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6-2758
目的:了解周口市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分析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0~3岁小儿样本24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小儿营养状况、既往病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户外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小儿身高、体重、血清钙、磷、25(OH)D3和BALP水平。结果:240例小儿中患佝偻病25例,患病率为10.42%,其中0~6个月龄患病率最高为20.9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病率(P<0.05)。佝偻病患病率与小儿喂养方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3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非佝偻病小儿(P<0.01)。结论:0~6个月龄是小儿佝偻病高发段,儿童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其血清25(OH)D3和BALP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6~23月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以及出生后0~6个月的喂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对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甘肃贫困地区农村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信息,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58.2%,男童贫血患病率(61.0%)趋势高于女童(5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月龄组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5.206,P<0.01),6月龄开始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到12月龄时最低,从15月龄开始血红蛋白水平随月龄的增长开始逐渐升高。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贫血患病率是一致的,6!月龄婴儿的贫血患病率较高,12~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达到最高,12~月龄后随月龄的增长患病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和贫血患病率有显著差异(χ2=9.245,P<0.05),人工喂养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混合喂养儿和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显著低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χ2=8.529和7.173,P<0.05)。家庭经济状况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F=0.637,P值均P>0.05);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贫血患病率趋于较低(χ2=1.666,P>0.05)。结论婴儿12月龄!时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和贫血率最高,人工喂养儿贫血患病率显著低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家庭经济状况对贫血患病率的影响不明显。提示应关注和改善6月龄以上婴幼儿的铁营养状况和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来医院儿保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1658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血红蛋白<110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患病率。结果: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6.6%,其中轻度贫血占95.5%,中度贫血占4.5%,各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是否贫血、是否接受育儿指导、6个月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较高,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科学育儿、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诊断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婴幼儿20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25-(OH)D浓度检测。结果:204例0~3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较为足够99例,占48.6%;相对缺乏79例,占38.7%;缺乏26例,占12.7%,前两者占总人数的87.3%。血清25-(OH)D以2~3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5-(OH)D缺乏率较高,其中以2~3岁幼儿25-(OH)D血清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6.
社区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喂养知识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评价在社区对家长进行小儿科学喂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抽取 2 0 0 0年 1~ 2月 915例听过每月 1次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讲课的家长的子女为观察组 ,以同期未听课家长的子女 95 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 3、6、9、12月龄小儿的体重和身长的发育情况。 4个月统计母乳喂养率 ,1岁统计辅食添加及时合理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患病率。 【结果】  0~ 5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 ,6~ 12个月体重增长速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9~ 12个月身长增长速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87.3 % )大于对照组 (76.5 % ) (P <0 .0 1)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率观察组 (88.5 % ) ,对照组 62 % (P <0 .0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观察组 19% ,对照组 3 3 % (P <0 .0 1) ;1岁时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观察组 15 .2 % ,对照组 2 8.5 % (P<0 .0 1)。 【结论】 社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降低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 ,特别有利于改善换乳期儿童体格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7.
曾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08-4309
目的:比较25-羟维生素D3与碱性磷酸酶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中的敏感性。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年龄为2月~3岁体检或就诊的婴幼儿,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治疗前25-羟维生素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25-羟维生素D3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佝偻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碱性磷酸酶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亦无明显变化。结论:25-羟维生素D3在佝偻病初期明显降低,比碱性磷酸酶更敏感,是反映佝偻病活动状态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小儿佝偻病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黄河三角洲地区 0~3岁小儿佝偻病的现状调查, 摸清黄河三角洲地区小儿佝偻病的患病情况, 综合分析其发病原因, 并探讨降低小儿佝偻病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对全部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调查的 2 256例小儿中, 符合佝偻病诊断的有 737例, 患病率为 32 .67%; 0岁 ~组的患病率远高于 1岁~组和 2~3岁组的患病率 (P<0 .01), 城镇小儿的患病率高于乡村小儿的患病率 (P<0 .01), 男女童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小儿佝偻病可以通过母亲孕期保健, 提供母乳喂养, 经常直接接触户外阳光, 注意防治疾病及适当辅助以药物等方法进行预防。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降低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那曲县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西藏那曲县防保服务中心就诊的213例0~3岁婴幼儿,按照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5.31±10.59)ng/mL,65例(占30.52%)儿童为缺乏,83例儿童为不足(占38.97%),65例(占30.52%)儿童为充足。各年龄组间血清25-OH-D水平有显著性差异,>1~2岁组血清25-OH-D水平最高,0~1岁组最低(F=5.895,P<0.01)。不同季节时期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夏季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最高,冬季最低(F=10.722,P<0.05);冬季儿童维生素D缺乏比例最高(x^2=15.175,P<0.01);夏季儿童维生素D不足比例最低(x^2=11.433,P<0.05)。同一季节内,男女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那曲县0~3岁婴幼儿血25-OH-D水平低,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某街道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街道婴幼儿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分析其发病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来我所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400名进行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同时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依据统一诊断标准,在400例婴幼儿中确诊为佝偻病患者有66例,患病率为16.5%.明显低于全国婴幼儿平均患病率40.7%,同时发现婴儿佝偻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9个月以内发病率最高.[结论]母乳喂养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预防佝偻病应提高母乳喂养率,合理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可选用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BALP检测为佝偻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弥补了简易诊断的不足,两者结合,综合诊断可提高诊断质量,有利于佝偻病的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喂养方式对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的影响,总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体检的2岁以下婴幼儿240例,按照0~4个月喂养方式的差异分为A组(母乳喂养)131例和B组(人工喂养)109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的肥胖、超重+肥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月龄为18个月时肥胖率与12、24个月时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期尤其是婴儿早期实行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发生值得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芜湖市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2个县2个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5年1.12月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0.2岁1085名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婴幼儿早开奶率31.24%,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58.61%,人工喂养率6.91%,6月龄以下断奶率33%,12月龄以下断奶率81.75%。婴幼儿人工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3,P<0.01);4个月前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占6.3%,4.6个月添加辅食的占4.38%,6.23个月添加辅食的占89.32%,城乡婴幼儿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P<0.05);1W内服用维生素D的频次,城乡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5,P<0.01),婴幼儿以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最高,达到52.90%,1W仅服用2.3d的占12.26%,城乡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12.874,P<0.01)。结论调查的0.2岁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低,城市儿童辅食添加时间过早,农村儿童维生素D补充不及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6~36个月婴幼儿进行铁缺乏的情况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36个月婴幼儿646例,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扰,对其进行铁缺乏的检测和喂养人的问卷调查,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结果①6~12个月和13~36个月龄婴幼儿患病率情况:铁缺乏症(ID)分别为42.78%和34.97%,缺铁性贫血(IDA)为18.89%和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龄婴儿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6~12月龄婴儿ID和IDA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36个月龄幼儿ID和ID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性别间比较:6~12个月龄婴儿ID患病率,男42.25%、女4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患病率男19.25%,女1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36个月龄幼儿ID患病率,男35.71%,女3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患病率,男7.79%,女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对喂养人的问卷调查分析,正常组和患病组比较,在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辅食添加方法、喂养环境、婴幼儿的进食行为、喂养人的喂养行为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6~36个月婴幼儿ID的状况比较严重,家庭喂养行为尤其重要,需要引起全社会、儿保人员和喂养人的高度重视,特别应提高喂养人的保健意识和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0~14岁住院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与常见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杭州市钱塘新区收治的150例住院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住院儿童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及与常见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杭州市钱塘新区0~14岁住院儿童维生素D营养缺乏或不足占比较高(69.39%),其中以婴幼儿时期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杭州市钱塘新区0~14岁住院儿童维生素D营养缺乏或不足与性别、居住地、母亲文化程度及父亲文化程度无关(P>0.05);杭州市钱塘新区0~14岁住院儿童维生素D营养缺乏或不足与年龄、日均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摄入情况、深海鱼类摄入情况、入院季节、佝偻病、反复腹泻、呼吸道系统疾病及营养状况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日均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摄入情况、深海鱼类摄入情况、入院季节、佝偻病、反复腹泻、呼吸道系统疾病及营养状况为影响杭州市钱塘新区0~14岁住院儿童维生素D营养缺乏或不足的主要因素(P<0.05)。维生素D水平与杭州市钱塘新区0~14岁住院儿童常见疾病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郑州市市区3月~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郑州市3月~3岁儿童1 080例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并根据简易诊断标准进行佝偻病诊断,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结果:3月~3岁佝偻病发病221例,发病率为20.46%,其中3月~2岁550人,发病132人;2~3岁530人,发病89人;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2岁组与2~3岁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长佝偻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郑州市区儿童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佝偻病健康教育、预防知识等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监护人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情况。为开展婴幼儿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开展婴幼儿口腔保健,降低婴幼儿患龋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6—8月对北京市海淀区2 416名婴幼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将婴幼儿按年龄进行比较分析,内容包括母亲受教育程度、婴幼儿饮食喂养、口腔清洁习惯、就医情况及家长口腔行为认知5个方面。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1~2岁婴幼儿喂养中存在不良喂养行为1 395人,有夜奶行为1 512人。1岁组婴幼儿每日进食次数> 7次1 018人,2岁组婴幼儿每日进食次数> 5次1 228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组婴幼儿每天刷牙占比为34.7%,监护人帮助其刷牙占比为58.9%;2岁组婴幼儿每天刷牙占比为65.4%,监护人帮助其刷牙占比为4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组婴幼儿口腔就医情况占比为7.1%,2岁组为14.6%;1岁组婴幼儿定期检查及涂氟占比为4.7%,2岁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关于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9道...  相似文献   

17.
刘立铭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21-1022
目的:掌握盐城市内0~5岁儿童的骨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为合理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 14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0~5岁儿童采取亲和渗滤法测定其NBAP水平。操作方法为末梢血30μl,进行血浆分离、渗滤,加试剂反应,显色比较,判读检测结果。结果:1 140例儿童的NBAP平均水平为(172.3±11.8)U/L,其中≤200U/L 686例,200~250 U/L 295例,≥250 U/L 159例。诊断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患儿339例,占29.74%。男女儿童NBA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AP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P<0.01)。将每年的10~3月称为冬春季节,4~9月称为夏秋季节,按来院体检季节进行NBAP水平比较,冬春季的NBAP异常检出率和维生素D缺乏率均高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AP水平检测操作简便,用血量少,设备简单,费用较低,能较快出检测结果,可以作为维生素D缺乏的客观指标;盐城市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然比较严重,应把防治维生素D缺乏作为一个长期的健康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将1岁以下儿童的科学喂养及照顾作为降低儿童佝偻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夜间喂养终止时间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出生并纳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418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在6月龄后是否继续夜间喂养分为继续组(n=270)和终止组(n=148),比较两组婴幼儿30月龄时身高、体重、超重肥胖发生率以及龋齿患病率。结果两组婴幼儿30月龄时,继续组身高显著低于终止组,继续组超重以及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终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6.283、5.279、8.173,均P<0.05);两组婴幼儿体重以及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8例研究对象中,53例出现龋齿,龋齿患病率为12.68%,继续组的龋齿患病率以及龋齿数均显著高于终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7.392、5.283,均P<0.05)。结论6月龄后继续夜间喂养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显著增加超重肥胖率以及龋齿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年龄、性别、季节、喂养方式对婴幼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的影响,从而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和免疫浓缩技术检测血液中BALP活性,并比较年龄、性别、季节、喂养方式对婴幼儿BALP活性的影响。结果:1 030例中BALP≤200U/L者324例,占31.4%;201~249 U/L者218例,占21.2%;BALP=250 U/L者376例,占36.5%;251~299 U/L者72例,占7.0%;≥300 U/L者40例,占3.9%。年龄越小,临界水平和阳性百分率越高。但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6月、1岁以及2岁的婴幼儿BALP值有显著性差异(2χ=66.43,P<0.01);母乳、人工、混合3种不同喂养方式BALP有显著性差异(χ2=22.74,P<0.01)。结论:年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BALP活性有影响,提示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检测血清Ca、P、AKP、拍摄左腕关节、双膝关节X线片.结果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婴幼儿患病率21.42%,3~7岁儿童患病率4.1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患病率最高,6~7岁组最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无服用或无规则服用鱼肝油、户外活动每天少于2 h、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 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患腹泻和厌食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须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