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在多导睡眠监测(PSG)各项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对儿童和成人OSAHS患者行PSG检查,观察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等项指标,并分析两组的睡眠结构,包括非快动眼睡眠(NREM)各期及快动眼睡眠(REM)期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以及微觉醒指数,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组AI、HI、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等项指标均小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LSaO2与成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睡眠结构与正常儿童相近,睡眠结构及微觉醒指数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与成人OSAHS患者在PSG各项指标上差异明显,成人PSG诊断标准不适用于儿童患者。儿童PSG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压力滴定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PSG,分析了70例非OS-AHS者(对照组)和78例OSAHS患者的PSG特征以及选择先应用Auto-CPAP进行压力滴定后再行CPAP治疗40例OSAHS患者,观察治疗前、治疗时OSAHS患者的PSG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的PSG存在睡眠结构、呼吸事件及血氧等方面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REM)睡眠减少、醒觉次数(WASO)增加、睡眠潜伏期(SL)缩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MSaO2、LSaO2)下降、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90%T)增加。应用Auto-CPAP进行压力滴定后再行CPAP治疗能使上述参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OSAH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呼吸事件紊乱及夜间低氧血症等PSG特征,先应用Auto-CPAP进行压力滴定后再行CPAP治疗能在短期内改善OSAHS患者的这些PSG特征,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度和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指标的比较。方法:使用美国飞利浦伟康公司的Alices 5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对获得的各项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不同程度鼾症患者之间微觉醒指数(MAI)、血氧饱和度(Sa O2)、氧减指数及呼吸暂停时间的相关性比较,呼吸紊乱指数(AHI)指数越高,Sa O2越低,呈显著负相关;MAI、氧减指数、呼吸暂停时间都随AHI增大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最低Sa O2和病情负相关,病情越重,Sa O2越低。氧减指数和最长呼吸暂停正相关,呼吸暂停时间越长氧减指数越高。不同程度OSAHS患者睡眠结构间有明显差异,在非快动眼睡眠状态(NREM)1期睡眠中,AHI为(80~90)的一组较AHI为(30~40)一组明显增加,NREM 2期减少,NREM 3期亦减少,甚至被剥夺,REM期睡眠减少。结论:不同程度OSAHS患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MAI、觉醒次数间有明显差异。AHI指数越高,睡眠期间的血氧饱和度越低,微觉醒越明显,觉醒反映明显的OSAHS患者对应的NREM 3期和快动眼睡眠状态(REM)期睡眠明显减少,更易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严重程度与MAI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单纯鼾症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应用32导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对睡眠打鼾成人183例行整夜睡眠监测,并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单纯鼾症组(Ⅰ组)、轻度OSAHS组(Ⅱ组)、中度OSAHS组(Ⅲ组)和重度OSAHS组(Ⅳ组)。比较各组间的PSG检测结果。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NREM2期、NREM4期、大于1.5 min的觉醒次数间无差异,NREM 1期、NREM 3期、REM期、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总体上有差异,差异表现在Ⅰ组与Ⅲ、Ⅳ组间,Ⅱ组与Ⅳ组之间,且REM期在各组中都与正常值间有明显差异,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微觉醒指数在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结论:患者的严重程度与睡眠结构的改变部分相关,而与缺氧和微觉醒成明显相关,疾病越严重,缺氧和微觉醒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张立芳  李博  刘煜  宿长军 《医学综述》2013,19(8):1496-1498
目的了解一夜持续正压呼吸道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OSAS患者113例,经CPAP治疗一夜(≥7 h),同时行PSG监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参数变化。结果经一夜CPAP治疗后,1、2期睡眠占睡眠总时间的比率显著降低,分别为4.5%、10.1%(P<0.05);3、4期睡眠(深睡眠)占睡眠总时间比率增加6.5%(P<0.05),快速眼动睡眠比率增加8.0%(P<0.05)。呼吸紊乱指数(AHI)下降59.6%(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增加18.0%、5.0%(P<0.05)。结论一夜CPAP治疗能显著改善睡眠结构,增加患者的深睡眠,降低AHI,增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时相改变及与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关系。方法分析33例多导睡眠仪确诊的OSAHS患者及11例单纯肥胖者的睡眠监测结果,对夜间呼吸暂停、低氧以及睡眠结构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OSAHS组患者紊乱指数、平均觉醒时间、最长暂停时间、觉醒指数、平均血氧和最低血氧、慢波睡眠及REM睡眠百分比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鼾声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重度OSAHS组患者REM期呼吸暂停次数及时间与NREM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EM睡眠的百分比与AHI呈负相关(r=-0·627)。结论OSAHS患者REM期睡眠时间减少,并与病情明显相关;OS-AHS患者REM期呼吸暂停低通气较NREM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MI)与睡眠结构和呼吸紊乱的关系。方法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100例,比较BMI<25kg/m2(正常)、25≤BMI<30kg/m2(超重)和BMI≥30kg/m2(肥胖)三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和呼吸紊乱指标。结果不同BMI组的OSAHS患者,其觉醒时间、觉醒指数、快速动眼睡眠(REM)、REM/总睡眠时间(TS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BMI≥30kg/m2组的患者睡眠结构改变显著。BMI高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紊乱最长时间显著增加,夜间基础氧饱和度、最低氧饱和度显著下降,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及占总睡眠时间延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呼吸紊乱最长时间(BDLon)升高(P<0.05)。结论不同BMI对OSAHS患者睡眠结构、AHI、BDLon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Auto-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璋  司良毅  徐强 《重庆医学》2003,32(12):1705-1706
目的 观察自动调压的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 (A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疗效。方法 应用A PAP呼吸机治疗 2 6例OSAS患者 ,通过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结果及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 经APAP治疗后 ,PSG监测结果提示低通气、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显著减少 ,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 (P <0 .0 1 )。所有患者鼾声消失 ,白天嗜睡、口干、晨起头痛、夜间尿频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APAP治疗明显纠正患者呼吸暂停与打鼾 ,疗效显著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肥胖阻塞性与非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PSG检查的128例OSAHS患儿,按BMI分为肥胖与非肥胖组,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及主要PSG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肥胖组的男性患儿比例、BMI、低通气指数(HI)较非肥胖组高,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均低于非肥胖组(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或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与低氧血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AHI与MSaO2、LSaO2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肥胖OS-AHS患儿的低通气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较非肥胖者严重.  相似文献   

11.
74例儿童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74名疑诊OSAH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睡眠相关呼吸紊乱病史、身高、体重、专科检查腺样体扁桃体等及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依PSG结果将病例分为非OSAHS组[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ctive apneaindex,OAI)〈1次/h,以下“指数”单位同,略去]12例和OSAHS组[OAI≥1,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I)≥5,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SpO2)〈92%]62例。OSAHS组与非OSAHS组儿童在临床表现、专科体格检查、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格检查不能确诊OSAHS患儿,PSG是鉴别儿童睡眠相关呼吸紊乱的重要手段;肥胖不是儿童OSAHS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陈明玉 《吉林医学》2013,(36):7581-7582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F波特点。方法:对2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ALS组)及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ALS组总的F波出现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14.6%和15.2%,明显低于对照组(80.95%,81.2%,P<0.01,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ALS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都明显延长(P<0.01,P<0.001);F波传导速度减慢(P<0.05,P<0.05)。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可出现F波各种指标的改变,可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及脑电事件特点。方法对90例符合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患者的睡眠结构、夜间激醒事件及异常脑电事件。结果本组病人PSG睡眠结构特点表现为患者睡眠阶段的转换增加,睡眠片断及睡眠效率减低,睡眠质量低下,结构紊乱。REM期比例减少例数76例(占84.44%),REM潜伏期增加例数70例(占77.78%),Ⅰ+Ⅱ期比例增加例数64例(占71.11%),Ⅲ+Ⅳ比例减少例数44例(占48.89%),入睡潜伏期增加例数为41例(占45.56%)。整夜激醒次数为(103.20±131.76)次,激醒次数增多者占88.89%。睡眠脑电图(EEG)监测结果显示有异常放电者占38.30%,尤其以浅睡期发放显著。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饮酒会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且OSAS患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与OSA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但是,在高血压肥胖患者中,短期饮酒对于SP-B水平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饮酒对高血压肥胖患者OSAS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年龄≥18岁的男性主诉饮酒后打鼾加重的高血压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分为肥胖组31例〔体质指数(BMI)≥28 kg /m2〕与非肥胖组30例(BMI<28 kg /m2)。分别在患者饮酒前后进行两次睡眠呼吸监测(PSG),记录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睡眠效率、睡眠1期、睡眠2期、睡眠3期、睡眠4期及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期等指标,测量其饮酒前后酒精浓度,并于饮酒前、饮酒后PSG前及饮酒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进行SP-B水平测定,同时监测PSG前及次日清晨血压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饮酒后LSaO2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饮酒后LSaO2、REM期、睡前收缩压、晨起舒张压低于饮酒前,酒精浓度高于饮酒前(P<0.05);非肥胖组饮酒后酒精浓度、AHI、AI、HI高于饮酒前,LSaO2低于饮酒前(P<0.05)。肥胖组患者饮酒后PSG前SP-B水平低于饮酒后次日(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后低SP-B水平〔OR=5.512,95%CI(1.101,27.609)〕是LSaO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饮酒会影响肥胖高血压患者OSAS严重程度以及SP-B水平,单次酒精摄入可能会通过降低SP-B和LSaO2水平,加重高血压肥胖人群中OSAS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亦称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COPD患者肺功能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对37例COPD、32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及肺功能测定,并对各组数据作统计学舱验。结果重叠综合征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低于COPD组(P〈0.01,P〈0.05),而肺活量(vitalcapacity,VC),弥散功能(DLco)两纽间元显著差异;同时重叠综合征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he longest apnea time,LAT)和浅睡眠所占百分率(S1+2)显著高于COPD组,而最低脉氧饱和度(LSaO2)、平均脉氧饱和度(MSaO2)、深睡眠所占百分率(S3+4)显著低于COPD组(P〈0.01和P〈0.05)。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缺氧加重,睡眠结构改变明显,肺功能受损严重:对夜间缺氧明显的COPD患者及时检测多导睡眠图.便于及早诊治重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障碍(SAS)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住院诊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配戴手握式脉搏血氧仪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老年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30例、单纯SAS患者血压正常组30例、无SAS的高血压患者组2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前、晨起收缩压、舒张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郑雪松  郝锐 《吉林医学》2010,31(31):5501-5502
目的:研究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进行睡眠监测的88例诊断为OSAHS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比较两组在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不同睡眠分期的差别。结果:老年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3.1)(28.5±3.4)kg/m2];老年组患者AHI与青中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0.6)(46.9±28.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老年组患者与青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8±6.8)(75.2±11.7)%]。结论:老年OSAHS患者病情较轻,其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肥胖及吸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OSAS)患者与肥胖和吸烟的关系。方法将山大一院呼吸科已诊断为阻塞性OSAS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肥胖组患者和非肥胖组患者;吸烟组患者和非吸烟组患者。选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的烟龄、吸烟量的多少、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mean(%)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不论在任何睡眠期,肥胖组的AHI均高于非肥胖组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则低于非肥胖组患者,其中BMI、WC(Waist circle腰围)、WHR(Waist hip ratio腰臀比)是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而吸烟组的AHI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的患者,吸烟组患者的平均血氧饱和度则低于非吸烟组患者,吸烟量和烟龄是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OSAS的肥胖患者和吸烟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程度均比正常组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手术期的影响,探讨其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OSAHS患者行术前诊断性及CPAP治疗下的多道睡眠监测,分析CPAP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微觉醒等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CPAP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患者睡眠结构趋于正常,1期浅睡眠减少,3+4期深睡眠及REM期睡眠明显增加;微觉醒、呼吸事件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明显减少;轻、中、重度OSAHS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有一定差异。经CPAP治疗后张口呼吸减少,同时,通过术前咽腔局部药物雾化治疗,患者咽腔充血明显减轻,术中、术后出血量不多,无高血压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围手术期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OSHAS患者的睡眠结构,并通过纠正呼吸紊乱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目的,对提高手术和麻醉耐受性,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