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隔离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以更好地对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管理。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1日至11月12日于北京市某酒店集中隔离点的全部130名隔离人员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状况的因素。结果共111人完成调查, 焦虑症状检出人数为10人(9.0%), 抑郁症状检出人数为34人(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躯体疾病数量≥2种是隔离人员焦虑症状(OR=119.76, 95%CI:5.31~2 702.08, P=0.003)和抑郁症状(OR=41.41, 95%CI:6.06~282.75, P<0.001)产生的相关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隔离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应加强对躯体疾病数量较多的隔离人员的关注, 早期干预, 维护隔离人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查分析中国留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隔离期间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度以上异常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并评价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隔离点心理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在广州某酒店集中隔离的归国人员,采用失眠严重指数表(ISI)、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表(GAD-7)等量表为工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在线调查;对入住发现中度以上心理异常者开展针对性干预,直到隔离结束再次评估;选取其中的留学生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留学生与其他人群的心理状况异同,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并评价干预后效果。结果(1)与非留学生人群相比,留学生人群的失眠、抑郁和焦虑得分及出现中度以上抑郁或焦虑的比例更高(P<005)。(2)单因素比较发现,影响留学生们失眠、抑郁和焦虑程度的因素有:性别、有无服药、有无心理疾病以及是否理解隔离政策(P<005);但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在固定其他因素前提下,女性、有心理疾病以及不理解隔离政策才是影响留学生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中度以上抑郁或焦虑的留学生经过针对性干预后,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与入住正常或轻度心理异常的留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学生人群在集中隔离期间更容易出现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既往有心理疾病、不理解隔离政策者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更高;对中度以上抑郁或焦虑的留学生们采取针对性干预,能明显改善失眠、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这种效果不仅得益于隔离观察,更来自于干预本身。  相似文献   

3.
背景 2020年9月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指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后心理状况随访至关重要。目前已有横断面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康复后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但仍缺乏其动态随访研究。目的 动态随访调查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及3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4月于安徽省两家定点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 发放问卷125份,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收回有效问卷121份)的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躯体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9.92%(12/121)、26.45%(32/121)、1.65%(2/121)和4.96%(6/121)。出院后3个月(收回有效问卷85份)的抑郁、失眠、PTSD和躯体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6.47%(31/85)、83.53%(71/85)、8.24%(7/85)和18.82%(16/85)。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有无家人心理支持、是否需要心理援助以及是否接受心理援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2周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经济状况、身心是否受损以及是否在乎周围人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CES-D总分、ISI总分、SSS总分和PCL总分均高于出院后2周(P<0.05)。在以抑郁症状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以及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是患者出院后2周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身心是否受损是患者出院后2周及3个月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在乎周围人看法是患者出院后3个月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在乎周围人看法的患者患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是不在乎周围人看法患者的3.997倍〔OR(95%CI)=3.997(1.708,9.351),P=0.001〕。在以失眠症状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身心是否受损以及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是患者出院后2周失眠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在乎周围人看法是患者出院后3个月失眠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在乎周围人看法的患者患失眠症状的可能性是不在乎周围人看法患者的10.255倍〔OR(95%CI)=10.255(2.796,37.611),P<0.001〕。结论 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存在明显的抑郁、失眠、PTSD和躯体化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且随访期越长症状发生率越高,需要精神科专业人员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就诊孕妇的心理影响,筛查出疫情期间抑郁焦虑孕妇,分析影响抑郁焦虑孕妇的相关因素。方法:门诊及住院的孕妇在院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取并完成调查自评表(SAS焦虑自评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由专业人员评估调查结果,分析疫情期间孕妇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为疫情期间孕妇心理疏导提供针对性的依据。结果:2020年2月~2020年3月参与调查的有效问卷266例,根据自评量表,疫情期间,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占19.54%、30.45%。其中对一般资料的因素分析,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产次、家庭关系与抑郁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地与焦虑筛查阳性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经产妇、家庭年收入<8万/年、家庭关系不融洽抑郁筛查阳性的风险较高(OR=2.88,95%CI:2.77~3.01;OR=1.36,95%CI:1.01~1.62;OR=1.76,95%CI:1.32~2.21;OR=4.27,95%CI:2.18~7.01)。待业、高中及以下学历、家庭年收入<8万/年是焦虑筛查阳性的高危因素(OR=1.17,95%CI:1.06~1.29;OR=1.64,95%CI:1.22~2.05;OR=1.80,95%CI:1.68~1.94)。结论:本研究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孕妇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较高,疫情期间孕妇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地、家庭关系是影响因素,临床应更加关注疫情期间有高危因素孕妇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杜适序  刘帅  余佳  阿怀红  邵鑫  吴辉  肖舒恒  张斌 《广东医学》2021,42(12):1505-1511
目的 比较某高校不同海拔校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及睡眠状况,探索高海拔对心理和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高海拔校区(西宁,海拔2 260 m)的2 485名和低海拔校区(成都,海拔500 m)的8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中国大五人格问卷极简版(CBF-PI-15)、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结果总体而言,大学生存在焦虑(28.2%)、抑郁(55.4%)、失眠(42.8%)、日间嗜睡(25.1%)等症状的比例较高。高海拔校区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27.0% vs 19.0%,P<0.05)发生率较低海拔校区高,抑郁症状(53.0% vs 62.7%,P<0.05)及失眠症状(40.3% vs 50.6%,P<0.05)发生率较低海拔校区低。两校区大学生焦虑症状、昼夜节律类型的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焦虑:27.7% vs 29.8%;清晨型:19.3% vs 20.7%;夜晚型:9.5% vs 11.6%,均P>0.05)。高海拔校区是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63,95%CI 1.350~2.048,P<0.01),抑郁和失眠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抑郁OR=0.792,95%CI 0.666~0.943;失眠OR=0.787,95%CI 0.664~0.932,P均<0.01)。结论焦虑、抑郁、失眠、日间嗜睡等症状在不同海拔校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海拔校区大学生的日间嗜睡症状多见,抑郁及失眠症状少见。与低海拔校区(成都)相比,高海拔校区(西宁)增加大学生的日间嗜睡症状发生风险,减少抑郁和失眠症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户晶  李阳  李雯雯  张嘉熙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88-1192
目的 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一线护士的焦虑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4日—2020年2月25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196名临床一线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临床一线护士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该模型对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预测能力。结果 临床一线护士196人中,82人有焦虑,构成比为41.8%(82/196)。单因素分析显示,容易疲劳、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格类型、告知家人在一线、独生子女、恐慌及睡眠质量与临床一线护士焦虑有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容易疲劳[OR(95%CI)=1.952(1.204~4.216)]、性格内向[OR(95%CI)=1.846(1.115~3.938)]、恐慌[OR(95%CI)=2.428(1.537~6.620)]及睡眠质量差[OR(95%CI)=2.713(1.715~7.258)]是影响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OR(95%CI)=0.628(0.316~0.964)]及告知家人在一线[OR(95%CI)=0.593(0.248~0.917)]是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保护因素(P<0.05)。该模型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68~0.984,P<0.05)。结论 部分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存在焦虑,其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护士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上海市2022年3月以来新一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4月6日—5月11日,采用横断面研究、方便抽样法,应用微信小程序“同心守沪”对上海市3所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健康状况,并初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268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心理症状检出者261例(97.4%),其中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症状检出率分别为80.6%、69.8%、89.6%、75.4%、41%。心理健康总评分影响因素有年龄(P=0.008)、躯体疾病(P=0.03)、既往是否有精神心理问题(P<0.001)、疫情对心身的影响程度(P<0.001);抑郁评分(P=0.019)和神经衰弱评分(P=0.021)还受教育程度影响;神经衰弱评分还受性别影响(P=0.024);疑病评分还受新冠肺炎认知程度影响(P=0.007)。结论上海市方舱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点内患者恐惧、抑郁、强迫-焦虑症状多见,心理异常症状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随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患者、有躯体疾病、既往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对新冠肺炎认知程度低、疫情对心身影响程度越大,心理症状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夏某医学院医学生抑郁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宁夏某医学院2017~2021级各专业本科生24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抑郁者100人,抑郁检出率41.5%,其中轻度抑郁76人(76.0%),中度抑郁18人(18.0%),重度抑郁6人(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生源(OR=2.500,95%CI:1.246~5.016)、大一、大二年级(OR=2.435、1.382,95%CI:1.053~4.972、1.047~2.869)、父母婚姻关系差(OR=1.295,95%CI:1.128~5.678)、临床医学专业(OR=1.253,95%CI:0.731~2.014)、重组家庭(OR=2.551,95%CI:1.310~5.978)和特殊结构家庭(OR=2.238,95%CI:1.079~6.717)为医学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生抑郁状况较严重,且与生源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医学院校应加强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失眠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5月,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 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和睡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抽样法对某医学院校1249名大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失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1249名大学生中,失眠的检出率为9.29%(116/1249),焦虑的检出率为22.98%(287/1249),抑郁的检出率为30.02%(375/12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作息不规律、学习压力大、身体不适或担心身体健康增加医学生发生失眠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OR=2.793,95%CI:1.979~3.941,P<0.01),抑郁(OR=3.697,95%CI:2.810~4.864,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在2021年11月份通过问卷星对国内6 543 名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使用问题性手机使用指数量表(MPAI)、SDT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 项(MEQ-5)、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简式自我控制量表(BSCS)、睡眠时间拖延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情绪调节量表(ER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大学生错失恐惧量表(FoMo)进行施测,其中当受试者在MPAI量表17 个条目中有8 个以上的肯定回答,即被评定为问题性手机使用。通过描述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分析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现状,比较两组心理行为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检出率较高(39.1%);正常手机使用组自我控制得分高于问题性手机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基本心理需要、生物节律、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睡眠拖延、睡眠质量、情绪调节、压力、焦虑、抑郁和错失恐惧的得分均低于问题性手机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我控制水平高是问题性手机使用的保护性因素(OR =0.774,95%CI:0.756~0.793,P <0.001)。在时间价值感(OR =1.062,95%CI:1.045~1.079,P <0.001)、时间效能感(OR =1.071,95%CI:1.050~1.092,P <0.001)、睡眠拖延(OR =1.114,95%CI:1.098~1.129,P <0.001)、情绪调节(OR =1.027,95%CI:1.018~1.037,P <0.001)、压力(OR =1.047,95%CI:1.010~1.086,P =0.012)以及错失恐惧(OR =1.052,95%CI:1.042~1.063,P <0.001)等方面水平高则为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的问题性手机使用问题需要早期预防和干预,要同时考虑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矫正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孕期焦虑与抑郁情绪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自制的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69名孕32~34周孕妇进行测试,并与269名健康已婚未孕妇女比较.结果 269名孕妇状态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2.3%,特质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3%,抑郁情绪发生率为9.3%.孕期状态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已婚未孕妇女(t=6.69、18.86,P<0.01).孕期与焦虑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户籍类型(OR=2.89,95%CI=1.95~3.86)、既往胎儿-婴儿死亡(OR=4.88,95%CI=3.15~5.03)、担忧产后经济问题(OR=3.27,95%CI=2.05~3.71)、夫妻关系(OR=43.36,95%CI=38.26~47.53)、婆媳关系(OR=39.22,95%CI=35.61~41.39)、担忧分娩安全(OR=1.58,95%CI=1.26~1.90)和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OR=6.31,95%CI=5.11~7.22);孕期与抑郁情绪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户籍类型(OR=2.76,95%CI=1.83~3.68)、夫妻关系(OR=39.38,95%CI=37.23~44.53)、担忧产后婴儿健康(OR=7.12,95%CI=5.99~8.33)、是否参加孕妇学校(OR=3.76,95%CI=2.58~4.83)和担忧产后经济问题(OR=3.52,95%CI=2.28~4.36).结论 孕期焦虑、抑郁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在今后的孕期保健中,不仅要关注孕妇的生理状况,还应注意其心理状态,避免孕妇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心理困扰状况,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4-5月上海市某方舱医院29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凯斯勒心理困扰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心理困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9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心理困扰中位数得分为[17.00(11.00,21.00)]分,56.7%的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心理困扰,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存在不适感(OR=0.477,95%CI:0.289~0.785)是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感(OR=0.958,95%CI:0.926~0.992)是心理困扰的保护因素。结论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存在不适感是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困扰的保护因素,建议医护人员对存在不适感的无症状感染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提高该类人群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应对方式, 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3至4月,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河北省4所高等院校的1 5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调查, 采用非参数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抑郁、神经衰落、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中, 学生的恐惧评分最高[0.5(0.5)分];网络不理想、不能按时上网课分别是大学生出现抑郁(OR=2.23、4.27, 95%CI:1.12~4.42、1.48~12.33), 神经衰弱(OR=2.39、11.08, 95%CI:1.21~4.71、1.45~11.65), 强迫-焦虑(OR=4.11、6.92, 95%CI :1.12~4.42、1.91~24.99)可能的危险因素;作息不规律是大学生出现抑郁[OR(95%CI )=2.75(2.00~3.77)]、神经衰弱[OR(95%CI )=2.75(1.99~3.79)]、恐惧[OR(95%CI)=1.61(1....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其因素.方法 收集12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消化性溃疡伴焦虑43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伴抑郁4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37例),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进行量化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情况.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 < 0.05);焦虑方面:慢性复发(OR = 3.228)、严重程度(OR=4.039)为危险因素,经济状况(OR = 0.188)、生活质量(OR = 0.366)、社会支持总分(OR = 0.782)为保护因素;抑郁方面:病程(OR = 9.84)、活动期(OR = 10.496)为危险因素,经济状况(OR = 0.215)、肠炎疾病生活质量(OR = 0.357)、社会支持总分(OR = 0.847)为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易发生焦虑、抑郁;疾病严重程度、活动期及治疗依从性差与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焦虑和抑郁密切相关;经济条件好、生活质量高及获得社会支持多有助于缓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疾病状态与焦虑、抑郁症状水平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4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E-OLP)、46例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NE-OLP)及5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测评,结合患者疾病状态,分析OLP疾病状况与焦虑、抑郁症状水平及人格某些特质的相关关系。结果:E-OLP组焦虑阳性率(47.06%)、抑郁阳性率(52.9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OLP患者焦虑、抑郁阳性与否均与半定量网纹—糜烂—溃疡(REU)评分(OR=1.809,95%CI:1.072~3.054;OR=1.663,95%CI:1.068~2.589)、N维度评分(OR=1.233,95%CI:1.086~1.400;OR=1.211,95%CI:1.068~1.374)有关(均P<0.0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AS、SDS分值均与病程、N维度评分有关(均P<0.05)。OL...  相似文献   

16.
张琳琳  施安心  姚晓丽 《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58-2362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死亡焦虑与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对样本医院收治的76例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双侧)。结果: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死亡焦虑得分为(44.70±8.93)分,生命意义感得分为(47.57±14.02)分;隔离期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影响其死亡焦虑的重要因素,死亡焦虑得分与隔离时间呈正相关,隔离期间每天运动的时间是影响其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普遍存在高死亡焦虑,与隔离期间每天手机使用时长与隔离时长密切相关。此外,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运动是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对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从正确认识新冠病毒、正确认识死亡等方面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借助运动等方式,调节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17.
宋羽雅  赖炘懿  林洁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53(2):166-172,封三
目的: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3至4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581名温州市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在线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以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共回收558份有效问卷。通过一般资料问卷、DASS-21量表以及ISI量表评估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并就人口学变量作差异比较;同时,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试的一线医务人员中,280 人(50.18%)存在焦虑症状,272 人(48.75%)存在抑郁症状,356 人(63.80%)存在失眠问题。女性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 <0.05);本科及以下学历、护士以及身体状况较差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1)、抑郁(P <0.05)与失眠(P <0.01)得分显著高于高学历、其他职业与身体状况较好者;工龄为3 年及以下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01)、抑郁(P <0.001)及失眠(P <0.001)得分显著低于工龄更长者。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身体状况较差(β=2.72,P <0.01;β=2.50,P <0.05;β=2.54,P <0.01)、工作压力较高(β=1.29,P <0.001;β=1.29,P <0.001;β=0.61,P <0.001)以及工作-家庭冲突较大(β=1.04,P <0.001;β=0.89,P <0.01;β=0.66,P <0.01)是疫情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与失眠的风险性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β=-0.30,P <0.01;β=-0.51,P <0.001;β=-0.24,P <0.01)是三者的保护性因素;工龄为>3~5年(β=2.77,P <0.01)以及>5~10年(β=2.16,P <0.05)分别是抑郁和失眠的风险性因素;护士(β=-2.34,P <0.01;β=-1.39,P <0.05)是焦虑和失眠的高风险人群。结论: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需要高度关注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政府带头联动多方,通过降低一线医务职业压力,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正向 作用,开设个性化心理援助等心理服务以完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预防与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该阶段需要关注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群。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两家三甲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6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530,P=0.000,95%CI=1.229~1.90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OR=1.249,P=0.004,95%CI=1.073~1.454)、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R=1.839,P=0.018,95%CI=1.111~3.045)、收入(OR=6.364,P=0.007,95%CI=1.670~24.249)、照护者(OR=5.269,P=0.015,95%CI=1.384~20.058)是康复阶段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疼痛程度越严重,NIHSS与PSQI评分越高,收入不足并且由职业陪护照顾时,越容易发生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健康中青年男性夜尿患病率,阐明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健康男性飞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 32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夜尿的相关因素。结果:健康中青年男性夜尿患病率4.1%,其中20~29岁、30~39岁和40~58岁人群中夜尿患病率分别为2.2%、4.1%和6.8%,随着年龄增长,夜尿患病率增加(P<0.05)。相关因素分层分析,各因素与夜尿关系的比值比(OR)和比值比95%可信区间(OR 95%CI)分别为年龄,OR =1.752,95%CI =1.482~2.072;抑郁或焦虑,OR =1.803,95%CI =1.406~2.312;鼾症,OR =1.704,95%CI =1.326~2.191;性功能障碍,OR =3.102,95%CI = 1.733~5.554。结论:中青年男性人群中年龄、抑郁或焦虑和鼾症是夜尿的危险因素,性功能障碍与夜尿的关联性较大,提示夜尿防治中应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而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 1.618,95%CI 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 1.755,95%CI 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 2.395,95%CI 1.321~4.343)、女性(OR1.899,95%CI 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