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判断药物疗效.与20例常规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7 d时NBNA评分(≥35分18例,<35分2例)与对照组(≥35分11例,<35分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HIE的早期治疗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判断药物疗效。与20例常规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7d时NBNA评分(≥35分18例,〈35分2例)与对照组(≥35分11例,〈35分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HIE的早期治疗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在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HIE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与观察组(常规综合治疗增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NBNA评分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HIE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脑损伤症状,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2年间治疗的HIE患儿5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A)组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B)组。对照两组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P<0.05),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B组则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0.4%;B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6%,统计学分析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HIE患儿可以显著改善其神经行为的异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2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76例合并HIE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38例)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38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血清糖分解烯醇酶(NSE)表达水平、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HIE的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28例确诊为DEACMP(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4天-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500mg、三磷酸腺苷4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14天-30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EACMP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和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功能及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HIE患儿9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NBNA评分为(34.81±3.75)分,高于对照组的(30.68±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试验组后遗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能够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GM1组(治疗组)39例,GM1为20 mg/d,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39例以胞二磷胆碱(CDPC)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均予常规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意识障碍改善疗效比较(P<0.05),两组惊厥停止疗效比较(P<0.01),两组CT检查疗效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是防治新生儿HIE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精神经节苷脂对低出生体重(LBW)患儿智能及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单胎LBW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在患儿6个月、12个月时采用Gesell量表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及神经运动发育评价.结果 Gesell量表结果显示:6个月时治疗组DQ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大运动、社会适应能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12个月时治疗组五大能区DQ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结果显示: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促进LBW患儿智能及神经运动发育,预防和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联合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各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婴幼儿发展量表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婴幼儿发展量表指标[精神运动发育商(DQ)、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和D-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联合组呼吸、正常肌张力、意识状态和反射功能等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调节应激反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期给予纳洛酮的干预治疗的疗效,及对HIE NBNA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7~2009年收治的64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吸氧、保暖、补液、纠正酸中毒、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其中干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 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5~10 ml静脉注射,意识清醒后按0.03~0.05 mg/(kg.h)持续静脉滴注3~5 h,1次/天,7~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采用纳洛酮进行干预治疗的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27/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2/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干预组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干预组的临床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3天后两组NBNA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7~10天后两组NBNA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E,早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有效地控制HIE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提高NBNA评分,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了患儿预后的存活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荣娟  周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06-160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7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9例,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GM1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GM1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GM1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vs56.41%,χ2=4.2233,P<0.05);前者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生后7~8d和12~14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vs75.86%,χ2=4.8451,P<0.05;29.73%vs58.62%,χ2=4.4357,P<0.05);GM1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13%vs25.64%,χ2=4.8258,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GM1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早期干预对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湖北省中山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早期均给予常规3项支持和3项对症治疗,并使用脑活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2疗程。新生儿期采用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对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各测1次行为神经评分(NB-NA);随访12个月期间复查颅CT、观察运动发育情况、测查Gesell智能发育商。结果:82例患儿坚持随访12个月。①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8.8±2.3,34.6±2.2,P0.01);②治疗组脑发育不良发生率为7.14%(3/42),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0/40),P0.05。③两组智能发育商得分:治疗组动作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06.8±10.3,89.8±11.1,P0.01),应物能明显提高(102.3±11.6,87.7±11.9,P0.01),应人能明显提高(105.6±11.4,90.2±11.3,P0.01),言语能明显提高(98.8±11.9,91.6±10.3,P0.01)。结论:高压氧早期干预治疗能促进脑发育,提高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和智能发育商,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艳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66-11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将之前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0%、98.0%,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出生后4周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结论: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张新华  秦桂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81-3383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头颅C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使HIE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科学性。方法:选择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足月HIE患儿72例,分别于入院4~10天、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并于同期及入院14天进行NBNA评分,3月、6月进行DQ值测定。结果:①生后4~10天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NBN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中、重度HIE患儿NBNA测定14天≤35分患儿组的DQ值低于14天>35分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生后28天脑CT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早期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应用NBNA评分可判断HIE的病情轻重;动态NBNA及生后28天左右脑CT检查可作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依据,而生后14天的NBNA评分判断预后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恢复的时间、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前囟张力、呼吸、面色恢复正常需要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治疗组的后遗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S-100蛋白B(S-100B)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3至2015年收治的100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GM1,治疗组同时给予抚触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5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L-8、Caspase3和S-100B水平及NBN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天后,治疗组的血清IL-8、Caspase3和S-100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44、2.968、2.795,均P<0.05)、NBNA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4.580,P<0.05);②治疗组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的改善时间显著的短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283、3.414、5.231、3.829,均P<0.05);③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2.0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4.762,P<0.05)。结论 GM1联合抚触治疗HIE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用GM1,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变化的关系,以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与7例足月正常对照儿.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13天内进行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代谢产物波峰下面积值,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时的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等资料,于其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肌醇/肌酸、胆碱/肌酸的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患儿第14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神经行为测定法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预测。方法对150例患儿进行NBNA评分测定,比较与头颅CT检查的吻合率。结果其中有117例患儿首次NBNA评分分值小于35分,与头颅CT结果比较,其与CT阳性符合率达到100%。结论使用NBNA量表测查和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早期判断HIE患儿预后有较高实用价值,适宜在不具备头颅CT的情况下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