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囊化人嗜铬细胞(ME-HCC)移植于大鼠眼前房或足胝部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180-250g。随机分为3组,HCC组、空微囊组、ME-HCC组,每组16只。HCC组、空微囊组、ME-HCC组分别将HCC、空微囊、ME-HCC移植于大鼠的眼前房(n=8)或足胝部(n=8)。移植术后7d大鼠断尾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IgG和IgM浓度。移植术后28d 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右侧眼球或左侧足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HCC组比较,空微囊组和ME- HCC组大鼠血清IL-2、IgG、IgM浓度均降低(P<0.01);ME-HCC、空微囊组血清IL-2、IgG、IgM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空微囊组、ME-HCC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微囊化人HCC 对大鼠异种移植的免疫排斥具有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体嗜铬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观察连续 5天体外培养人体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儿茶酚胺分泌功能的变化 ,以便选择细胞移植的适宜时机。方法 取 6例健康成人脑死亡的双侧肾上腺 ,按李氏改良方法 ,培养 5天。每 2 4小时记录培养细胞生长情况 ,更换培养液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培养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培养第 3天的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 ( SABC)技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阳性细胞 ,并计数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 1)培养第 3天的人体嗜铬细胞形态结构完整 ,生长良好 ;( 2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阳性细胞为 72 % ,细胞内嗜铬颗粒清晰 ;( 3 )培养液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 ,在培养第 3天均较第 1天明显升高 ( P<0 .0 1)。多巴胺含量在第 2、3天均有升高 ( P<0 .0 5 )。结论 本组人体嗜铬细胞体外培养第 3天是进行细胞移植的适宜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BCC)异种移植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应、作用持续时间及毒副作用。方法 用Sun氏微囊制作法将BCC包裹于APA微囊内 ,用常规腰穿法将 5ml微囊化BCC(5~ 7)× 10 6悬液注入患者L3~ 5蛛网膜下。结果  2 0例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在 1或 2次注射后 ,疼痛迅速减轻 ,疼痛缓解率为 90 %。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 ,其中 3例停用镇痛药时间超过 2 0 0d。结论 APA微囊化BCC异种移植于慢性疼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 ,可安全、迅速、长时间、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的影响 ,探讨脊髓NO通路是否参与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隙移植镇痛机理。方法 SD大鼠分为四组 ,每组 5只 ,即对照组 (C组 ) ,正常大鼠 ;CCI组 ,右侧坐骨神经结扎 ;APA组 ,CCI模型后 1周 ,蛛网膜下隙移植 5 0 0~ 6 0 0个APA空囊 ;APA BCCs组 ,CCI模型后 1周蛛网膜下隙移植 5× 10 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后 1周的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阈值 ,感觉异常以VonFrey细丝触诱发痛阈值 (g)表示 ,痛觉过敏阈值用CO2 激光刺激痛阈值(ms)表示。动物处死后取脊髓冰冻切片 ,按照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中nNOS的表达变化。结果 CCI组、APA组脊髓中nNOS活性较C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但CCI组和APA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PA BCCs组结扎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 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 (P <0 0 1) ,同时脊髓中nNOS活性较CCI组和APA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与C组基本相同 (P >0 0 5 )。结论 CCI大鼠脊髓nNOS表达增加 ,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隙移植缓解CCI大鼠的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 ,同时降低CCI大鼠脊髓nNOS表达 ,提示脊髓NO通路参与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隙移植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CC)大鼠脑内移植的效果及微囊的作用。方法 将微囊化或非微囊化BCC和空微囊分别移植于帕金森病(PD)样大鼠脑纹状体内,观察术后阿朴吗啡诱发大鼠异常旋转行为的变化,用蔗糖-磷钾酸-乙醛酸(SPG)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组织中植入的BCC及微囊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嗜铬细胞移植镇痛的耐受现象及宿主对阿片制剂的敏感性 ,以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只雄性大鼠制作成单侧压迫性坐骨神经痛模型 ,随机分为两组 ,向蛛网膜下腔分别植入不同内容物。实验组 :10 μl嗜铬细胞悬液 ;对照组 :10 μl细胞培养液。连续观察 10周内大鼠患肢足趾部热痛阈的改变 ,并于移植术后第 6周 ,观察腹腔注射芬太尼 (0 0 2、0 2、2或2 0 μg)后动物最大抗热伤害效应的变化。 结果 坐骨神经结扎 5天后 ,该侧肢体表现出明显的痛敏现象 ,热痛阈显著降低 (P <0 0 1)。实验组细胞移植 1周后 ,动物的痛敏现象消失 ,热痛阈恢复至基础水平 ,并在其后的观察时间内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而对照组动物在术后 9周内无明显改善 ,直至第 10周热痛阈才恢复至基础水平。腹腔注射 0 2 μg以上剂量的芬太尼 ,可明显提高两组动物的痛阈 ,增强其抗伤害效应。结论 蛛网膜下腔移植嗜铬细胞镇痛无耐受现象 ,且宿主对阿片制剂的敏感性增强 ,证实该方法适宜于慢性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观察奥曲肽对体外培养的7402人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探讨生长抑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理。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将人肝癌细胞用1640培养液CO2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6d然后备用。对各个观察指标重复1~2次。2.药物敏感性实验:(1)噻唑蓝(MTT)比色法:加入不同浓度的奥曲肽,  相似文献   

8.
几种细胞微囊化后致瘤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囊化技术对细胞异种移植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隔离技术原 理,制成了能将人体嗜铬细胞(HCC)、大鼠黑色素瘤细胞(B16 F1)及大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与宿 主的免疫系统隔离的新型微囊。选雌性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14组,分别将APA空微囊、HCC、 微囊化HCC(ME HCC)、B16 F1细胞、ME B16 F1细胞、NIH3T3细胞、ME NIH3T3细胞移植到大 鼠眼前房和足胝部。每日观察大鼠的眼前房及足胝部,持续4周。定时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B16 F1组和ME B16 F1组大鼠移植部位有新生物生长;B16 F1组的新生物重量和成瘤 率明显大于ME B16 F1组(P<0.01);其余各组未见新生物。光镜观察:B16 F1组移植后1周,移 植部位有薄层黑色素瘤细胞,第4周见较多黑色素瘤细胞;ME B16 F1组有3只大鼠移植部位有薄 层黑色素瘤细胞;余组未见瘤细胞。非微囊化细胞组大鼠移植部位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空囊组和 微囊化细胞组大鼠移植部位仅见少量淋巴细胞。结论 移植细胞经微囊化技术处理后无致瘤性,说 明微囊化HCC异种移植是比较安全的,在生物镇痛领域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微囊系统以体外培养原代肝细胞。方法 使用新型微囊系统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检测微囊系统各项特性,检测肝细胞的生存率、尿素合成和白蛋白合成功能。结果 做囊具有良好的通透能力,白蛋白可自由通过,具有一定的机械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能力,分子量在150kD以上的物质不能进入做囊,肝细胞在微囊内保持较高的活性和功能,其尿素合成和白蛋白合成功能比对照组高1~3倍。结论 此微囊具有良好的牛物和机械特性,可以在生物性人工肝和细胞移植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囊化人头皮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异种移植的可行性,并对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APA)微囊与海藻酸钠-BaCi2(barium-alginate,BA)微囊的物理、生物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一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分别用APA微囊与BA微囊包裹.对两种微囊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免疫隔离效果及微囊内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APA微囊生物相容性优于BA微囊(P<0.01),但机械强度低于BA微囊(P<0.01);成囊后短期BA微囊内细胞活性高于APA微囊(P<0.01),但APA微囊内细胞活性增高较快(P<0.05).在微囊完整、表面无纤维化时,两种微囊均可起到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结论微囊化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可在体外及异种体内培养.综合评价APA微囊与BA微囊的利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成囊方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体外负压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治  朱养均  程延  尚保生  常瑞  何鹏  张银刚 《中国骨伤》2011,24(12):1024-1027
目的:探讨体外负压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 cells,BMSCs)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间歇性负压培养,设置压力为17kPa,每次30min,每日4次,干预2周;对照组于普通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检测ALP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2周后以及终止负压后1、2、3d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mRNA和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mRNA表达水平。结果:诱导2周后,BMSCs呈现出显著的成骨细胞特性,与对照组比较,ALP活性显著增加,Ⅰ型胶原表达阳性,实验组细胞OPG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OPG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终止后3d,两组细胞OPG mRNA和OPGL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负压培养可以提高BMSCs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2.
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芦荟多糖(AP)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依据所用DK-SFM培养液中AP含量的不同,将细胞随机分为25、50、100、200和400mg/LAP组,对照组细胞仅加入等体积的DK-SFM培养液。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并计算细胞融合时间。应用噻唑蓝法、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细胞存活率、3H-TdR掺入量、生长曲线分布情况及细胞周期,用以反映细胞增殖状况;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各组表皮细胞形态基本相似;透射电镜下观察到,100、400mg/L AP组细胞增殖活跃,核内以常染色质为主,而对照组和25mg/L AP组细胞则以异染色质为主。50~400mg/L AP组细胞融合时间分别为(154±12)、(141±20)、(130±19)、(124±13)h,明显早于对照组(182±8)h(P<0·01).从生长曲线上可见,100~400mg/LAP组细胞增殖达峰值的时间较其他组提前1~2d;25~400mg/LAP组细胞存活率、3H-TdR掺入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25~400mg/L AP组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则明显增加(P<0.01).200、400mg/L AP组细胞LDH漏出率低于对照组及25、50mg/L AP组(P<0.01).结论高剂量AP对表皮细胞有保护效能,它通过诱导表皮细胞从G0/G1期进入G2/M期和S期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退行性变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韧带退变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正常黄韧带和退变性黄韧带细胞.并进行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等方面研究。结果:黄韧带细胞可以在体外增殖和传代,退变性黄韧带细胞呈现出某些成骨细胞表型特征,而正常黄韧带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表型。结论:退变黄韧带中存在大量具备某些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细胞,其中包括软骨细胞,它们可能被骨形成蛋白等骨生长因子所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球嗅鞘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选取家属同意下引产的4-5月胎儿,分离原代嗅球成鞘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结合无血清饥饿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计算其纯度。结果通过差速贴壁法结合无血清饥饿培养法,可获得纯度70%-80%嗅鞘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双极和三极细胞为主,亦有少许多极及梭形细胞。结论应用差速贴壁法与无血清饥饿培养法分离培养人胚嗅球成鞘细胞是一种较为稳定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载体技术体外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的方法 ,以满足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对细胞数量的需要。方法 :普通培养的第 3代人MSCs1× 10 7个及 0 5gCytodex3微载体 ,加入有 10 0ml培养基的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培养 ,在前 6h ,每隔半小时以 40r/min的速度搅拌 2min ,以后连续搅拌。于培养的第 1、 3、 5、7、 9、 11d取样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最后进行细胞表面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 :接种 2 4h后 87%的MSCs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 ,3d后生长加速 ,约 8~ 9d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约 15~ 2 0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 ,所培养的MSCs均一的表达CD2 9和CD44 ,而CD3 4、CD45和HLA DR阴性。结论 :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大量、快速的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表面抗原特性不变 ,能够满足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胚胎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选取3-6个月的流产儿,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在原代培养后的不同时间,用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细胞并计算阳性率。找到细胞数量和阳性率俱佳的时间段,为以后的移植工作打下基础。结果:成功培养出人胚胎OECs,在原代培养后的2-5d主要为巨噬细胞状、多极状,与成纤维细胞很难分别,7-15d主要为扁平的双极、三极形态,突起细长,细胞阳性率可达90%,21d以后为双极、三极形态。结论:自胚胎培养OECs的方法实用可行,方法简单,为利用OECs修复脊髓损伤进入临床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PDGF-BB)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proliferation of tendon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Methods Rat tendon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in vitro. The rat tendon cells were cultured in PDGF-BB nutrient solutio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hey were then divided into 1, 5, 10, 20, 50, 100, 150, 200, 250 ng/mL PDGF-BB groups (cultured with 0.1 mL 0.5% PBS with addition of 1, 5, 10, 20, 50, 100, 150, 200, 250 ng/mL PDGF-BB respectively). Tendon cells in control group were cultured with 0.1 mL 0.5% FBS. Proliferation of tendon cells was detected by MTT test. The absorbance values of tendon cells in control group and 20 ng/mL PDGF-BB group before culture and after cultured for 12, 24, 36, 48, 60, 72 h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identified to be rat tendon cells as they were Type Ⅰ collagen staining posi-tive and Type Ⅲ collagen staining negativ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absorbance values of other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except for that of 250 ng/mL PDGF-BB group (P<0.05 or P<0.01). Besides, the absorbance value ro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DGF-BB on, and then diminish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DGF-BB from 20 ng/mL on. Tendon cells in 20 ng/ml PDGF-BB group began to increase in number when cultured for 12 hs, and it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0.53±0.04) at 48 h,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t 24-72 h (P<0.01). The absorbance value of tendon cells in 20 ng/mL PDGF-B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24, 36, 48, 60, 72 h after culture (P<0.01 ). Conclusions PDGF-BB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endon cells in a definite range of concentration and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