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治疗急型肺动脉栓塞时的临床疗效做一对比研究;方法:本科室于2015.2-2015.12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3例,其中24例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29例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溶栓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尿激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瑞替普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瑞替普酶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诊断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50例,分别进行溶栓治疗。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溶栓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变化。结果①瑞替普酶组较尿激酶组溶栓后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均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溶栓后所有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瑞替普酶组较尿激酶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r=-0.659-、0.598)。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8参与栓塞后炎症的发生;②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效果好,发生再栓塞的机会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瑞替普酶酶溶栓治疗组(观察组)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再通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具有给药方便、起效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联合伊诺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90 min后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溶栓治疗90min后,实验组的总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瑞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治疗STEMI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梗死动脉的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5,(5):47-49
目的观察并分析瑞替普酶(r 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单项瑞替普酶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予以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疗效性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2、4、6 h)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性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治疗STEMI临床疗效显著,可积极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主要是由于脱落的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治疗的关键是消除栓子恢复肺血流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应用国产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在国内未见报道.笔者通过评价2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瑞替普酶的溶栓方法、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溶栓疗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溶栓后1、2h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24h,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1、2h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1%(23/41)比26.8%(11/41),63.4%(26/41)比39.0%(16/41)](P< 0.05).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瑞替普酶溶栓疗法对老年AMI患者疗效显著,能够为不愿或不能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老年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使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总再通率为89.7%,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92.3%,对照组和观察组总再通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抬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但瑞替普酶安全系数更高,可作为首选药物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估溶栓前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以来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瑞替普酶的单独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瑞替普酶溶栓前经综合评估后,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心梗后4小时抽取血液样本,临床综合评估两种治疗策略的治疗成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21/3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指标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整体水平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综合评估溶栓前肝素,对提高治疗成效,明显提高溶栓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CI组(41例)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患者接受血运重建的时间比PCI组更及时(P<0.05),但溶栓组患者CK-MB峰值比PCI组高,出血程度和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程度比PCI组严重,LVEF值比PCI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优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PS联合CPAP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住院天数、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病、气胸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单独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显著下降,体循环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PAP显著低于对照组,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丹东市某医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吡非尼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时的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治疗16周时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EF,FEV1及FVC分别为(3.58±0.22)L/s,(1.97±0.20)L及(1.99±0.10)L,大于对照组的(3.02±0.17)L/s,(1.77±0.23)L及(1.76±0.26)L,且2组患者PEF,FEV1及FVC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为(65.58±7.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59.49±6.84)mmHg,且2组患者Pa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水平为(13.77±1.62)pg/mL,低于对照组的(15.30±1.53)pg/mL,且2组患者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非尼酮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6水平,并提高PaO2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2h后对PaO2及RF的改善比对照组显著(P<0.05);而2组间指搏S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价格低,操作简单,在临床实践中易于执行,是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单药低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有效为56.0%,观察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两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联合华法林在急性肺栓塞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康银玲 《现代保健》2014,(22):86-8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本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B组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溶栓后6 h和12 h的冠脉再通成功率分别为80.00%和91.43%,显著高于B组的62.86%和6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有8例并发出血,发生率为11.43%,B组并发出血20例,发生率为28.57%,A组出血发生率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具有冠脉再通成功率高,并发出血发生率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接诊的6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预防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6月在医院进行胸部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吸氧,将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创通气率及术前、术后1、3h的PaO2、PaCO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创通气率均为3.3%,均低于对照组的16.7%、10.0%,术后1、3h的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存预防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明显,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