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临床特点,探讨其合适分娩方式。方法:对10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观察组)和100例未合并子宫肌瘤(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1.6%;术前诊断86例,剖宫产术中诊断23例;子宫下段和宫颈部肌瘤发生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高于宫体部肌瘤者,肌壁间肌瘤胎膜早破、肌瘤变性、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浆膜下肌瘤,≥5cm者肌瘤变性、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5cm者,多发肌瘤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率高于单发肌瘤(均P0.05)。阴道分娩产程进展、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剖宫产+肌瘤剔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高于单纯剖宫产(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会影响妊娠和分娩,选择分娩方式要充分考虑肌瘤位置、数量、大小,建议首选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4年11月做检查的孕妇206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77例作为肌瘤组,正常妊娠未合并肌瘤孕妇12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产妇方面:分娩方式、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情况;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肌瘤组剖宫产率为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6.88%、16.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7%、31.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08%、14.29%、1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3.10%、4.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88%、28.57%、1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4.65%、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率升高,提示临床分娩时对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要多方面考虑,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800名孕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400例,阴道分娩组400例。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优于剖宫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时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给予产阴道分娩的机会,尽量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保健》2011,(20):16-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并分析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于本院分娩的7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的12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分娩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84.3%,其中4I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有所增加,但术后出血量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期并发症及剖宫产率较高,选择适宜时机行剖宫产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分娩结局。方法:3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31例未患有子宫肌瘤的孕妇为对照组,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而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两组研究对象在剖宫产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在产妇先兆流产、胎位异常、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方面,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对于患有子宫肌瘤疾病的患者而言,受疾病影响使产妇不得不考虑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而子宫肌瘤疾病对产妇及新生儿所造成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会影响到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和子宫肌瘤的相互作用,以及子宫肌瘤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9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作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196例为对照组,观察子宫肌瘤对妊娠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的影响,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情况和子宫肌瘤的变性情况。结果子宫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混合性肌瘤妊娠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个数为1个、2~5个、≥6个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直径≥5 cm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5 cm孕妇(P0.05);不同子宫肌瘤个数孕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直径≥5 cm孕妇术中出血量高于5 cm孕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9例行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子宫肌瘤病理结果显示肌瘤变性者63例,其中红色变性56例,变性率为43.4%。结论子宫肌瘤影响妊娠结局,孕期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组间对比研究,探讨子宫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妊娠情况及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妇产科接诊的94例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黏膜下肌瘤44例,肌壁间肌瘤50例。本研究中行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切除术26例,行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26例,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黏膜下和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切除术18例,开腹手术20例,经阴道手术4例。对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共67例(71.3%)患者妊娠,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妊娠率为62.0%(31/50),黏膜下肌瘤患者妊娠率为81.2%(36/44)。67例妊娠患者中,自然流产3例、早产4例、异位妊娠1例、足月分娩59例,新生儿均存活,妊娠期和分娩期均无子宫破裂状况发生。患者不孕年限>2年、年龄>35岁、肌壁间肌瘤数目≥4个及最大直径≥6 cm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而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位置、手术时间、缝合层数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对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患者不孕年限、年龄、肌壁间肌瘤大小和数目是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以期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12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子宫肌瘤产妇120例为对照组。根据产妇体征由医生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增加了剖宫产的发生率,且对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不良影响,临床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的综合治疗方法及临床价值。结果结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特殊性,经综合防治,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32例行剖宫产术并行肌瘤剔除,18例阴道分娩肌瘤小未作处理,3例在孕早期检查时发现影响胚胎生长发育而行流产,日后再行肌瘤剔除。术中发生出血1例,产褥感染3例,子宫复旧不良4例。结论结合肌瘤发现时间、大小位置采取正确的分娩方式加上综合的产前检查、积极的心理护理是诊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能改善临床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及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的60例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分娩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增多,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4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试产的临床资料,统计试产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426例孕妇中,阴道试产成功271例,阴道自然/助产分娩,且无子宫破裂;失败155例,试产期间出现剖宫产指征而改行剖宫产。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成功组产后出血率3.32%,子宫破裂率1.10%,失败组产后出血率7.10%,子宫破裂率1.29%,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而子宫破裂率、新生儿窒息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厚度、孕周、入院宫口扩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重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是否临产入院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阴道分娩史OR值最高,是影响试产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产前BMI30 kg/m~2,年龄30岁,子宫下段厚度4 mm,上次术后无发热,临产入院者,有阴道分娩史经历者比较适合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且自愿要求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7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28例定期产检、传统方式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目前一种理想的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气体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50例无产科及内科并发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氧化亚氮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氧化亚氮组给予吸入含50.0%氧化亚氮气体和50.o%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孕周、孕妇年龄和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氧化亚氮组分娩时无疼痛感者64.0%(48/75)、刮宫产率6.7%(5/75),分别与对照组0,21.3%(16/7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5);2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窒息、血压、脉搏、挠动脉血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氧化亚氮气体吸入用于分娩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红清  徐丽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63-2265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12例非妊娠期糖尿病且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及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双顶径、胎儿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与初产妇分娩的巨大儿比较,经产妇巨大儿正规产检比例、择期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P<0.05)。结论: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干预对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1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常规产检门诊宣教和参加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专家门诊,研究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助产士门诊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3个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院前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顺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助产士门诊干预能提高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顺产率、出院前母乳喂养率,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maternal substance abuse during pregnancy in younger women in al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nd races.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elf-reported substance abuse among pregnant women and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or neonatal outcomes in Ira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s covering a five year period on medical records of pregnant women attending the maternity unit of four major hospitals (Mahdieh, Taleghani, Imam Hossein and Akbarabadi Hospitals). Women who reported using opium, heroin, crack, cannabis or methamphetamine were compared with women with no reported history of drug abuse for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and prenatal morbidity and neonatal mortality. From 100,620 deliveries substance abuse was recorded for 519 women giving a prevalence of 0.5%. Opium was the most prevalent substance abused followed by crack (a mix of heroin and amphetamines). The expose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more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an the non-exposed group. The expose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prenatal outcomes including more admissions to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higher infant mortality than the non-exposed group. None of the women in the exposed group was on methadone treatment at time of delivery. Risks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were increased in substance using pregnant women, especially preterm birth and low birth weight. We recommend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o provide 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substance using pregnant women and urinary screen of all pregnant women presenting to hospit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藏藏族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联,为提高产前保健质量、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藏拉萨市某医院分娩的藏族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单胎活产分娩孕产妇的基础资料、分娩资料及新生儿出生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与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5 563例孕产妇,规范产前检查率为10.48%。孕产妇所分娩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占11.32%。随着孕产妇产检次数的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呈现下降趋势(χ2=14.5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控制了孕产妇年龄、胎儿性别、分娩方式、胎儿窒息等因素后,未接受产前检查和接受1~2次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是接受规范产前检查孕产妇的1.41倍(95% CI:1.00~1.98)和2.34倍(95% CI:1.09~5.02)。 结论  西藏藏族孕产妇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的比例较低,存在较高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欣母沛对产后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8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引进强力宫缩药物——欣母沛的时间为分界,之前住院分娩的2 773例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94例孕产妇为A组;之后住院分娩的1 399例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87例孕产妇为B组。比较欣母沛对产后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产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结果:预防性应用欣母沛和积极、有效的抢救流程明显降低了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并且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积极作用。结论:产后出血由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完善的分娩前准备及评估、欣母沛的预防性应用及完善的抢救流程明显降低了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显著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