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评价疏血通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0)给予介入治疗常规用药;治疗组(n=51)在介入治疗常规用药基础上,从术前3天开始至术后第7天,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6ml/d。分别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第2天(T2)、第5天(T3)、第7天(L)5个时点采血测定D-二聚体(DD),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作程序变量与DD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于T1、T2时较R时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于T1、T2、T3时较R时明显升高(P〈0.05),T2时达峰值在高限值2倍左右(P〈0.01),T3时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T1、T2、T3时对照组较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DD的含量升高可能对PCI术后继发性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可指导进行干预性治疗,静滴疏血通注射液有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崔莉萍  顾玉海 《新中医》2013,(12):26-2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祛痰、镇咳、抗感染、利尿、强心和抗凝等处理,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法测定肺动脉压(mPAP),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观察临床症状(活动后咳嗽、气短、胸痛、头晕、喘咳不得卧、干咳、慢性疲劳、水肿)积分。结果:2组治疗后mPAP、PaO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No水平升高,ET-1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mPAP,改善通气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肺血管内皮桶伤.调节ET/NO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3.1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是目前治疗AC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对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标准冠心病药物治疗,行PCI;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2组均于PCI术前、术后6h、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TnT)。结果:对照组PCI术后6h、24h,hs—TnT较PCI术前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归〈0.05)。以CKMB升高2倍为心肌损伤标准,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尸〈0.05)。以hs—TnT超过正常值为心肌损伤标准,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5.O%和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以CKMB升高2倍还是以hs—TnT阳性为心肌损伤标准,治疗组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隆饭.PCT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对PCI术后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叶祥  周宜轩 《新中医》2013,(11):13-15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肝益水颗粒,对照组予西医常规降压,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动态血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一1)、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问黏附分子(slCAM一1)、尿微量白蛋白(MAU)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比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为高(P〈O.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一1水平略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一1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ET一1水平较对照组为低(P〈0.05)。2组hs—CRP、sICAM一1、MAU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这种作用独立于降压之外,可能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减少微量白蛋白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效果。方法将9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高剂量(治疗I组)、常规剂量(治疗Ⅱ组)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疗程14天。观察各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I组和治疗Ⅱ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一氧化氮(NO)浓度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Ⅰ组治疗后NO浓度和FMD功能与治疗Ⅱ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以高剂量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分别于第14天、28天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53.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较好,旱期应用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脂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于PCI术后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调脂汤,水煎分服,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脂汤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各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2天。观察两组证候疗效及血浆CD62P和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CD62P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CRP表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可降低CD62P和CRP水平以治疗血瘀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替代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50例为治疗组,常规治疗5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奥扎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替代口服阿司匹林,奥扎格雷80mgQd,丹红注射液20mlQd,两药均用2周,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溶栓等)。两组分别于入院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抽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全血粘度,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全血粘度均升高,两组间无差异,治疗2周后两组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与对照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疗效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可完全替代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对ACS的抗炎及抗血栓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丹红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hsCRP、IL-6、MCP-1及血浆TXB2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及常规组hsCRP、IL-6、MCP-1及TXB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丹红组及常规组四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丹红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四个参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丹红组比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MCP-1及TXB2的水平,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UA肾阳亏虚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12g,3次/天,疗程30天;对照组30例,口服麝香保心丸,2次/粒,3次/天,疗程30天。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其治疗UA肾阳亏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4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检测并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变化,分析其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作用,作出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了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3 d、7 d、15 d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15 d时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6 1 2 1,P〈0.0 1)。在缓解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 0.9 1%和72.73%,均高于对照组85.71%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IL-6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复杂的炎症反应,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有确切疗效,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可能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纳入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每组6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0 d时血清CD137、hs-CRP和Hcy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D137、hs-CRP、Hcy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12.393、17.408、9.458,丹红治疗组t值分别为16.110、17.573和13.481,P均<0.01),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815、3.224和3.157,P均<0.01)。126例患者术前CD137、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20和0.562,P均<0.01)。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相关,静脉滴注丹红可能通过降低CD137、hs-CRP对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0)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将80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连解毒汤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 (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NO和hs-C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在疾病认识程度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提高ACS患者PCI术后VEGF、NO水平以及降低hs-CRP水平,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发病时间在72h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0.0%和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8)。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丹红注射液合参附注射液,14天为一疗程,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钠尿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论是心功能改善情况、6 min步行距离还是中医证候疗效、血浆BNP浓度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LVEF也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合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