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各种肝损伤均可发生内毒素血症,肝病内毒素血症主要见于各种重症肝炎,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50%,慢肝为73.3%,亚急性重症肝炎为66.7%,急性肝衰中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高达58%~100%,而内毒素血症的存在往往使肝病患者病情加重.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病所致内毒症血症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病例作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鲎试验方法(LLT)检测153例慢性肝病的肠源性内毒素发生率;比较鲎试验阳性及阴性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观察丽珠肠乐治疗肝病合并内毒素血症组LLT阴转率。结果显示:①慢性肝病者LLT阳性发生率为6536%,以重症肝炎最高。②LLT阳性组TNFα水平较正常组和LLT阴性组为高。③服丽珠肠乐治疗后,肝病合并LLT阳性组的转阴率较对照组为高。提示慢性肝病常合并内毒素血症;TNFα在肝病所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丽珠肠乐对缓解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对91例肝脏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为65.36±30.41ng/L;重症肝炎为161.88±112.88ng/L;慢性活动性肝炎为92.25±56.18ng/L;肝硬化为76.03±46.09ng/L。与正常对照组(5.25±2.90ng/L)相比均显著增高,P<0.001。各种肝病内毒素阳性率(≥50mg/L)分别为70%、100%、75%、89%.其中重症肝炎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表明肝脏病患者大多伴有明显的内毒素血症,血浆内毒素的检出率及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易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重视内毒素血症防治,是改善重症肝炎预后的关键环节。为提高重症肝炎的防治水平,笔者就重症肝炎并发内素血症的防治进展做一简要的概述。1发病机制近年来有研究证实[1],内毒素与重症肝炎发病和预后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内毒素由肠道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时,菌体裂解后将内毒素释放入血,经门静脉入肝。肝脏灭活内毒素能力很强,由门静脉注射内毒素1~2mg,每小时由肝脏灭活658~1695μg,注射3~4mg,每小时由肝脏灭活2810~3175μg;由门静脉注射内毒素15min内有85%被灭活,由此看出,肝脏正常时可将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鲎试验(limulus test,LLT)方法的改进,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引起注意。但国外报告多为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和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本文仅就ETM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症肝炎(下简称重肝)及其肝外并发症的关系以及ETM的诊断和治疗,对国内外文献加以综述如下。病毒性肝炎的ETM发生率肝炎时,ETM发生比例较高,特别以重肝为突出(附表)。国外报道: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中(Fumi-  相似文献   

6.
病内毒素血症的中西医研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密切相关,各种损害肝细胞的因素均可使肝脏降解内毒素的功能发生障碍而诱发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和生物活性又可加重肝损害,两者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重症病毒性肝炎60例中死亡46例的并发症与死因,认为并发症的多少、病情严重程度是死亡的最重要原因,而并发症的发生与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loy,HE)的机制存在众多学说,其中血氨增高的理论普遍为医学界所接受.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反复长期内毒素升高可引起肝脏持续损害,加速肝病的恶化.本文研究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与智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肝炎、肝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贮库。在严重创伤、烧伤、烫伤、肠缺血、肝病时都可发生内毒素血症。主要是肠道内G^-杆菌过度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或由于肠壁通透性增强而吸收入门静脉增多,如果肝内枯否细胞吞噬功能低下,内毒素的量超过了肝脏的清除能力,内毒素就可“泛滥”(spillover)进入体循环而形成内毒素血症。因内毒素来自肠道,故称之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Ⅰ(ApoA-Ⅰ)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人血浆ApoA-Ⅰ处理后各组小鼠肝脏的组织学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肝脏CD14的表达.结果:内毒素血症肝损伤小鼠肝脏发生了明显坏死,而ApoA-Ⅰ治疗组小鼠肝脏仅发生轻微坏死;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组织CD14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ApoA-Ⅰ治疗后,CD14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ApoA-Ⅰ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oA-Ⅰ降低肝组织LPS受体CD14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血症与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复制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初步揭示酒精性肝损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之间关系。方法 用10.2mol/L的酒精溶液,每日按10ml/kg分别给大鼠灌胃4、8、12周,通过股动脉采血后处死,收集血浆和肝脏标本,进行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经过4周以上的酒精刺激,大鼠出现肝组织损伤和血浆内毒素水平上升;停止酒精刺激4周后,肝组织损伤减轻,内毒素水平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伴随内毒素血症,酒精性肝损伤可能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血症对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各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静媛  兰孟冬 《河北医学》2001,7(10):878-880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各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以便协助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方法:收集86例住院病人血浆内毒素及腹水内毒素检测结果。内毒素检测方法采用鲎试剂与合成基质(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样品中微量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分别统计内毒素血症(ETM)阳性和ETM阴性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损害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86例被检病人中,ETM(+)者50例,ETM(-)者36例,ETM发病率51.8%。血浆与腹水中内毒素同时阳性者40例。ETM(+)组,病人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TM(-)组(P<0.05)。肝性脑病、DIC的发生率也高于ETM(-)组。同时,ETM(+)者,肝损害程度重,黄疸程度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下降,预后不佳,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易发生ETM。内毒素的来源除肠原性因素外,腹水腹腔感染时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血循环也是重要原因。ETM(+)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同时又进一步使肝功能损害加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通过血浆内毒素的测定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积极控制腹腔感染可以减少ETM的发生,控制ETM有助于控制肝损害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肝性高胆红素(TBIL≥171umol/L)血症的疗效。②方法观察组30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给予HP联合HD治疗;另以30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以及两组发展成重型肝炎的比例。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和30%.病死率分别为0和10%。观察组TBIL下降明显(P〈0.05),尤其是治疗2周后下降更明显(P〈0.01),无不良反应的发生。④结论HP联合HD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有较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能有效地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重症肝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堑  曾菲 《华夏医学》2003,16(1):47-48
目的:了解慢性重症肝炎并发低钠血症后与其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其中45例合并低钠血症(占62.5%),比较其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轻度低钠者(P<0.05);低钠血症多发生于重症肝炎中晚期,以晚期为著(26例,占57.78%),病死27例(占60%)。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积极纠正低钠血症有利于改善慢重肝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重症肝病死亡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重症肝病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据全国孕产妇死因调研协作组1991年报道,本病占孕产妇间接死亡原因的第2位,肝病中以病毒性肝炎较多见,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约为0.08%~17.8%不等,孕产妇病死率较高。重症肝炎多发生于妊娠晚期,现将我院近10a 16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病死亡病例报告分析,目的是了解其发病特点,以期寻找诱发因素及抢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在工作中降低妊娠合并重症肝病发生,减少孕产妇的死亡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大黄对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1及IL-6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重型肝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不良。现已公认,内毒素血症与肝损害可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受内毒素(LPS)刺激后,枯否氏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化学趋化、细胞毒及代谢等功能明显增强,并可释放大量中间介质,其中以TNF、IL-1、IL-6最重要。上述毒性分泌产物是肝损害的重要原因。动物实验已证实,中药大黄具有拈抗炎性介质的作用。本组通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40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给予大黄胃管内注入,观察治疗前后对TNF、IL-1、IL-6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最初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黄疸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酒精性肝病发生黄疸的机制与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有关,也与酒精相关性疾病如胰腺炎的发生有关。乙醇对肝的损伤首先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15%~20%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细胞受损引起黄疸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常有多因素参与。肝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膜流动性和钠泵活性降低,致使胆汁分泌和胆汁流量减…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肝炎72例预后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传染科(224200)徐开泰,崔广清重症肝炎(简称重肝)病死率高.巴n刊出m氏报道重肝病死事为60%~80%’‘’,国内江门基氏报告为60%以上”’,我科自1989年至1993年,收治重肝72例,现将救治结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肝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苹  刘道良 《广东医学》1997,18(8):536-537
通过对63例肝病患者及12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观察,发现血乳酸值在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及对照组,而且在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越严重,血乳酸水平越高。同时重症肝炎患者存在低氧血症,且PaO2与血乳酸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结果显示.血乳酸值可作为判断重症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肝炎并发糖尿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炎并发糖尿病,据国内资料报道,有94%肝硬化患者发生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慢活肝和慢迁肝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3%和20%。多数学者认为80%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异常,呈糖尿病反应者可达30%~40%[1],其中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发生率最高;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欢之;急性肝炎患者最低。我院于1990年~1995年共收治肝炎并发糖尿病患者30例,我们根据两病并存、病变相互影响、治疗相互矛盾的主要问题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从糖尿病的程度分为轻度糖尿病患者17例、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