 352例宫颈癌中有18例发现骨转移,转移率为5.1%;转移时间为3~48个月,2例于骨转移后1年内死亡。鳞癌326例,骨转移率为5.2%;腺癌26例,骨转移率为3.8%。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的骨转移率分别为0.0%、3.8%、5.6%和33.3%,晚期与早期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和低分化患者骨转移率分别为3.1%、3.1%和6.3%,高分化与中分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骨转移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级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 (UGC) refers to cholecystectomy due to benign gallbladder disease, which is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s gallbladder cancer during or after surgery. Port-site metastasis (PSM) of UGC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rare, especially after several years.CASE SUMMARYA 55-year-old man presenting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and gallstones was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July 2008. Hist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unexpected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with gallstone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tumor had spread to the muscular space (pT1b). Radical resection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was performed 10 d later. In January 2018,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a mass in the upper abdominal wall after surgery for gallbladder cancer 10 years ago.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and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abdominal wall tumor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showed metastatic or invasive,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n fibrous tissue with massive ossifica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edical history were consistent with invasion or metastasis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His general condition was well at follow-up of 31 mo.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by ultrasound and epigastric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ONCLUSIONPSM of gallbladder cancer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peritoneal metastasis, which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 Once PSM occurs after surgery,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is recommended to rule out abdominal metastasis to avoid unnecessary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及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方法患者术前空腹,彩超引导选择合适进针路径,避开周围血管及胆管,采用单点多向、多点多向的方法力求125I粒子均匀分布,并在125I粒子间间隔植入5-FU缓释剂。术后1、2、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及CT检查,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对疗效进行分级。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肿瘤缩小25%~50%;Ⅲ级:肿瘤缩小25%以下;Ⅳ级:肿瘤大小无变化或增大。结果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2、6个月复查。1个月: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3例;2个月: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6个月: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0例;术后5个月死亡1例。生存期5~1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及5-FU缓释剂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