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1]。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防治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1]。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可以明显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是脂代谢紊乱患者中最常用的药物,同时也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CVD)风险最有效的药物,在目前临床实践过程中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然而,案例报道及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引起某些个体记忆缺失和损伤,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逆。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他汀类  相似文献   

3.
正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方法。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避免出现心肌梗死。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带来药物不良反应。见此,有患者会害怕。可是,轻易放弃使用正在服用的他汀类药物,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是其他药物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周齐艳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148-114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证实传统调脂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ACS早期使用可使心血管复发事件(如再缺血、再梗死)危险性减少,死亡率降低,增加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且有利于达到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长期效应。本文就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1987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上市后,近20年来,先后又有5个他汀类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逐渐成为心血管病内科治疗中拥有试验证据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以其卓越的降脂疗效、巨大的预后改善作用以及良好的安全性,成为冠心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汀类药物已经从最初的降胆固醇药物发展成为目前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的发生与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上述因素,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在抗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同时,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发挥纤溶作用。该类药物对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具有抑制作用,降低体内胆固醇生物合成量,进而发挥降脂作用,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目前冠心病发病率较高,与饮食结构调整、生活压力增大、环境等多种外在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质量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的指导,充分发挥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促进患者病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预后改善的作用已日益明确,晚近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相当,更确立了二级预防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中心地位。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调血脂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他汀类药物为中心的调血脂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肌梗死率、降低血运重建术率、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确立了调血脂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降脂药物,“他汀”是音译名,学名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目前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胆固醇合成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除,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且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中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非常普遍。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脏毒性,出现谷丙酶、谷草酶升高。增大用药  相似文献   

10.
正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药物。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稳定斑块,避免出现心肌梗死。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肝酶异常、出血性卒中风险等不良反应。因此,有些患者害怕服用他汀类药物,希望用其他药物来替代。最近,朋友圈流行各种防治疾病的秘方、偏方,红曲米可以降低血脂、治疗冠心病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有些患者就用红曲米进行治疗,还有人买了不少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服用,甚至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1.
正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罪魁祸首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持续升高,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有效降低LDL-C水平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血浆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  相似文献   

12.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总体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用药安全有效,无论糖尿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或女性患者 均可从他汀类药物干预中获益,降脂治疗由此进入“他汀时代”。4S研究仅仅是拉开了“他汀革命”的历史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中的必要性与安全性探索,冠心病高危人群强化降脂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3.
孟维 《现代保健》2014,(18):154-15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贝特、烟酸类药物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防治尚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益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最强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汀类治疗的受益人群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确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群,还包括女性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01年西立伐他汀撤出市场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降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报道,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药物,目前世界上数百万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年销售额为数十亿元人民币,积累了丰富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正确的服用药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以称得上较全面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16.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临床结局研究协会第10届欧洲年会公布两项涉及47万名服用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的大型调查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可定)调脂作用最强,用量最小,降低心血管事件效果也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当今被公认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药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毫摩/升,可使1年内主要冠脉事件(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降低23%。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西立伐他汀撤出市场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降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报道,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药物,目前世界上数百万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年销售额为数十亿元人民币,积累了丰富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总体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用药安全有效,无论糖尿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或女性患者均可从他汀类药物干预中获益,降脂治疗由此进入"他汀时代".  相似文献   

19.
曾庆林  孙世凤 《药物与人》2014,(12):152-152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参考.方法:他汀类药物是当前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我们临床实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介入治疗.结果: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以外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众多危险因素中最强力的危险因素。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显示,降低LDL-C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他汀类药物是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每降低LDL-C1毫摩尔/升,可使主要冠脉事件减少23%。高危和极高危血管病患者,降低LDL-C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