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早产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4年1-12月住院的早产儿3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372例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有妊娠期合并症以及是否出现胎膜早破,分析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以及胎膜早破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胎龄明显相关(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分娩方式显著相关(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有显著相关性(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有无胎膜早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胎龄、出生时体重、分娩方式、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有关,胎龄小、出生体重轻、剖宫产以及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早产儿的窒息发生率高。早产儿窒息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围生儿脑损伤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确诊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脐血中的IL-6、IL-4、IL-10、IFN、TNF-α含量;结合临床症状和胎盘脐带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30例)和对照组(非绒毛膜羊膜炎,43例)。检测IL-6、IL-4、IL-10、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血清、脐血中的含量。结果该院同期妊娠妇女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9.6‰,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3.9‰,而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41.1%;观察组及围生儿脑损伤组血清、脐血中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无脑损伤组(P0.05);观察组及围生儿脑损伤组血清及脐血中IL-4、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与无脑损伤组低(P0.05);IFN水平在4组血清及脐血中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发生围生儿脑损伤9例;对照组发生围生儿脑损伤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脐血中IL-6、IL-4、IL-10、TNF-α水平变化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围生儿脑损伤组细胞因子变化与绒毛膜羊膜炎一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围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围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影响NICU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3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66例)和非脑损伤组(97例),比较两组产妇、早产儿一般资料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产妇无激素用药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者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率较高(均P0.05);呼吸暂停、窒息、肺出血者、低氧血症、血小板减少、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低碳酸血症是脑损伤影响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产前激素用药史是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合并窒息、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是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包括产妇产前激素用药史、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合并窒息、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出生即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57例早产儿,收集并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颅脑B超和MRI检查诊断早产儿脑损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影响因素。结果357例早产儿中检查出116例早产儿具有脑损伤,占32.4%,产妇患绒毛膜炎(OR=3.3,95%CI:1.582~6.885)、窒息复苏史(OR=3.342,95%CI:1.293~8.636)、新生儿败血症(OR=4.426,95%CI:2.159~9.075)及机械通气(OR=3.44,95%CI:1.488~7.956)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分组(OR=0.189,95%CI:0.090~0.355)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OR=0.348,95%CI:0.202~0.598)为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产妇患绒毛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窒息复苏史及机械通气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55例(绒毛膜羊膜炎组),另抽取2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但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组成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与妊娠结局,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心率加速占比最大(69. 09%),产前发热次之(65. 45%);绒毛膜羊膜炎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胎膜早破孕周、羊水过少、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早破潜伏时间(>48 h)、白细胞计数(WBC)(>15×10~9/L)、C-反应蛋白(CRP)(>8 mg/L)占比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潜伏时间(>48 h)、WBC (>15×10~9/L)、CRP (>8 mg/L)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 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心率加速、产前发热等,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应密切关注,注意监测胎膜早破潜伏时间、WBC、CRP水平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2015年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8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8例作为胎膜早破组,未胎膜早破足月产孕妇98例和早产孕妇98例作为未胎膜早破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患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产患者;未足月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24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株占54.2%。结论胎膜早破孕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升高,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并探讨绒毛膜羊膜炎致病菌群分布特点。方法本文研究中不同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均为2017年3月-2019年1月,其中胎膜早破组产妇100例(含: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各50例);未胎膜早破组产妇100例(含:早产产妇组和未胎膜早破足月组各50例)。分析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指标方面: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早产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足月产组,上述不同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主要致病菌,且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较足月产妇对应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汉中市3201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7例早产儿,于生后3~7天内进行头颅B超检查,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与各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37例早产儿颅脑超声检出脑损伤109例,发生率46.0%,脑室内出血94例,发生率39.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5例,发生率6.3%;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越高,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不同胎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P<0.01);不同出生体重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P<0.01).围产期窒息、nCPAP/机械通气、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呼吸暂停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结论 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常见类型,其发生与多种高危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避免或减少引起脑损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进行听力筛查,研究早产儿听力的基本特点,探讨影响早产儿听力的因素。方法:应用DPOAE对392例早产儿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不能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以患儿听力筛查结果为因变量,分别以胎龄、出生体重、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和窒息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在1~1.5kg比1.51~2.49kg者第一次听力筛查通过率低,胎龄在31~34周者比胎龄35~36周者听力筛查通过率低;高胆红素血症是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分别是胎龄、感染、窒息和出生体重。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听力筛查通过率也越低;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进行早期筛查,有问题者进行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胎膜早破病例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较高,占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76.8%,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在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胎盘残留、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应重视胎膜早破亚临床型的绒毛膜羊膜炎,加强监测与积极治疗,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伟  莫美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7-5469
目的:对比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胎膜早破的患者共103例,其中<35孕周47例为实验组A,≥35孕周56例为实验组B;同期妊娠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87例为对照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及足月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未足月发生胎膜早破是多因素的,多数发病原因不清,有引产或流产史、宫颈炎、阴道炎史。未足月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炎和剖宫产比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病因素复杂,很可能与宫内感染和宫内微环境有关系,胎膜早破使母儿的并发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后发生胎膜早破宫颈环扎线拆除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8年5月8年间在该院住院行宫颈环扎术且于28~34周发生胎膜早破患者,分为宫颈环扎线早期拆线(24 h)和延期拆线(24h)两组,比较两组母婴围产结局,包括孕周延长时间,母体绒毛膜羊膜炎或内膜炎,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NICU住院时间,新生儿感染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43例患者早期拆除宫颈环扎线,有55例患者延期拆除宫颈环扎线,平均拆除宫颈环扎线时间分别为(4.1±0.8)h和(210.8±9.2)h。抗生素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率及应用宫缩抑制剂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延期拆线组可明显延长孕周时间(P0.01)。胎膜早破48 h内分娩率早期拆线组为44.2%,延期拆线组为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胎膜早破7天内分娩率早期拆线组为74.4%,明显高于延期拆线组的40.0%。孕妇宫内感染率延期拆线组为43.6%,早期拆线组为20.9%。新生儿出生体重延期拆线组明显高于早期拆线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NICU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延期拆除宫颈环扎线可明显延长孕周,增加孕妇宫内感染的机会,但是对围产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早产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产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Chinese Pregnant Women Cohort Study,CP-WCS),通过问卷调查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和分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孕28~33+6周孕妇103例,依据分娩后胎盘的病理结果,诊断为HCA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5例无HC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新生儿结局,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A发生率为66.0%(68/103).观察组破膜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28.2±1.2)周比(32.3±1.4)周],其分娩时CRP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8.3±4.7)mg/L比(5.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入院时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颅内超声检查异常、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过少、破膜孕周<32周、分娩时CRP>8 mg/L、潜伏期48 ~ 168 h是发生HCA的危险因素(P< 0.01或<0.05).结论 HCA可导致PPROM患者的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在期待治疗过程中破膜孕周、潜伏期时间48 ~ 168 h、分娩时CRP水平及入院时羊水过少均与HC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4周胎膜早破期待治疗时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适时终止妊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8 ~33+6周胎膜早破单胎孕妇220例.按孕周大小和潜伏期时限分为8个组,分别为108例孕28 ~ 31+6周为A组,112例孕32 ~33+6周为B组.潜伏期<24h:A1组15例,B1组27例;潜伏期≥24h~<72h,A2组26例,B2组40例;潜伏期≥72h ~<168h,A3组48例,B3组36例;潜伏期≥168h,A4组19例,B4组7例.对各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和母婴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28 ~31+6周潜伏期时限长于妊娠32 ~33+6周,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 =0.04);大孕周、羊水过少、宫内潜在感染、未产等因素与短潜伏期相关.潜伏期时限超过72h,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新生儿早期感染率升高,但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入住NICU时间缩短.结论 延长潜伏期时限,积极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预防感染,将有效改善母婴预后;妊娠28 ~31+6周胎膜早破孕妇,尽可能延长潜伏期72h以上;妊娠32~33+6周胎膜早破孕妇,适当延长潜伏期48h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相关因素分析,为早产儿视功能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30例作为实验组,该组患儿常合并两种或多种高危因素,普通新生儿病房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均排除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普通病种住院患儿。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1~2周行FVEP检查,对异常者,在生后3个月、6个月进行了随访。结果胎龄与P100潜伏期密切相关,表现为胎龄越小,P100潜伏期越延长,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引起P100主波缺失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甲状腺功能减退。对FVEP异常者随访发现,在16例(26眼)早产儿FVEP异常者中,有8例早产儿恢复正常,1例无改变,7例失访。足月儿组中,FVEP4例(6眼)异常,6个月后随访,P100潜伏期均已恢复同龄参考水平。结论 FVEP检查为早产儿视功能状态提供一种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的客观检测方法。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不可忽视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确诊为RDS的89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148例)和早产儿组(745例),将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窒息、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指各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剖官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压、出生窒息是早产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为RDS发病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在RDS发生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出生体重>孕母糖尿病>出生窒息(OR值分别为71.136、66.117、65.824、38.565、4.935、1.940)。结论 RD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早产、剖宫产、宫内感染、窒息缺氧、孕母高血压、孕母糖尿病等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10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产发生率22%;早产原因依次排位为: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羊水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脱垂。孕龄〉34W以上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死亡的几率明显低于孕龄≤34W的早产儿。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围产儿结局与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以期为B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生后24 h入院胎龄<28周且存活≥28 d的102例超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77)和非BPD组(n=25)。结果 102例超早产儿,发生BPD者77例(7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肺动脉高压、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与超早产儿发生BPD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肺动脉高压(OR=25.595,95%CI:1.155~567.379),总用氧时间(OR=1.676,95%CI:1.250~1.893)是超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早产儿的BPD发生率较高,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用氧时间,且在早期采用全面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BP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早产亚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招募孕早、中期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产前筛查的孕妇,进行基线调查和生物标本采集,随访孕妇至分娩或妊娠终止,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问卷调查等获取孕妇孕期情况、妊娠结局等信息,建设孕妇队列。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探讨GDM与早产[医源性早产和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和早产临产)]之间的关联;对于多个混杂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校正法构建模型计算调整后的关联。结果 在2 031例分娩单胎的孕妇中,GDM和早产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0.0%(204例)和4.4%(90例);其中,GDM组(n=204)孕妇发生医源性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比例分别为1.5%和5.9%,非GDM组(n=1 827)孕妇发生医源性早产、自发性早产的比例分别为0.9%和3.2%,两组自发性早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进一步细化自发性早产亚型,结果显示GDM组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临产的比例分别为4.9%和1.0%,非GDM组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临产的比例分别为2.1%和1.1%。GDM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风险是非GDM孕妇的2.34倍(aRR=2.34,95%CI:1.16~4.69)。结论 GDM可能增加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未发现GDM孕妇早产临产发生比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