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莉  王兆太  文汇 《山东医药》2005,45(9):63-64
2001年以来,我院采用美容缝合法缝合不同部位手术切口2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玉梅  王勇 《山东医药》2010,50(15):16-17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阴道扩张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行研制新型阴道扩张器。将534例行产后阴道缝合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7例,观察组术中应用新型阴道扩张器,对照组应用传统拉钩方法暴露术野。观察两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阴道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阴道扩张器可提高产后阴道缝合术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后壁膨出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璞香  李慧  康洁 《山东医药》2006,46(18):72-72
采用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后壁膨出26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并发症,随访2~13个月无复发。认为桥式缝合术是治疗阴道膨出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巨大消化道黏膜缺损联合缝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巨大消化道黏膜缺损联合缝合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通过双钳道治疗内镜利用尼龙圈和钛夹技术对消化道黏膜巨大缺损实施联合缝合术,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巨大消化道黏膜缺损中6例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的黏膜缺损,1例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直肠后壁穿孔,1例为食管癌术后胃壁气管瘘。采用直线式缝合4例,荷包式缝合4例。全部病例均获得满意缝合效果,黏膜缺损闭合,穿孔及瘘口封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巨大黏膜缺损联合缝合术可行性强,能够有效地防止黏膜切除术后的迟发性出血和穿孔,并可促进黏膜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Angio-seal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股动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PCI病人61 例,平均年龄(67.4±11.5)岁,随机分为应用血管缝合器组30例,手法压迫组(人工压迫、绷带加压包扎)31例。比较两 组病人的平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局部血管的并发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与手法压迫组平均止血时间分 别为(5.7±3.4)min,(24.9±5.6)min;平均卧床时间分别为(4.3±1.0)h,(23.8±2.1)h(P均<0.01);平均住院 天数分别为(10±3)d.(15±4)d(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例(3.3%),7例(22.6%),P<0.01。结 论:血管缝合器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全身肝素化的血管穿刺部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手术切口7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利江 《山东医药》2006,46(9):69-69
2003年6月~2005年9月,我们对73例手术患者用医用无菌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手术切口.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倪小平 《山东医药》2005,45(18):25-25
自2000年1月以来.我院应用可吸收性缝线对会阴侧切口行皮内缝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机械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法947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例,179例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机械组),另外768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人工组),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械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P〈0.01),但其与人工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推荐介入术后常规使用机械止血装置。  相似文献   

9.
老年病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后是否放置T管一直存在着争议^[1-5],还没有老年病人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胆总管缝合的报道。自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我们为386例老年病人实施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电视纤维胆道镜探查术,对其中169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在开颅术中改进头皮缝合技术,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患者腹部伤口Ⅱ期缝合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01~2013-12收治的17例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其伤口感染或者裂开时行清创及改良减张缝合术。结果 17例患者术后7~9 d拆线,切口愈合整齐,均痊愈出院。结论 改良减张缝合在腹部术口Ⅱ期缝合术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缝合方式对肠管愈合的影响,探讨两种不同缝合方式的优劣,以进一步寻找更好的缝合方式,为手术提供更好的选择。 方法一期手术分别建立纵切横缝及纵切纵缝的动物模型,然后二期手术获取瘢痕标本。分别通过观察缝合处炎症粘连情况、记录瘢痕评分、肠管的容积、肠管内径以及不同缝合方式的瘢痕的病理表现,从而选择出更好更加美容的缝合方式。 结果纵向缝合与横向缝合相比,纵向缝合所需的缝合时间较短;瘢痕评分较低;纵向缝合肠管内周径较短。横向缝合与纵向缝合相比,二者在肠管容积和肠管局部粘连方面无明显差异。从病理上来看,纵向缝合的黏膜下层产生了大量的成纤维组织,排列尚为整齐。横向缝合黏膜下层大量的成纤维组织增生,增厚,排列紊乱,大量片状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轻度水肿。 结论纵向缝合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的缝合方法。在相同的缝合线下,纵向缝合可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了术后瘢痕增生的程度;纵向缝合更加符合解剖结构,使组织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张颖 《山东医药》2009,49(21):84-84
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其切口缝合方法各异。1999—2008年,我们采用肛瘘切除、内口结扎、全层缝合方法治疗低位肛瘘患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缝合复位术治疗睫状体解离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燕  唐维强 《山东医药》2009,49(26):95-96
目的观察缝合复位术治疗睫状体解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3眼)眼球钝挫伤导致的睫状体解离患者行解离12I缝合复位。结果33眼中,1次手术后31眼眼压恢复正常,27眼睫状体解离121全部封闭,6眼未封解离口均小于1个钟点(其中1眼行二次手术、1眼行三次手术后睫状体解离口全部封闭,但眼压仍较正常低)。结论缝合复位术治疗睫状体解离临床效果良好,既可封闭解离口,又可恢复正常眼压。  相似文献   

15.
张艳玲  贾娜莎 《山东医药》2004,44(27):68-68
1996年5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12例因宫颈松弛症(宫颈机能不全)所致习惯性早产的患者,采取双U字型宫颈缝合加中西药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胰腺残端缝合方式预防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漏的效果.[方法]将34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7只.研究组:超声刀横断胰腺,用4-0 Prolene线间断缝合胰腺残端,主胰管单独结扎;对照组:超声刀横断胰腺,用4-0 Prolene线U形交锁缝合胰腺残端,主胰管单独结扎.观察2组术后的胰漏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几种血管缝合止血方法在国外临床上试用 ,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1 7] 。Perclose (美国ABOTT公司生产 )是最近研制并应用到临床上的一种血管缝合装置[5] 。本研究通过与常规压迫止血方法比较 ,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止血 (简称缝合止血 )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象与方法   1 病例与分组 :全部病例为 2 0 0 0年 12月 1日~ 2 0 0 1年 5月 1日所做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病例共 2 2 0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造影 80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4 0例 ,依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压迫止血组 (10 0例 )和血管缝合组 (12 0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与传统阑尾炎切口缝合术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患者306例,作为A组,切口采用改良方法缝合,即无异物残留的全层间断缝合法。选择2006年1-12月312例,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B组,采用传统方法缝合切口。对比观察两组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红肿、硬结、渗液、化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方法能有效降低切口红肿、硬结、渗液及化脓的几率,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起搏器植入术皮肤切口不同的缝合处理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现阶段简便实用的囊袋切口缝合法。方法回顾本院所有行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资料,皮肤切口缝合分别采用传统缝合法、皮内缝合法和单纯皮下缝合法。重点比较皮内缝合法和单纯皮下缝合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2006年至2011年5月,共植入起搏器692例,267例采用皮内缝合法,402例采用单纯皮下缝合法。切口缝合时间单纯皮下缝合组为4.3±1.8 min,明显短于皮内缝合组10.9±2.1 min,P<0.01。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6个月内随访,10例患者出现线头外露,8例为皮内缝合组(2.99%),2例为单纯皮下缝合组(0.49%),P<0.01。结论采用单纯皮下缝合法处理起搏器切口,简便、安全、实用、愈合良好,可作为多数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潘凤莲  闰翠华 《山东医药》2009,49(38):71-71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腹腔内、外缝合均广泛应用于临床。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在184例剖宫产术中于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在141例剖宫产术中于腹腔外缝合切口,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