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及福辛普利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CFR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2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将福辛普利(5~10 mg)治疗前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id cholesterol,LDL-C;triglyceride,TG)、血清内皮素(ET-1)的浓度以及CFR(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压、血糖与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与血脂无明显改变(P>0.05).冠心病组ET-1水平为(113.5±9.7)pg/ml较对照组(76.2±10.8)pg/ml高(P<0.01),福辛普利治疗6月后,ET-1浓度下降为(77.5±12.0)pg/ml(P<0.01).冠心病患者CFR低于对照组(P<0.01),福辛普利治疗6月后,CFR上升(P<0.01).结论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CF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HBO治疗脑梗死疗效及机理。方法:将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HBO治疗(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治疗组)两组,同时设立一健康对照组(60例)。所有对象均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C、TG、LDL-C、LP(a)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经治疗后,HBO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所有指标明显下降(P<0.01);血浆HDL-C浓度升高(P<0.05),其它血脂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高血脂及高血粘。HBO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但对血脂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普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及普伐他汀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A组)和非药物干预组(B组),A组给予普伐他汀(20mg/天)口服;B组采用物理治疗,如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治疗12周及24周后,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及血脂的改变。结果:普伐他汀在治疗12周时,TC、LDL-C也有明显下降,但IMT未见明显缩小。治疗24周后,患者颈动脉MIT斑块面积和易损斑块比率均明显改善(P<0.05),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较长时期服用20mg/天普伐他汀,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吡格列酮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G和LDL-C无明显改变,T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但是幅度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提高对初诊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合用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疗程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超声影像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有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降低(P<0.05),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FIB)均下降,一氧化氮(NO)升高(P<0.05);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斑块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通过改善CAS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达到减小CAS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部分血脂指标的异常变化。方法:18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采用血液流变技术测定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Kesr)、红细胞聚集指数(RE)、红细胞电泳指数(EE);采用罗氏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55例健康人群对照分析。结果:各肝病组ηb、ηp、RE、EE均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ηp除外),Hct、Kesr低于对照组(P<0.01),ESR和Kesr在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TG、TC、HDL-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ηb、ESR、Kesr、RE、TC、LDL-C与急性肝炎组和不同程度慢性肝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肝炎组TC与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肝炎组与不同程度慢性肝炎组比较,Hct、RE、EE、TG、HDL-C、LDL-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慢性肝炎组ηb、RE、EE、TC、HDL-C、LDL-C与轻、中度慢性肝炎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流变指标和血脂异常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配体(CD40L)和血浆可溶性CD40L(sCD40L)的表达以及普伐他汀对CD40L等的影响,探讨高胆固醇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CD40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凝血酶原片段1+2(F1+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A组,n=20)及饮食控制组(B组,n=20),A组普伐他汀20mg/天治疗,B组只作饮食控制,7天后分别测定以上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L表达,血浆sCD40L、MCP-1、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sCD40L与血小板膜CD40L、血清TC、LDL-C及血浆MCP-1、F1+2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52、0.51、0.63和0.61,P均<0.05)。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后,A组血小板膜CD40L、血浆sCD40L、MCP-1、F1+2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脂无显著变化。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表达CD40L及sCD40L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可能通过激活CD40L促进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而参与AS的发生发展。普伐他汀可不依赖血浆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膜表达CD40L和sCD40L及由CD40L介导的AS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老年急性脑出血(CH)与脑梗死(CI)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CH和65例CI及50例健康人群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血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组的TC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C、LDL-C、ApoB显著低于CI组;中老年CH患者随年龄变化血脂代谢的变化不一致。豆纹动脉(LSA)出血组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TC、LDL-C、ApoB显著高于非豆纹动脉出血(NLSA)组,与CI组无差别,NLSA出血组的T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I组。结论:血脂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脑LSA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CH的危险因素及常见出血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ACS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普伐他汀20mg,1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MP-9和IL-18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浆MMP-9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总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比较基本相似(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ACS患者外周血MMP-9和IL-18的表达有一定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01-2023-09确诊的NAFLD患者13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斑块组(n=59)和斑块组(n=7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9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FGF2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FGF21与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患者UA、TC、TG、LDL-C、sdLDL-C和FGF21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LDL-C、sdLDL-C和FGF21升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充分调整协变量后,血清FGF21升高与NAFL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血清F...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150例老年患者设为CHD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50例非CH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N-HDL-C、LDL-C/N-HDL-C、LDL-C/HDL-C、TC/HDL-C、TG/HDL-C值。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HD患者的血脂及其比值。对血脂与冠脉病变支数、病情严重程度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LDL-C、TG、TC、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值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各亚组间的TC、TG、N-HDL-C水平、TC/HDL-C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G、N-HDL-C水平、TC/HDL-C比值均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亚组间的LDL-C、TC、TG、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LDL-C、TC、TG、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对血脂指标的监测,并计算N-HDL-C、TC/HDL-C、LDL-C/HDL-C、TC/HDL-C、TG/HDL-C值,来评估CHD病情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者冠状动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8例为冠心病组,同期确诊为非冠心病患者116例为非冠心病组,分别对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的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等进行调查,对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病史等进行调查,把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等生化指标纳入研究对象里,分析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在年龄(P<0.01)、性别(P=0.043,P<0.05)、高血压病病史(P=0.033,P<0.05)、糖尿病病史(P=0.015,P<0.05)、吸烟史 (P=0.048,P<0.05)、甘油三脂(P=0.006,P<0.01)、胆固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7,P<0.01)、尿酸(P=0.014,P<0.05)等研究因素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0.076,P>0.05)、饮酒史(P=0.316,P>0.05)两因素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以上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治疗措施,降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对血脂和雌二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血脂和雌二醇(E2)代谢的变化。方法:49例冠心病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个月,应用酶法检测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均相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结果:治疗后TC、LDL-C、ApoB降低,ApoA1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G、HDL-C、E2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经导管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测定微栓塞后冠脉血流储备及心肌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2只小型猪,通过导管方法建立急性冠脉微栓塞模型,观察急性期(基础、微栓塞后2 h、6 h)及慢性期(基础、微栓塞后1周)冠脉血流储备和心肌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并测定血清中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急性期冠脉微栓塞后冠脉血流储备在基础、微栓塞后2 h、6 h分别为2.10±0.60、1.40±0.10及1.10±0.10(微栓塞后2 h及6 h与基础相比,均P<0.01),慢性期实验中,冠脉血流储备在微栓塞前及微栓塞后1周分别为2.03±0.43及1.58±0.22(微栓塞后1周与基础相比,P<0.05)。但前内侧和后内侧心肌血流量以及它们的比值在微栓塞后没有显著变化。测定血清ET-1浓度显示微栓塞后2 h开始升高,但只有微栓塞后6 h较基础有明显增加(P<0.05),微栓塞后6 h及1周心脏标本NBT染色均未见梗死灶。结论:冠脉微栓塞后冠脉血流储备呈现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这种变化与内皮功能变化一致,冠脉血流储备和心肌血流量变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血清性激素、血脂分析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生化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了75例冠心病和88例正常对照组中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性激素(sex hormones,estrodial,E2;testosterone,T)水平。结果:75例冠心病患者较之8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C、TG、LDL—C显著增高,而HDL-C明显降低;而3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较之36例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E2明显降低,45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较之52例男性正常对照组血清T明显降低。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分析与冠心病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如及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脂类、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组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0例,健康组选择我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超敏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且分析糖脂代谢指标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CRP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健康组对比,冠心病组HbA1c、TC、TG、LDL-C和HbA1c×LDL-C/H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与Gensini积分、CRP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LDL-C水平、HbA1c×LDL-C/HDL-C和Gensini积分、CRP呈正相关关系,HDL-C水平和Gensini积分、CRP呈负相关.结论 糖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正相关,通过糖脂代谢指标能够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和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一定的预测,具有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素云  耿继光 《医学信息》2019,(17):139-14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钙片,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TC、TG、LDL-C分别为(3.13±0.29)mmol/L、(5.74±0.32)mmol/L、(3.67±0.25)mmol/L,高于研究组的(2.05±0.32)mmol/L、(4.98±0.36)mmol/L、(3.01±0.2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研究组[(1.08±0.05)mmol/L vs (1.63±0.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调理患者脂代谢水平,延缓和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脉轻度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方法:常规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50%患者56例,根据冠脉内注射乙酰胆碱(Ach)反应结果分为Ach阳性组与阴性组;运用数字跟踪技术软件测算两组患者CFR,并采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h阳性组CFR低于阴性组(P<0.05),hs-CRP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早期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异常且伴有CFR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1至2012-12确诊的5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病例组)和同期体检5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和baPWV的统计学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aPW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54±3.08)μg/ml较对照组(9.94±3.51)μg/ml明显降低(P0.01),而baPWV(1654.48±401.77)cm/s较对照组baPWV(1213.39±260.60)cm/s明显加快(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PWV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1)。结论:高水平血清脂联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对低氧时冠状血管储备(CVR)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1)平原对照组;(2)急性低氧组;(3)慢性低氧组。分别测量心肌血流量、血浆和心肌NO2-、内皮素-1(ET-1)含量、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产并观察心肌血管结构改变。结果:(1)急性低氧导致双心室心肌血流量、心肌NO2-、ET-1含量、NOS活性明显增高,CVR明显下降。(2)间断低压低氧90d后,左室CVR、心肌ET-1/NO2-比值无明显改变;右室心肌ET-1含量、ET-1/NO2-比值明显增加,右室NO2-含量、CVR明显下降;右室冠状小血管壁增厚,管周胶原、血球压积(Hct)及右室重量指数增加。结论:急性低氧时,安静心肌血流量增加,CVR减少;慢性低氧时,右室CVR减少可能与心肌ET-1含量增加、NO含量减少、右室冠状小血管改建、Hct增高及右室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