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复发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24例脑卒中新发病例为研究人群[不包括暂时性脑缺血(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调查影响复发的各种因素。随访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824例新发脑卒中,受访病例为1651例,失访病例为173例,占9.48%。失访者和受访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1年复发比为15.26%。结论防治脑卒中复发应加强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史、TIA史、脑卒中家族史的预防,并做好血脂水平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陈辉  陈实丽 《中外医疗》2010,29(4):52-52,54
目的探讨脑卒中复发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799例脑卒中新发病例为研究人群,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调查影响复发的各种因素。结果受访病例为1626例,失访病例为173例,占9.48%。失访者和受访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1年复发比例为15.26%。高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防治脑卒中复发应加强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史、脑卒中家族史的预防,并做好血脂水平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轻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中,验证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预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 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前瞻性入组的发病24h内的轻型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3分]或TIA 患者。患者均在发病后3天内完成磁共振检查(必须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主要终点事件为90天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出现急性新发梗死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2018年2月~2020年1月,连续性入组392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其中38例(9.7%)患者在90天内脑卒中复发。与非症状性大动脉狭窄且不伴新发梗死病灶的患者比较,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患者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16.7% vs 1.8%, HR=8.70,95%CI:1.31~57.78)。结论 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中,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与早期脑卒中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因素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新发病例进行随访研究,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描述、LIFE-TABLE法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脑卒中存活患者中复发55例,总复发率为29.1%,因复发死亡32例.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本人信心、工作学习应激事件、不幸生活事件、亲友关心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对于脑卒中患者复发的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吴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3085-3087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528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112)和未复发组(n=41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复发组年龄高于未复发组,情绪波动阳性、经常熬夜、经常上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饮酒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家族史、TIA史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体育锻炼是青年脑卒中的保护因素,情绪波动、经常熬夜、经常上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史、饮酒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是青年脑卒中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青年脑卒中与老年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青年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除了加强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及戒酒措施外,积极加强运动锻炼,保持情绪稳定,调整心态,有利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80-84
目的探索中国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中可以干预的一些因素,为降低中国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建议。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义诊的出院后4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0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腰围、婚姻、教育程度、腰围、BMI、舒张压、收缩压)、既往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TIA病史)、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和家族史(家族心脏病、家族糖尿病、家族高血压、家族脑卒中)等20个因素。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的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两组的20个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6个,分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TIA病史。BMI、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及TIA疾病史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P0.05),其中病例组的TIA病史及高血压病史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最大,其相对危险度为对照组的6.42及3.62倍。两组在血压、腰围、吸烟、饮酒、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得出:心脏病、BMI、TIA、高血压病史4个因素是影响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TIA病史与高血压仍然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57、3.90倍。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防治中,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出发,及时控制高血压、心脏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做到一二级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6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记录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方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回归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年龄>65岁、吸烟史、高血压史和脑卒中家族史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吸烟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家族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吸烟史>20年、高血压史>10年、2个及以上家庭成员患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吸烟史>20年、高血压史>10年、2个及以上家庭成员患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掌握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筛选的69例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对比.结果 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糖尿病、TIA 史是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因素,且复发多为同类型及同侧复发.结论 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坚持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掌握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筛选的69例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对比.结果 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糖尿病、TIA史是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因素,且复发多为同类型及同侧复发.结论 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坚持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天内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00例TIA患者,通过观察确诊后30天内的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TIA患者30天共内有40例(20%)进展为脑梗死,其中高血压、7天内反复TIA发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狭窄是TIA后30天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程度为:颈动脉狭窄>30天内反复TIA发作>高血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结论 TIA患者早期进展为卒中的高危因素有颈动脉狭窄、反复发作的TIA、高血压、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IA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与颅外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 研究共纳入212名TIA患者,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临床特征和疾病情况,进行头部CT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CCA-IMT与TIA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分析CCA-IMT与颅外血管事件以及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应。 结果 共发生24例颅外血管事件(18例冠心病和6例外周血管病)和16例脑卒中复发。CCA-IMT与TIA多种风险因素相关,男性年龄>60岁以及具有高血压、冠心病患病史的患者中CCA-IMT显著增加。生存分析结果CCA-IMT对颅外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应,CCA-IMT值>0.939mm患者颅外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P=0.000)。 结论 CCA-IMT较高TIA 患者颅外血管事件风险增加,CCA-IMT对TIA患者颅外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人复发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复发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108例初发老年卒中病人常见危险因素比较,同时对其中来自城市和农村复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复发性脑卒中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TIA史,吸烟和/或饮酒史、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方面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中城市患者伴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者明显多于农村患者,而后者在吸烟和/或饮酒、不良生活方式、TIA史方面多于城市患者,两者高血压的程度亦有差异。结论 老年复发性脑卒中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需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BCD2评分与ABCD2-I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中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7d内且完成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TIA患者,对其进行1年随访,评价指标是卒中复发。将ABCD2评分与AB—CD2-I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评价二种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卒中复发风险分层的能力;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比较二种评分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结果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共410例,其中110例患者(27.07%)1年卒中复发。ABCI~评分低、中、高危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21.88%,27.64%,41.18%,ABCD2-I评分低、中、高危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4.71%,21.94%,49.61%。ABCD。评分的预测效度AUC=0.59,ABCD2-I评分的预测效度AUC=0.77。结论ABCD2-I评分较ABCD2评分能更好地预测TIA患者1年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脑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401例,随访1年,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其中未复发组322例,复发组79例,对复发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显示性别(x2 =4.246,P<0.05)、年龄(x2=11.660,P<0.05)、高血压(x2=13.813,P< 0.05)、冠心病(x2=6.964,P< 0.05)、糖尿病(x2=32.427,P< 0.05)、吸烟(x2 =5.421,P< 0.05)、卒中家族史(x2=5.529,P< 0.05)、TIA史(x2=7.019,P< 0.05)、房颤(x2=6.574,P< 0.05)、高同型半胱氨酸(x2=35.930,P< 0.05)、高脂血症(x2=5.530,P< 0.05)、颈动脉斑块形成(x2 =68.054,P< 0.05)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28,2.858,15.346(P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EsRs(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量表为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及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标准,探讨该量表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价值,为TIA及小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月10日-2013年12月30日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连续性TIA及小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3年12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ESRS评分衡量TIA及小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截至随访结束,共有复发病例40例,复发导致死亡9例,复发中位数时间为9.1(1~23)个月。患者1年复发率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11.9%和28.1%。应用ROC曲线的方法得出ESRS评分对TIA及小卒中复发风险均具有预测价值,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大,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小。结论ESRS评分对TIA及小卒中复发风险均具有预测价值,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大,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初发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其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医院收治的196例初发脑卒中老年患者,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生存状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7月30日,将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归为死亡组,其余归为存活组。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其中有14例患者失访。发病28 d、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3.47%、66.81%、58.89%。年龄、并发症、格拉斯哥评分、NIHSS 评分及血液白细胞计数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初发脑卒中老年患者的死亡多集中于发病28 d 内,高龄、有并发症、格拉斯哥评分降低、NIHSS 评分增高及血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3,34(4):401-40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住院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观察TIA后2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TIA后32例(26.0%)患者于2周内发生脑梗死;在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P<0.05)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在语言障碍不伴肢体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高血压病、饮酒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CD2评分>3分、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是TIA后2周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后进展为脑梗死与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密切相关;ABCD2评分>3分、糖尿病和既往脑卒中病史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ABCD2评分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预测性,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可帮助临床医生评判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法进一步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