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以下简称 PE)主要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 ,导致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而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主要取决于肺动脉受阻的程度、范围的大小、栓塞的部位、患者年龄以及有无心血管基础疾病等。根据 PE的症状和体征分为三个类型 :1肺梗塞型 :伴急性发作性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 ;2急性肺心病型 :伴突发性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右心衰及低血压 ;3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型。大多数的 PE患者可出现三种类型之一的临床表现 ,但这些症状及体征也可见于其它疾病 ,缺乏特异性 ,…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肺栓塞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构成。方法在广西不同地区选择当地医疗技术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13所综合医院进行调查,获得性危险因素分类参照国内外肺栓塞指南。编制印刷病例报告表,调查2009~2011年肺栓塞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结果202例肺栓塞患者中21例(10.4%)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1例(20.3%)无危险因素,75例(37.1%)具有1个高危因素,86例(42.6%)具有2个或以上危险因素。前5位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60岁103例(51.0%)、卧床>5 d/长时间静坐38例(18.8%)、外科手术27例(13.4%)、血小板增高26例(12.9%)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10.9%)。结论高龄、制动、外科手术、血小板增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广西地区肺栓塞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淑静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6):777-778
①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②方法 对93例肺栓塞病例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60岁)46例,平均年龄(71.6±6.8)岁;非老年患者(<60岁)47例,平均年龄(44.8±9.9)岁.③结果 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心脑血管病史、手术史、骨折、肿瘤.心脑血管病史、肿瘤在老年组比非老年组高(22/46:10/47)、(8/46:1/47)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老年组病死率高(13/46:4/47),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结论 老年肺动脉栓塞患者伴随疾病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干预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4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热、心悸、肺部湿啰音、咯血、胸痛、胸腔积液等,临床特征具有叠加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及外伤、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性。治疗及预后:患者接受了抗凝及溶栓治疗,随访一年后,4例死亡,2例再发。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均具有叠加性,临床医师应准确把握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下肢DVT合并PE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与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同期单纯下肢DVT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总结下肢DVT合并PE的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最后进行相关因素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合并心脏病史(x2=5.886,P=0.015);近2月内有手术史(x2=4.227,P=0.040);CRP异常增高(x2=4.126,P=0.042);DD异常增高(t=2.914,P=0.004);年龄较小(t=-2.060,P=0.042)与下肢DVT并发PE密切相关。年龄(OR=1.050,95%CI=1.015-1.085)、DD(OR=0.934,95%CI=0.875-0.997)及合并心脏病史(OR=0.061,95%CI=0.007-0.545)是下肢DVT并发PE的独立危险因素。DD及年龄对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601。 结论 下肢DVT常常伴有多个PE的危险因素,合并心脏病史、年龄小及DD较高增加PE的风险,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症状与危险分层关系,希望能通过肺栓塞某些症状快速评估病情。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症状和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各种原因的制动及卧床与危险分层间呈负相关关系,呼吸困难和发绀与危险分层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卧床与制动能降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而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时,其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肺栓塞患者的初步评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住院的肺栓塞患者202例(肺栓塞组),及同期住院的非肺栓塞患者201例(非肺栓塞组),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卧床时间、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恶性肿瘤、骨折史、手术史、外伤史、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既往有无肺栓塞病史等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卧床时间≥7 d、慢性阻塞性肺病、外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既往有肺栓塞病史与发生肺栓塞有显著性关联(P<0.05),而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恶性肿瘤、感染、低白蛋白血症、肥胖与发生肺栓塞无显著性关联.结论:临床工作中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应该引起重视并予以初步评估,做到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57例(肺癌+PE组)和单纯肺癌患者57例(单纯肺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病理类型、TNM分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D-二聚体与肺癌合并肺塞栓具有相关性(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OR=4.223、2.357、2.957)。肺癌+PE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0.35%、24.56%、15.79%;单纯肺癌组则分别为59.65%、40.35%、26.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肺癌+PE组、单纯肺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4个月、21.5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21)。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低于单纯肺癌患者,其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腺癌、高TNM分期及高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将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该院的接受治疗的36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7例未发现肺栓塞的肺癌患者为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多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理类型和D-二聚体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的3年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病理类型及D-二聚体是导致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肺腺癌、高D-二聚体均均为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合并肺栓塞的肺癌患者临床预后明显较差(P<0.05)。体会:在肺癌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肺栓塞的发生,明确病理类型、及时监测D-二聚体均为肺癌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若确诊为肺腺癌、发现高D-二聚体,需要及时干预抗凝等对症处理,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APE诊治水平。方法对34例确诊为AP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34例患者中有溶栓适应证9例,其中有2例在心肺复苏时溶栓,均死亡,1例死于溶栓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单纯行抗凝治疗21例,死亡4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例;因有抗凝、溶栓禁忌3例,仅对症、支持处理均死亡。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29.41%。24例存活(6例溶栓,17例单纯抗凝,1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论APE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CT肺动脉造影(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溶栓治疗能提高APE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肺栓塞患者60例 ,对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有手术创伤、心肺疾患、高龄、深静脉血栓、吸烟以及恶性肿瘤.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抗凝以及血栓等护理后 ,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护理满意度高达98.33%.结论:对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掌握 ,并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 ,不仅能有效预防以及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病死率 ,让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我院确诊的肺血栓栓塞28例的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和疗效。确诊方法以心脏、下肢静脉彩超和肺部CT造影(CTPA)为主要依据。结果:确诊肺栓塞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8岁,有相关基础疾病者26例,占92.9%。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治疗11例,尿激酶(UK)溶栓治疗17例。抗凝治疗患者10d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溶栓治疗患者48h内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但最终4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复杂,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有效,应当重视发病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2,43(5):787-791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3配比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和经疾病、年龄与性别匹配的4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生物化学指标及手术时间等围术期状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脑梗死、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尿酸、血钾、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围术期血压、围术期入量以及术后Caprin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病和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手术时间延长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间长者并发急性肺栓塞的风险增加,改善此类危险因素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因素应在APE疾病中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急性肺栓塞( APE) 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了解其远期预后情况, 探讨影响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初次确诊的APE 患者97 例, 收集其病历资料和初次实验室检查结果, 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用药、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 探讨可能影响APE 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97 例APE 患者中, 预后良好患者76 例( 78. 4% ) ; 预后不良患者21 例( 21. 6% ) , 包括死亡14 例, 肺栓塞复发7 例。两组间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 P 〉0. 05) , 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7. 87 ±15. 84) 岁比( 67. 50 ±8. 14) 岁, P 〈0. 05] , 基础疾病中是否合并恶性肿瘤有显著差异( 13. 2% 比28. 6% , P 〈 0. 05) , 存在休克或低血压( 5. 3% 比28. 6%, P 〈0. 05) 及右心室功能不全( 7. 9% 比71. 4% , P 〈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血浆脑钠肽( BNP) 浓度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 ( 233. 17 ±164. 05) pg/mL 比( 616. 39 ±803. 16) pg/mL,P 〈0. 05] , 两组血浆cTnI 浓度、D-二聚体浓度、凝血功能指标、PaO2 及PaCO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 47. 6% 比11. 8% , P 〈 0. 05) 。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合并恶性肿瘤( OR= 3. 216, P =0. 004, 95% CI 2. 864 ~237. 42)和右心室功能不全( OR=2. 879, P =0. 009, 95% CI 2. 060 ~153. 784) 。结论 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可能为影响APE 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PE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攘讨围手术期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14例围手术期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结果:14例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氧分压下降,呼吸困难是急性肺栓塞,5例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只有4例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SⅠ、QⅢ、TⅢ),5例D-2二聚体检查阳性C有鉴别诊断价值)。7例CT及肺灌注扫描确诊。结论:高龄、肿瘤、长期卧床、孕产妇、麻醉及手术等是导致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因素;加强CT及肺灌注扫描是安全、可行的检查项目,具有诊断价值;围手术期加强监测及积极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肺动脉血管的影响。方法 入院T2DM伴PE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单纯T2DM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PE时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吸烟、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静脉血栓史、手术史(2月内)、卧床(≥1周)危险因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下肢非对称性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动脉血氧分压(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CO2)、血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A1c型(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ype A1c,HbA1c)、肌钙蛋白I(cardi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