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家兔14只,以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作为实验模型,右侧植入同种异体福尔马林储骨为实验组,左侧植入酒精储骨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4、8、10、12周取材,作X线片和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储骨移植术后4周缺损区有大量新骨形成,骨质增生活跃。8周时移植骨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12周时骨缺损基本愈合。结果表明,经福尔马林处理后的同种异体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引导骨生长,从而为推广尸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简化骨处理步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去蛋白脱钙骨(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方法:将PDDB与人胎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骨裸鼠体内,于术后4周及8周取出材料行ALP活性及常规组织学检查,了解其成骨作用。结果: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8周时ALP活性比4周时强,并比单纯植入的材料强得多:实验侧4周见有软骨形成,8周时部分软骨形成骨组织,并见有髓腔,且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而对照侧未见软骨或骨形成。结论: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后能形成软骨或骨,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PDDB可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严宁  李小兰  孔卫东  林巍 《广东医学》2002,23(6):574-576
目的:探讨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人工骨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成活和成骨效果的价值。方法: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2及第3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人工骨(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与植入后4,8,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99mTc-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珊瑚骨组(P<0.05);4和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能早期判断移植骨的成活情况及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antagomir-30d/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研究antagomir-30d促进体内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将转染有150 nmol/L antagomir-30d、NC的BMSCs以及未经转染的空白BMSCs转移到CPC支架进行孵育,后植入到BALB/c-nu裸鼠皮下,以此研究裸鼠异位成骨。术后2、4、8周分别取出植入体。2周时,取出植入体,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分析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以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情况。此外,4周和8周的植入体分别进行苦味酸品红组织学染色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植入2周RT-PCR结果显示,各成骨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中转染有antagomir-30d组最高,并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植入后4周,antagomir-30d组有少量新骨形成,而另外2组则少有新骨形成。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新骨面积百分比antagomir-30d组为1.28%±0.19%。植入后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0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on,BMG)结合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日本大耳白兔30只,经手术锯除方法制成左侧桡骨中上段20mm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BBC及细条状BMG62mg,BMG置于管状BBC四周.对照组植入20mm长的管状深低温冰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期骨痂生长情况及植入材料的成骨愈合情况.手术后8周、1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各5只,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结合X片表现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 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有呈云雾状骨痂生长,BBC周围也见片状的云雾形骨痂.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及周围骨痂生长活跃,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已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已同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间隙消失,骨痂开始吸收减少、密度降低.对照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仅见淡的云雾状骨痂生长,界面清楚,植入材料周围未见骨痂生长.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周围骨痂生长活跃,界面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消失,骨痂吸收减少,密度降低接近宿主骨.空白组术后4、8、12周拍摄X片,骨缺损两端断面只见少量三角形骨痂生长,骨缺损未能愈合.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紧密连接,周围有大量骨痂包绕.植入材料段施加成角应力,界面无松动或移位.对照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融合成一整体,植入材料颜色与宿主骨颜色基本一致.施予应力,界面未见松动或移位.空白组术后12周的大体标本缺损区仅见肉芽组织填充,缺损明显存在.结论 生物性骨载体具有抗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有适宜的孔径及孔隙率.BBC结合BMG作为材料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时,能发挥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7.
HA/FDFB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HA)和冻干胚胎骨粉(Freeze-Dried Fetal Bone,FDFB)混合材料骨内植入后的成骨潜能,方法:在16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双侧胫骨缺损内分别植入HA和HA/FDFB,术后1,4,12,24周分期处死动物,标本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HA侧术后各期均无明显新骨形成,24周时仅有植入材料-宿主骨界面见少量新骨,其科大部分为纤维结缔组织充填。HA/FDFB侧术后4周新骨开始形成,12周时HA间隙大部分新生骨组织充填,纤维成份减少,无FDFB残余。24周时植入材料内完全为成熟板层骨。结论:HA/FDFB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能促进骨愈合进程,是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羟基磷灰石/脱矿骨复合物增高牙槽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 (HA) /脱矿骨复合物骨膜下植入增高牙槽嵴的成骨反应。【方法】在犬下颌体部及下颌磨牙区无牙颌牙槽骨顶部 ,骨膜下植入羟基磷灰石 /脱矿骨复合物为实验组 ,并设单独羟基磷灰石植入为对照组。经 3周、6周、12周和 2 4周后处死动物 ,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 3周即见类骨质产生 ,材料和基骨界面开始结合 ;术后 6周材料和基骨大部分结合 ;12~ 2 4周新骨增多 ,相互连接 ,充满羟基磷灰石间隙并与之结合。对照组术后 3周未见新骨形成 ;术后 6周材料与基骨始见结合 ;术后 12~ 2 4周只见新骨从界面少许形成。【结论】骨膜下植入羟基磷灰石 /脱矿骨复合材料较之单纯的羟基磷灰石植入可见较快的新骨形成 ,材料和基骨界面较早结合 ,较多的新骨形成充满羟基磷灰石间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载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纳米管对种植体界面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纯钛种植体制备纳米管结构,加载NGF。选择健康成年比格犬6只,在拔牙即刻植入种植体(实验组植入载NGF纳米管种植体,对照组植入纳米管种植体,空白组植入未处理实验用种植体),随后于种植体近中制备骨缺损。术后4周和8周观察种植体情况,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检测、组织学观察和骨计量学分析。结果 种植体植入术后4周,ALP活性明显高于术后8周,其中以实验组数值稍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ALP均降低,3组降幅相近。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4周和8周实验组的种植体界面可见更多的新生骨质,且骨质矿化程度更高。对照组和空白组的新生骨量略少,矿化略低。术后4周各组种植体骨结合率分别为63.105%±5.236%、43.219%±3.305%和32.312%±3.024%;术后8周分别为89.453%±6.315%、82.207%±5.183%和85.367%±6.148%。结论 载NGF纳米管能够在种植体界面骨愈合早期有效改善新骨的质量,加速其沉积矿化,进而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  相似文献   

10.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只 ,另取同龄健康新西兰雌兔 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在各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对骨质疏松症组中的 1组予以地塞米松治疗。种植体植入 2周、4周和 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 2个 ,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测 ,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 4周时有较大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 :正常组 >地塞米松组 >骨质疏松症组 ,但 8周时差异不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的骨整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均为 2组 ,其中 1组予降钙素治疗 ;另取同龄健康新西兰雌兔 6只作为健康对照。在各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种植体植入 2、4和 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 2个 ,进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查 ,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 4周时有明显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对照组、降钙素组和骨质疏松症组 ;8周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的骨整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行合成的CPC和CPC/BMP复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降解性能以及植入体内后的骨结合能力。[方法]参考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和兔桡骨15mm骨缺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的变化,综合评价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结果]CPC植入小鼠肌袋内不能诱导成骨,CPC/BMP植入后有新骨形成,同时材料出现降解。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但后者骨修复能力弱,材料降解速度缓慢。植入4周有新骨形成,材料形态出现变化,晶体结构被逐渐破坏。24周有板层骨长入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骨缺损初步修复,材料被溶解成规则的蜂窝状框架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钙化程度逐渐增高,24周时已经与正常骨接近。[结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降解性能理想,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21只体重2.5~3.0kg的新西兰白兔用于研究牙种植体植入后的早期新骨形成。钛合金种植体植入胫骨干骺端的前内侧面。术后每周分别给动物注射四环素、二甲酚橙和茜草素络合酮以标记新骨。结果表明种植体植入后可引起其邻近部分骨坏死、吸收,然后出现新骨形成和改建。在42d的标本中可见部分直接的骨_种植体接触。新骨中的矿物沉积率及实验早期的矿物沉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构建中心血管化人工骨的效果,探索人工骨血管化机制及血管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将兔的腰背动脉解剖分离形成血管束,实验组将血管束植入人工骨侧槽内,并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填满,埋入背阔肌肌袋内,对侧不植入血管作为对照。术后4、8、12周行螺旋CT、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人工骨形成类似滋养孔的结构,有大量新生血管自中央向四周生长,4周时开始出现新生骨,12周新生骨更趋于成熟。对照组有血管自周围长入,新生骨少且不成熟。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X线及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X线及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植入人工骨可显著促进人工骨血管化,该方法可作为构建血管化骨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为组织工程化骨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人BMSCs与犬脱细胞-脱钙骨的复合物,将复合物回植于裸鼠皮下作为实验组,同时植入空白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植入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分析其体内成骨能力.结果:大体观察: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实验组体积变化不明显,12周时材料与背部皮肤粘连;对照组体积略缩小,材料基本降解.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见对照组无新骨形成,有纤维包裹,实验组8、12周时有新骨小梁形成,周围有较多小血管形成.结论:人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脱细胞-脱钙骨松质-人BMSCs-成骨细胞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改良磷酸钙骨水泥(CPC)与普通CPC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修复骨缺损植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改良CPC组,普通CPC组和对照组。3组均于双侧桡骨中下段制作骨缺损,改良CPC组植入改良CPC棒,普通CPC组植入普通CPC棒,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于术前、术后2、4、8、12周检测3组血清中Ca2+、P3-、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分别于术后2、4、8、12周对3组行X光摄片;术后8、12周分批处死之,取桡骨标本做扫描电镜。结果:术后12周改良CPC组骨缺损修复良好,骨水泥完全降解;普通CPC组新骨形成相对较少,骨水泥残留;改良与普通CPC组术后血清中Ca2+及ALP浓度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改良CPC组骨修复完全,可见材料与宿主骨原交界面。结论:改良CPC较普通CPC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及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7.
珊瑚人工骨与骨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内珊瑚与新骨组织间的界面结合形式。方法:将块状滨珊瑚植入兔颅骨骨膜下,分别 于术后2、4、8、12周取材,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随植入时间延长,珊瑚被进行性吸收,并被新骨取代,新骨包绕珊瑚,珊瑚与骨之间为直接性结合界面,界面较为粗糙。结论:珊瑚与骨的结合为一种直接机械性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机骨骨髓复合物和自体皮质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制作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1.5 cm)模型,分别植入无机骨骨髓复合物和自体皮质骨,进行放射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单纯异种无机骨植入者,直至12周,仍为缓慢的骨传导过程,周边骨小梁向无机骨内爬行替代,异种无机骨内大部分为纤维组织,只有少数中心区域有新骨形成.而复合骨髓的异种无机骨植入后2周即有新骨形成,8周无机骨基本吸收替代完毕,12周髓腔形成、塑形改造,基本相当于自体皮质骨移植的融合速度.结论:复合骨髓的异种无机骨成骨能力明显优于单纯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皮质骨相似.  相似文献   

19.
用普通家用压力锅,对同种异体骨高压蒸气灭菌30min后,植入25只成年大白鼠左侧胫骨前上部的缺损中,而将酒精储存的同种异体骨植入其中13只鼠的右侧胫骨缺损中,作为对照,进行比较。胫骨上10mm长,2mm深的缺损是用牙钻造成的。于术后3、6、9、12周取材,作普通、荧光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再结合10例口腔、骨科临床病人的异体骨移植观察,发现经高压蒸气灭菌后的同种异体骨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引导骨生长,有与酒精储骨移植相似的效果。因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故高压蒸气灭菌骨移植,便于在农村、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酒精保存加高压蒸气灭菌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为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 在 2 8只成年家兔右侧下颌骨下缘制备长 10mm、深 5mm的骨缺损模型 ,其中实验组 (16只 )植入酒精保存加高压蒸气灭菌骨 ,另外 12只不植入任何物质 ,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2、4、8、12周取材、制片 ,在普通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术后 4周可见缺损区有大量新骨形成 ,骨质增生活跃 ;8周时移植骨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 ;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 ,而对照组无 1例达骨性连接。结论 经酒精保存加高压蒸气灭菌后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引导骨生长 ,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