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来孕产妇全覆盖管理模式在社区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干预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超过5次的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两组孕检次数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足月分娩及流产或存活等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但进一步发挥作用需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健康,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选择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5个社区为研究组,对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系统的保健及社区综合管理干预研究.选择另外5个社区为对照社区.结果 研究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地区.孕产妇系统保健模式效果评价,研究组产前检查4次,对照组产前检查8次;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阴道分娩费用≤1 000元,对照组>1 000元,两组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和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保障流动人口母婴健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正>孕产妇死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孕产妇死亡是我国城市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的重要指标。《全覆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项目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之一,项目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分娩的74118例孕产妇的建卡情况及围产儿死亡、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常住人口建卡率为9563%,流动人口建卡率为618%,P<000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75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917‰,P<005;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367/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4173/10万,P<001。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孕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和调整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打击非法接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所对户口不在本市,1995年至1997年底,曾在本社区孕期建卡的428名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结合围产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结果1.社区孕产妇一般情况 有效答卷为333名.年龄:平均为26.4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文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艾滋病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健康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萝岗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妇保卡档案的流动人口孕产妇512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两次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健康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中,干预后平均得分为(17.82±3.51)分,高于干预前的(12.96±4.5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15,P<0.05);干预前分别有57.2%、53.1%和35.7%的调查对象认为共用毛巾衣物、礼节性接吻及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干预后为85.5%、84.2%和78.5%(P<0.01);干预前"四免一关怀"、"孕产妇免费筛查艾滋病"政策的知晓率为28.4%、35.9%,干预后分别为80.6%、80.9%(P<0.01)。相关态度中,干预后平均得分为(12.65±1.81)分,高于干预前的(11.54±2.1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3,P<0.05);干预前67.6%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防控与自身相关,59.2%的认为能与艾滋病亲人朋友正常相处,干预后分别为87.6%、79.6%(P<0.01);相关行为中,分别有30.1%和38.7%的调查对象自愿在干预前、后接受HIV检测。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对艾滋病认知不足,通过健康教育材料、短信和讲座等宣教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其知识水平,改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促进预防感染的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孕建卡率及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 对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管理和围产期保健宣教.结果 早孕建卡率、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结论 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能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孕产妇国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国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莘庄镇流动人口孕产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08-3209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230例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年龄、孕周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流动人口孕产妇胎产次差异也极显著(P<0.01),以胎产次1、2次者居多;在分娩方式上,以剖宫产最多,占54.25%(125/230);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差异显著(P<0.01),以产前检查10次左右者居多。产后视访情况较差,拒访者最多达86人(37.39%);产后视访1次者占30.00%(69/230)。高危因素筛选出81人,占35.22%,其中以A级5分最多,占27.39%(63/230)。结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医院给予适当减免,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个人承担相结合的政策,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享受廉价、高质量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能确保流动人口孕产妇母婴安全,更好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现对闵行区近几年来有关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指标与本地户籍之间差异的主要根源,探讨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闵行区2005~2010年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报表中有关孕产妇保健管理的主要指标进行一个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与本地户籍孕产妇之间各项保健管理指标均存在差异.结论 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扩大健全其保健管理网络,探索更适宜的保健模式,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虹  罗晓航  吴学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83-3085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4年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执行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制度,统计学方法应用卡方检验。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58.73%,死亡率为58.22/10万,以农民、低文化层次孕产妇为主,家庭接生率高,均无孕期系统保健,第1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结论我区流动人口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比率逐年上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说明尚无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的有效办法,提出以卫生、计生共管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现况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针对外来孕产妇死亡已构成影响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瓶颈”问题,分析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适宜模式与方案,为完善出台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专家咨询与焦点组访谈方法、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方法等相关知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 (1)上海市目前仍是采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立的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模式,并针对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出台了相关政策;(2)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6.92/10万,其中本市户籍者为11.58/10万,外来孕产妇为57.98/10万,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22.47/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64/10万,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54.68/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8.46/10万;(3)外来孕产妇的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前诊断率和产后访视率均低于本市户籍孕产妇;(4)10个外来孕产妇平产分娩点在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1年期间共接产外来产妇12529例,比前年同期增加248.41%。1年期间未发生外来孕产妇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4.65‰(低于前一年的5.94‰)。结论 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去落实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政府对“面的控制”——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舆论覆盖;医疗保健机构对“点的建设”——观念的转变、适宜技术的推广、服务项目的精简以及质量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链的操作”——网络的建设、健康教育项目的深入普及、管理流程的简约便捷、保健关口的前移、服务平台的合理科学搭建及其人、财、物的必要支持、执法力度的加大,严肃查处非法接生、老法接生和个体医生进行产前检查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中免费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2007-2011年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情况年度报表数据。结果 2007-2011年每年度早孕建册率和系统保健管理率分别为31.96%、28.90%;49.48%、48.70%;53.54%、47.63%;69.33%、66.84%;83.92%、83.33%。结论免费建册的举措可以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孕妇及早建册,从而提高早孕建册率和系统保健管理率,但对降低产后拒访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艾滋病(AIDS)防治相关知识水平,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2010--2013年对3207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监测对象以外省市户籍为主,对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63%,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梅毒阳性率0.37%,HCV阳性率0.12%。结论浦东新区孕产妇对AID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阻断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城镇流动人口孕妇建卡状况,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2004年1月一2005年12月属流动人口在本院生产的891例产妇建卡状况及孕期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流动人口总的建卡率为50.50%(450/891)。首孕及初产妇建卡率高于非首孕及经产妇建立率。两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建卡组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两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重视孕期保健。提高建卡率,降低高危妊娠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浦东新区妊娠期妇女进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对11个人口社会学因素和8个医学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8个维度逐一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妊娠期锻炼时间、是否有妊娠合并证或并发证、家庭月收入、分娩次数、产检次数,各影响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维度。结论:上海市浦东区妊娠期妇女的生命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要改善这些因素不仅需要保健机构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政府的投入及妇女观念的改变,生命质量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张鹏  赵希畅  张枭  许磊 《职业与健康》2014,(16):2255-2257
目的对上海浦东新区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评估,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4—6月抽取辖区内2家妇幼保健院中的孕产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合格问卷805份,艾滋病“传播途径”指标知晓率为79.0%;联合国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0.6%;“国家督导”指标知晓率为77.1%。不同特征的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影响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有户籍(OR=0.468)、文化程度(OR=1.993)和生育次数(OR=1.622)。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无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梅毒阳性2名(0.25%)。结论应针对该区不同的孕产妇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尤其是要加强对首次怀孕的外来孕产妇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银川市外来人员的明显增加也给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通过分析银川市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改善该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对策,找出适合银川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切实可行的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银川市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两纲"提出的"流动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有效降低银川市流动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一般卫生服务、妇产科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6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543份,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9.6%,慢性病患病率为5.2%,妇科检查率为29.7%,产前检查率为5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障对育龄妇女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较全人群偏低,且由于文化、保障等的影响导致了其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低下。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服务方式、提高保障程度、完善政府职能等方面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的医疗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定降低其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20 105例外来务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4.54±10.88)岁,男女性别比3.64∶1;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4.48%)、挫伤或擦伤(27.95%)、颅脑外的其他骨折(6.53%),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4.88%)、钝器伤(23.31%)和跌倒或坠落(18.26%);有59.5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70.33%为工作时发生。结论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20~50岁人群受到的职业伤害,其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刀或锐器伤。  相似文献   

20.
社区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红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05-1607
目的:探讨影响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因素,提高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方法:查看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分娩的本辖区9个社区居委会1 041名流动孕产妇的孕产妇保健卡,对所有相关内容整理、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流动孕妇住院分娩率保持100%,≥5次产检率从60.78%上升至74.38%,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显著提高(P<0.01),建卡率和早孕检查率虽有较大提高,但仍有超过五成流动孕妇未建卡(56.36%)及孕早期未做检查(50.24%),部分产妇对产后访视认识不足;经济、文化、计划外生育是影响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要因素。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及信息化管理是搞好流动孕产妇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