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珠海市6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所)选择150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1146份,其中干预组577人,对照组569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76和6.07(F=847.87,P0.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83.24%)高于对照组(5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6,P0.001)。干预组的非意愿妊娠率(9.71%)低于对照组(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8,P0.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机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海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择24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和对照组(常规流产后处理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213份,其中干预组107人,对照组106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9.2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79.44%)高于对照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P0.01)。干预组与1年前相比,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IUD)的比例更高(χ~2=16.49,P0.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占8.41%(9/107),对照组为21.70%(23/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人工流产率为2.80%(3/107),对照组12.26%(13/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P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分析和评价对年轻人工流产妇女开展两种不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随访调查在基线调查6个月后进行。结果:干预前组、基本干预组、全面干预组流产妇女调查人数分别为992、672、705,随访人数分别为590、476、519;干预前组、基本干预组、全面干预组流产妇女年龄分别为21.8±1.77、21.75±1.86、21.9±1.77岁;避孕知识得分分别为7.11±2.73、6.77±3.04、8.27±2.40分(F=58.96,P<0.001);流产后第一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76.3%、94.6%、90.1%(x2=76.08,P<0.01);流产后半年内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94.0%、83.2%、99.1%(x2=79.32,P<0.05);流产后性生活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分别为22.7%、28.7%、36.1%(x2=73.37,P<0.01);流产后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的分别为20.3%、26.6%、53.2%(x2=331.35,P<0.01);流产后再次妊娠率分别为9.96%、10.3%、6.4%(x2=5.18,P<0.01);流产后非意愿妊娠率分别为18.8%、15.91%、0(x2=8.67,P<0.05)。结论:干预对改变流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全面干预效果更优。应在医院全面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1 20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行避孕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实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对照组行常规处理,1年后再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避孕相关知识等问卷调查.结果 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1 042份,其中干预组524份,对照组518份.干预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未采取避孕措施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非意愿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避孕相关知识水平,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方式选择、再次妊娠及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本院因意外妊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育龄女性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人工流产后采取PAC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流产术后避孕措施落实、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及时避孕、术后6个月再次妊娠及重复流产情况。结果:两组本次意外妊娠原因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5.1±1.2 d)低于对照组(9.0±1.1 d),术后及时避孕率(100.0%)高于对照组(91.7%),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90.0%)高于对照组(75.0%),流产术后6个月内再次妊娠(3.3%)及重复流产(1.7%)比率均低于对照组(15.0%、11.7%)(均P<0.05)。结论:PAC服务可提高育龄女性流产后高效避孕方式选择、避孕措施及时落实率,对降低再次妊娠及重复流产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近郊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期间再次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6.40%被调查妇女本次流产前已有过重复人工流产。本次人工流产90.47%属非意愿妊娠,12.44%本次流产后不避孕或未明确表示避孕。在准备实施避孕的妇女中,80.0%计划采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等避孕方法,而仍有6.83%的妇女准备采用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等避孕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丈夫(性伴)积极避孕(OR=2.078,P=0.033)以及医生告知妇女流产后应避孕(OR=4.492,P<0.01)是重复流产妇女流产后有避孕意愿的保护因素。结论:开展规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增加男性的避孕参与率是落实流产后避孕措施率及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人工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对降低再次人工流产和妇科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意外妊娠而自愿接受人工流产并患有妇科炎症的9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接受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对照组未接受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术后电话随访1年,调查2组避孕措施选择的不同,比较重复人工流产率及对妇科疾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选择的避孕措施排在前2位的均是宫内节育器和男用避孕套。观察组选择用男用避孕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5,P<0.01),而对于口服避孕药和体外排精,对照组的选择率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发生重复流产者81例(19.29%),而对照组发生重复流产者149例(3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复流产的原因如下,宫内节育器失败、避孕药失败、男用避孕套失败、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未避孕。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安全期避孕、未避孕、体外排精是重复流产者避孕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可使流产后妇女选择有效的避孕方法,降低妇科疾病的风险,减少再次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性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流产后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护理对未婚低龄流产患者避孕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门诊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617例未婚低龄孕妇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9例与对照组318例,对照组采用规范PAC服务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良PAC服务,即规范PAC服务流程加以人文关怀,比较两组1、3、6月失访率、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和重复流产率。结果观察组未婚低龄妇女人工流产后对避孕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高效避孕率明显上升,重复流产率和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AC服务对普及女性避孕知识、落实有效避孕措施及降低重复流产率的效果明显,应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产关爱服务在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0例计划生育门诊自愿选择人工流产的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研究组350例,对照组330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讲解人流术中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研究组选用流产后关爱服务。通过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对原服务对象进行随访,观察服务前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避孕知识知晓率、正确采用有效避孕措施和半年内重复流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满意率、避孕知识知晓率、正确采用有效避孕措施率和半年内重复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关爱服务在计划生育门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她们的避孕意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降低重复流产率,为女性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干预措施对避孕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6例行人工流产术者,根据掷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予以计划生育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服务),每组各63例,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节育知识以及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并在干预前、随访结束时观察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流产术前两组节育知识与避孕措施实施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在术后1、3、6个月随访,观察组的节育知识得分与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术后1个月时最高;术后6个月,观察组抑郁、焦虑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人际间关系、营养/健康责任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干预措施可提高育龄妇女的节育知识水平,提高避孕措施的实施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应加强远期随访服务工作,降低重复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11.
段秀玲  柳怡  颜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13-4416
目的:分析对妊娠少女进行人工流产医学干预的效果,探讨适合评价妊娠少女人工流产医学干预的效果指标。方法:通过奇偶号将500例样本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干预效果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干预组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提升分为(4.53±1.58),高于参照组的(2.3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0,P<0.05);干预组的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率为85.1%,高于参照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1,P<0.01);两组避孕措施的使用频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7,P<0.01),参照组、干预组的无效避孕措施率减少百分比分别为24.4%、52.2%,干预组的频度提升幅度和无效避孕措施率减少百分比均优于参照组,且人工流产后1年内再次妊娠率(10.5%)低于参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结论:医学干预对妊娠少女流产后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避孕措施使用频度、流产后1年内无效避孕措施率百分比和再次妊娠率等5个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刘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902-3905
目的 了解武汉未婚重复人流女性对避孕节育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及生殖健康状况,为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方法 设计KAP问卷调查表进行队列研究,然后在队列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来自武汉13个辖区的共1127名未婚重复人流女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未婚女性重复人流的高发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占77.37%;重复人流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答题正确率仅35.89%;在避孕态度方面,表示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占83.85%;但有53.24%的人对人流的危害认知不足;采用低效避孕措施如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的占50.67%;通过学校、医院、社会宣教等相对正规渠道获取避孕知识的比例不高。结论 社会应关注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扩大避孕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未婚重复人流女性避孕措施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5A咨教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取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女性360例,根据首诊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188例),进行5A健康咨询教育服务;双日为对照组(172例),进行常规流产后关爱咨询服务.分析两组的避孕知识知晓度、术后即刻避孕方法落实率,并随访术后两组的避孕方法使用情况及再次妊娠率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在女性有效避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因计划生育于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857例为实施PAC前的对照组,其中621人完成术后1年回访;选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人工流产患者904例为实施PAC后的研究组,其中867人完成术后1年回访。对比分析她们1年避孕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对照组避孕知识知晓评分(4.24±0.86),知晓率31.24%;研究组避孕知识知晓评分(8.28±1.62),知晓率9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确使用避孕方法者134例(占21.58%),再次意外妊娠者173例(占27.86%);研究组正确使用避孕方法者676例(占77.97%),再次意外妊娠者46例(占6.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服务通过向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阳分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妊娠终止术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人工妊娠终止术情况调查》在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对干预组患者术后进行PAFPS,对照组仅提供常规人工妊娠终止术后医疗服务.随访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初始问卷再次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 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其中干预组为194份,对照组为192份.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31±1.74)分,(6.11±1.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0,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者(78.87%)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6,P<0.01).干预组与1年前比较,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比例更高(74/109,x2=12.67,P<0.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为5.73%(11/192),对照组为18.75%(36/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6,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为2.58% (5/194),对照组为10.94%(21/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P<0.01).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PAFPS,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寻求人工流产的年轻流动妇女避孕、流产相关情况以及流产后获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探讨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8名25岁以下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中624名流动人口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77.1%为未婚,≤19岁占11.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2.9%,工作不稳定占23.2%,月收入≤1000元占46.5%,16.5%的人经历过高危流产;本次流产原因是未避孕及不知道避孕方法的比例分别为64.1%和11.8%,与户籍妇女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没有接受任何避孕宣教服务的占35.1%,没有接受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的占84.1%,5.47%的人表示医生向其提供了避孕药具,10.42%的人表示医生向其建议转诊(获得药具或宣教)。结论与户籍妇女相比,流动人口中人工流产妇女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避孕知识欠缺,避孕方法使用率低,高危流产比例高,而现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的数量和内容有限,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产后关爱行为对未生育女性避孕方式、生育结局的影响,为预防女性重复流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流产女性患者30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研究组患者在流产后给予关爱行为服务(PAC).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流产的现况、原因以及选择流产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来威海市文登区妇幼保健院要求流产的育龄妇女2 486例,分析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及流产原因等资料,分析文登区育龄妇女流产的现况及选择流产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2 486例流产的育龄妇女中,已婚患者1 883人(75.74%);孕周<14周的2 346例流产患者中,选择人工流产1 672(71.27%)人,药物流产674(28.73%)人;不同年龄段选择流产方式有差异(χ2=25.51,P<0.05),流产年龄集中在26~39岁的生育高峰期;不同孕次的患者选择流产的方式有差别(χ2=7.29,P<0.05),孕次>2次以上的患者倾向于选择人工流产;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对选择流产方式有影响(χ2 =28.88,P<0.05),未生育过的患者多采用药物流产,而已生育过的患者多选择人工流产;流产次数与分娩方式对选择不同流产方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34, 3.70,均P>0.05);选择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有差异,选择人工流产患者中因紧急避孕失败、避孕知识缺乏及因侥幸心理未避孕而流产者多于选择药物流产者(χ2值分别为8.08、8.75、4.19,均P<0.05);选择药物流产患者中因节育器脱落导致流产者高于选择人工流产者(χ2=22.36,P=0.00).结论 育龄妇女的流产与避孕意识淡薄,避孕知识缺乏或抱有侥幸心理未避孕造成意外妊娠,应加强对流产术后生殖健康服务和避孕指导,避免和减少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