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尧  黄振平  吴勇  朱丹  张春林 《江苏医药》2002,28(3):183-18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治疗眼球后段异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6例48眼眼球后段异物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结果:48例眼眼球后段异物全部一次手术取出,术后41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矫正视力低于0.05者由术前34眼减少为术后17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是治疗眼球后段异物的最佳方法,尽早手术和防治视网 膜脱离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效果。方法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玻摘除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治疗严重眼外伤47例47眼。观察并发症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视网膜脱离复位率63%。二次手术复位率100%。6例球内异物取出率100%。术后最终视力提高36例,不变7例,下降4例。结论正确掌握玻璃体手术技术,严格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可以挽救大多数伤眼,并能获得一定的视功能。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复杂眼外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谢晖  赖平红 《江西医药》2010,45(9):858-860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曲安耐德预防术后眼内再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人(3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眼,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25mg;对照组14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未行曲安耐德玻璃体腔注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早期玻璃体出血发生率,再次手术率及眼压、视力及白内障发生率。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分别为1/20(5%)和4/14(28.57%),(P〈0.01)。再次手术率分别为0/20(0%)和3/14(21.43%)(P〈0.001)。术后6月视力治疗组较好(P〈0.01)。术后1d眼压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有效降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再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术治疗复杂孔源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0月入院的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28例28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7眼(96.4%),最终复位视网膜28眼(100%)。所有病例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BCVA≥0.1者分别为5眼(17.86%)、18眼(64.29%)。晶状体损伤2例,无医源性裂孔。术后无低眼压(〈9mmHg),脉络膜脱离及眼内炎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3眼。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缝合手术切口可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6眼)。术后随诊1年,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晶状体、玻璃体腔、视网膜及填充物情况并处理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视力提高率达73.1%,其中IV期14眼,V期3眼,VI期2眼。术后随访1年视力提高率达100.0%,无一例出现视力下降。术后1年的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眼术后的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玉梅  颜华 《天津医药》2011,39(6):574-575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对因玻璃体积血住院手术的患者98例(112眼)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对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静脉阻塞、眼外伤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导致玻璃体积血行玻切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112眼中有10眼视力无提高,其余102眼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出血、复发性玻璃体积血、眼压升高、并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但须注意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陈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05-206
目的 研究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共78例,均一次性予玻璃体切割和白内障摘出前后段联合手术,观察其视力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结果 该组78例患者86眼中,术后视力提高88.4%(76/86),视力不变7.0%(6/86),视力下降4.7%(4/86).4眼视力下降患者中1眼为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为伴黄斑出血或裂孔,Ⅰ眼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Ⅰ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的72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63眼(87.5%),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4眼,视力均改善(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总并发症发生率10.5%(9/86).结论 采用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后段异物的方法、时机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0年~2003年间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球内眼后段异物的38例 (38眼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异物 ,术后视力提高28例 ,不变7例 ,下降3例。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球内后段异物 ,可有效取出异物 ,减少并发症发生 ,恢复一定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PDR患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DR分期:Ⅳ期30眼,V期14眼,Ⅵ期6眼。所有入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36眼(72.0%),视力不变10眼(20.0%),4眼(8.0%)视力下降。50例患者术后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20眼,经提高灌注瓶高度和(或)眼内电凝后止血。术后再出血3眼、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PDR V期术中剥膜形成医源性裂孔3只眼,1眼术后3个月出现视网膜再脱离,而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现代玻璃体切除术用于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的临床效果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对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非磁性异物的患者63例(6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68眼)眼内异物全部一次手术取出。9眼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6眼术前合并眼内炎者,术后炎症得到控制。结论现代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手术成功率高,可同时治疗外伤所致眼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眼球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32眼,其中伴眼内异物13眼,伴玻璃体混浊19眼。老年性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4眼,伴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6眼。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8眼(90.5%),不变4眼(9.5%)。保留晶体前囊的19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4眼(21.1%),保留晶体后囊的23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3眼(13.0%)。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经选择的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好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具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PDR 48例(51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间接检眼镜、眼B超、角膜曲率和人工晶体度数等检查。回顾性分析26例(27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和22例(24眼)行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的PDR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结果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有13眼视力≥0.4(48.1%),联合手术组有6眼视力≥0.4(25.0%);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有1眼出现前房炎症反应,联合手术组有5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渗出;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有13眼出现白内障,联合手术组有6眼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结论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术后视力较好;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反应重,但避免再次手术,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无外伤性白内障的儿童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2006—2011年收治的7例无外伤性白内障的儿童眼内炎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7例患儿均为单眼受伤,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3例患儿较术前视力提高,不变者2例,视力下降2例,手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5例,晶体切除2例,4例硅油取出患儿中有2例因视网膜脱离再次行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1例眼球萎缩。结论无外伤性白内障的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是否保留晶状体要考虑年龄及眼内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0月—2012年5月治疗的严重眼外伤(眼球穿通伤)患者46例(共46眼)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一期缝合伤口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进行指标统计,以此评价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一3年,观察视力变化,视网膜情况(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殖、萎缩)及眼球情况(萎缩、感染)。结果经治疗后,46只眼中,有30只眼(占65.3%)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内异物全部清除,视网膜复位率达到77.7%,眼球萎缩5只眼(占10.8%)。结论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中对236例(258只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211只眼,占81.78%;术后第3天视力≥0.3者241眼,占93.41%;术中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63眼(24.41%),前房出血12眼(4.65%),瞳孔上移14眼(5.42%),人工晶体脱位8眼(3.10%),虹膜脱出6眼(2.32%),后囊膜破裂19眼(7.3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及经济等优点,而且简单易施,因此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高垒 《淮海医药》2011,29(2):111-11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情况.方法 对85例113眼眼轴长26.89~33.62 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分布.结果 术中2例后囊破裂,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8例,2例术后8月出现视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和超声乳化摘除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12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为50例(50眼)、70例(70眼)。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两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个月两组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掌握、并发症少及术后散光小等优势,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根柱 《淮海医药》2014,(2):137-13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前后像差变化规律。方法对高度近视26例(51眼)行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 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d)、眼压(IOP)、角膜曲率(CC),利用视觉功能分析仪(iTrace)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5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总低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的均方根( RMS)值。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①51眼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OP、CECd、CC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周时,总像差、总低阶像差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高阶像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总像差、总低阶像差的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高阶像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术前至术后3个月,总像差、低阶像差RMS值呈持续降低趋势,高阶像差RMS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术后1周时,球差、慧差的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差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慧差、球差、三叶草差RM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至术后3个月,慧差、球差、三叶草差RMS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特点。术后3个月内总像差及低阶像差RMS值持续降低,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RMS值均呈先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