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上海市某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男性HIV/AIDS患者ART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对HIV/AIDS患者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其社会人口学特征、羁押基本情况、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艾滋病ART知识知晓情况、家人知晓情况等相关因素对接受ART意愿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调查121名HIV/AIDS患者,接受ART患者共104人(85.9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多次羁押(OR=7.418,95%CI:2.054~26.784)、ART知识得分<8分(OR=0.250,95%CI:0.072~0.870)、家人不知晓其感染HIV(OR=0.193,95%CI:0.053~0.706)、认为符合治疗标准但没有症状可以不服药(OR=0.129,95%CI:0.026~0.631)、认为自己可以随意中断服药(OR=0.065,95%CI:0.012~0.350)的HIV/AIDS患者接受ART的可能性越低。结论 羁押的HIV/AIDS患者接受ART意愿良好,被羁押的次数越多、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ART知识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艾滋病相关羞辱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现存活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AR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HIV/AIDS接受ART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94例HIV/AIDS,其中接受ART的有1 047人,治疗率为8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分数高的HIV/AIDS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06, 95%CI:1.03~1.08);与不知晓ART副作用的HIV/AIDS相比,知晓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49, 95%CI:1.12~2.00);与家庭歧视分数高的HIV/AIDS相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0.98, 95%CI:0.96~0.99);与未婚HIV/AIDS相比,已婚有配偶(OR=1.49, 95%CI:1.09~2.04)...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改善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定点机构(西安市第八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ART治疗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服药依从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622例,女141例,平均年龄(48.52±9.26)岁,平均ART服药时长(9.15±2.71)年。共627例服药依从性好,服药依从率为8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773)、ART服药时长(OR=0.685)、文化程度(OR=1.204)、每日服药次数(OR=0.624)、感染HIV途径(OR=1.893、1.540、1.422)、既往脱失(OR=0.561)均是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南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抑制的失败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河南省“艾滋病常规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转服二线抗病毒药物HIV/AIDS患者抗病毒情况的相关信息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发生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18名患者HIV/AIDS患者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235,95%CI:1.053~1.448),感染途径为输血(OR=1.566,95%CI:1.238~1.980),HIV阳性时长>6年(OR=1.676,95%CI:1.206~2.330),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D4T+3TC+EFV/NVP(OR=1.385,95%CI:1.135~1.691),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途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访谈法调查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为41.6%,高于对照人群(χ2=220.62,P<0.05).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HIV性传播途径、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好于性交时非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1.504;95%CI=1.128~2.007)、文化水平(OR=6.234;95%CI=3.860~10.069)、健康状况(OR=0.744;95%CI=0.615~0.900)、接受上门健康教育(OR=1.461;95%GI=1.107~1.927)、年龄(OR=0.337;95%CI=0.244~0.465).结论 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避孕意识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尚未达到国家的控制目标;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是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苏州市2019—2020年抗病毒治疗满6个月后,治疗失败的HIV感染者(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口学特征、对抗病毒药物的认知、社会支持程度等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治疗失败HIV感染者212人,过去1个月全部按时吃药145人,占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所方便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OR=4.59,95%CI:1.05~19.96)和自我报告健康状况好(OR=3.58,95%CI:1.36~9.39)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结论 苏州市抗病毒治疗失败人员服药依从性较低,服药依从性跟住所服药方便程度和患者自我健康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流动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 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 28 772例HIV/AIDS中, 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 OR=2.74, 95%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 OR=2.44, 95%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OR=1.25, 95%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 OR=1.29, 95%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 OR=1.96, 95%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 O...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以下简称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六个月以上的1 046例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6例HIV/AIDS患者中,≥1 000 copies/ml占9.6%(100/1 046),50~999 copies/ml占9.1%(95/1 046),<50 copies/ml占25.4%(266/1 046),TND(未检出病毒)占55.9%(585/1 04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毒载量结果<1 000 copies/ml与≥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在民族(P<0.05)、教育程度(χ2=10.901,P<0.05)、感染途径(χ2=14.286, P<0.05)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保护因素(OR=0.344,95%CI:0.121~0.979),HIV感染途径中注射吸毒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危险因素(OR=5.237,95%CI:1.272~21.556)。 结论 陕西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毒抑制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淮安市HIV/AIDS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情况,为完善艾滋病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淮安市截止到2017年底的HIV感染者数据,对HIV/AIDS既往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94例,其中15.62%的感染者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6.06,95%CI:2.85~12.88)、样本来源于检测咨询(OR=4.39,95%CI:2.41~7.98)和专题调查(OR=2.17,95%CI:1.05~4.50)、确证年份在2013年以后是影响艾滋病感染者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因素。结论淮安市HIV/AIDS既往接受检测的比例较低,其他就诊者检测是发现感染者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推广PITC服务,扩大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潍坊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及时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ART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正在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人口学特征、治疗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T及时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山东省潍坊市1 509例正在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中,45.1%为及时ART,中位启动时间10(5~18)d。2006-2021年各年及时治疗率呈增长趋势(χ2=-15.705,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39岁(O R=2.16,95%CI:1.65~2.83)、40~49岁(O R=2.92,95%CI:2.14~3.97)、≥50岁(O R=2.92,95%CI:2.14~3.97)、汉族(O R=3.90,95%CI:1.58~9.67)、已婚有配偶(O R=1.73,95%CI:1.36~2.20)、离异或丧偶(O R=1.67,95%CI:1.20~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载量和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阿克苏地区5个区(县)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毒载量判断治疗成功或失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2021年共检测3 912例HIV/AIDS患者,其中813例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3 099例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12.548)、性别(χ2=10.913)、受教育程度(χ2=15.731)及治疗方案(χ2=89.441)是病毒载量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OR=0.807,95%CI:0.687~0.948)和初中教育程度(OR=0.760,95%CI:0.614~0.941)治疗有效率较高;21~30岁(OR=1.950,95%CI:1.071~3.551)、3TC+TD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广西艾滋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钦州市辖区长期居住,并且接受国家免费药物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其服药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11名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的占50.54%,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忘记服药,占56.36%.基本信息中,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与服药依从性有关.单因素分析发现,家人的态度、周围邻居的态度、社会的歧视、家人和社会的帮助等社会因素与服药依从性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歧视,其OR(95%CI)=1.302(1.026~1.623).结论 广西钦州市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存在的歧视等社会因素.应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现住址为东营市的HIV/AIDS确诊病例(包含死亡病例)资料,收集病例报告历史卡片中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传播途径等内容,以及截至2020年5月30日的随访数据库的首次CD4检测日期、结果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病例首次CD4细胞及时检测比例从2017年起逐年升高,从2016年的20.0%上升至2019年的75.8%(χ^(2)=130.499,P=0.02)。年龄≥50岁(OR=3.629,95%CI:1.394~9.451,P=0.00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0.531,95%CI:0.300~0.940,P=0.030)是导致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年龄≥50岁(OR=0.387,95%CI:0.169~0.887,P=0.025)和医疗机构来源(OR=0.310,95%CI:0.132~0.725,P=0.007)是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结果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率显著提升,中老年、文化程度以及医疗机构来源是影响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配偶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8月六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开展人口学和相关行为调查;调查前配偶已感染HIV的双阳家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配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调查前配偶未感染HIV的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至2016年12月31日,其间配偶定期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各231例,其中配偶感染HIV 47例,感染率为20.35%;HIV/AIDS病例确证时已有45例配偶感染HIV,感染率为19.48%;随访中2例配偶感染HIV,阳转率为0.39/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确证前性行为频次高(≥1次/周OR=6.268,95%CI:2.313~16.985;半个月1次OR=3.760,95%CI:1.268~11.150)、确证时间为2011—2014年(OR=3.079,95%CI:1.209~7.841)是其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HIV/AIDS病例确证时25岁(OR=0.042,95%CI:0.004~0.467)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300拷贝/m L(OR=0.115,95%CI:0.045~0.295)是其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配偶HIV感染与HIV/AIDS病例的确证前性行为频次、确证时间、确证时年龄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在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1995-2019年HIV/AIDS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17例HIV/AIDS患者纳入随访观察队列,全死因死亡率6.02/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135.656±2.194)月(95%CI:131.355~139.959),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33%、79.83%、74.29%和6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0岁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OR=2.857,95%CI:1.354~6.028)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OR=0.635,95%CI:0.475~0.850)的病例死亡风险较低;与同性传播组比较,通过异性传播(OR=1.519,95%CI:1.030~2.240)、注射毒品(...  相似文献   

17.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4-142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 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 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 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 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 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开封市新报告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及时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ART及时性,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2年开封市HIV/AIDS病例人口学特征、样本来源、报告地、报告单位、报告时疾病状态、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T及时性影响因素。结果 开封市2016-2022年997例病例中449例ART及时,ART及时率45.0%,2016-2022年每年ART及时率分别为:23.7%、28.6%、47.8%、58.2%、55.1%、61.2%、42.5%,ART及时率呈逐年增高趋势(χ2趋势=34.7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证年、报告地、现居住地、报告时疾病状态为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与2016年比较,2018年(OR=3.245,95%CI:1.955~5.386)、2019年(OR=5.138,95%CI:3.0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 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首次检测结果,为HIV/AIDS病例发现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在诊断后365 d内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9 298例,其中首次检测在14 d内完成9 252例,占99.51%。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4 260例,占4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97,95%CI:0.627~0.7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812,95%CI:0.707~0.932)、同性性接触或其他非性接触途径感染(OR:0.472~0.672,95%CI:0.389~0.934)和既往检测过HIV抗体1~5次(OR=0.504,95%CI:0.358~0.7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低;年龄≥20岁(OR:2.296~4.062,95%CI:1.422~6.616)、离异或丧偶(OR=1.209,95%CI:1.080~1.353)、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OR=2.171,95%CI:1.956~2.4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较好,但CD4细胞水平200个/μL的比例较高;男性、发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经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的病例更容易检出低CD4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