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ⅠC.PCR法扩增Ⅰ型整合子特异的整合酶基因和sul 1基因。结果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5株(16.7%)表现为对复方磺胺甲噁唑高MIC,5株菌的Ⅰ型整合酶基因(intI1)和sul 1基因扩增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高度耐药性可能与Ⅰ型整合子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分别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于临床分离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对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为2/38,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至0.5/9.5,FIC指数分布范围主要在0~1.结论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后,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5):508-512
目的 研究黏菌素分别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分离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计算逐年耐药率;通过棋盘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分别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及各自单用时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值,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2015—2018年间,我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黏菌素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联用后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与头孢他啶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都存在无关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黏菌素分别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分离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计算逐年耐药率;通过棋盘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分别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及各自单用时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值,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2015—2018年间,我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黏菌素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联用后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与头孢他啶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联用都存在无关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结论 黏菌素与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联合对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将对临床联合用药治疗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 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药基因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高达到42.16%,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9.41%、氯霉素27.45%、头孢他啶22.5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1.76%.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基因阳性率76.47%,L2基因阳性率67.65%;其中L1和L2型基因共同阳性率56.86%;头孢他啶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均检测到L1和L2型基因.102株qnrX、qnrY和qnrZ的阳性率都是100%.结论 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L1和L2酶检出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基因qnr阳性率达到100%,染色体上Qnr酶单独存在并不会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SPSS 17.0统计分析,5年耐药率变化用χ2检验。结果 共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73株,主要分离痰液标本,占58.9%,其次是尿液和伤口分泌物,分别占11.0%和8.2%;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9.3%、23.1%和9.4%。5年间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敏感率依次为94.3%、86.9%和75.6%。在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药物中,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应以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防止菌株产生耐药和流行。同时,临床医生对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患者经验用药可首选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于临床分离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对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为2/38,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至0.5/9.5,FIC指数分布范围主要在0~1。结论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后,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特点。方法:1997年7月-2000年6月从临床送检标本分离11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114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为58.77%,泌尿系感染为25.44%。该菌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几乎为100%,但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SMZ/TMP、环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9.
13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耐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解广州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为预防和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广州13家综合医院收集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三年抗生素连续监测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种常用于治疗非发酵菌的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的有7种,较低耐药率的抗生素有磺胺甲■唑/甲氧苄氨嘧啶(16.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7%),环丙沙星(2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3.7%)。说明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象较普遍,且耐药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加强该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减少不合理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探讨氟喹诺酮类耐药与外排泵基因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及其附属心脑血管病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4株,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菌药物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批测定选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3种抗菌药物加入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后抗菌药物的MIC值。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排泵耐药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1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37株对诺氟沙星耐药,25株对环丙沙星耐药,15株对氧氟沙星耐药。加入泵抑制剂后筛选得到19株外排泵阳性株。2株泵阳性的耐药株均有sme D和sme F的高表达。结论用外排泵抑制剂可不同程度逆转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菌株Sme DEF外排泵的表达强弱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