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对新生儿惊厥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对68例住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病日龄及发作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其发生主要与围生期窒息缺氧、产伤、早产及低钙有关,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n-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及低钙血症,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内,尤以3 d内居多,发作类型以轻微型多见。 【结论】 多种病因可导致新生儿惊厥,但以围生期窒息缺氧、出血为主,也可为代谢紊乱。加强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提高产科质量,掌握科学的复苏方法是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惊厥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作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积极预防及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新生儿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窒息所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发生的首要病因,其次为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发作最多见.治疗上首选的抗惊厥药物为苯巴比妥钠,同时注意对因及对症治疗.本组患儿治疗后痊愈26例,好转11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4例,转院3例.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发生的首要病因,苯巴比妥钠是抗惊厥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减少新生儿重症休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两年间收治的27例新生儿重症休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痊愈出院6例,好转后出院4例,死亡17例。感染及窒息仍是导致新生儿重症休克的最主要病因,早产儿及院外转入患儿占80%以上。结论感染及窒息是导致新生儿重症休克的主要病因,主要病源为早产儿及院外转入患儿。加强早产儿监测及基层医院正规培训,完善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早期干预是减少新生儿重症休克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感染性疾病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占50%以上,其中以生后感染为主。另一主要病因则是窒息,占27%左右,且是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免疫、遗传等因素也占据一定的比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中皮肤瘀血瘀斑占25%,消化道出血占17%,但无临床症状者则占37%。大部分患儿经积极的病因治疗(抗感染及免疫治疗等)能好转,但存在窒息的患儿则可能由于原发病的因素导致预后不良。【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多样化,应早期控制感染,加强围生期预防工作,并寻求积极的病因及支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科常见病,探讨围生期窒息病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指导围生期医学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沙县医院5年来379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年1月~20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电图特征及诊断新生儿惊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新生儿,根据围生期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43例)及非高危组(39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机进行脑电图检测,对脑电图发现惊厥的患儿进行脑电图复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两组新生儿脑电图异常及惊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例惊厥患儿中,3例为中度,5例为重度。围生期脑损伤是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8例惊厥新生儿脑电图特征:(1)单一发作形式:微小型2例,多灶性阵挛1例,强直型1例,肌阵挛1例;两种以上发作形式:微小型+多灶性阵挛2例,微小型+其他形式1例。结论新生儿脑电图对惊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惊厥多由围生期脑损伤导致,故有围生期危险史的患儿应在入院时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测,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106例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方法,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新生几惊厥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同收治的106例新生几惊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 [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感染是新生儿期惊厥的第二大原因.护理的重点在于积极有效地采取各项护理干预措施. [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低血糖和低血钙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NCI)围生期发病因素及其发病情况,便于早期防治,降低本病的发生率。方法:总结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进行围生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结果:1年内本院发现6例NCI,占同期住院患儿0.6‰。产前与产时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占83.3%,新生儿出生窒息占30.0%。NCI合并左向右分流先心病36.7%,合并卵圆孔未闭26.7%。临床早期50.0%患儿出现阵发性惊厥,其中80.0%发生于生后72 h内。63.3%患儿缺乏定位体征,且伴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颅脑CT平扫或MRI均有阳性发现,75.0%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而且左侧发生多与右侧,分别为73.9%与26.1%。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是新生儿惊厥早期病因之一,与围生期孕妇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以及先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及时针对性选择头颅MRI或CT检查是早期确诊主要方法,防治围生期各种高危因素对降低NCI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14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彤  林若玲  李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78-1980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14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围生期窒息史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及无围生期窒息史儿(P<0.05)。大部分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生后3天内发病,它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透明膜病及重症肺炎。结论: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联合使用维生素K1、凝血酶、西米替丁及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2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中1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2例分别经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新生儿气胸多见于足月儿,且发病率与分娩方式有关,降低择期剖宫产率,提高窒息复苏水平,可防治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方法 对我科2004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06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86例,重度窒息20例.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76例痊愈出院;28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正确的复苏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探析48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与临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与探讨新生儿窒息病因与产科因素的关系,为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干预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至今出生的879例新生儿临床数据,总结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结果 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因素、胎位异常因素、产程因素、胎儿窘迫、早产因素”7大类.结论 针对性的强化孕妇围生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监护意识,并通过提升产前检查质量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等干预措施尽早帮助胎儿脱离缺氧缺血环境,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邓恩庆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235-2236
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发生与围生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新生儿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休克发生率为6.22%,休克病因前3位为:新生儿窒息45例,占33.8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42例,占31.58%,肺透明膜病21例,占15.78%。98例(73.68%)新生儿休克的发生与围生期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围生期因素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高危新生儿评估分类监护可早期发现及治疗新生儿休克,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发作类型。方法对106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新生儿惊厥大多发生在生后1周以内,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居多,类型主要轻微型多见。结论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对围产期有缺氧因素的早期新生儿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惊厥,给予正确诊治,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6年发生的8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与母体、胎儿及产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母体、胎儿、产时等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前两者相比较,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提高。结论持续加强围生期保健和孕产妇健康宣教,加强孕产妇和胎儿监护,尽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和治疗;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加强产儿科合作,提升助产水平和新生儿复苏技术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3例黄疸的发生因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8.0%),母乳性黄疸(16.6%),新生儿溶血病(15.0%),新生儿感染因素(14.5%),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11.4%),先天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14.5%)。治疗主要有蓝光照射,输用白蛋白;祛除病因如换血治疗,抗感染,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等以及各种辅助治疗。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治愈和好转184例。 结论 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样,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是最常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的发病年龄与病因的关系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与病因特点及其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118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小儿的病因多样,各年龄组病因有所差异,新生儿期共31例,病因以窒息缺氧、代谢紊乱常见。1岁以下婴儿组共19例,病因以热性惊厥、颅内出血及代谢紊乱多见。1~3岁组共36例,以热性惊厥、颅内感染及代谢紊乱多见。3~7岁组共22例,病因以癫痫、热性惊厥、颅内感染占前3位。7~14岁组共10例,病因以癫痫多见。90例患儿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联合治疗,并同时予病因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结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因与年龄相关,不同年龄组病因不同。地西泮静脉注射与苯巴比妥钠联合应用可作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止惊的首选治疗,止惊同时给予病因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95例新生儿惊厥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病因,为降低新生儿惊厥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年来收治的95例新生儿惊厥,从病因、发病日龄、惊厥发作类型、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围产因素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中HIE53例,ICH17例;其次为低钙血症,12例。3d内发病占大多数,为78.95%。结论多种病因可导致新生儿惊厥,而以围产期因素最多见。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围生期常见的危重症,常继发于新生儿窒息、败血症,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部分.及时发现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关键.现将本院1999年以来诊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48例报告如下,以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48例有惊厥患儿及104例无惊厥患儿的情况进行成组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无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儿惊厥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颅内出血、窒息程度和低钙血症。结论缺氧窒息后通过一系列机制引起惊厥,缺氧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