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胆囊、胆道内瘘简称胆内瘘 ,是胆道系统瘘病中较少见的并发症 ,据有关文献资料表明其发病率不足 1%。我院自1979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胆道疾病 110 0例 ,其中并发胆内瘘为 10例并经手术证实 ,现就 10例胆内瘘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7例。年龄 40~ 70岁 ,平均年龄 5 5岁。均有多年胆石及反复胆道感染病史 ,病程 6~ 30年 ,大于 10年内有 8例 ,有并发症 7例 ,分别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管炎。1.2 胆内瘘类型 胆囊内瘘 4例 (胆囊十二指肠 2例 ,胆囊十二指肠结肠 1例 ,胆囊结肠瘘…  相似文献   

2.
胆内瘘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内瘘是胆囊与胆管及胆囊或胆管与邻近器官系统之间所产生的异常通道,是胆道或邻近器官疾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我院从1994年5月~2004年5月收治30例,均经手术证实.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贺建功  孙秋峰 《中原医刊》2005,32(20):58-59
胆内瘘是一种少见的胆道疾病,术前往往没有明确诊断,给术中处理带来了困难.我院自1985年~2005年1月共收治16例,现就该病的诊治体会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年-2002年胆内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仅14.3%(8/56)的病人术前诊断胆内瘘,85.7%(48/56)的病人为术中发现;在胆内瘘类型中,76.8%(43/56)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4.3%(8/56)为胆囊胆总管内瘘,5.4%(3/56)为胆囊胃内瘘,3.6%(2/56)为胆囊横结肠瘘;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病人,尤其是发现胆道积气征应高度怀疑,其治疗方法可采用胆总管瘘口、十二指肠瘘口、横结肠瘘口修补等方法,对胃瘘口可采用瘘口修补或胃部分切除处理。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胆内瘘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胆内瘘是原发疾病本身形成的胆道系统与相邻脏器间的异常通道。本文总结自发性胆内瘘的诊治现状。1 概述1.1 发病概况自发性胆内瘘主要发生于老年病人 ,女性多于男性 ,常合并有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术前诊断率低 ,术中处理较为棘手。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 。以往国外报道自发性胆内瘘占同期胆道手术的 0 .2 %~ 0 .5 % ,YamashitaH等[2 ] 总结了近12年间 192 9例胆道疾病 ,发现自发性胆内瘘在同期胆道手术患者中的发病率为 1.9% ;国内报道虽各家不一 ,但高于国外 ,1.2 9%~ 8% [3] ,Amoury报告尸检资料的…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胆内瘘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明发  梁平  丁生财 《西部医学》2004,16(3):263-265
自发性胆内瘘是原发疾病本身形成的胆道系统与相邻脏器间的异常通道,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2%,国内报道虽各家不一,但高于国外的1.29%-8%。术前诊断率低,国外术前确诊率为17%-75%,国内报道为19.4%。自发性胆内瘘的术中处理较为棘手,如术中处置不当可引起胆管损伤和大出血等严  相似文献   

7.
8.
胆内瘘26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胆内瘘是肝外胆管或胆囊与邻近胃肠道间的异常通道,也可是胆囊与胆管间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病。我院从1968~1988年共收治2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胆内瘘是胆系统疾病中少见的并发症 ,据有关文献报道发病率不足 1% [1] ,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5 4例并经手术证实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2 4例 ,女 30例 ,年龄 32~ 73岁 ,平均 5 8岁。均有胆系统结石或感染病史 ,病程 4~ 30年。>10年 45例 ,有合并症 2 3例 (分别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病 )。1.2 自发性胆内瘘类型 本组共发现各种瘘口 6 0个 ,瘘口直径 0 .3~ 4.0cm。胆囊结石 2 2例 ,胆总管结石 13例 ,胆囊与肝、胆总管结石 11例 ,未发现结石 6…  相似文献   

10.
胆内瘘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友  汪涛  黎光荣 《重庆医学》2002,31(2):116-117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3~ 1999年我科收治的胆内瘘 2 4例。结果 本组胆内瘘占同期胆石症手术治疗的 0 5 2 %。它们多由胆石症引起 ,消化性溃疡、胆囊癌、T管压迫为少见病因。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肝总管瘘最常见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次之 ,胆囊胃瘘最少见。术前确诊率为 12 5 0 %。经胆囊切除和 /或胆道探查、T管引流、修补瘘口等治疗 ,治愈 2 4例。结论 胆内瘘仍以手术确诊为主。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等病例术前行腹部X线检查可提高胆内瘘术前确诊率。手术解除病因、基本病变同时应解除胆道、胃肠道的并存疾病。术中胆道造影对胆内瘘者有意义。胆囊瓣是修补肝总管瘘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12年我院胆内瘘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仅4例病人(14.3%)术前诊断胆内瘘,24例(85.7%)为术中发现;在胆内瘘类型中,75%(21/28)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4.3%(4/28)为胆囊胆总管内瘘,7.1%(2/28)为胆囊胃内瘘,3.6%(1/28)为胆囊横结肠瘘。全部病例均行胆囊切除,21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术,4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支撑引流(其中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胃修补(其中1例行胃部分切除并毕Ⅱ式吻合),结肠修补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为术中诊断;胆内瘘手术遵循切除胆囊、修补瘘口、通畅引流原则;腔镜治疗胆内瘘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观察传统的内囊摘除术联合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联合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相似文献   

13.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防止胆漏对病人的危害。促进愈合。方法:分析1991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开展LC4000例,出现胆漏29例的原因,用线扎代替钛夹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简化了胆囊三角的过多解剖;术中针对性的置放引流管防止胆汁性腹膜炎;特殊情况的胆囊作特殊处理。结果:拓宽了LC的适应范围,大大减少了手术中胆管的损伤、出血。发生胆漏的病人中有41%(12/29)困术中置管引流而未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并很快康复。术后B超动态观察胆囊窝积液情况,及时引流,胆漏多能自愈。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能避免手术损伤,认真线扎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并针对性置放引流管,能有效防止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减少胆漏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胆囊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胆囊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部分伴有发热、黄疸、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胆囊十二指肠瘘9例;胆囊胆管瘘6例;胆囊结肠瘘4例,其中1例为胆囊横结肠瘘合并腹壁瘘;胆囊胃瘘2例。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并结合CT、MRCP、ERCP、胃肠造影等检查,术前明确诊断者11例(52、38%)。全部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11例行胃肠瘘口修补术,1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和十二指肠造瘘术,2例行十二指肠瘘口修补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5例瘘口较大的胆管瘘者用部分胆囊壁修补和T管引流,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囊癌姑息切除并行T管引流术。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而亡,1例死于胆囊癌复发转移,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萎缩性胆囊炎或长期发作的胆囊炎,应考虑胆囊内瘘的可能。结合B超检查、CT、MRCP、ERCP、胃肠造影等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瘘口的部位、大小等个体化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了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47例,均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观察并分析术中所见胆瘘不同的解剖特点,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残腔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初步提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可以简洁、直观、全面地表述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情况,不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还可以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6.
唐文龙  刘存院  白鹏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679-680,698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1例,肝管损伤或坏死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拨T管后胆瘘6例,T管早期脱落2例,T管安置不当1例。保守治疗14例(60.9%),再手术治疗9例(39.1%),均痊愈出院。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拨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胆道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并发胆漏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82年9月至2002年2月我院共施行肝包虫病手术1 666例,肝包虫病术后并发胆漏13例。本文对通过13例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包虫病相关胆漏13例,其发生率为0.78%。其中肝包虫病合并胆漏8例,占61.53%;细小副肝管或肝旁迷走胆管损伤漏3例,占15.38%;针眼漏2例,占7.69%。结论肝包虫病相关胆漏多见于肝包虫病合并有胆漏,少数病例系手术操作失误所致。因此,原病并发胆漏可通过手术得以治疗及术中规范操作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8.
邵铭教授治疗胆系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铭教授根据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胆囊炎的三期治法,以及应用疏肝理气、软坚散结、降胆和胃、清化通络四法治疗胆石症,并且根据活血化瘀药物药效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分层次使用的经验,在临床上治疗胆系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提出了相应对策。方法 对3年来75例透析患者内瘘手术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内瘘手术患者通过正确的护理,除1例内瘘闭塞外,另外74例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 合理护理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致胆漏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对1998-11/2006-02我院采用腹腔镜胆道手术致胆漏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4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及胆总管损伤各1例。1例肝总管损伤后胆漏再次行肝总管修复及T管引流术治愈,7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 胆漏多发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原因与胆囊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据据术中所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早期发现,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