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红祥 《吉林医学》2010,(29):5116-5116
<正>为探讨反式Twin-block在牙源性反中应用的可行性,以15例牙源性前牙反正畸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反式TBA矫治前牙反。经6~7个月的治疗,患者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前牙反覆、反覆盖均得到有效矫治,磨牙关系为Ⅰ类。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牙反是临床常见的错形,必须及时矫治[1],以前有学者用垫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反[2],但垫异物感较大,患者不能很好配合。2002年3月-2004年12月试用2×4矫治技术结合后牙垫高治疗替牙期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在口腔科就诊的反患者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7.5-9.5岁,平均8.5岁,所有病例均为安氏Ⅲ类错,下颌可后退至对刃,反覆Ⅱ度以上。1.2矫治方法上颌第一磨牙装配带环,4个切牙粘贴托槽。酸蚀下颌第一磨牙及第二乳磨牙(第二双尖牙)颊尖,调拌少量粘结剂(京津釉质粘合剂)…  相似文献   

3.
筛选1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患者在牙列排齐后同时应用Ⅲ类颌间牵引,以矫治前牙反,建立较理想的软组织侧貌,改善患者面型美观。1临床资料10例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8~12岁。替牙,Ⅲ类磨牙关系,反覆,Ⅱ~Ⅲ度,反覆盖小于3mm,下颌可退出对刃,无明显的骨性反,  相似文献   

4.
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临床资料来自我科门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50例乳前牙反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矫治中的疗效。结果50例患儿前牙反覆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更有效矫治前反牙合的方法。方法 本文选择了 38例恒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深而反覆盖浅、下牙列基本整齐、磨牙关系基本中性的病例 ,采用上颌方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 平均 7个月完成矫治 ,并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具有较深反覆牙合的恒前牙反牙合 ,采用上颌方丝弓与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矫治 ,明显的提高了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以往多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 ,但对于反覆牙合浅的患者 ,使反牙合存在复发的倾向。笔者近二年来采用“2× 4”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此类错牙合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12例 ,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8~ 10 5岁 ,平均 9 2岁 ;2~ 4个切牙反牙合 ,磨牙中性偏近中或开始近中牙合 ,反覆盖在2 5mm内 ,可后退至切牙对刃位置 ,反覆牙合较浅 ,上切牙唇面可粘着托槽 ,上前牙区无明显拥挤。1 2 矫治器设计及矫治方法  6 |6  |  常规粘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儿童使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的矫治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2例乳、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错儿童,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1)前牵引治疗4~8个月,平均6个月,安氏Ⅲ类错均得到有效矫正,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中性,多数后牙尖窝接触稳定;前牵引治疗后,SNA、ANB、S-N′-Si、Ns-Sn-Pos、UL-E、LL-E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解除上颌前牵引后改为每晚戴FR-III型功能调节器,配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FR-Ⅲ矫治器保持后,各测量项目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治疗后采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更有效地选择矫治反(牙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6例恒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深而反覆盖浅,下牙列基本整齐、磨牙关系基本中性的病例,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具有深反覆(牙合)的恒前牙反(牙合),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矫治,简化了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1.1 例1 男,1994年11岁时就诊,家族及乳牙反[牙合]史不详。人工哺乳。66┼66完全近中[牙合],4+5/5+6反[牙合]。前牙反覆盖6mm,反覆[牙合]4mm,下前牙及76┬67舌倾,下颌前突,面下1/3过长,上颌略凹陷,11岁拔6┬6后开始矫治,3月后反覆盖解除,开始关闭拔牙隙,做Ⅲ类牵引加颏兜高位牵引。1997年7月结束矫治,带活动保持器,矫治后当时查,后牙呈牙尖交错堂,上第一磨牙与下第二磨牙为中性[牙合]关系,3+3/3+3Ⅲ度深覆[牙合],下前牙直立。  相似文献   

11.
郭祖胜 《当代医学》2010,16(36):75-76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23例,男9例,女性14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合及开合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开合及反合,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刘劲松 《中外医疗》2012,31(26):53-56
目的探讨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正成人开畸形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5例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治成人开()畸形病例,男1例,女4例,年龄18~25岁。5例均为拔除上、下4颗第一恒磨牙,全部病例采用0.022〞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5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治成人开畸形,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全托矫治疗替牙期反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用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全托法治疗,平均疗程5.5个月。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做相关测量,对测量结果做统计学比较。结果:矫治结束后,38例患者前牙反均呈不同程度解除,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或中性偏近中,前牙覆覆盖正常,面中凹陷的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全托治疗替牙期反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使多数患儿避免成年后的正颌外科手术,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进行矫治时,常用后牙(牙合)垫打开反牙合诱导下颌后缩以协助治疗。我们对三例上前牙排列整齐的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连续套冠解剖式后牙(牙合)垫”,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制作方法一、取模、上(牙合)架。取上、下颌工作模,根据咬(牙合)关系将模型固定于(牙合)架上,修整模型。二、设计固位体。在上颌第一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于第一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设计颊侧邻间钩,用0.7~0.8mm 不  相似文献   

15.
前牙反牙是指在正中咬合时,前牙呈反覆盖反覆关系,由于前牙反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并且会随着患者的生长发育面部畸形症状逐渐加重,受到患者以及口腔科医师的重视。替牙期前牙反大多由乳牙列期发展而来,是阻断性矫治的最有利时机。本文将针对替牙期前牙反矫治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系统治疗前牙反合的机理、疗效。方法:20例前牙牙性和轻度骨性反合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7~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疗程6~15个月,矫治完成以后所有患者均解除反覆合,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达到正常前牙的覆合、覆盖,建立了中性偏远中的磨牙关系。结论:直丝弓矫治系统治疗反颌简洁、高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联冠斜导加上颌简单矫正技术"2×4"对27例替牙期错畸形进行矫治,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联冠斜导加上颌简单矫治技术"2×4"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模型、照片、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矫治疗程4~24周,矫治完成后所有病例均解除反覆和反覆盖,排列前牙,对齐中线,建立中性或偏近中的磨牙关系。结论在替牙期应用联冠斜导加上牙合简单矫正技术"2×4"矫正安氏Ⅲ类错畸型,可以控制牙齿的移动,不仅疗程短,而且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前牙反是一种发育性畸形,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发展。我国此类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2%[1],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一类错畸形,该类畸形如不能及时有效的矫治控制,将会影响患儿的颌骨发育和颜面美观。导弓式矫治器既能使反的上前牙唇向移位,并在下颌后退位的情况下制作,亦能起到控制下颌前伸及促进下颌后退的作用。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导弓式矫治器矫治前牙反共8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1.临床资料2003年元月至2007年元月,本院口腔门诊使用导弓式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共81例;其中4~6岁乳牙反牙合29例;7~9替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分裂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以改正上下磨牙关系,为解除上牙方拥挤开拓间隙。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30例,设计使用活动矫治器上的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被后移,改善了磨牙关系,为前牙拥挤开拓了间隙,经换用方丝弓矫治器后错得以矫治。结论分裂簧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Ⅰ分类牙源性错畸形在矫治中牙合平面的变化,以及平面的变化对患者垂直骨向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提高在矫治过程中对矫治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方法通过2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恒牙早期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上颌前牙在矫治前后高度变化3 mm,第一磨牙在矫治前后高度增加2 mm,OP-SN矫治前后顺时针变化平均3,°软组织鼻唇角改变了13°,上唇长度伸长了4 mm,下唇长度伸长了3 mm,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分别改变2 mm。结论通过升高后牙、直立后牙、压低前牙、增加前牙唇倾度及前移下颌等方法均可使相关牙齿垂直高度发生改变,诱使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最终影响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