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9例 ,双瓣置换术 4例 ,三尖瓣修复成形术 3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 ,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病死率 5 %。术后随访 3月~ 5年 (平均 3 2年 ) ,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治疗效果。方法:34例中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双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心包重建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其中3例为急诊手术。结果:治愈32例,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及死亡;术后早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根据多次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IE的诊断,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及手术过程中的针对性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38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受累瓣膜置换术及合并畸形处理,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7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切断缝合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早期并发症4例,分别为开胸止血2例,胸骨哆开2例;远期主动脉瓣轻度瓣周漏1例。术后随访1~9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使感染性心内膜炎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9.2岁(13~63岁)。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2.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4例。手术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5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长期存活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对二尖瓣脱垂出现中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手术效果和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瓣膜情况,决定施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选用机械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蓝 《广东医学》2004,25(12):1424-1425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10年来收治的 2 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IE患儿治愈 17例 ,自动出院 3例 ,死亡 3例。以持续发热为其主要表现 ,血培养阳性 9例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5例 ;超声检查发现赘生物 15例 ,赘生物检出率为6 5 2 %。 9例患儿行心脏手术治疗IE ,均获痊愈 ,无一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使用有效抗生素或尽早手术治疗 ,是提高IE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6例CHD并发IE患儿,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行心内感染灶清除术和心内畸形矫治术,其中7例于感染控制后手术,9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2~6周.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尽早手术,对于CHD并发IE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术后早期残废2例,病死率5%。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3.2年),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你。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法治疗,其中33例行主动脉辩置换,2l例行二尖瓣置换,6例行二尖辩成形术,9例行联合瓣膜置换,8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2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行肺动脉辩切开术,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愈,无1例手术过程中死亡。术中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月~5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本研究证实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37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同期处理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瓣及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结果:治愈48例(96%),术后早期死亡2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1例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本院自1989年-2005年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21例中,主动脉瓣病变7例,二尖瓣病变9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三尖瓣病变1例.对各种瓣膜病变均采用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在本组病人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37例 ,其中主动脉瓣替换 17例 ,双瓣膜替换 10例 ,二尖瓣替换 7例 ,三尖瓣替换 1例 ,肺动脉瓣替换 1例 ,双瓣膜替换同时行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修复 1例 ,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 5例 ,室间隔缺损 4例 ,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 2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5 4 % ) ,随访无晚期复发。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的掌握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心脏超声检查在本病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9例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1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2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结果治愈24例(96%),术后早期死亡1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以来接诊并接受外科治疗的19例静脉吸毒所致三尖瓣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人工瓣膜选择及手术技巧进行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均选择双叶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是治疗静脉注射毒品致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3年6月连续收治的符合Duke诊断标准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死亡、二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男女比为3:1,年龄25.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137(42.3±5.0)月,5年生存率为80.0%,远期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仍是高病死率疾病,心脏彩色超声可以提高其诊断率,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9年7月~2011年7月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结果治愈34例(97.2%),术后早期死亡1例(2.8%)。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高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24例高龄(≥7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年龄70~82(73.0±3.2)岁,男性20例,女性4例。全组共行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起搏导线拆除术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房颤消融术1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8.3%),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2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21~137(76.6±35.6)月,1例双瓣置换术后47个月死于非心源性疾病,其余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  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风险可接受的,术后早期和晚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