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做出临床诊断,无法达到病因学诊断,对于精神异常型脑炎的诊断,相对于脑膜脑炎型、颅压高型、意识障碍型的诊断尤为困难.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脑炎在临床上常误诊为精神病,现将6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误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分析4年来我科住院21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压力增高17例(81.0%);脑电图异常19例(90.5%);行头颅CT16例,3例异常;行头颅核磁3例,2例异常;出现继发性癫痫者一例(4.8%)。结论:对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等病史,应动态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及脑脊液、脑电图是否有异常变化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冯贵宁 《广西医学》2007,29(10):1599-1600
精神障碍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症状之一,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早期与功能性精神病鉴别有一定困难,易误诊.我院2001年以来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52例,本文对其临床进行分析,旨在减少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1岁,因胡言乱语、痉挛、抽搐2周,加重伴发热、咳嗽4天入院。该患儿2周前一日中午述头痛,不想上学,其家长以为其调皮予责骂要求其上学,傍晚放学后归家头痛、哭闹,家长疑为“上感”亦未予重视,未用药,并仍予斥责性言语,夜间不能睡眠,胡言乱语、大喊大叫,抱其母不放说害怕被遗弃,第2日晨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  相似文献   

6.
正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多样,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脑炎早期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本文作者对2003年以来本院收治的1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减少误诊,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6月—2010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9岁。  相似文献   

7.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是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类型,大多数患者躯体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精神症状突出,易与精神分裂症混淆,误诊率高达45%。现将我院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精神异常失语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脑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不尽早诊治,将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0例,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儿童病毒性脑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5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及CT及病原学等检查,作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经抗病毒,抗炎、能量、血浆等治疗处理。结果:治愈46例,2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早期使用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廖础欣 《吉林医学》2010,31(18):2792-2793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分为试验组(n=54)和对照组(n=51),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病毒唑治疗,试验组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1%,痊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痊愈率为74.5%。试验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结合常综合治疗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病毒性脑炎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检查,并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86.7%,头颅CT异常率为25.0%,脑脊液异常率为58.3%,采用配对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没有创伤及副作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欢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73-74,76,161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检测以及动态脑电图检测方案进行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结果应用常规检查方案,76例患者中共检查出异常患者70例,占总患者数的92.1%,其中16例脑脊液异常,11例白细胞数目偏高,25例氯化物含量偏低,9例脑脊液压力偏高,15例MR检查异常。常规检查漏诊6例,占总患者数的7.9%。单独应用动态脑电图检测方案,76例患者中共检查出异常患者75例,占总患者数的98.7%,漏诊1例,占总患者数的1.3%。所有患者均按照病毒性脑炎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30 d有65例患者的脑电图、MR、头颅CT表现正常,其余11例患者均明显好转。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相对于传统方法准确率高、节省诊断时间、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07年-2008年收治的1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的磁共振成像(MRI)主要表现为长T1,T2信号.特征性的MRI表现多出现在发病后2-4周.结论 头颅MRI在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但头颅MRI检查只能协助诊断病毒性脑炎,多次头颅MRI阴性也不能排除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渗断价值。方法同顺性分析4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并对其阳性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40例病人中行CT平扫榆查40人,CT增强检查8人,显示异常者10人,阳性率25%;行MRI检查32人,均平扫+增强检查,显示异常者27人,阳性率84.4%。经X^2检验统计,X^2=25.089,P=0.000 〈0.01,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诊断依据,MR/的诊断价值优于CT,MRI增强扫描更能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成年和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异同。方法:收集1993年2月~2003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55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对其临床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儿童组22例,成人组33例,儿童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抽搐、意识障碍和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22、P=0.0079、P=0.0703);而头痛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成人组(P=0.0013)。其他临床体征如巴宾斯基征等、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和成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不同,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多无显著区别,提示成人和儿童发生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详细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鉴定预防接种偶合病毒性脑炎。方法 对江门市2003~2005年发生的4例引起争议的预防接种后偶合病毒性脑炎个案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4病例均为预防接种偶合病毒性脑炎病例,与预防接种无关。结论 各地在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利提高接种人员素质的同时,必须明确诊断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和提高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另外还须对种儿童家长和公众做出明确的解释,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异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电图(EEG)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RI异常VE患儿的MRI、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4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VE颅脑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弥漫或局限点状或斑点状、片状的长T1、长T2信号。多部位损伤52例,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各叶、基底节、脑干、脑血管等,恢复期表现为脑软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等。EEG异常6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高幅慢波θ波、δ波活动,部分表现波幅降低、棘波、尖波、背景节律异常,随着病情好转,慢波消失,背景节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恢复快,EEG早于影像学恢复。MRI异常显示脑损伤重,恢复时间长,易致后遗症。结论:颅脑MRI、EEG是VE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发表现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26例WD患的临床资料。结果WD的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锥体外系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下降等。所有患均可见典型K—F环,分别有84.6%、46,2%和56.5%患出现血清铜蓝蛋白下降、血清铜升高和24h尿铜升高;23.1%和53.8%患分别有转氨酶升高和尿常规异常;73.7%患有头颅CT/MRI阳性发现。结论对出现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患应注意WD可能性,伴有肝肾功能异常更应高度怀疑。角膜K—F环,血清铜、铜蓝蛋白、24h尿铜测定均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指标,头颅CT/MRI亦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胎盘多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以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检出水平及各项红细胞指数,包括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红细胞免疫亲和力受体(FEER)。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25±4.25)%比(27.55±5.62)%];观察组患儿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46.81±4.52)%、(38.37±2.82)%、(1.89±0.21)]均高于对照组[(42.30±5.06)%、(32.05±3.45)%、(1.16_±0.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RBC—C3bR、RBC—ICR、FEER及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12.93±0.81)、(6.29±1.51)、(50.45±3.34)、(5.75±1.03)、(8.07±1.05)、(4.86±0.39)比(10.06±0.72)、(8.93±1.76)、(43.85±2.93)、(7.53±1-20)、(10.52±1.22)、(6.53±0.6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