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 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在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矫治后硬组织X线影像变化。方法选择14例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人上颌减数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减数第二双尖牙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进行测量、统计。结果正畸后,U1-SN、U1-NA角、U1-NA线距显著减小(t=2.831-8.730,P〈0.05),SNA角减小,SNB、L1-MP、L1-NB、L1-NB、MP-SN、MP-FH增大,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上颌第一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主要通过内收上前牙,限制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来改善前牙深覆、深覆盖,通过下颌第一磨牙前移纠正Ⅱ类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儿童使用 FR- Ⅲ型功能调节器的矫治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32 例乳、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 III 类错(牙合)儿童,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 FR- 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拍摄 X 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1) 前牵引治疗 4~8 个月,平均 6 个月,安氏Ⅲ类错均得到有效矫正,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中性,多数后牙尖窝接触稳定;前牵引治疗后,SNA、ANB、S- N′-Si、Ns-Sn-Pos、UL-E、LL-E 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解除上颌前牵引后改为每晚戴 FR-III 型功能调节器,配戴 12~24 个月,平均 18 个月;FR- Ⅲ矫治器保持后,各测量项目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治疗后采用 FR- Ⅲ型功能调节器矫治安氏 III 类前牙反(牙合)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腭开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引起的矢状骨性和牙性变化。方法:选择13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腭开展治疗,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4~6个月治疗后头影测量显示,上颌骨前点A平均前移3.5mm,前牙覆盖平均增加5.54mm,ANB角由负值变为正值,平均增加3.33°;1-SN平均减小3.86°;下颌骨前点B平均后退0.46mm,下颌平面角增大0.41°。结论: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腭开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可使上颌骨近中移动,纠正反覆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Frankel功能调节器Ⅲ型(以下简称FR-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效果,从而探讨FR-Ⅲ矫治替牙期反()机理. 方法:采用FR-Ⅲ对42例替牙期前牙反()儿童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观察其矫治前后上下颌硬组织及位置改变. 结果:FR-Ⅲ能矫正上下颌基骨异常的矢状关系,主要变化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改变下颌骨生长的方向,同时使下颌切牙舌倾、上前牙唇倾,上颌骨向前生长.矫治后前牙的反覆()、反覆盖关系变为正常.结论:FR-Ⅲ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理想方法之一,其机理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舌倾下切牙,唇倾上前牙,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方牵引结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上颌固定方法,选择扩弓器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结束后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采用X线测量分析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全部病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情况解除,覆盖显示正常,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指标出现显著性变化,上颌骨呈明显的是矢状向增长.结论 前方牵引结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可明显改善上颌骨向前生长,促使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有效缓解骨面畸形状况,明显改善患者面貌.  相似文献   

11.
姜丽梅 《中外医疗》2010,29(34):80-80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范围5~10岁,平均年龄8.1岁,患者前牙反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矫治前牙骨性反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1°,ANB角增大3.0°,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儿童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织变化特征.方法:以21名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中国儿童(男10名,女11名)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平均年龄9.7岁(年龄范围8.11~11.3岁).常规进行正畸治疗前后(T1,T2)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6~10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覆盖.矫治完成时上颌骨平均前移1.92mm,SNA平均增大2.53°.上切牙唇倾3.82°,下切牙直立.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加.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使用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判.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上颌长度明显增加,上颌位置明显前移(P<0.01),反覆(牙合)、反覆盖解除,磨牙达到中性.结论 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儿童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织变化特征。方法:以21名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中国儿童(男10名,女11名)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平均年龄9.7岁(年龄范围8.11~11.3岁)。常规进行正畸治疗前后(T1,T2)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6~10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覆盖。矫治完成时上颌骨平均前移1.92mm,SNA平均增大2.53°。上切牙唇倾3.82°,下切牙直立。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加。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期矫治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及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恒牙初期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均采用双期矫治,即先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后再固定直丝弓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SNA角增大了3.1°,ANB角增大了3.2°,SN-MP角增大了3.3°,U1-NA距增加了2.2mm,U1-L1角增大了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方牵引与固定双期矫治在恒牙初期能促进上颌骨发育,解除前牙反,改善患者面型。  相似文献   

17.
郭德胜 《海南医学》2010,21(9):89-90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6-13岁替牙期骨性反患者,运用上颌固定快速扩弓器扩弓并配合面具支架进行上颌前方牵引,在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解除了前牙反情况,覆覆盖正常,患者矫治前后相关软硬组织指标发生明显变化,SNA角、ANB角显著增大,SNB角减小,MP-SN角增大,患者上颌骨矢状向增长显著,下颌骨发生向下向后旋转,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能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并使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从而有效地解除了患者的Ⅲ类骨面畸形,使患者的面貌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6~10岁,平均年龄8.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盼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两种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合中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4-02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合患者。所有患者下颌都可退至切对切位。观察组通过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而对照组采用FR3型矫治器治疗。入选患者均于矫治前后行X线头颅侧位片拍摄,并对比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矫正后SNA角,ANB角及U1-NA角、U1-SN角均显著高于矫正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矫正前后硬组织各方面变化比较对照组矫正后ANB角、U1-NA角、U1-SN角均明显高于矫正前,而SNB角、L1-NB角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与FR3型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合中均有矫治效果,并能有效改善软组织的凹面形。但是前牵引矫治更注重颌骨的矫形,而FR3型矫治器对牙移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