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寒论》一书,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经籍志》有《张仲景方》十五卷,而无《伤寒论》名目,至《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叔和张仲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从这里可看出杂字讹为卒字已是很久远了。后人将卒字释为仓猝之猝,说病是仓卒而得,不知原是杂字之讹。据仲景《自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志》注十卷,考仲景自序乃缺六卷,这可能是后人把伤寒与杂病分开了,所以伤寒只得十卷,疑今本《伤寒论》似即《隋志》和《新唐志》所载本(拙著张仲景著作略考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7期)。  相似文献   

2.
张永文  蔡辉  沈思钰 《河北中医》2010,32(2):270-272
东汉张仲景因“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卒病论集·原序》)。《伤寒杂病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伤寒论·序》),被后人尊为方书之祖,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兹参考相关史书文献,对于张仲景生平事迹及其《伤寒杂病论》方源进行考证,并提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集》中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是张仲景在大疫之后抱着“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悲痛心情,发奋钻研古代医学理论知识,广泛采集各家医疗方法和冶病经验,在自己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将古医经、经方两家冶于一炉,  相似文献   

4.
仲景学说是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其人文思想为核心的数代医家研究成果的汇集和经验结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作为仲景学说核心的《伤寒杂病论》,无疑是张仲景对人类社会的最伟大贡献。《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兼论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可惜原本在战乱中散失。魏晋时著名医家王叔和加以搜集编次,  相似文献   

5.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赛美 《新中医》2000,32(1):57-57
张仲景用创造性思维写成了《伤寒论》 ,本文就书中所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略陈管见。1 《伤寒杂病论》成书创造性思维轨迹张仲景原序是《伤寒杂病论》成书过程、目的的真实写照 ,从中可以看到张仲景创造性思维的轨迹经历。准备期 :正如序中所言 :“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酝酿期 :张仲景从大量临床现状中观察到疗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守旧思想及医者敷衍的作风 ,因而做出“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的大胆尝试。明朗期 :《伤…  相似文献   

6.
仲景杂病部分何以称为《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全称《金匮要略方论》,是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是在《内经》、《难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汇集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仲景临床经验凝炼而成的,是对秦汉以来医学成就的总结和概括。《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旋经兵燹,原书有散失,晋太医令王叔和首辑伤寒十卷,即成今之《伤寒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等都有所论述,同时还对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周芳 《光明中医》2008,23(3):276-278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写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阐明了《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书,今所通行者有二:其一《伤寒论》,其一《金匮要略》也.据今本《伤寒论》自序称:"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书·经籍志》:"张仲景方十五卷."注、"仲景后汉人,梁有《黄素药方》二十五卷,亡."又:《医方论七卷》(无名字),下注"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疗伤寒身验方》一卷,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亡".又:"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按隋志所称张仲景方十五卷,较仲景自序所说卷数为少,若加入共余数种则又超出梁之《黄素药方》、《辨伤寒》等书,其卷帙亦有数十卷之多,均与自序不合.  相似文献   

10.
张家骏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777-1778
2 关于张仲景自序问题 前言:“张仲景自序”如果被看作为《黄帝内经》中之“黄帝岐伯对白”,则读者自会明白这是假托黄帝岐伯以写文章来表达作者本意.然《伤寒论》之“论日”,被作为张仲景“自序”,并进而作为考证张仲景生卒年代之依据,被看作真是张仲景自己写的文献,那就有必要考证一下了,这到底是否是张仲景自己所写?否则会引入歧途,对读者有明显误导作用.事实上已有不少专家学者,都相信此序系张仲景之自序.(应予注意的是:所谓自序就连《伤寒论》原著亦未标示“张仲景序”,仅是“伤寒卒病论集,论曰”),并以此而推断一些史实:如“伤寒杂病论”、还是“伤寒卒病论”?是“十卷”、还是“十六卷”?等等,这些本来史实有据,不会引起混淆的问题,由于“自序”的“认定”,反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混淆,更有甚者把欧阳修写的《新唐书》中所记载的《伤寒卒病论》篡改为《伤寒杂病论》[1],如此引证文献实不可取,所以似有必要加以讨论一下.   ……  相似文献   

11.
仲景著作原本有二,一为仲景自序中所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二是曾在隋唐时期流传而于唐以后不复再现的《张仲景方论》。后来得以传世的是王叔和整理撰次的《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在晋、南北朝、隋、唐至宋的浸长时期内,基本上是伤寒与杂病合论的,并无外感与杂病的明显界定,也无王叔和把《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伤》和《金匮要略》的记载,更未见单独形式的《金匮要略》的分化流行。《伤寒杂病论》删分为二的现象并非叔和所为  相似文献   

12.
<正> 历代医家多谓《伤寒论》治伤寒,《金匮要略》治杂病。其说始见于宋·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王  相似文献   

13.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 ,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 ,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 ,兹就此浅析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  相似文献   

14.
一、六经的来源《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仲景在自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卢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说明仲景之学,是总结前人学说,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  相似文献   

15.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整理时将伤寒部分与杂病部分分开,杂病部分为《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方书之祖",故温经汤当为调经祖方,后世调经之方,其法不出温经汤。温经汤不仅调经,还可治癥瘕。以浅陋之资,论温经汤组方之法,及所治之疾,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一、《金匮要略》的内容《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是后汉张仲景的著作。其原书名《伤寒杂病论》,但书成后正值汉末时期,由于战乱迁徙,全书十六卷已经散失不全,后虽经晋代的王叔和加以搜集编次,成为《伤寒论》十卷,但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部分,其中杂病部分,当时没有发现。迨至  相似文献   

17.
刘渊彬  关彤 《河北中医》2014,(12):1872-1874
《伤寒杂病论》成书约在公元三世纪初,作者是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全书共十六卷,其中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后者即今之《金匮要略》。原书首制方剂205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当中许多方剂被后世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但其中也不乏救治急症的思路与方法。我们摘选其中常用10法,拟为经方治疗急症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于汉末约公元200—210年成书,至宋治平2年(公元1065年)林亿等将伤寒部份的文字定型为《伤寒论》,在此八百余年间,史料记载的张仲景书目及卷数纷然杂陈。宋治平至今又历九百余年,《伤寒论》的版本及有关专著又有大量增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整理研究。现就近30年主要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伤寒论》定型以前的古传本马氏指出传世医书中的古本有:“脉经”本《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所撰之《脉经》十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收录了《伤寒杂病论》的文字,这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早的一种古本。“千金”本和“千金翼”本《伤寒杂病论》。在唐孙思邈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名《伤寒卒病论》)是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典籍。宋代学术名家严器之将张仲景著作中的方治誉之为“众方之祖”。其后的医家,或称之为“方书之祖”(见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群方之祖”(见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清代伤寒名家柯韵伯曾经指出:作为临床医学经典,《伤寒论》不只是代表哪一科的,而是各科临床都应该认真学习,并明确表述学医者如果不读张仲景书,则“不可以为医”(见柯氏《伤寒来苏集》)。《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整理此书,又分之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简称《…  相似文献   

20.
少谦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09,(11):2171-2171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日前透露,为发扬光大医圣文化,恢复《伤寒杂病论》原貌,该所将编纂《新编宋本仲景全书》。 据悉,南阳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证医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