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乳山市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乳山市10所小学共3 000名。结果:行为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得分均值分别为4.38、3.37、3.25和3.23;从偏离检出率分析得偏离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行为障碍(16.1%)、学习障碍(14.8%)、性格缺陷(15.7%)、社会适应障碍(13.2%)等。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班级、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等。结论:乳山市农村小学生均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家庭社会因素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社会因素的关系。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城乡1248名小学生进行测定,并对家庭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城乡小数点学生心理偏离正常水平的分别为13.97%和17.97%,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为多,母亲孕期健康、营养和分娩情况,父母化素质和教养方式等家庭社会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影响较大,结论 城乡小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社会因素有关,应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定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对军队高校学员12616人(其中独生子女2051人)进行测试。结果 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高校独生子女,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男性的这种差异更明显,在军校独生子女学员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虚和恐怖倾向,农村生比城镇生更容易出现强迫,人际敏感和精神生倾向,男生的这种倾向更明显。农村女生比城镇女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倾向。影响军校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员任务导致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城乡环境。结论 军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1309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银川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设置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以问卷形式对1309名2~6岁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36.97%,性格缺陷检出率15.35%。心理行为问题、性格缺陷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不良家庭环境、不同教育方法对儿童行为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更为重要,应重视家庭教育方法对儿童时期个性形成与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加强家庭教育智能培训,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讨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营养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城市及农村地区学龄前幼儿1 873名,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儿童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结果 72.77%的儿童有饮食行为问题.家庭环境因素及家长的喂养行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水平、家庭成员饮食行为问题情况、共同生活儿童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人口学特征、家长喂养行为及家庭环境影响儿童饮食行为.应加强儿童营养门诊建设,提高家长喂养水平,建立有效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6.
了解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适宜干预方法,为改善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创建“亲情驿站”,对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中心小学105名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进行社会情感教育活动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团体活动和个体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每日1次,共10期,个体心理辅导每人每周1次,每人共40次,每次30 min.并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ental Health Rate Scale for Pupil,MHRS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为(48.00±18.56)分,心理健康水平总分≥65分的学生检出率为19.05%;至少单一维度得分≥10分的学生检出率为100%.各维度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性格缺陷51人(48.57%)、学习障碍46人(43.81%)、情绪障碍27人(25.71%)、社会适应障碍19人(18.10%)、品德缺陷12人(11.43%).干预后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检出率及得分均低于干预前(x2值分别为20.60,6.05,43.58,10.99,12.73,t值分别为4.00,3.31,3.25,3.31,2.54,P值均<0.05).结论 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社会情感教育应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及政府关注的焦点.“亲情驿站”活动的社会情感教育可提高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家庭中,独生子女现象已普遍存在。由于家庭和社会上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很容易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以及性格上的缺陷、道德品质的不健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独生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注意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465名大学生(年龄17~25岁)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56.98%.学生家庭结构与经济状况、独生子女与否、年级不同等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明显(P<0.05).结论高校女大学生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提高女大学生整体健康素质,学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484名高职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本省女大学生及国内女大学生常模(P<0.001);高职女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高年级女生比低年级女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贫困女生、高年级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幼儿零食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幼儿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502名9~36个月的幼儿进行了零食行为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先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影响因素有饭菜/零食花费比、家中常备有零食、每月用于零食的花费、家长常用零食奖励孩子等.结论影响幼儿零食行为的因素都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在对幼儿零食行为进行教育时,其主要对象应是家长.  相似文献   

11.
余颖  张容  李卉  刘娅  张雯  叶运莉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487-149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家长对幼儿性相关问题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53所乡镇幼儿园的2 801名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问或自填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幼儿性教育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结果  家长中有过幼儿询问性相关问题的占41.63%,家长应对方式正确率为57.46%。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居住地为乡镇(OR=1.46,95%CI=1.12~1.90)、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77,95%CI=1.38~2.28)、幼儿为非留守儿童(OR=1.32,95%CI=1.03~1.69)、认为应由父母负责幼儿性教育(OR=1.66,95%CI=1.05~2.63)和开展过家庭性教育(OR=1.60,95%CI=1.25~2.05)的家长有更高的幼儿性相关问题应对方式正确率(P值均<0.05)。  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相关问题应对方式的正确率不高。应提高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知识及重要性的认识,改善幼儿性相关问题的应对方式,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了解农村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农村家庭幼儿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5月在泸州市和绵阳市抽取16所农村幼儿园的1 015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或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其进行幼儿性教育知识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81.7%(829名)的家长表示想要了解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多因素Lo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年龄越高(OR=0.73,95%CI=0.61 ~0.88)对幼儿性教育知识的需求率越低;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OR=2.45,95%CI=1.36~4.41)、孩子接受过其他人性教育(OR=2.85,95%CI=1.84~4.42)、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4.97,95%CI=3.16~7.83)、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家长负责的家长(OR=2.11,95%CI=1.30~3.43)对幼儿性教育知识需求更高(P值均<0.05).结论 四川农村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知识需求普遍较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幼儿家长的性教育知识宣传和培训,注重家园结合,共同促进幼儿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泸州市幼儿家长对预防性侵家庭教育的态度和需求现况,为开展防性侵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 420名泸州市幼儿家长进行防性侵教育态度和需求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教育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家长对幼儿防性侵教育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平均分为(16.70±3.6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因素方面,独生子女家长态度更积极(β=0.30);社会因素方面,参与过相关活动(β=1.28)、与亲友交流过相关内容(β=0.81)、住在城区(β=0.49)家长的态度更积极;家长因素方面,家庭年均收入大于10万元(β=0.39)、被调查人是幼儿母亲(β=0.88)、家长防性侵教育知识了解程度高(β=0.98)、幼儿母亲的职业是教师或医护人员(β=0.52)、幼儿母亲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中专(β=1.03)和大专/本科及以上(β=1.42)家长的态度更积极(P值均 < 0.01)。需求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需求最高,达96.86%。  结论  泸州市幼儿家长对预防性侵家庭教育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需求普遍较高,应加大对非独生子女、农村和乡镇地区、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提升家庭防性侵教育知识素养,预防幼儿性侵。  相似文献   

14.
王鑫  郭强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10-211,214
目的综合评价贵州省某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水平,并探讨现阶段留守儿童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增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儿童孤独量表对贵州省农村1416名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具有较高的孤独水平;影响留守儿童孤独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及父亲文化程度等。结论为了平衡环境变化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冲击,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加强对其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以弥补因角色缺位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营市15岁及以上农村女性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采用自制问卷和凯斯勒(K10)量表中文版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353份,K10得分均值为(15.68±6.77);分析结果显示,生活压力、睡眠质量、负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关系、两周内是否患病、文化程度和倾诉方式与农村女性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结论:影响农村女性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重视;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管理,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465名大学生(年龄17~25岁)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56.98%。学生家庭结构与经济状况、独生子女与否、年级不同等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明显(P<0.05)。结论高校女大学生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提高女大学生整体健康素质,学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7.
某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对828名大学生(其中男363例,女465例;年龄17~25岁)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828人中经筛选属于第一类人格类型的有210名,占25.36%;第二类人格类型有251名,占30.31%;第三类人格类型有367名,占44.32%。一、二类学生即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占55.68%(461/828)。学生家庭结构、居住地区、父母文化程度、独生子女与否、不同的年级等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明显(P<0.05)。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是健康型人格的保护因素,OR=0.746(95%CI:0.533~0.845);家庭结构不完整(缺陷),OR=3.676(95%CI:1.352~9.992),是促进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心理咨询,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农村地区开展留守儿童性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8年3-5月对1 348位四川省各乡镇农村幼儿园3~6岁留守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川农村地区3~6岁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率为48.4%(652名).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孩子就读年级越高(OR=1.32,95%CI=1.12~ 1.55)、家庭年总收入<1万(OR=1.48,95%CI=1.02~2.14)、孩子问过性相关问题(OR=1.44,95%CI=1.11~1.87)、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3.78,95%CI=2.57 ~ 5.58)、认为幼儿性教育负责人应该包括家长(OR=2.69,95%CI=1.78~4.07)、其他家人进行过幼儿性教育(OR=7.86,95%CI=5.16~11.95)、学校开展过幼儿性教育(OR=3.13,95% CI=2.25 ~ 4.34)的家长,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率高(P值均<0.05).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率低.应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加强对家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转变其态度,进而促进幼儿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杨文海 《中国健康教育》2014,(2):142-143,163
目的了解理工科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对南京市3所高校9673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查。结果 85.08%的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4.92%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UPI得分≥25的这一部分,农村新生比县城与乡镇新生高2.3%,比城市新生高5.54%。在25〉UPI得分≥20这一部分,农村新生比县城与乡镇新生高1.84%,比城市新生高5.28%。性别对UPI得分的影响较小,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趋同。结论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体现为人际关系障碍、情绪和性格问题、强迫症等3个方面。农村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适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