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为: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核对后录入电脑传递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审核医嘱的正确性并设定批次→打印标签→药师排药→入仓前药师核对→洁净区配置输液→出仓前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资料,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结果:PIVAS的外部差错率为0.02%,内部差错率为0.18%,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药师审方、排药核对、输液配置、成品核对、退药等工作环节。结论:通过差错分析,落实差错上报制度,提高审方药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药品的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可降低差错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配置差错的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归纳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发生的差错,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371742份输液中发生审方差错13份,内部差错112份,漏错14份,差错2份。常见的差错类型有药师溶剂贴错、摆药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药学知识,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药师、护士配置查对工作,将明显减少配置差错,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2012年10~12月170例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原因可分为配伍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当、溶剂用量不当和药物剂量不当。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的审核能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避免差错发生,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安全用药中的效果,为改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我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单纯配置、记录不合理医嘱基础上,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实施行政干预、药师直接参与及反馈信息等手段,提升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比重与力度.并统计我院2002年1~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未成立时的临床用药及医嘱等资料.比较建立前后不合理处方率、不合理医嘱纠正率,并记录建立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研究组出现81219例(5.46%)不合理处方,纠正率为9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754例(26.99%)及2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研究组护理人员静脉药物配置出错率为0.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有效发挥药师职能,加强沟通,减少不合理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及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医疗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师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7月—2012年7月留存的不合理处方和差错记录进行分析,从医师、药师、护士的工作角度阐述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实际审核的361372份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94份,差错记录136份,占总处方量0.12%,主要原因为临床医师对药物的用法、用量及配伍知识的相对缺乏;药师及护士业务熟练程度不够。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药师提供了药学服务的平台,通过药师对医嘱的审核和药品配置多环节的复核,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2年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并精心整理,主要以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17版)和相关专业书籍等为依据,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不合理用药医嘱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药物配伍、药物剂量、溶媒用量、用药方案和用药次序等方面不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应进一步提高审方能力,积极和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纠正不合理用药医嘱,以加强对药物配伍的监管,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唐华兰  朱春梅  林集 《中南药学》2013,(12):941-943
目的 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主要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发生率由2010年0.076%降至2012年0.030%,其中未出门差错率由0.074 5%降至0.029 5%,而出门差错率由0.001 5%降至0.000 5%。结论 通过对药师审方、摆药、药品配置、成品核对等环节采取防控措施,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率,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医院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相关工作内容,保证输液调配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出现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的作用及意义。结果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发现的问题包括医生医嘱不舍理、护士排药及调配差错。结论药师进行医嘱审核、排药复核及调配复核,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调配指导,层层把关保证调配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静脉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保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成品输液质量安全可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电子医嘱传输系统,由药师分析审核医嘱的合理性,安全性。结果收集2016年1~6月期间医嘱共计482649例,其中不合理医嘱为971例,占比例0.2011%,依据不合理医嘱分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及讨论。结论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大大提升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规范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苗强  郑观芸 《齐鲁药事》2011,30(7):415-417
目的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为平台,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职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参与临床用药过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医药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切实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PIVAS在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整理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配置差错提供参考,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及JCI要求等相关规定,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配置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本文结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具体的差错例子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差错率主要集中在:电脑系统不够完善,医师医嘱不合理,审核人员差错,输液调配差错这四个方面。结论通过对调配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分析,我们总结出:优化系统,增强审方药师业务技能,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建立差错制度等改进措施,来优化完善PIVAS的工作,使工作更加高质高效,有效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进药师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积极发挥作用,提高药师专业形象和药学服务效率。方法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师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工作模式以及成效。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查房和医嘱开立、咨询、讲座宣教、药品不良反应会诊处理等,提供全程药学监护。病区药剂作业的药师通过严格的收费前医嘱审核、与临床医生积极沟通、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置、处方点评和流程管理,保证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不同岗位药师开展了相应的药学服务,互相合作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满意度。结论肠内肠外营养的合理用药干预需要团队合作,临床药师和药剂作业的一线药师需要紧密合作,从不同的侧重点切入,点面结合,才能将药学服务做精做细。  相似文献   

1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洁净区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洁净区微生物污染原因,进一步完善洁净区微生物污染控制程序及相关管理制度。方法2005至2008年,在PIVAS洁净区面积与室内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管理要求下每月1次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部、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监测,每半年1次对洁净区相关室间进行洁净度监测(包括尘埃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计数,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微生物污染控制程序的部分环节,继续追踪考察所有监测数据,判断整改措施是否有效。结果通过完善、落实微生物污染控制程序,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从78.5%升至95%;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从90%上升至99%。结论该措施能有效预防微生物污染和保障静脉药物配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药师通过联络信,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纠正,发挥药师人为干预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7-11月外科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所有医嘱进行审核,收集药师与医师的1058张联络信,采用Excel 2003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1058张联络信按所纠正的医嘱问题分为8种,主要为溶媒不当(50.10%)、药品用量不当(24.10%)和容量不当(9.64%)。随着联络信制度的开展,2009年11月的不合理医嘱数量比7月下降约67.16%。结论:在基于全方位一体化药房的PIVAS中,药师通过联络信发挥专业作用,干预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的药品保障,充分体现了药师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PIVAS 2012年8-12月全部14个科室37个病区的医嘱进行审核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查医嘱373 974组,不合理医嘱组数为8813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为2.36%。结论:药师应立足于药房和PIVAS,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用药信息,保障病人安全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2012年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审核不合理用药医嘱566条,其中经医师更正的医嘱554条,更正率达97.88%。结论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医生、药师、护士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了成品输液质量、药品管理水平和人员职业防护,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减轻医、药、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重复劳动,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医院2010年3月至12月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及分析,在2011年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方法。结果实施该方法后,退药组数与去年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退药行为,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对提高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微 《中国医药》2013,8(6):848-849
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输液配制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静脉输液配置中心2012年1-6月审核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 569例医嘱中,共审查出不合理用药医嘱423例(占0.88%),主要是溶媒选择不合理47例,用药频率不当132例,配伍禁忌95例,用法用量不合理79例,联合用药不合理38例,输入医嘱错误32例.结论 临床用药仍存在问题,需要药师加强审核,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