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对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35例,比较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子宫腔修复层厚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在随访期间无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结论在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明显抑制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反应,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豆艳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20-302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绝经后EP的关系,借以探索绝经后EP发病的机制。方法:将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息肉旁组及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标本取下后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经病理确诊后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PR的含量。结果:ER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息肉旁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0%、84.0%和82.0%,ER蛋白在息肉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息肉旁组(P<0.05)。PR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息肉旁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0%、90.0%和87.0%,PR蛋白在息肉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息肉旁组(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ER的表达处于高表达状态,PR处于低水平、相对缺乏的状态,这使得孕酮抑制组织增殖作用明显减弱,局部组织相对接受了雌激素的持续刺激而呈显著增殖状态,异常增生的组织形成息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R、PR及AR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阐述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探究治疗EMs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0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AR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异位内膜PR及AR表达的相对增高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评价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COX-2、ER和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OX-2蛋白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患者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中E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COX-2和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他莫昔芬(TAM)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其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表现出抗雌激素作用,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则为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引起内膜增生甚至癌变。通过形态学了解绝经后妇女服用TAM数年后,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最常见的内膜病理改变为息肉,内膜癌的发生率约4%;分子生物学角度也发现TAM-DNA加合物具有致基因突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他莫昔芬(TAM)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其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表现出抗雌激素作用,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则为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引起内膜增生甚至癌变.通过形态学了解绝经后妇女服用TAM数年后,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最常见的内膜病理改变为息肉,内膜癌的发生率约4%;分子生物学角度也发现TAM-DNA加合物具有致基因突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他莫昔芬(TAM)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其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表现出抗雌激素作用,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则为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引起内膜增生甚至癌变。通过形态学了解绝经后妇女服用TAM数年后,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最常见的内膜病理改变为息肉,内膜癌的发生率约4%;分子生物学角度也发现TAM-DNA加合物具有致基因突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健  李盛 《职业与健康》2009,25(5):535-536
笔者综述了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内全部或部分保留正常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存在情况;乳腺癌分化与ER,PR的关系;以及通过肿瘤细胞ER,PR存在量的检测,决定可否应用三苯氧胺(TAM)药物进行内分泌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阻止ER,PR与激素结合,阻止相应基因的转录,DBA合成和癌细胞生长,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并提高术后5a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使用他莫西芬(Tamoxifen,TAM)治疗后发生子宫及卵巢病变的危险性。方法:采用配对研究方法,选取嘉兴巾第一医院20042008年63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3例乳腺癌病人,最长随访52个月,最短随访34个月,期间无失访和死亡。其中,实验组(42例)发生子宫内膜病变11例,子宫肌瘤8例,卵巢囊肿5例;对照组(21例)发现子宫内膜病变4例,子宫肌瘤2例,卵巢囊肿3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及卵巢病变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前后发病率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未发现子宫内膜癌。结论:他莫两芬有可能是子宫和卵巢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但由于目前他莫西芬仍是乳腺癌治疗一线药物,对于长期接受他莫西芬治疗的病例,要定期进行子宫内膜检查,加强监测,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分析ER、PR、Ki-67在子宫肌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不同直径、数量、部位的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探讨ER、PR、Ki-67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测定61例子宫肌瘤和30例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含量较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5);直径>5 cm的肌瘤组内ER、PR的含量均高于直径≤5 cm内的肌瘤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ER、PR的表达有关,尚不能认为子宫肌瘤与Ki-67的表达有关及子宫肌瘤中ER、PR、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来潮24 h内行内膜搔刮术,将刮出物中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按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分为分泌正常、分泌反应欠佳、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比较各组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及复融周期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共获病理报告317例,分泌正常子宫内膜共96例,分泌反应欠佳子宫内膜共143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共78例。增生反应组宫外孕发生率(6.41%)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0.00%)和分泌反应欠佳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正常组的胚胎着床率(45.79%)和生化妊娠率(62.5%)均高于分泌反应欠佳组(38.08%,50.35%)和增生反应组(34.84%,4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欠佳组流产率(14.69%)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7.29%)和增生反应组(8.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融周期胚胎移植可以选择分泌良好的周期进行,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孕激素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取5种常用于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孕激素,体外检测其不同类型、不同浓度、不同用药方式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T47D,MCF-7和MCF-7/aro,经E2和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孕激素(P)作用后,Northern Blotting或RT-PCR技术检测雌激素代谢酶的mRNA表达,同位素标记的底物用于酶的活性测定。进一步模拟活体HRT,建立序贯治疗(SCR)和连续联合用药(CCR)的体外细胞模型。结果:与单用E2组相比,安宫黄体酮(MPA,10-8M-10-6M)与E2(10-8M)共同作用后,可上调雌激素活化酶芳香化酶、17β羟基甾醇脱氢酶Ⅰ型(17β-HSD1)、硫酸酯酶(STS)的活性并使mRNA表达升高。黄体酮(P4)也有上述作用,但是影响较小。左炔诺孕酮(LNG)、炔诺酮(NET)和地诺孕酮(DNG)对酶没有刺激作用。未见孕激素对雌激素抑制酶17β羟基甾醇脱氢酶Ⅱ型(17β-HSD2)和硫酸酯转移酶具有刺激作用。CCR体外细胞模型中检测到芳香化酶和17β-HSD1活性增加,而SCR模型中没有明显的酶刺激反应。结论:孕激素不同类型、不同用药方式对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代谢酶产生不同的作用,与其他孕激素相比,MPA对酶的刺激作用最强,其用于HRT是否通过上调酶的活性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璐  李斌  王君  范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903-906
目的:通过检测ER、PR、PCNA在子宫腺肌病(Am)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R、PR在Am细胞增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Am组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0例对照组正常内膜中ER、PR、PCNA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异位内膜组ER、PR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P<0.05)、高于正常内膜(P<0.05);PCNA表达高于在位和正常内膜(P<0.05);正常和在位内膜组ER和PR表达呈中度正相关(P<0.05),ER和PCNA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1级和2级异位内膜组ER、PR表达和PCNA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位内膜ER、PR、PCNA的表达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异位内膜三者表达无周期性(P>0.05)。结论:Am异位内膜组ER、PR与PCNA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且缺乏周期性变化,提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卵巢激素的调节,可能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存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增殖分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Cx43、Cox-2、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灵  付文玉  姚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69-4773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四者在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Cx43、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EC的表达,分析四者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四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43、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EC中,Cox-2、Cx4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有关,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ER、PR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③在EC组织中Cox-2表达与ER及PR负相关,Cx43表达与ER及PR正相关,Cox-2与Cx43负相关。结论:Cox-2的表达增加及Cx43表达缺失在E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EC的发生及发展;ER、PR在EC中表达水平愈低,肿瘤的分化程度愈低,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6.
李靖  冯力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68-1070
目的:通过研究绝经期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和浆膜层中的梯度分布情况,为乳腺癌术后在去除子宫内膜的情况下可否安全地服用他莫昔芬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子宫脱垂需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期患者,在相同的宫体部位分别取子宫体的全层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不同病症中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内膜层、浅肌层、深肌层及浆膜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和Olympus光学显微镜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雌、孕激素受体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层中高度表达,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浆膜层含量最少,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浅肌层与深肌层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结论:绝经期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各层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较低,但在子宫内膜中仍占多数,故绝经期乳腺癌妇女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会引起子宫内膜病变,剥除子宫内膜后,破坏了大部分雌、孕激素受体,可以安全、有效地长期服用他莫昔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ER、PR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5/60)、41.7%(25/60)和40.0%(24/60);ER与PR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与C-erbB-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和ER、PR可能是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独立因子,但C-erbB-2表达与ER、PR关系有待研究。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无排卵型功血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为研究组,以65例月经正常健康女性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ER、PR和V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ER、PR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ER、P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反向同步。结论:无排卵型功血患者的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失衡等子宫内膜微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孙春玲  袁桂兰  章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51-2553
目的:比较口服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医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51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即雌激素组(15例)、孕激素组(16例)及口服避孕药组(20例)。对3组患者的快速控制出血率、快速完全止血率、完全止血成功率、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进行记录和评价。结果:在快速控制出血、快速完全止血及完全止血成功三方面比较,孕激素组及口服避孕药组明显高于雌激素组(P<0.05);孕激素组及口服避孕药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明显低于雌激素组(P<0.01)。结论:在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方面,口服孕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的效果优于口服雌激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增生期雌激素受体变化及其对腺肌症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及部分肌层)40例和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及部分肌层)5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分析雌激素受体(ERa)的变化。结果:①子宫腺肌症组ERa阳性的腺上皮细胞数量在增生早期为86.7%,正常内膜组为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腺上皮细胞胞质中也可见ERa阳性颗粒。子宫腺肌症组和正常内膜组在增生中期、增生晚期ERa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子宫腺肌症组EMI上ERa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中ERa阳性细胞数量增加,EMI在近肌层处方向性生长位点ERa的信号强度较正常内膜组明显增强;相对于正常者的改变,雌激素效应增强,可能是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发生浸润性生长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