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该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利用启东市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获得70 723例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资料和数据,分析新生儿身长、体重变化及不同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关系。结果:该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87 ± 1.44)cm、体重平均值为(3 450.38 ± 436.54)g;其中男婴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94 ± 1.43)cm、体重平均值为(3 499.47 ± 441.59)g;女婴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81 ± 1.43)cm、体重平均值为(3 398.56 ± 425.06)g,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年最高。低出生体重儿总数745例(1.05%),巨大胎儿5 828例(8.24%)。低出生体重儿呈递减趋势、巨大儿发生率递增并趋于稳定于一水平。随出生体重增加,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结论:启东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于2015年后递减。应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控制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23-1524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过多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过多(羊水指数>25 cm)的80例产妇作为羊水过多组,并选择同期80例羊水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以及早产、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巨大儿、 1 min Apgar评分<7分及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结果羊水过多组的分娩孕周为(37.2±3.2)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3±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羊水过多组的早产率为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P=0.015)。羊水过多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6)。两组的新生儿体重、胎位异常与巨大儿发生率、 1 min Apgar评分<7分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过多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应加强围产期管理,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正常足月生产单胎的乳母,记录孕前身高和体重、产前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等数据,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关系。结果孕前低体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其他组;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出生率、出生体重和身长显著大于增重不足和正常组;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出生体重和身长明显增大。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孕期妇女应根据自身情况将孕期增重控制在适宜范围,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血糖异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程度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异常孕妇796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妊娠期糖代谢异常(OGTT异常)124例,正常67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中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66例,控制不满意组(B组)58例。GCT异常OGTT正常组(C组)672例,对3组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A组巨大儿、剖宫产率低于B组(P<0.01),早产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C组(P<0.05)。B组妊高征、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率均高于C组(P<0.05)。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B组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控制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主要因素;GCT异常OGTT正常孕妇应加强产前监测和指导,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环境镉暴露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影响。方法 于 2 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选择湖北省大冶市镉污染地区和对照地区的待产孕妇 ,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同时采集孕妇静脉血、脐带血和胎盘标本测定镉含量。比较镉污染地区和对照地区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出生身长和体重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 镉污染地区早产发生率为 2 0 8%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 2 9 2 % ;对照地区分别为 10 0 %和 15 0 %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污染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为 ( 4 7 88± 4 15 )cm ,低于对照地区 ( 5 0 65± 2 41)cm (P <0 0 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脐血镉水平与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环境镉暴露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身长。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45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 4 5 0例妊娠 2 4周后的孕妇进行口服 5 0 g葡萄糖筛查试验 (5 0 g GCT) ,阳性者进一步行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 (GDM)发生率为 2 .4 4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GIGT)的发生率为 6 .89% ,GDM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过多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 5 0 g GCT正常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 ,应重视 GDM的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母婴并发症 ,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东营市1 521例新生儿体格发育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1 52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196例)、足月儿组(1 207例)和过期产儿组(118例)。计算出生体重、身长及头围均值,与我国相关新生儿参照值进行比较;计算各组低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SAG)和大于胎龄儿(LAG)的检出率;比较2013-2015年该院活产出生新生儿胎龄。结果随胎龄增长,东营市1 52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及头围均值均逐渐增加;与1986-1987年中国新生儿体格发育参考标准比较,除头围小于参考标准外,足月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身长均值均有所增长;低体重儿、巨大儿、SAG及LAG检出率分别为10.85%、5.65%、8.74%和11.11%;男女新生儿胎龄均逐年下降。结论东营市1 521例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均值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低体重儿是该地区新生儿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6 787例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阳性者进一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GCT阳性者2 807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21%,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发生率为2.54%,GDM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过多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50 g GCT正常组(P<0.05)。结论:GDM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因此对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应重视对GDM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吕艳伟  王爱婷  王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44-4848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县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医学出生证明》资料,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生体重的均数和标准差、低出生体重与巨大儿发生率描述出生体重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估计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调整优势比。结果:3 034名单胎活产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516±470)g,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38±0.21)%,巨大儿发生率为(17.90±0.70)%。男婴较女婴重117 g,足月儿较早产儿重700 g,母亲分娩年龄≥30岁组较<30岁组活产儿重136 g。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调整OR为56.25(27.76,113.99);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为过期产、男婴和母亲年龄≥30岁,调整OR依次为1.72(1.16,2.54)、1.64(1.35,1.98)和1.78(1.47,2.15)。结论:研究地区出生体重分布表现为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为全国出生体重水平和巨大儿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出生体重超重是研究地区活产儿出生体重的一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年龄≥30岁的产妇和经产妇为重点关注人群。对孕妇进行孕期合理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一个可行途径,避免早产是降低研究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苏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及对妊娠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4年8月~2006年12月对苏州市各大医院及太仓市建卡的大部分孕妇采用50g葡萄糖负荷试验,共筛查孕妇4166例,阳性者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设糖尿病组(GDM)及糖耐量异常组(IGT),以糖筛查正常的孕妇作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筛查4166例孕妇中GCT阳性者1394例(33.46%),总糖代谢异常率为6.29%,其中GDM150例(3.60%)、糖耐量异常(IGT)者为112例(2.69%)。GDM及IGT的发生率随孕妇年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GDM组和IGT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DM孕妇巨大儿占19.33%。GDM孕妇中剖宫产76.67%,子痫前期9.33%、羊水过多7.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4例,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糖筛查有利于早期检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以便加强管理,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探讨影响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8年3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生长发育迟缓定义为生长指标≤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象共803例早产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7.72%,发生体重EUGR者为56.45%,发生头围EUGR者为38.71%。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7.06%和32.25%,以头围评价分别为12.58%和17.43%。Logistic回归中,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体重EUGR和严重体重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和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是发生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和出生时是否为头围IUGR是发生严重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高于国外资料,但与国内资料相比较低。出生胎龄和出生头围越小、出生体重越低,EUGR发生率越高。应尽早给予早产儿足量热卡和高氨基酸静脉营养,从而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保证生长需要,减少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9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4月出生的3 654例活产儿中发生窒息的19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其中轻度窒息153例,占79.7%;重度窒息39例,占20.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孕周、产时体重、分娩方式密切相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产钳助产儿、臀位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加强产程监护,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肥市活产新生儿出生状况及婴幼儿阶段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水平,探讨婴儿期体格发育偏离和营养缺乏问题,为提高该市儿童早期保健工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合肥市2004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分娩的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时对2007~2008年分娩新生儿进行婴儿期体格发育监测,并对2007~2008年在该市妇幼保健所儿童心理保健门诊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婴幼儿智能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合肥市2004~2008年活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70±451)g,出生身长(50.26±1.67)cm,出生头围(34.09±1.37)cm,出生胸围(33.06±1.57)cm。不同年度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发生率分别在2.1%~2.8%,7.8%~9.4%,3.7%~4.3%和2.0%~3.6%之间。婴儿期各月龄男童和女童低体重检出率较低,男童和女童的肥胖检出率分别在6.9%~8.4%和3.6%~6.4%之间。血红蛋白水平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可疑佝偻病检出率呈倒"V"字形变化,以6个月检出率最高。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男童与女童各能区得分及IQ总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肥市婴幼儿出生时和婴儿期内的体格发育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但同时存在着巨大儿发生率较高和婴儿期能量摄入过剩,辅食添加过渡时期贫血检出率偏高,整个婴儿期可疑佝偻病检出率均较高等问题,应针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儿童营养的教育和指导,并针对婴幼儿所存在的营养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头围的影响因素,为建立新生儿头围正常参考值范围样本筛选,制定小头畸形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某医院分娩新生儿信息,对48 928例活产单胎新生儿资料使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的平均出生头围为(33.4±1.7)cm。新生儿胎龄越大、剖宫产分娩、男性、羊水过多和产妇年龄越大、籍贯隶属北方省份、多孕、多产、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导致新生儿出生头围偏大(P<0.05)。新生儿宫内生长受限、脐带绕颈、脐带扭转、羊水过少和产妇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胆汁淤积症、贫血导致新生儿出生头围偏小(P<0.05)。新生儿结构异常、辅助生殖受孕、羊水浑浊和产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和生殖道感染对头围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头围影响因素众多,在制定出生头围正常参考值范围时,除了考虑生理因素的差异,还应排除有相关疾病因素的样本,如宫内生长受限、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胆汁淤积症、贫血)、羊水异常、脐带异常等,以确保参考值范围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胎盘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生产巨大儿(新生儿体重≥4000 g,12例,GDM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2500 g≤新生儿体重<4000 g,12例,GDM正常儿组)及正常产妇生产巨大儿(12例,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12例,正常儿组)胎盘中 bFGF 的含量,比较4组差异。结果以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 GDM正常儿组和正常儿组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4.47±3.73)和(1.64±1.20),GDM正常儿组 bFGF 的表达量升高;以巨大儿组为阴性对照,GDM巨大儿组和巨大儿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1.73±1.61)和(1.11±0.64),GDM巨大儿组 bFGF 表达量升高;以 GDM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GDM正常儿组和 GDM巨大儿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1.36±1.14)和(1.23±1.23),GDM巨大儿组 bFGF 表达量降低;以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正常儿组和巨大儿组bFGF 表达量为(1.64±1.20)和(1.53±1.60),巨大儿 bFGF 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总体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总体正常儿组和合并巨大儿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1.68±1.67)和(1.51±1.71),合并巨大儿组bFGF 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盘中 bFGF 表达量增加;巨大儿时胎盘中 bFGF 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某医院2005~2009年全部产科分娩病历为样本,分析新生儿体重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近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144.36 g±516.47)g,足月单胎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22.1 3 g±411.74)g,5年间不同年份相比较,出生体重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F=1.321,P=0.26),5年低出生体重儿总数195例(8.1%),正常体重儿2 125例(87.8%),巨大胎儿99例(4.1%)。5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保持平衡,无统计学差异(2χ=13.34,P=0.10)。低出生体重儿的1 m in窒息率与5 m in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2χ=26.45,P<0.05),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之间1 m in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79,P=0.10),5 m 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39,P=0.15),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0.42,P=0.50)。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平衡,低出生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着力于提高孕周,防止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温岩  王先先  孙晓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68-4070
目的:探讨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孕期诊为GDM并且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23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251例作为对照组,追踪所有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4.0 kg为巨大儿。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血测脂联素水平,并记录出生体重、身长、肩围及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新生儿营养指数RI。结果:GDM组巨大儿出生体重、RI及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巨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脐血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巨大儿脐血脂联素与出生体重、RI成负相关关系(P<0.05),与HOMA-IR成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巨大儿身长、头围、肩围及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不相关(P>0.05)。结论:脐血脂联素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脐血APN水平可直接反映巨大儿的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糖耐量受损(GIGT)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515例孕妇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再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受损。并分正常组、GIGT组及GDM组进行比较母儿结局。[结果]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合并症,难产率及围产儿患病率中,在正常组、GIGT组、GDM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胎膜早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DM组与GIGT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17),但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7);GDM与GIGT组之间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GIGT组(P﹤0.001﹤0.017);但GDM与GIGT组之间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7)。[结论]对GIGT及时治疗,可提高孕期糖代谢异常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王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73-5475
目的: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4例GDM孕妇根据治疗后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84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组20例,并设健康孕妇87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的血糖对妊娠有较大影响,应及时进行筛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血、母血脂联素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新生儿脐血及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新生儿脐血脂联素与母血脂联素水平、出生体重、出生身长、体重指数(BMI)、宫高、胸围、腹围的相关性。结果:巨大儿脐血脂联素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BMI、胸围、腹围、孕周呈正相关(P0.05);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新生儿脐血血清脂联素水平(P0.01),但与脐血脂联素无相关性;巨大儿母血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产妇体重、BMI、孕周及宫高、腹围之和相关(P0.05)。结论: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产妇脂联素水平、体重、BMI、孕周及宫高、腹围之和是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