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约有 1/3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 ,10 %~ 30 %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十分棘手。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均符合 1986年 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3例 ,女 2 1例 ;年…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们采用中药汤剂配合强的松治疗部分患者并进行血小板表面相关 Ig G( PAIg G)测定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照 1 984年洛阳全国血液学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确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BPC<70× 1 0 9/L。 2皮肤和粘膜紫癜和 /或其它部位出血。 3出血时间 ( BT) >5 min。 4除外药物或感染后引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均无发热及其它并发症。1 .2 一般资料 按就诊先后随机分结合组与对照组 ,结合组 2 2例 ,男 8例 ,女 1 4例 ,<1 0岁 6例 ,1 1~ 1 4岁 …  相似文献   

3.
王露  冯彬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66-76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往单用激素治疗 ,部分患儿 4周未能痊愈 ,并且产生了较严重副作用 ,合并感染率高。近 5年 ,我院采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IvIgG)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所有观察组 60例和对照组 3 0例均符合 1998- 0 6山东荣成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 ,年龄 3个月~ 12岁。2组患儿的平均年龄、病情分度等基本一致。入院后每5d左右查 1次血象 ,观察患儿的出血情况 ,有无合并感染 ,血小板上升等。1 2 治疗方法观察…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与免疫因素有关。为了探讨 ITP的治疗 ,对 1990~ 1999年我院收治的 12 7例 ITP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7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均符合ITP诊断标准 [1 ] ,其中男 41例 ,女 86例 ,年龄 14~ 78岁 ,中位数 32岁 ,病程 1周至 2 0年 ,平均 6个月。1.2 临床表现 :贫血 6 7例 ,皮肤出血点及有瘀斑 84例 ,鼻出血 2 1例 ,牙龈出血 32例 ,女性病人中月经过多 18例 ,消化道出血 2例 ,颅内出血 7例 ,血尿 3例 ,肝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功能紊乱所致血小板寿命缩短 ,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内脏出血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现将 1990年 1月~ 1997年 5月间经治的 4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 ,男 13例 ,女 2 7例 ,年龄 14~ 60岁 ,按全国标准诊断[1] ,除外继发性因素。首诊时 14例的血小板计数 <10× 10 9/L ,中位数为 13× 10 9/L ,绝大部分以出血就诊。1.2 治疗方法和结果 ①强的松每次服 15mg ,每日 3次 ,治疗16例 ,血小板计数于 7~ 3 5天达正常 (≥ 10 0× 10 9/L)…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应用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TP) 2 8例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均为住院治疗的AITP患儿 ,且符合 199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制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建议〔1〕,其中男 2 8例 ,女 15例。年龄 <1岁 15例 ,~ 5岁 18例 ,~ 8岁 7例 ,~ 13岁 3例。将病例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 2 8例和激素治疗组 15例。IVIG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 (3 .5~ 5 3 )× 10 9/L ,激素治疗组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7.
杨庆南  朱建幸 《上海医学》2002,25(9):584-585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新生儿期出血的原因之一 ,血小板严重低下常会导致患儿颅内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而危及生命。我院新生儿科于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 16例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同期住院确诊的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 2例 ,除外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儿血小板≤ 5 0× 10 9/L。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IVIG治疗组 16例 ,男 9例 ,女 7例。其中早产儿 3…  相似文献   

8.
徐茂忠  许忠仁 《广西医学》2002,24(5):701-70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临床较罕见疾病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治疗较为棘手。我院自1998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TTP患者 3例 ,采用血浆置换抢救治疗获得成功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例TTP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 ,临床诊断符合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见表 1,实验室检查见表 2。  例 1 女 ,36岁 ,因“上腹痛伴黑便 2d”以“消化道出血”收入我院消化科。胃镜示胃体及十二指肠粘膜有广泛出血点。入院后拟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给予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等药…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与机体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有关 ,近年来小儿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生成而被临床采用。近几年兴起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亦获得较满意疗效。本文就两种治疗方法加以比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在我科住院的 92例 ITP均符合 1998年山东会议制定的 ITP诊断标准 [1] ,其中女 4 8例 ,男 4 4例 ,男女之比 1∶ 1.1。年龄 :2月~ 1岁 12例 ,1~ 3岁 2 6例 ,3~ 7岁 32例 ,7~ 12岁 2 2例。病程 1~ 3…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尤以女性居多。我院近年收治 1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按第二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 (1984)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例。年龄小于 15岁 11例(6 8.8% ) ,青年 3例 (18.8% ) ,成年人 2例 (12 .5 % )。女 10例 ,男 6例。发病诱因 :有过敏史 2例 (12 .5 % ) ,用药史 2例(12 .5 % )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10例 (6 2 .5 % ) ,2例有疫苗接种史 (12 .5 % )。临床表现 :16例中四肢和皮肤淤点 14例(87.5 % ) ,皮肤淤斑 12例 (75 % ) ,鼻、牙龈…  相似文献   

11.
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外周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广泛性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经治疗 ,有一定的自限性。慢性型常反复发作 ,病情迁延 ,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欠佳 ,近几年来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 ,应用中医中药 ,配合西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治疗 3 2例 ,其中女性 2 1例 ,男性 1 1例 ,发病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45岁 ,病程短者 1年 ,最长者 5年。2 .诊断标准以高等医药院校四版教材ITP诊断为标准。3 .治疗方法采用归脾汤加减 :黄芪 3 0 g ,白术 1 5 …  相似文献   

12.
韦君年 《医学文选》2001,20(3):344-344
我院 1993年以来 ,采用间隔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T) 1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按第五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诊断 IPT 2 8例 ,均为初治患者。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5~ 14岁 ,平均 9.3岁 ;病程 3~ 6个月 ;3个以上部位出血 10例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10 0× 10 9/ L 12例 ,~ 80× 10 9/ L 9例。~ 6 0×10 9/ L7例。随机分为 IVIG联合强的松组 (治疗组 ) 14例和强的松组 (对照组 ) 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影响疗效的主…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伴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不伴有骨髓其它成分的改变。我院自1982-1997年12月,共收治AATP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朱跃军等卜)提出的标准。其中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18-45岁。有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余无病因可查。1.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皮肤瘀点、紫癫及牙龈出血,伴鼻咽6例,月经过多4例,消化道出血2例,血尿1例,颅内出血1例。2实验室检查2.l血象血小板计数(12-…  相似文献   

14.
我院试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1 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IP)收到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IIP患者 1 0例 ,均符合首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 2例 ,女 8例 ,年龄 1 6~66岁。病程大于 6个月者 3例 ,小于 6个月者7例 ,最长为 3 0年。其中 6例有较严重出血症状 ,血小板 (BPC) 1 1~ 44× 1 0 9/L ,3例为泼尼松和 (或 )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无效者 ,7例为初诊病例 ,1例为首选激素治疗 ,在激素减量时血小板下降而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1 .2疗效判定 按…  相似文献   

15.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所致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我们采用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形式,报告用中剂量肌苷治疗ITP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全部资料来源于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门诊和住院ITP病例,该病例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佳者。共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16岁12例,17—45岁26例,>45岁8例。病程1—36个月(均值30.5个月)。诊断柯雄按1986年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GTP),有时临床上不易区分,我院于1994年至1999年收治3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26例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治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80~2005年收住并有随访结果的CITP 115例的诊断、治疗及2~25年随访资料。结果115例中自发缓解17例,药物治疗有效72例,脾切除有效13例,难治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3例。死亡5例,3例为颅内出血,1例为脾切除后仍出血,1例为激素治疗中患爆发性水痘。结论儿童CITP经过多年甚至10余年后仍有可能恢复。诊断应根据外周血检查是否典型和病情进展,有选择地做骨髓细胞学检查。CITP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应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张红梅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2):761-76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罕见的 ,病死率极高的微血管性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 6例TTP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为 1997- 2 0 0 1年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14 - 5 7岁。所有病例血小板均减少。皮肤紫斑、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等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 ITP往往演变为慢性难治性 ITP,其病因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 ,治疗上是一个棘手问题。1 998~ 2 0 0 2年 1 2月我们应用小剂量静注丙球(L DIVIG)治疗难治性 TIP1 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6例均为住院病例 ,均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男 6例 ,女 1 0例 ,年龄 1 3~ 6 5岁 ,平均 38岁 ,病程 6个月至 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