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芳藤含药血清对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对照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缺血预处理组(获取胰腺前阻断腹主动脉再开放,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扶芳藤治疗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大鼠扶芳藤含药血清培养)、扶芳藤组和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予扶芳藤提取物或蒸馏水灌胃,用于制备大鼠血清)。采用双硫腙(DTZ)染色法观察并计算胰岛数量;采用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染色法,计算胰岛细胞存活率;采用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刺激指数(SI)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采用谷胱甘肽(GSH)及一氧化氮(NO)试剂盒测定胰岛细胞内GSH、NO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DTZ染色后胰岛细胞呈特异性猩红色,各组间胰岛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胰岛细胞活性均逐渐降低,分离培养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扶芳藤治疗组细胞存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及扶芳藤治疗组的S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及扶芳藤治疗组胰岛细胞的GSH含量均升高、NO含量均降低、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扶芳藤能通过提高GSH、降低iNOS表达及NO产生,提高胰岛细胞存活率,增强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蛋白-6(TSG-6)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Kupffer细胞(KCs)和BMSC分离培养,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的表达,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MSC的TSG-6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KCs与BMSC共培养,检测上清液TNF-α、TSG-6含量;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术后1d、3d、7d处死3只受体,检测血清AST、ALT、TBIL、γ-GGT、TNF-α、IL-6、IL-4含量,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SG-6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各组剩余大鼠观察术后生存率.结果 BMSC慢病毒转染率>70%;KCs和BMSC共培养,TSG-6-shRNA-BMSC+ KCs组各时间点分泌TSG-6明显低于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P<0.05),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分泌TNF-α于6h达高峰,12 h与6h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TSG-6-shRNA-BMSC+ KCs组12 h分泌TNF-α明显高于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P<0.05);移植术后,TSG-6-shRNA-BMSC组ALT、AST、TBIL、γ-GGT、TNF-α、IL-6明显高于TSG-6-NC-BMSC组和BMSC组(P<0.05),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G-6-shRNA-BMSC组、TSG-6-NC-BMSC组和BMSC组IL-4明显高于PBS组(P<0.05),而TSG-6-shRNA-BMSC组IL-4低于TSG-6-NC-BMSC组和BMSC组(P<0.05);在肝脏病理中,TSG-6-shRNA-BMSC组与PBS组肝组织排斥反应程度明显较高,Banff评分Ⅱ~Ⅲ级;TSG-6-shRNA-BMSC组与PBS组大鼠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16.6±4.6)d、(15.4±6.7)d,明显低于TSG-6-NC-BMSC组(69.6±28.1)d和BMSC组(69.2±28.2) d(P <0.05).结论 BMSC分泌表达TSG-6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肾华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NaDC1)的定位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药3 d后处死,分离含药血清备用。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4组:正常血清GFP空质粒组、正常血清GFP-NaDC1质粒组、肾华含药血清GFP空质粒组和肾华含药血清GFP-NaDC1质粒组,分别进行质粒转染后,在正常培养基或肾华含药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应用免疫荧光和生物素化免疫印迹技术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NaDC1的分布变化及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血清GFP空质粒组、正常血清GFP-NaDC1质粒组和肾华含药血清GFP空质粒组NaDC1均匀分布在细胞内,肾华含药血清GFP-NaDC1质粒组NaDC1主要分布于胞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肾华含药血清GFP-NaDC1质粒组NaDC1顶端分布明显多于基底端,其余各组细胞NaDC1在顶端和基底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肾华含药血清可以有效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极性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预处理后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 (1)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SC趋化因子受体(CXCR4)基因的表达;将BMSC分别与10和100μg/L的SDF-1作用24 h后,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6 h,流式细胞仪和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2)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经100μg/L SDF-1预处理的BMSC和未经处理的BMSC植入大鼠梗死心肌周边,2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BMSC表达CXCR4基因;在无氧和无血清条件下,经SDF-1预处理的BMSC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经100 μg/L SDF-1预处理的BMSC凋亡率最低.成功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与未经处理的BMSC移植比较,经SDF-1预处理的BMSC移植后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 用SDF-1预处理大鼠BMSC能抑制其在无氧和无血清条件下的凋亡.用SDF-1预处理BMSC能增强其移植后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诱导的影响.方法 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培养大鼠BMSCs;分别以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共同药、滋肾阴药、补肾阳药、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加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诱导剂和空白含药血清组共8组对BMSCs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BMSCs增殖和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对BMSCs进行鉴定;用PNPP法检测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BMSCs向OB诱导的影响.结果 P4代以后细胞细胞表型CD90呈阳性表达,CD11 b/c、CD45呈阴性表达.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和成骨诱导都具有促进作用,左归丸、右归丸、滋肾阴药组与其他组比较效果显著(P<0.05).结论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可以协同诱导剂对BMSCs增殖和成骨诱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测定骨元素含量的方法,观察运动和复方丹参合剂(CDM)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去卵巢+运动组;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和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手术后第2 d开始给予复方丹参合剂溶液灌胃[10 mL/(kg·d)],持续11 W.去卵巢+运动组和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术后第7 d开始给予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每w 5 d,每天连续匀速跑45 min,16 m/min,跑道倾角0°,持续10 W.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骨Ca、S、Mg、Zn、Co、Mn等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假去卵巢组(P<0.01),骨P含量明显高于假去卵巢组(P<0,01);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和去卵巢+运动组大鼠骨Ca、S、Mg、Zn、Co、Mn等元素含量虽然较去卵巢组明显增加(P<0.01),但仍显著低于假去卵巢组(P<0.01);运动与复方丹参合剂联合应用后,去卵巢大鼠骨Ca、S、Mg、Zn、Co、Mn等元素含量均显著回升(P<0.01),骨P含量显著回降(P<0.01),并且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运动可加强复方丹参合剂对抗由于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元素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同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和扩增供者(3~4周龄的SD大鼠)的BMSC,将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糖尿病组(44只,制作糖尿病模型);糖尿病组大鼠又分为不移植对照组(12只)和移植组(32只).将分离纯化的同种大鼠BMSC经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植入体内,每只大鼠移植BMSC约3×10~6个.移植后动态观察各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移植后28 d制备胰腺组织切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的BMSC对内源性胰岛细胞再生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糖在4.0 mmol/L左右波动;不移植对照组血糖显著升高,维持在23~27 mmol/L;移植组血糖明显降低,术后72 h平均血糖值为(11.7±2.4)mmol/L,并维持稳定至35 d[血糖值(15.4±6.3)mmol/L].移植组血清胰岛素水平较不移植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12 d时分别为(0.90±0.14)μg/ml和(0.35±0.06)μg/ml(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2±0.1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切片内胰岛素阳性细胞聚集,但增殖的细胞极少,约为(11±6)个/mm~2,内源性增生的胰岛素阳性细胞约(7±4)个/mm~2.不移植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素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少,但存在明显的增生.增殖细胞约(25±4)个/mm~2.其中内源性增生的胰岛素阳性细胞约(13±5)个/mm~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胰岛体积较不移植对照组增大,增殖细胞和内源性增生的胰岛素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分别为(45±9)个/mm~2和(23±11)个/mm~2,与正常对照组、不移植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经同种BMSC移植后,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胰岛细胞新生发挥治疗作用,这可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与含药血清组各15只,含药血清组用桃核承气汤灌胃,正常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7 d后自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分装备用.用不同浓度梯度含药血清干预细胞,CCK-8法、流式细胞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固本增骨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固本增骨方含药血清,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为空白血清组、5%、10%、20%、30%浓度含药血清组及传统诱导组,分别对各组大鼠BMSCs进行成骨诱导。4周后进行茜素红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红色钙结节数量,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各组BGP、Runx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Real-Time PCR检测各组中BGP、Run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各组BMSCs成骨诱导分化后的形态变化各有特点,茜素红染色后镜下观察,红色钙结节数量随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浓度为20%时钙结节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1);BGP、Runx2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在20%浓度含药血清组达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固本增骨方含药血清能通过BGP、Runx2的转录与表达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且在20%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脊髓损伤(SCI)处的存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情况。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BS注射组(PBS组)和BMSC自体移植组(BMSC组)。BMSC组大鼠在术前均进行自体BMSC分离培养。2组大鼠均采用改良Allen撞击装置制备T9水平的SCI模型,PBS组于损伤处注射PBS,BMSC组注射第4代自体BMSC。于移植后2、3、5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移植后2、3、5周取损伤部位脊髓,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移植细胞存活情况,同时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自体移植的BMSC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2、3、5周,BMSC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3、5周,BMSC组大鼠损伤处脊髓有不同数量Hoechst33342标记细胞存活,其中2周时细胞存活较多,5周时细胞存活较少;移植后2、3周,未检测到移植细胞表达MAP-2及GFAP,5周时检测到部分移植细胞表达MAP-2和GFAP。结论SCI后立即进行移植的自体BMSC可在损伤处存活,部分存活细胞可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苦参碱含药血清对大鼠肝干细胞系WBF-344细胞的增殖及AFP、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苦参碱含药血清对WBF-344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苦参碱含药血清对WBF-344细胞AFP、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5%、10%、20%浓度的苦参碱含药血清作用于WBF-344细胞24 h、48 h、72 h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正常培养WB-F344细胞有少量AFP、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肝癌前病变模型组血清培养后AFP、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苦参碱含药血清培养后AFP、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较模型组血清AFP、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 结论肝癌前病变模型组血清可能具有诱导WBF-344细胞向肝癌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苦参碱含药血清可逆转此作用,以上作用与调节Notch1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移植对其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获取健康Wistar大鼠骨髓,体外提取、培养BMSC,收获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并鉴定其表型.在健康Wistar大鼠肠黏膜下注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并用底物荧光素法示踪细胞.另外制作Wistar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BMSC悬液1 m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0、2、6、24、72和120h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小肠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D-乳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ZO-1).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BMSC.经肠黏膜移植后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定植在肠道.实验组大鼠小肠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小肠黏膜屏障更完好.术后6h实验组DAO为(11.36±1.89) IU/ml,对照组为(14.27±2.09) IU/ml(P<0.05);24 h时实验组DAO为(5.04±1.04)IU/ml,对照组为(7.35±1.46) IU/ml(P<0.05).术后6 h实验组D-乳酸为(1.57±0.25) mmol/L,对照组为(1.93±0.19)mmol/L(P<0.05);术后24 h实验组D-乳酸为(1.09±0.13)mmol/L,对照组为(1.41±0.07) mmol/L(P<0.01).术后6h实验组TNF-α为(266.09±8.84)ng/L,对照组为(286.81±11.54) ng/L (P<0.01);术后24 h实验组TNF-α为(190.39±4.24) ng/L,对照组为(218.49±15.51 )ng/L(P<0.01).实验组ZO-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肠黏膜下移植BMSC可以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用含药血清方法观察补肾益精方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的制备条件及其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体重270±20g的SD大鼠,雌雄各半,每组10只,同等条件下制备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分别观察不同采血时间、不同喂药时间、不同灌胃剂量和血清添加量对骨吸收陷窝数量的影响。结果末次灌胃后1h采血组的骨吸收陷窝数明显少于其他各组(P<0.05);灌胃1d和3d、7d组比较其含药血清的药效无差异,而与对照血清差异显著;随着灌胃剂量和含药血清添加量的提高,其骨吸收陷窝数明显减少。结论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补肾益精方用于破骨细胞药效观察的大鼠含药血清制备条件为等效剂量连续两次(间隔2h)灌胃,末次灌胃后1h采血,其血清添加浓度为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细胞活性及分化、矿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将ROBs和r BMSCs分为5%、10%、15%、20%、25%浓度含药血清组、无药血清组及传统诱导组,分别对各组ROBs和r BMSCs进行成骨诱导。MTT法检测ROBs和r BMSCs细胞的增殖情况;用试剂盒检测ROBs和r 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组与空白无药血清组、传统诱导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促进ROBs和r BMSCs的增殖,使ALP活性提高,增加钙化结节数量和面积。其中含药血清浓度为20%时促进ROBs增殖分化作用最佳,浓度为10%时促进r BMSCs增殖分化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浓度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均能够促进ROBs和r BMSCs的成骨增殖、分化和矿化,分别在浓度为20%和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合剂对IgA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MsC)的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将MsC经培养及传代,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复方积雪草合剂高、中、低组,泼尼松组及代文组;经IgA1诱导后分别予以上述各药含药血清;用计数板对MsC进行计数、用RT-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IL-6 mRNA、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实验显示,复方积雪草合剂能抑制IgA1诱导的MsC增殖(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高、中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同时复方积雪草合剂能使MsC分泌IL-6 mRNA、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尤其对IL-6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复方积雪草合剂可抑制IgA1诱导的MsC增殖,并减少IL-6 mRNA、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嗅鞘细胞(OEC)非接触共培养时,OEC对BMSC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5~6周龄、体重100g左右的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 (SD)品系大鼠20只,分离培养大鼠BMSC和OEC,BMSC取自双侧股骨,OEC取自嗅上皮.使用6孔0.4μm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将2×104/cm2的第3代OEC置于共培养系统上层,3×104/cm2的第3代BMSC置于下层.对共培养7d和14d后的BMSC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蛋白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类型Ⅲβ-微管蛋白(Tuj-1)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Nestin、Tuj-1和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所占的比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共培养7d和14d后BMSC均表达Nestin、Tuj-1和GFAP.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7d后Nestin、Tuj-1和GFAP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6.3%、76.5%和23.2%,共培养14d后分别为27.7%、89.1%和50%.结论: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OEC能诱导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痹合剂对雄性大鼠性激素水平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27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合剂1组和合剂2组每组9只.对照组喂服生理盐水10ml/kg·d-1,合剂1组喂服合剂30g/kg·d-1,合剂2组喂服合剂10g/kg·d-1,60d后处死.检测睾丸系数、精子密度、形态、活力等及血清生殖激素(T、FSH、LH、E2).光镜观察睾丸和附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各组间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合剂1组睾丸系数、精子密度显著下降(P<0.01),合剂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精子形态异常,活动力丧失.光镜下合剂1组睾丸组织严重损伤,合剂2组睾丸组织几乎无损伤.结论 通痹合剂具有明显的抗雄性生育作用,其影响程度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临床常用的抗肿瘤中药组成复方,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检测各复方含药血清对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临床常用的中药组成三个复方,分别用三种中药复方水煎剂及等量生理盐水对成年雄性去势SD大鼠灌胃,每天2次,共5d.在末次给药后60~90 min时间段内取下腔静脉血制成含药大鼠血清,同时制作空白对照大鼠血清.用含药和空白对照大鼠血清在体外培养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用MTT法检测培养4h、24h、48 h、72 h的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72 h的细胞周期分布;对培养72 h的细胞行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比较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的差异.结果 中药一组的细胞存活率最低,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中药二组的细胞存活率较中药一组高,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细胞存活率在48 h时达到最低;中药三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中药一组和中药二组的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期细胞比例,而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G2/M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中药三组的细胞各周期分布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中药一组的细胞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比例约为30%;中药二组中的凋亡细胞较中药一组的少,但显著多于对照组,比例约为10%:中药三组中凋亡细胞很少,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中药复方一和中药复方二在体外有显著的抑制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诱导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进一步用于动物荷瘤实验证实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含中药血清对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复方水煎剂的大鼠含药血清对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增殖的体外影响.方法:以高剂量(10倍于大鼠常规剂量)的中药复方S、T、F水煎剂对成年雄性去势SD大鼠灌胃(中药组,即S组、T组、F组),每天2次,共3天.另以与中药水煎剂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进行对照.末次灌胃后于60~90 min时间段内取下腔静脉血制成血清,用以体外培养PC-3,用MTT法测定培养4、24、48、72 h的细胞存活率,比较细胞存活率的差异.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光密度随培养时间延长均呈增加趋势.培养4 h,各中药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24、48 h以后,F组、T组细胞存活率分别开始出现下降.培养4、24、48、72 h,S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各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F含药血清抑制PC-3细胞增殖,可用于动物实验进一步明确体内有无抗肿瘤作用;中药复方S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周龄40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阳性对照组,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模型构建2个月后, 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80 μl/kg含有BMSC的PBS溶液, 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PBS溶液, 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与仙灵骨葆0.5 g/100 g。治疗14 d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股骨。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Micro-CT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骨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骨钙素、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钙、磷、镁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股骨中核因子κ b配体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