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起搏器患者381例,感染10例,感染率2.6%.笔者分析了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1 原因分析 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常见原因:植入后急性再次手术;起搏器囊袋过浅、过小或过大;无菌操作不严格;器械被污染;合并菌血症或隐匿性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囊袋内异物滞留;合并植入临时起搏器;既往有囊袋清创史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8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囊袋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89例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7例,感染率9.34%;术后6个月感染率4.50%,高于术后1个月感染率1.38%(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导管室环境、囊袋大小、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白蛋白、操作人员手卫生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高风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1.6±12.6)岁。初次安置起搏器4例,原部位更换起搏器2例。其中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细菌生长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从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术前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5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囊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率为6.35%(4/63),研究组为5.36%(3/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同组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高于术前指标(P0.05);但两组之间同时间段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发生严重囊袋感染,经手术扩创、更换起搏器位置后治愈。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炎症指标及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可能原因,与年龄关系及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2004年9月至2012年8月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9例,分析囊袋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2例,总发生率1.4%(2/139),其中≥80岁患者发生l例,发生率1.5%(1/68);<80岁患者发生l例,发生率1.4%(1/71);≥80岁患者与<80岁患者的囊袋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术后感染原因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将其发生风险降到最低.一旦出现囊袋感染,应立即果断采取相应手段处理,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146例>80岁的高龄永久起搏器患者,采取术前1d至术后5d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使用电刀止血、庆大霉素冲洗囊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为高龄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术后及时换药等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146例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结论对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可以达到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46例,随机单盲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冲洗囊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囊袋感染2例,占2.74%,随访期间发生3例,占4.11%,囊袋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WBC、hs-CRP、IL-1、IL-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d各项炎性指标高于同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3d、出院前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4、5~24周囊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建议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冲洗囊袋,以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含量,降低近期及远期囊袋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预防性进行抗菌药物冲洗对患者术后囊袋的感染情况,探讨起搏器植入术中行抗菌药物冲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在起搏器植入手术中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将资料相仿的78例未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植入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术后囊袋感染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术前两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相仿;手术后两组血清WBC、CRP、IL-6、PCT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72h和术后1周血清WBC[(11.25±2.15)109/L、(8.03±1.68)109/L]、CRP[(39.25±6.25)mg/L、(14.36±3.36)mg/L]、IL-1[(20.63±2.93)ng/ml、(17.47±2.84)ng/ml]、IL-6[(21.72±2.94)ng/ml、(18.52±1.86)ng/ml]及PCT[(1.34±0.56)μ.56、(0.85±0.32)μ.3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囊袋感染率(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2.56%、3.85%、8.9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进行抗菌药物囊袋冲洗有利于预防术后囊袋感染,降低患者手术感染风险,对于患者预后具积极防治价值。  相似文献   

9.
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菌环境。结果21例囊袋感染,发生率是1.11%;术后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的比例为61.9%,同部位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均与起搏器囊袋感染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是囊袋感染的高发期,第3次更换手术、手术时间3 h、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差是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IED)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因CIED感染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感染类型分类,通过门诊就诊情况及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信息,对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进行统计,并分析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纳入79例CIED感染患者,男性60例,年龄(65.40±13.00)岁。根据门诊就诊信息及电话随访结果发现CIED感染痊愈者68例(86.08%)。经统计发现CIED感染患者预后与CIED感染类型、瓣膜或电极导线是否有赘生物和植入导线数量显著相关(P<0.05);与是否行血、组织培养,囊袋切开次数,治疗方案及用药时长均无显著相关;距离上次起搏器手术时长与合并有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医院CIED感染住院患者以非复杂囊袋感染为主,囊袋清创及去除发生装置、拔除导线仍是主要处理措施。疑似CIED电极导线感染及心脏瓣膜或电极导线有赘生物、具有电极导线数量较多的CIED感染患者预后较差。合并糖尿病的CIED植入患者应警惕术后发生CIED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平均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前术后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8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无1例死亡,手术成功率100%。48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的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其他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行起搏器安置术的高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手术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32例永久起搏器依赖患者行起搏器更换手术时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中存在患者高龄、异物存在、二次手术、囊袋特性等感染危险因素,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术水平、缩短手术时间等防范措施,32例永久起搏器更换手术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对永久起搏器更换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实施规范操作,正确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术中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患者的医院感染与病原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240例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的发生、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治疗方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的患者中6例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感染率为2.5%,其中4例为首次置入时发生感染,2例为更换起搏器后感染;6例患者中4例经分泌物培养呈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高龄、手术时间≥2h、手术次数≥2次、囊袋血肿是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敏感,根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3例,发生率为11.6%,其中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10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感知+起搏障碍2例、囊袋破溃2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梗死2例。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熟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影响性,以期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116例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相同,将其分为两组均为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术中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予抗菌药物冲洗囊袋,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13.79%,2周以上感染6例;观察组感染2例,感染率3.44%,2周内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可降低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并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便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185例起搏器置入老年患者,年龄6179岁,对其中感染的病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老年患者发生囊袋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3%,感染时间发生于术后179岁,对其中感染的病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老年患者发生囊袋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3%,感染时间发生于术后16个月有12例,感染率57.2%,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有9株占52.9%;发生感染危险因素有囊袋大小不合适、手术时间>3h、基础疾病>2种、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导管室环境不合格等(P<0.05),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次数、使用抗栓药物、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的用量最多,疗程为16个月有12例,感染率57.2%,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有9株占52.9%;发生感染危险因素有囊袋大小不合适、手术时间>3h、基础疾病>2种、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导管室环境不合格等(P<0.05),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次数、使用抗栓药物、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的用量最多,疗程为115d,其中DUI最高的是亚胺培南。结论要加强对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以助预防和处理。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共78例,包括感知障碍9例(11.5%)、电极脱位10例(12.8%)、囊袋破溃9例(11.5%)、囊袋血肿16例(20.5%)、起搏器感染11例(14.1%)、起搏器综合征12例(15.3%)、血胸和(或)气胸4例(5.1%)、膈肌和(或)局部肌肉跳动3例(3.8%)、电池耗竭提前4例(5.1%)。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危害。应重视起搏器教育,危险因素改善,规范化操作和门诊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18.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3例,发生率为11.6%,其中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10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感知+起搏障碍2例、囊袋破溃2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梗死2例。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熟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且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患者术后1年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病率为7.45%(24例)。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是受试对象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p自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的C统计量为0.869(95%CI:0.773~0.947),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患者实际发生情况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法表明,当列线图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03~0.62时,患者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列线图可整合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用于个性化地预测患者术后囊袋感染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装起搏器的84例术中、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6%);气胸1例(1.2%);发生长间歇4例(4.8%),其中晕厥2例。术后并发囊袋血肿4例(4.8%);电极导线脱位2例(2.4%);感染1例(1.2%);起搏器综合征2例(2.4%);导线断裂1例(1.2%);囊袋脂肪液化1例(1.2%);起搏器电最设2例(2.4%);起搏器闽值升高1例(1.2%)。结论加深对起搏器置人术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