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8,(6):1302-1304
目的探讨儿童常见不同类骨科疾病的患儿血清维生素D的差异情况,提高儿童维生素D水平鉴别力度,进一步提高佝偻病识别性。方法选取2015-2016年沈阳骨科医院收治的佝偻病患儿11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骨折患儿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采取两组患儿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检测所有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及血钙水平,对两组患儿血中维生素D差异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分析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与否与佝偻病之间的联系。结果两组男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童、女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羟维生素D含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显示,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正常与否与佝偻病具有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正常与否与患佝偻病无明显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佝偻病患儿血中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骨科骨折患儿,儿童维生素D缺乏会提高佝偻病发病率,需提高儿童维生素D水平监测力度并及时进行补充,同时联合检测实验室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等指标可进一步提高佝偻病识别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铁锌钙复合制剂和单纯钙剂在治疗婴幼儿缺钙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在梧州市人民医院儿保科做体检的216例诊断为佝偻病的婴幼儿进行研究。被研究儿童分为实验组106例,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复方铁锌钙口服液;对照组110例,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其他单纯钙剂,用药2个月后复查临床症状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儿童表现为多汗、夜惊、夜啼、食纳差、血清骨碱性磷酸酶(NBAP)、血清钙、身高和体重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儿童各项指标都明显好转,其中实验组儿童在夜啼、食纳差、NBAP减少和身高增加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幼儿,补钙同时补充适量的铁锌有助于佝偻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10~12岁女童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我国10-12岁女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我们进行了为期2年、设有对照的双盲干预实验。将北京市9所小学757名平均年龄10.1岁的女童分为对照组(259人,保持日常饮食)、A组(238人,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强化牛奶144ml/d)和B组(260人,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144ml/d)。调查其食物摄入和体力活动情况。干预前、中、后测定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坐高及膝高。结果 干预2年后,A组和B组的身高增长率(9.52%和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A组和B组的体重增长率(34.53%和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91%;A组的坐高增长率为9.21%,显著高于B组的8.58%,又高于对照组的7.87%;A组膝高的增长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8.37%)和对照组(8.44%)。结论 长期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的牛奶可能会促进我国10-12岁女童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访研究补充强化钙、维生素D牛奶中止2年后北京城区中学女生骨量的变化。方法:从完成1999-2001年补充强化钙和维生素D牛奶实验的698名女生(10.1岁)中随机抽取294名2年后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未补充强化奶,实验1组强化钙奶,实验2组强化钙-维生素D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般情况、膳食营养摄入、体力活动状况等指标,并检查其体格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状况。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量全身、桡骨和前臂的骨量。结果:干预后两个实验组的桡骨远端1/3处、前臂远端1/3处和前臂远端1/10处的骨矿含量绝对增长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干预中止两年后随访时三组间三个部位的骨矿含量增长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补充钙、维生素D强化牛奶后对女生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在中止两年后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舟山海岛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0~6岁儿童813例,取清晨空腹血,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离子电极法、磷钼酸紫外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水平。结果男童和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87.37±38.42)nmol/L和(89.00±50.58)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P0.05);男童和女童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39±0.12)mmol/L和(2.37±0.09)mmol/L,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68,P0.01);男童和女童血清磷水平分别为(1.74±0.08)mmol/L和(1.77±0.13)mmol/L,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97,P0.01)。男童和女童中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都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随着年龄呈下降趋势,对2~6岁的儿童需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并监测其血清钙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饮用强化牛奶对小学女生营养状况的影响情况,为学生饮用奶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抽取黑龙江省密山市3所小学四年级学生30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1(每人每天饮用含钙400 mg的伊利纯牛奶250 mL)、实验组2(每人每天饮用含钙400 mg的伊利牛奶250 mL,添加维生素D8μg)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实验时间为2005年3月1日至12月10日.于干预前后进行营养学及人体指标的各项检测.结果 膳食中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以实验组2最高,实验组1居中,对照组最低.干预前后3组学生身高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增长率实验组2高于实验组1和对照组.结论 在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单纯补充钙明显.补充牛奶可能会促进体重的增长,对身高增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郑州中原区小学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分析影响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中原区小学的10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量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儿童中,血清25(OH)D水平的平均值为(70.15±8.96)nmol/L,其中维生素D不足占比最高,为56.20%,其次是维生素D充足,占比为30.30%,维生素D缺乏占比最低,为13.50%;6~9岁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10~12岁儿童,且6~9岁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98%)显著少于10~12岁儿童(7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童,且男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82%)显著少于女童(7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儿童,正常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肥胖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年龄、日照辐射、饮食均是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中原区小学部分儿童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关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加强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8.
张岚  童融  张新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11-612
目的观察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的牛奶对青春期女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促进青春期女生体格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9所小学498名女生(平均年龄10.1岁),分为对照组(保持日常饮食)、实验A组(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强化牛奶144 mL/d)和实验B组(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144 mL/d),干预2 a及停止干预3 a后,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干预2 a后,实验A组、实验B组学生身高、体重、骨密度增长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止干预3 a后,实验B组的身高、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A组身高、体重的增长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3组骨密度增长值均呈负增长。结论保证持续、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利于促进青春期女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黄作能  韦江 《卫生研究》1993,22(6):366-369
用刚断乳小鼠,对强化牛奶粉(主要添加牛磺酸、乳酮糖、维生素A、D、C和微量元素Fe、Zn)进行了强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和Hb含量都稍高于对照组;骰骨钙含量、脑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水迷宫试验呈现实验组小鼠的总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及全程时间缩短而无误率高的趋势。提示:本强化牛奶粉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Hb含量,增加钙的吸收利用和脑发育上有良好作用;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也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北京城区小学女生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 探讨饮用钙与维生素 D强化牛奶对北京城区青春前期女生骨量的影响。方法 : 为期一年设有对照的双盲干预研究。将来自北京市西城区 9所小学平均年龄为 1 0 .1岁的女生 75 7名随机分为对照组 (n=2 5 9) :保持日常饮食 ;实验 1组 (n=2 3 8) :除日常饮食外 ,饮用钙强化牛奶 1 3 7ml/d,含钙 2 3 3 mg;实验 2组 (n=2 6 0 ) :除日常饮食外 ,饮用钙和维生素 D强化牛奶 1 3 7ml/d,其中钙 2 3 3 mg,VD 3 .3μg。使用 2 4 h回顾法了解食物摄入、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 ,用双能 X线吸收仪 (DEXA)测定全身和前臂骨量。结果 : 与干预前相比 ,实验组 2全身骨矿物密度 (BMD)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实验 1组和对照组 (9.6 %、8.3 %和 8.0 % ,P=0 .0 0 2 ) ;实验 1组、实验 2组桡骨远端 1 /3处 BMC和骨面积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BMC:1 3 .0 %、1 2 .9%和1 1 .7% ,P=0 .0 1 6 ;骨面积 :2 .3 %、2 .0 %和 1 .5 % ,P=0 .0 1 0 ) ;实验 1组前臂远端 1 /1 0处 BMC和BMD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0 7)。结论 : 饮用钙与维生素 D强化牛奶能促进青春前期女生骨量的增长 ,饮用钙和维生素 D强化牛奶促进骨量增长的作用比饮用钙强化牛奶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杭州地区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和血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0-3岁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铜、锌、镁及重金属铅的含量。方法:采集760名0-3岁儿童的全血,应用原子吸收和电化学法进行铜、锌、钙、铁、镁及铅的测定。结果:杭州0-3岁儿童体内铁、钙、锌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血铅超标的现象比较严重。在0-12月龄段,女童铁缺乏率高于男童,而在25-36月龄段男童又高于女童,呈现出交叉现象。各年龄组男童血铅超标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女童,而女童的钙缺乏率均明显高于男童。合理补充营养可降低血铅水平。结论: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矿物质的含量不尽相同,这与儿童所处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状态和活动特点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体内铁、锌、钙等元素的含量,探寻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取523例儿童,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结果:523例儿童中,缺锌69%(361/523),缺铁43.4%(227/523),铜、镁、铅无明显失衡。少数民族儿童铅和锌的含量高于汉族儿童,钙和铁的含量低于汉族儿童。男童钙含量低于女童,铅含量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儿童铅含量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婴幼儿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等元素,应均衡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97例5~7岁儿童身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5~7岁儿童身体成分,比较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男童与女童身体的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差异。方法:对97例(男童49例,女童48例)5~7岁儿童,按照体重指数(BM I)分为正常组和脂肪超量/肥胖组,BM I≤18为正常,BM I>18为超重/肥胖。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肌肉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及其百分比、躯干脂肪含量及其与全身脂肪含量的比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女童全身的脂肪含量、脂肪百分含量、躯干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男童,男童肌肉组织含量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脂肪超量/肥胖组男童与女童脂肪含量及肌肉组织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常发育的儿童脂肪组织含量及肌肉组织含量男女之间存在差异,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运动对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有益,应鼓励儿童特别是女童增加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补充钙、维生素D的同时补充镁、锌、铜对大鼠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方法30只初始体重65~75g的清洁级断乳Wistar雄性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低钙饲料对照组、受试物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周期为12周。测定右侧股骨长度、重量、股骨骨密度及骨钙含量,左侧股骨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弹性能量吸收、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结果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的股骨重量、股骨远心端和股骨中点的骨密度、股骨钙含量、股骨的最大载荷和弹性能量吸收均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钙、维生素D及镁、锌、铜能明显增强大鼠股骨的骨密度、骨强度,提示对延缓骨骼的老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儿童期超重肥胖联合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和罗湖区共5家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年龄3岁,其中干预组2家,对照组3家。干预组对家长、教师、厨师进行儿童超重肥胖干预培训,每月测量一次体质量,每学期测量一次身高,每3个月调查一次饮食行为和膳食频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男童、女童和对照组男童的终线超重率均比基线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女童终线超重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女童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女童的终线肥胖率与基线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和托幼机构的联合干预对儿童期超重肥胖有效,对女童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沧州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按照地理及经济分布状况,随机整群抽取2 312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研指标分析。结果:沧州市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稳步增长的趋势,同性别比较,城区高于乡村,同地区比较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城区男童、女童体格发育水平高于2006年WHO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乡村男童与此标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女童低于此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沧州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存在城乡、性别差异,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儿童发育的环境、观念差异,同时对城区儿童预防和控制超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胶原肽和钙对大鼠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初断乳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为低钙对照组,实验期间给予低钙饲料喂养,其余4组在低钙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含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胶原肽和钙的饲料喂养,12周后测定大鼠骨骼生长发育相关指标、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钙表观吸收率,并对骨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各受试物剂量组大鼠股骨中点骨密度为(1 889±0.011 0)g/cm2、(2 188±0.020 4)g/cm2、(1 908±0.011 4)g/cm2、(1 919±0.009 7)g/cm2,均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最大载荷分别为(96.95±11.85)、(122.81±13.67)、(97.48±8.94)、(100.45±19.51)N,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维生素D和碳酸钙联合干预组各指标优于其他各组;碳酸钙、维生素D和胶原肽三者联合干预组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钙表观吸收率分别为(93.87±1.70)%、(93.72±1.20)%、(92.47±1.33)%、(90.45±2.81)%,其中2、3组比对照组(90.86±4.19)%高(P0.05)。结论单独补充碳酸钙,或碳酸钙与维生素D和/或胶原肽联合补充均能够促进成长期雄性大鼠骨的发育,但碳酸钙、维生素D和胶原肽三者联合的干预效果未达预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3~7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今后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7月,选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幼儿园的1383名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WHO推荐的Z评分法进行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结果:除4~5岁年龄段外,其他各年龄组男童的身高、体重均高于同年龄段女童,不同年龄段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和女童的身高别体重(WHZ)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FWHZ=7.524,女童FWHZ=3.149,P<0.05),男童组的年龄别身高(HAZ)和年龄别体重(WAZ)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FHAZ=0.003,FWAZ=0.034,P<0.0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总体发育情况较好,但营养不良情况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补充微量营养素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浙江省仙居县某所小学在校9~12岁小学儿童,经常规健康体检,将健康儿童220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微量营养素补充组,服用多种微量营养素片,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补充期为6个月。试验前和结束时,测定血清视黄醇和25 (OH)D3 含量,进行维生素B1、维生素B2 和维生素C的4 h尿负荷试验。 【结果】 干预试验前后,补充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血清视黄醇含量、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 0.05)。试验结束时,两组儿童的血清25 (OH)D3 水平都比干预试验前显著降低,但是对照组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补充组(P<0.001),并且补充组试验后的降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补充组儿童的4 h负荷尿中维生素B2 和维生素C排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补充组维生素C的增加值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能维持儿童的血清25 (OH)D3 水平在适宜范围,改善儿童的维生素B2 和维生素C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