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超选择插管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及侧支供血血管,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重复造影,证实栓塞成功。结果26例患者共栓塞子宫动脉51支,侧支供血血管3支,全部栓塞成功,21例患者术后即时止血,5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无一例出血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证。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即时、准确,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子宫、卵巢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子宫肌瘤患者 ,年龄为 2 8~ 5 4岁 ,平均 4 5 .4岁。其中浆膜下肌瘤 2例 ,肌壁间肌瘤 10例 ,粘膜下肌瘤 3例。肌瘤最大 12cm ,最小 3.2cm ,多发性肌瘤 6例。1 2 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 ,穿刺股动脉成功后用 5FCo bra导管 ,选择对侧髂内动脉 ,用质量分数为 30 %的泛影葡胺行血管造影 ,了解子宫动脉的位置及走行 ,肌瘤的供血血管及血管分布。然后用超滑导丝引导导管至子宫动脉远侧 ,确认后 ,经导管缓慢推注质量分数为 1%的利多卡因 1ml,选用真丝线段制成的 2~ 3mm微粒同造影剂…  相似文献   

3.
盆腔动脉造影对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造影对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例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与盆腔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7例患者产后出血原因的临床诊断与盆腔动脉造影结合完全一致;2例阴道分娩患者临床诊断为宫缩乏力性出血,而造影结果显示为子宫下段不完全裂伤;1例中孕引产后患者出血原因不清,造影显示可能存在子宫血管畸形.结论盆腔动脉造影可以为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提供更为直观、更为确切的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收集肝动脉闭塞7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9.6岁(标准差11.0岁)。肝动脉闭塞原因:肝动脉插管所致6例,外科手术1例。对患者均进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显示肝动脉侧支循环。结果肝总动脉近端完全闭塞7例,均可见侧支循环形成,肝脏侧支循环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胃左动脉1例。结论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并供应肝脏;DSA能清晰显示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并为介入治疗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rona Mortis(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及位置,为骨盆前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224侧半骨盆)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92岁。将患者的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CMOR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采用动脉栓塞和/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DSA检查阳性58例(61.7%),其中13例患者造影前曾行核素扫描,有阳性发现11例(84.6%)。42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获得介入治疗,其中34例行栓塞,止血率为91.2%,复发率为8.8%;动脉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8例,止血率为75.0%,复发率为25.0%。所有介入治疗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99Tcm-红细胞核素扫描发现出血灶较选择性动脉造影敏感,但定位诊断较差。动脉血管加压素灌注和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7.
闭孔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为骨盆创伤止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个防腐固定的成年骨盆标本 ,仔细解剖观察双侧闭孔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其吻合情况。同时通过 5个盆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闭孔动脉与髂外动脉及髂内动脉系统的侧支吻合情况。结果 :闭孔动脉起源分散 ,可分为盆内段和盆外段 ,其分支分布至盆腔脏器和骨盆。 86.7%的闭孔动脉与旋股内动脉浅支间存在直径 ( 1.2 8± 0 .2 2 )mm的血管吻合 ,3 6.7%与对侧闭孔动脉间存在直径 ( 1.12± 0 .0 8)mm的血管吻合 ,2 6.7%与腹壁下动脉 (或髂外动脉 )间有直径( 1.0 2± 0 .3 2 )mm的吻合血管 ,11.7%与旋股内动脉深支有直径 ( 1.5 6± 0 .3 4)mm的血管吻合。此外 ,闭孔动脉分支的终末毛细血管与髂腰动脉、旋髂深动脉、第四腰动脉、阴部内动脉、膀胱上、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 (或子宫动脉 )等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固定的毛细血管吻合网。结论 :闭孔动脉与髂内动脉其他分支及髂外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 ,主要吻合类型为终末支直接吻合和终末支网状血管吻合。在骨盆创伤骨折需阻断出血动脉时 ,应特别注意终末支直接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对此类异常吻合血管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头颈CT血管造影(CTA)及MR血管造影(MRA)诊断为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病人行头颈联合CTA检查,3例行头和/或颈部MR血管造影(MRA)检查。 结果 12例中,9例为永存三叉动脉,3例为永存舌下动脉。永存三叉动脉中,外侧型8例,内侧型1例;按Saltzman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4例;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4例,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完全萎缩1例;1例合并动脉瘤,2例合并大脑中动脉成窗。3例永存舌下动脉中,2例伴同侧椎动脉缺如,1例伴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伴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成窗变异。 结论 (1)CTA及MRA能清晰、快速、准确地显示永存三叉动脉和永存舌下动脉等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的走行、毗邻关系及其合并症;(2)熟悉这些原始吻合血管的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相应治疗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造影(CE-TCCS)在诊断脑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14例,女38例,年龄33~70岁。将1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的颅内血管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CS)及CE-TCCS检查。比较脑血管超声造影前后颅内各主要动脉血管的显示率,记录正常血管与狭窄血管支数,并将结果与MRA及DSA对比分析。结果 1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CE-TCCS检查后,双侧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双侧大脑前动脉的A1和A2段、双侧大脑后动脉的P1和P2段、双侧基底动脉、椎动脉的显示率均高于TCCS(P<0.05)。CE-TCCS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CCS(P<0.05)。以DSA为金标准,MRA、CE-TCCS和DS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显示率CE-TCCS明显高于TCCS(P<0.05)。结论 与TCCS相比,CE-TCCS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颅内正常血管及狭窄血管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例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例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娟  谌建平 《解剖与临床》2002,7(3):113-114
对绝经后妇女以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而就诊者 ,以往常以诊断性刮宫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我们对该类患者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合临床诊断性刮宫术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自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4月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4 5例 ,年龄 4 5岁~ 70岁 ,平均 5 2岁 ,其中大于 5 0岁者 34例 ,绝经时间 1a~2 4a。 4 1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 ,4例表现为白带带血或接触性出血。1.2 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房重建中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 (1)取新鲜成人尸体标本8具,其中男6具、女2具,年龄28~71岁,平均39.5岁。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解剖观察两侧胸外侧动脉的位置、走行、分支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情况,对胸外侧穿支血管的来源进行系统分型,并测量胸外侧动脉穿支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长度。(2)纳入湖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52岁,平均43.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乳房外上区域9例、外下区域3例。12例均行保乳术,术中于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行部分乳房重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 (1)8具16侧标本中,有15侧出现胸外侧动脉,从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穿出,其起始处外径0.7~0.9 mm,平均0.80 mm;血管蒂长6.8~10.4 cm,平均8.15 cm,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背动脉和肋间动脉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15侧胸外侧动脉按照其来源分为6型,分别来自胸肩峰动脉(8/15,Ⅰ型)、腋血管(4/15,Ⅱ型)、胸背血管(2/15,Ⅲ型)、肩胛下血管(1/15,Ⅳ型)、多源型(1/15,Ⅴ型);另有1侧胸外侧动脉缺如(Ⅵ型)。(2)本组1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乳腺组织质量为70~95 (80.0±5.7)g,切取的侧胸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长10.5~13.5 (11.2±0.4) cm、宽4.5~7.5 (6.3±0.5)cm、厚3.0~4.5 (3.4±0.4) cm。术后2例发生皮瓣脂肪液化,1例伤口裂开,经过换药治疗均愈合。12例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重建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侧胸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一例出现乳腺癌复发。结论 胸外侧动脉穿支来源多样,解剖位置较恒定,且供血范围大,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将历年来收集的经血管造影、手术及尸检证实的脑血管畸形(AVM)50例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病年龄为2~42岁,平均24岁血管畸形部位主要为幕上计38例(76%),余12例(24%)为慕下,其中血管造影45例,于脑血管造影中发现有明显的异常血管团的典型改变为22例,非典型者15例,余8例经手术证实,而造影不显影.发现病史中有出血者42例占84%,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36例占72%,与国内其它医院报道相近,其中单纯SAH者为14例占28%,继发SAH者占56%,头痛患者45例占90%,其中10例发生在颅内出血前,其余则随颅内出血出现.颅内出血合并癫病者10例占20%,出血前仅4例占8%,局灶性定位征38例占76%,其中10例为后颅凹症状.颅内血管杂音4例.50例中手术18例死亡4例,恢复良好7例,无改善5例,32例内科治疗6例死亡,14例再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临床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并经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介入治疗5例,手术治疗77例)。CT血管造影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法进行图像后处理,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82例脑动脉瘤患者中,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88个(6例均为2个动脉瘤),手术证实82个(77例),DSA证实6个(5例)。载瘤动脉分别为后交通动脉(38个),前交通动脉(35个),大脑中动脉(8个),颈内动脉(5个),基底动脉(1个)胼周动脉(1个)。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对脑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良好,对临床治疗具有可靠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对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女性,53岁)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血管造影时,偶然发现双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以及迷走的右锁骨下动脉变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此种变异十分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报道如下。DSA主动脉弓造影未见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后内侧壁;右椎动脉在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远心端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左椎动脉在右锁骨下动脉和右椎动脉之间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患者后期行胸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CTA)检查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血管变异,自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在胆道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胆道大出血病人采用介入放射技术紧急行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栓塞术.结果 16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2例再发出血,经再次栓塞后也成功止血.随访3月~2年均无再出血或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诊断准确,止血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两年来共接治剖宫产 560例 ,其中 8例出现大出血 ,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初产妇 5例 ,2 4~ 2 9岁 ,经产女 3例 ,31~ 35岁。麻醉方法 :硬膜外 7例 ,局麻 1例 ;剖宫产原因 :疤痕子宫 2例 ,早破膜 1例 ,巨大儿 2例 ,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 2例 ,过期妊娠 ,胎儿宫内窘迫 1例。2 抢救方法及结果8例患者于取婴后 ,出现大出血 (出血量 1 0 0 0~ 350 0ml) ,低血压及休克 ,经止血、输血、输液、血管活性药物、纤维蛋白原 ,及保持肾功能 ,纠酸等综合处理 ,患者转危为安。其中 2例保留子宫 ,6例子宫全切 ,术毕…  相似文献   

18.
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对51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过去30年中诊断的51例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患者年龄1.4~75.0岁,平均年龄与中位年龄均为40岁;男女性别比无差异;病变部位主要为回肠(18例)和空肠(16例),共占66.7%;主要临床症状是下消化道出血及肠梗阻;大体类型有息肉型、浅溃疡型、血管曲张型、包块型、弥漫浸润型及隐匿型,多为单发;组织学表现以动一静脉血管瘤,又称动一静脉畸形居多,占86.3%(44/51例),其他类型还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Dieulafoy病等。结论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组织学诊断困难,必须结合临床及动脉造影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在胆道大出血中的价值 .方法 对 16例胆道大出血病人采用介入放射技术紧急行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 ,明确出血部位后 ,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栓塞术 .结果  16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 ,2例再发出血 ,经再次栓塞后也成功止血 .随访 3月~ 2年均无再出血或并发症 .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诊断准确 ,止血效果确切 ,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 ,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肠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21例(46.6%),以良性肿瘤多见;炎性疾病7例(15.5%);憩室9例(20.0%);血管畸形6例(13.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4.4%)。各种检查的阳性率:核素扫描23.0%,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64.3%,小肠气钡双重造影31.8%。术后再出血3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小肠出血以肿瘤最常见,憩室也是常见的发病因素;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及富含血管的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核素扫描对有明显出血但循环平稳的病人是理想的诊断方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实质性病变及憩室的诊断率较高;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