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抽动障碍(TD)共病(CAT)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个性、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N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CAT组与ADHD组比较FES-CV、EPQ、PHCSS各因子得分均无明显差异,CAT组儿童在FES-CV中亲密度、知识性与组织性得分低于TD组(P<0.05),道德宗教观、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低于N组(P<0.05),独立性、矛盾性得分高于N组(P<0.05)。CAT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显著高于N组(P<0.01)。CAT组儿童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4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N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FES-CV中的矛盾性与EPQ中的掩饰程度呈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神经质呈负相关;FES-CV中的矛盾性与PHCSS中的行为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AT患儿的家庭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其家庭环境对患儿的个性及自我意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的行为和家庭情况,探讨家庭因素对TS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定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60名TS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TS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S组家庭-亲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与社会退缩、躯体主诉、行为问题总分负相关;情感表达与躯体主诉负相关;家庭-矛盾性与社会退缩、焦虑/抑郁、违纪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问题总分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S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正相关,与母亲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TS儿童存在广泛和明显的行为问题并有着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TS儿童的家庭环境和行为问题相互影响,家庭矛盾性和母亲文化程度是TS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earnlng Disorders,L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31例LD儿童和31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LD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LD儿童在PSQ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的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D儿童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的某些因素与LD儿童的行为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105名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知识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移居时间的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西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我的班级》问卷(MCI)、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宁夏地区2 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长期移民组男生社交问题和违纪问题(t值分别为-2.151,-1.983,P值均<0.05)和女生躯体主诉和违纪问题(t值分别为-2.680,-2.605,P值均<0.05)均低于短期移民组.男生长期移民组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2.340,2.688,2.069,P值均<0.05),矛盾性、知识性得分低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2.309,-2.158,P值均<0.05).女生长期移民组亲密度得分高于、组织性得分低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1.975,-2.213,P值均<0.05).男生长期移民组纪律与秩序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3.223,P<0.01);女生长期移民组纪律与秩序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2.217,P<0.05),且其师生关系得分显著高于短期移民组(t=3.330,P<0.0l).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长期移民组男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β=0.307,P<0.01),影响短期移民组男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组织性、矛盾性、情感表达、知识性(β值分别为-0.213,-0.206,0.161,-0.119,-0.111,P值均<0.05)和班级环境的同学关系(β=-0.l08,P<0.05);影响长期移民组女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β=-0.275,P<0.01)和班级环境的学习负担(β=0.259,P<0.01),影响短期移民组女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是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β值分别为-0.210,0.171,0.099,P值均<0.05)和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β=-0.136,P<0.01).结论 长期移民组行为问题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均分较短期移民组呈下降趋势.随着迁移时间的推移,生态移民青少年对移居环境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中山市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中山市11个镇区66所幼儿园抽取在读3~6岁学龄前儿童,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表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3 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2 804份,问卷有效率97.03%,有14.05%的学龄前儿童存在多动行为问题。其中男童占17.10%,女童占10.50%(χ2=111.36,P<0.001);随年龄增长多动行为有所下降(χ2=10.61,P<0.01)。儿童年龄、性别、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间、孕期情绪,家庭环境的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等因素与儿童多动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目前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问题较普遍,预防和矫治要综合考虑儿童个体、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9.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鲁静  徐勇  李学来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8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苏州地区2187名6-11岁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亲密度,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和控制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为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儿童和家庭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YES—CV)对武汉市武昌区17所幼儿园共617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将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103例,检出率为16.70%,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12.19%(P〈0.05)。相关分析发现男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内外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环境特征对男女儿童不同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心理行为及气质、家庭环境特征,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106例患儿和21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由其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气质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儿童多动行为调查表。 【结果】 1)功能性便秘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22.64%)高于健康对照组(12.26%)(P<0.05),4~5岁功能性便秘男童体诉、不成熟、攻击三个因子得分和女童社交退缩、抑郁、肥胖、分裂样四个因子高于对照组相应因子得分(P<0.05);6~11岁功能性便秘男童抑郁、强迫性、多动、攻击性四个因子得分和女童分裂样强迫性、体诉、违纪三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相应因子得分(P<0.05)。2)功能性便秘组儿童在规律性、适应度、坚持度和注意分散度四个气质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3)家庭环境方面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控制性四个方面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矛盾性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功能性便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家庭环境不良,应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与父母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以深圳市龙华区2016-2017年小班儿童及父母为调查对象,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父母D型人格、家庭环境与多动行为的关联,应用中介分析评价家庭环境在父母D型人格与儿童多动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父母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母亲:β=0.687;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做健康体检的82例6~11岁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量心理行为问题,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儿童和家庭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儿童CBCL各因子得分,分析影响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于男童,除多动和违纪两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女童,除分裂症、多动和违纪三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34.72%)明显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1,P=0.021)。年龄越大、父母关系越差、由老人或保姆抚养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高,提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主要管教方式为民主型或混合型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低,是保护因素。结论 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存在抑郁、社交退缩等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与年龄和父母文化程度等具有相关性,应结合相关因素,采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措施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高鹏  马龙  崔晶  王苗  王哲  朱立婉  王忆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09-811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城区4~5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对易感幼儿的家庭提出保护性建议。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级4~5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722份,回收率为90.6%。其中男幼儿905人(52.6%),女幼儿817人(47.4%)。本次调查采用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 本次调查幼儿有心理行为问题者279人,总检出率为16.1%。男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4.5%,女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同年龄组、是否独生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争吵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是否离婚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和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4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初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5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结论 哈尔滨市城市幼儿的心理行为检出率较高,幼儿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宁市6~16岁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利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济宁市2350名中小学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检出存在行为问题250名,总检出率为10.6%;男女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0.7%、10.6%,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不同年龄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5),11岁和16岁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两个高发阶段;行为问题高发于小学、初中面临毕业升学的阶段;行为问题的发生主要与父母对子女的了解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母管教方法、家庭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所致,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入手,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莱阳市城乡(城区、农村)4~16岁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的流行病学特征、家庭环境以及伴发的行为问题,为TD的科学干预创造条件。方法 2010年4—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莱阳市城区和农村68 396名4~16岁儿童中抽取1 752名进行TD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 588份。TD患儿作为TD组,相应条件的无TD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4~16岁儿童TD总患病率1.70%,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disorders,TTD)患病率0.94%、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disorders,CTD)患病率0.57%、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患病率0.19%。男生患病率2.43%,女生患病率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发病年龄为(7.52±2.73)岁。TD组患儿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岁TD组男性患儿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评分以及总分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1岁TD组女性患儿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评分以及总分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D在莱阳市城乡儿童中并不少见,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TD患儿家庭环境较差,且伴有较多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长丰县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伤害的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农村3617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最近1年伤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留守儿童1614名,占学生总数的45.83%.主要监护类型为单亲监护(55.82%).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25%,男生伤害发生率为45.22%,女生为3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5,P=0.000);其中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0.90%,高于非留守儿童(2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30,P=0.000).留守儿童在跌伤、交通伤、动物咬伤等7种伤害类型上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OR=1.445)、性格外向(OR=1.062)、矛盾性(OR=1.150)、独立性(OR=1.110)、娱乐性(OR=1.096)可能是留守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而女生(OR=0.598)、亲密度(OR=0.933)、控制性(OR=0.917)可能是留守儿童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该地区留守儿童伤害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起主要作用,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留守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