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竑  宋钦华  李红珊 《广东医学》2008,29(7):1204-1205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的情况。方法176例IFG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脂肪肝组98例,无脂肪肝组78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抽血查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炎标志物和餐后2h血糖(2hPG)及胰岛素(2hINS)。结果脂肪肝组BMI,WC,DBP,FINS,2hINS,TG,TC,LDL-C高于无脂肪肝组,而HDL-C低于无脂肪肝组,且常有肝功能受损。结论IFG合并有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超重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怀柔区龙山社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现状,以便做出社区诊断,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逆转或减慢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向2型糖尿病转化. 方法 收集2008年度怀柔区龙山社区自愿接受健康普查的148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健康档案记录,对其一般特征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的检出率为4.12%,40岁以上人群占94.5%,高峰在60岁组,检出率达5.27%.单纯肥胖和超重者占检出人群的27%,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占检出人群的36%.30岁以下4名人员,均有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史. 结论 体重指数≥24、年龄、家族遗传史、妊娠合并糖尿病、长期未进行规律性体育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3 828例40岁以上居民及职工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空腹血糖(FPG)≥5.6 mmol/L者行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负荷后2 h血糖(PPG)代谢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828例调查对象中,5.6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627例(A组),6.1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245例(B组).A组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37.00%(232/627),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3.76%)显著高于男性(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13.88%(87/627),女性T2DM患病率(9.52%)显著高于男性(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饮酒、收缩压和体质指数(BMI).B组人群中,IGT的患病率为41.22%(101/245),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5.71%)显著高于男性(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病率为20.82%(51/245),其中女性T2DM患病率(11.84%)显著高于男性(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和BMI.结论 以5.6 mmol/L和6.1 mmol/L为切点的IFG阶段,PPG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共同且可控危险因素为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记录健康体检22 102人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测量受检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进一步分析IFG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IFG患病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结果:①健康体检人群IFG患病率为13.63%,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IFG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以IFG为因变量,以各研究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或肥胖、收缩压增高、血脂异常、高尿酸、糖尿病家族史等是IFG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而规律运动是IFG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IFG患病率高,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应予以重视并提前干预以便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广西人群空腹血糖受损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IFG(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2003~2005年对广西东、南、西、北和中部五个地区人群开展糖尿病调查,收集被调查人群个人基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S)及餐后2h血糖(2hPBS)、血脂、UA(尿酸)、FINS(空腹胰岛素)等资料,10164份调查数据完整的资料入选,按照200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分类指南的空腹血糖受损标准,对研究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年龄、BMI(体重指数)、SBP(收缩压)、TCH(胆固醇)、UA、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广西人群IFG发生的危险因素,HDL(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因素,性别、DBP(舒张压)、WHR(腰臀比)、TG(甘油三酯)、LDL(低密度脂蛋白)不是IFG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MI、SBP、TCH、UA、HOMAIR的升高促进IFG发生,HDL的升高有利于降低IFG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人群空腹血糖受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西西部地区高尿酸血症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体检发现的169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778例尿酸正常患者,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hIns);检测空腹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瘦素等;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HOMA-IR;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血尿酸组BMI、FBS、FINS、瘦素、HDL-C、LgHOMA-β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尿酸组中IFG占14.85%,而正常组仅为2.2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危险因素为:家族史、年龄、BMI、WHR、TG和每月饮食支出,以WHR和每月饮食支出跟IFG的关系尤为明显。结论我地区高尿酸血症人群IF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且WHR和每月饮食支出的升高明显促进IFG发生。因此高尿酸血症人群要注意改变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这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与不同行业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8年20406例体检人员按行业分类,对IFG进行研究.结果:制造业人员IFG发生风险较低,而国家党政机关人员、运输仓储邮电、教育卫生文化人员、金融保险业人员的发生风险较高.结论:教育卫生文化人员、国家党政机关人员、运输仓储邮电业人员是IFG高危人群,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常住居民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社区的6 150名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用?字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地区居民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4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3.75%(标化率为12.93%)和12.34%(标化率为10.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相关?结论: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50岁以上调查居民患糖尿病的患病率与2007年全国和全省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体重指数?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高血压(HP)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筛查出586例IGT者,分析其血压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在该人群中,HP的患病率为36%,女性(36.83%)高于男性(34.92%)(P&gt;0.05).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P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结论 IGT阶段HP患病率为3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北省公务员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尿病(DM)患病的现状,并对超重、肥胖与IFG及DM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9~11月在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067名公务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DM、IFG患病率升高,且>50岁年龄段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重指数(BMI)增高,DM、IFG患病率相应增高,且超重、肥胖组DM及IFG患病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P<0.05)。结论年龄增长、超重、肥胖均是DM、IFG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同时加强IFG阶段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和管理力度,从而减少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田应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64-2466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差异。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7例,根据WHO标准分为IFG组21例,IGT组30例,糖尿病(DM)组36例,记录检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IFG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TC高于IGT组、I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TC低于IF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TG、HDL-C、LDL-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T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比IFG更大,IGT和IFG均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山东省4个城市35~75岁的2158名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正常高值血压865名。按受试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分为单纯正常高值血压组(Ⅰ组,n=510)、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组(Ⅱ组,n=278)、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组(Ⅲ组,n=77)。对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发生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 32.1%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出现糖调节受损。Ⅱ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年龄、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TG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或P<0.01),腰围、CHOL、LDL-C显著高于Ⅰ组(P<0.01),HDL-C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Ⅲ组肥胖、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5),合并2个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上升(P<0.05或P<0.01),年龄(OR=1.04,95%CI:1.02~1.05)、BMI(OR=1.05,95%CI:1.01~1.10)、LDL-C(OR=1.22,95%CI:1.02~1.46)是糖调节受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合并糖调节受损常伴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随着年龄增加,BMI、LDL-C水平的升高,患糖调节受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常住居民糖耐量低减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住居民糖耐量低减 (IGT)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 1997年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 2 0~ 74岁常住居民 832 9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IGT发生率为 11 74 % ,其中男为 9 96 % ,女为 12 84 %。IGT发生率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 (P <0 0 0 1)。血糖正常与IGT人群的BMI、WHR、血压及血脂间差别均有极显著性的意义 (P <0 0 1)。血糖水平与糖尿病 (DM)家族史、年龄、性别、甘油三酯及收缩压间均有关 (P <0 0 5 )。结论 针对高危人群和全人群适时采取适度运动 ,控制体重和血压 ,合理膳食等综合干预措施 ,是预防和控制IGT及D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依托健康管理手段、凭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预后的作用。方法在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中筛选出86例空腹血糖受损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42例。对照组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手段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每3个月访视一次,包括提供健康教育、饮食处方、运动方案等等。1年后,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并比较2组之间和研究前后相关危险因素变化和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与对照组及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75.0%(33/44)空腹血糖恢复正常,6.8%(3/44)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而对照组33.3%(14/42)空腹血糖恢复正常,19.1%(8/42)发展为显性糖尿病,2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比较(χ^2=11.60)以及2组发展为显性糖尿病比较(χ^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转归,值得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马鞍山钢铁公司(马钢)高级职称人员空腹血糖(FPG)异常分布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200例马钢高级职称人员检测肝肾功能、FP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等,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FPG异常分布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法评估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糖尿病检出率为6.6%,按2003年ADA标准FPG异常检出率为40.2%;随FPG水平增加,血压、血尿酸(UA)和肌苷(Cr)、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升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与HOMA-IR、FINS、年龄、Cr及收缩压(SBP)独立相关。结论:马钢在职高级职称人员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对其空腹血糖异常(IFG)进行干预有可能减少其他代谢综合征组分聚集的几率,从而减少该群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宁夏银川市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方法对城市社区958例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和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内容包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对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58例受检人群中,血糖正常788例,其中ST段压低40例,占5%(40/788);空腹血糖受损者有170例,其中ST段压低者有29例,占17%(29/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血脂代谢紊乱明显,与血糖正常人群比较 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低于正常水平(P<0?05),肥胖(体质量指数)增高人数于正常血糖组(P<0?05)。吸烟与空腹血糖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组心电图ST压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与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chen Planus (LP) and diabetes was studied previously, but the results were in confli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in patients with LP among Iranian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 80 patients with LP were enrolled. They referred to dermatology clinic of our hospital during one year. A self-designed checklist for the study included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patter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ichenoid lesions and fasting blood sugar (FBS).

Results

From 80 patients with LP, 16 (20%) had diabetes. Also, 14 patients (17.5%) ha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The mean 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diabetic group (p=0.039). In addition, the duration of LP in patients with D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diabetic patients (p=0.024).

Conclusion

In our study, we saw a high prevalence of DM among patients with LP. Comparing our findings with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DM in Ira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DM among patients with LP and the overall prevalence (p=0.001). Regarding our findings screening for FBS in patients with LP is required in Ir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