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非靶刺激声诱发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 , AERP)P300波潜伏期和幅值,探讨相同频率刺激声条件下诱导典型P300波形所需的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声强度。方法对2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均采用相同的短纯音靶刺激声(1 kHz ,60 dB nHL)和三种不同强度(50、65、70dBnHL,1kHz)的非靶刺激声(短纯音)进行3次AERP测试,比较其P300的潜伏期和幅值。结果每例受试者均能诱发出P300,70、65、50dBnH L非靶刺激声强度下,P300潜伏期分别为316.25±21.16、320.83±22.64、318.44±25.8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分别为5.02±2.04、7.42±2.58、3.54±2.23μV,65dBnHL所诱发的P300幅值显著大于70和50 dB n H L所诱发的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0和50 dB n H L所诱发的P300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变非靶刺激声强度对P300波潜伏期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变幅值;相同频率刺激声条件下,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声强度分别为60 dBnHL和65dBnHL时能诱发出典型的P300波形。  相似文献   

2.
“计数”和“不计数”状态下300ms处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观察了10名健康飞行员在“计数”和“不计数”状态下300ms的电位情况。采用新异的声刺激模式,小概率靶刺激信号为2kHz短音(占20%),大概率非靶刺激信号为1kH2短音(占80%)。测试方式分为“计数”、“不计数”两种,分别测定靶与非靶刺激所诱发的300ms处电位,并计算二者相减所得差异负波各参数。结果显示:“计数”状态下,比“不计数”状态下P300的潜伏期为短,波幅为大,P300反映了选择性注意时脑控制性加工过程。而“不计数”状态下的差异负波的基线上面积,虽较“计数”状态时为小,但仍清晰可辨。差异负波包括失匹配负电位(MMN)和/或N2a,属外源性电位,反映了被动注意时脑自动加工过程。作者认为P300及差异负波可分别作为“计数”与“不计数”测试指标,有可能客观而无创性地对中枢听觉脑认知功能作出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儿童chirp声与click声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方法选择97例(194耳)听力正常儿童,分别采用 CE-chirp 和 click 刺激声进行 ABR 检测,比较两种 ABR 波形辨认率,波Ⅲ、V 潜伏期,波 V反应阈及不同刺激声强度下波 V 的振幅及检测时间。结果chirp-ABR 波Ⅰ辨认率(36%)明显低于 click-ABR (100%),chirp-ABR 与 click-ABR 波 V 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80 dB nHL 时, chirp-ABR 波Ⅲ、V 潜伏期比 click-ABR 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刺激声 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较 click-ABR 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分别为80、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 较 click-ABR 检测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click-ABR 相比,chirp-ABR 的反应幅度高,潜伏期短,检测时间短,用于儿童听力检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声场下不同强度的白噪声刺激对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影响。方法观察80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在声场方式下给予不同强度(30、40、50和60dBSL)的白噪声刺激时,1、2和4kHz频率的声反射幅值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在给予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值较未给予白噪声刺激时明显降低(P〈0.01),40dBSL强度的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值降低最明显,2、4kHz的声反射幅值降低幅度较1kHz处明显(P〈0.01),而2、4kHz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声场下白噪声刺激可致镫骨肌声反射幅值降低,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声场下白噪声刺激后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变化评估听觉传出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听觉P300最佳测试参数筛选及其正常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优选法,优选出听觉P300测试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刺激声Logon,记录电极部位Cz,分析时间750ms,叠加次数100,刺激率1次/s,靶刺激声概率10%,滤波1 ̄50Hz,非靶刺激声频率1kHz,靶刺激声频率2kHz,刺激声强度110dB peSPL。用最佳参数组合测得正常青年人P300潜伏期为310ms,反应时间为258ms,二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每秒70~80次的短声刺激,在95%以上的正常成份以30dB nHL以下的强度,平均4000次,可记录到大于0.1μV的可辩认的脑干反应波V。在成人对每秒10次的短声,可于短声行为听阈上6dB得出可辩认的脑干反应。正常婴儿3000Hz正弦波短声的脑干反应阈为:出生时30dB nHL,1岁时20dB nHL,5岁时10dB nHL左右。Ryerson及Beagley报告在2~3岁的幼儿,经鼓膜记录的耳蜗电图得出的阈值平均比听性脑干反应的阈值低12dB;从外耳道记录的ECochG阈值与听性脑干反应的相同或较前者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性别及不同注意状态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的关系,考察这些因素对P3潜伏期、振幅的影响,研究P3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听力正常在校大学生40例,男女各20例(40耳)。分别在标准状态(听觉)、阅读状态(听觉加视觉)和味觉状态(听觉加味觉)下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结果①性别对P3潜伏期和振幅无影响(P>0.05);②三种状态下P3潜伏期和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是一客观稳定的电生理检测指标,不受性别及注意状态影响,推测可在低龄受试者P3测试中适当给予其感兴趣的刺激以帮助测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1 AEP发展概况 1.1发展史1924年,Berger发现声刺激后脑电波被抑制;1927年,Forber用短声刺激诱发出听神经冲动反应;1932年.Davis记录电极植入脑后,通过耳机可监听到不清楚语词;1937~1939年,Davis发现K复合波为给声和撤声反应并以此来综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婴幼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多频稳态反应(ASSR)测试,探讨其ABR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向波(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及其ASSR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42耳)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婴幼儿,另选择28例(56耳)极重度听力损失的非LVAS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其ABR及ASSR相关性。结果①LVAS婴幼儿组ABR测试中,36耳(85.7%)记录到AsNR,在109.6 dB nHL刺激强度引出的ASNR平均潜伏期在3.04±0.22msT对照组中婴幼儿无一例记录到ASNR。②LVAS婴幼儿组ASSRNI]试在250、500和1000Hz引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于普通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极重度听损LVAS患儿进行听力学检查时,ABR容易出现ASNR负向波,ASSR测试结果显示较高的中低频的电位反应引出率,此结果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别以纯音和言语作刺激声时声强度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强度的纯音和言语作为刺激声对正常年青人进行AERP测试,比较纯音和言语诱出典型P300的强度范围,分析不同强度对P300的影响是否同时存在于纯音和言语刺激声.结果:言语刺激声比纯音更容易在40~70 dBSL范围内连续记录到典型波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言语或纯音刺激时,强度对P300潜伏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70 dBSL范围内潜伏期随强度增加而减小,强度对P300幅值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度对AERP的影响在纯音和言语刺激时基本相同,但言语得到典型AERP波形的强度范围较纯音宽,其原因可能与言语刺激声包含的信息较纯音刺激声丰富,受试者对汉语言语刺激声较纯音更熟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chirp声与短声ABR的V波振幅和潜伏期值,从而探讨chirp声在ABR测试时是否更具优势。方法分别用chirp声与短声两种测试声记录16例听力正常婴幼儿(24耳)的ABR,比较10~70 dB nHL不同刺激强度下两种测试声引出V波的振幅大小以及高强度和阈值强度下引出V波的潜伏期差异。结果在强度为20~70 dB nHL时,两种刺激声的V波振幅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声强度为10 dB nHL时,chirp声V波的引出率较短声显著增高(分别为15/24和7/24, P<0.01)。较高刺激强度时,两种测试声引出的V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阈值水平时,chirp声ABR的V波潜伏期比短声ABR的V波潜伏期长(P<0.05)。结论本组听力正常婴幼儿ABR测试中chirp声相比短声增加V波振幅的优势并不显著,且I波和III波不如短声ABR典型;在临床应用chirp声之前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常青年人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的差异,为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Nicolet spirit诱发电位仪,TDH-39P和Radioear B-71换能器,对一组听力正常青年人(男31耳,女30耳)进行短声气,骨导测试。结果 在阈值及阈上强度下,骨导ABR波形与气导类似,但各波引出率较气导低。听力正常青年男女之骨导短声ABR阈值间无差异(P>0.05);阈上60dB三声刺激下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亦无差异(P>0.05)。骨导短声ABR与气导短声ABR比较显示:前者阈值高于后者(P<0.01),两者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40);短声阈上60dB强度刺激下,前者Ⅰ、Ⅲ、Ⅴ波潜伏期均大于后者(P<0.01),但两者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无差异(P>0.05)。结论 骨导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部份不适于气导ABR检测的患者,仍有其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信号:①频率:用相同感觉级的纯音,250、500及1000Hz引出的反应振幅基本相等,1000Hz以上每提高一倍频程振幅约减小20%。②强度:Autinoro等(1969)得出在低频和中频时刺激强度(dB)和反应振幅(μV)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这一关系可估计听阈。很多作者报告刺激强度增加时。谷峰振幅加大,而潜伏期缩短。但Rapin等(1965)报告用短声,反应的潜伏期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很小。③刺激时限:多数作者同意慢反应是一种给声反应(起始效应)用25-50ms的刺激时限即足以辩别频率并无明显的振幅减弱。④刺激上升时间:Onishi及Davis(1968)和Skinner及Jones(1968)分别报告对慢反应来说刺激的上升时间不应长过30ms。用25-30ms的上升时间既可防止喀嗒(click)伪迹,又可保留足够的突发性以引出清晰的反应。⑤刺激重复率:Davis等(1968)报告在每次刺激后慢反应需10s左右才能恢复。Keidel及Spreng(1965)则发现如长到30s左右反应振幅还会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化学性嗅觉功能障碍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oked potentials,OEPs)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 腹腔注射 300 mg/kg 3-甲基吲哚对SD大鼠造成嗅上皮的损伤,动态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1 h、3~6 h和24 h)的OEPs变化。结果 电刺激嗅黏膜时在嗅球附近可记录到“负-正-负(N1-P1-N2)”的三相波,当刺激电流为3 mA时,潜伏期和振幅分别为N1波12.9 ms/19.1 μV,P1波23.6 ms/27.0 μV,N2波41.7 ms/15.1 μV。给药后1 h OEPs变化无显著性;3~6h后OEPs出现变化,表现为N1波或N1、N2波消失,其潜伏期明显延长及振幅变小;以上改变在给药后24h更加显著。结论 腹腔注射3-甲基吲哚可建立SD大鼠急性嗅觉障碍的模型,该模型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FFR)连续给低频纯音刺激,可在头皮记录到频率与刺激声相同的诱发反应。Sohmer等认为FFR发生器在脑干上部,但Yamada等在只有ABR波Ⅰ和波Ⅱ的脑损伤儿童也记录到FFR。对是否下丘的活动成份也参与了频率仿效反应则有不同的意见。Yamads等(1980)认为CM也参与了头皮记录的FFR。脑干频率仿效反应对低频刺激的振幅较大,对1000Hz以上的刺激反应则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病即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其特点是:电测听示低频损伤(0.25、0.5、0.75kHz)较重,1kHz较轻,2kHz大部分正常,4kHz、8kHz亦较轻。声阻抗示鼓室压及声顺值正常,镫骨肌反射均诱不出。ABR示(140dBpeSPL短声刺激)各波均诱不出。40HzAERP短声刺激,可诱出反应波。耳声发射示耳蜗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o speech sounds,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以40 ms时程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名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男性20名,女性20名)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V、A波潜伏期较男性短(V波t =-3.601,P =0.001;A波t =-2.829,P =0.007),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各波潜伏期受年龄影响较小;各波振幅受性别及年龄影响较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BR各波稳定性较好,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的稳定记录方法。方法 对30名正常青年志愿者分别采用仰卧抬头和坐位转颈两种不同体位,进行气导短纯音刺激诱发的cVEMP检测,记录和对比两种体位下的引出率和参数特征。结果 两种体位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P13、N23波的潜伏期及P1-N1 的波间期,耳间振幅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耳均在100 dB声刺激下,仰卧抬头和坐位转颈两种体位的P1和N1波潜伏期及P1-N1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体位下,100 dB nHL 声刺激所引起的P13-N23波振幅比均显著高于90 dB nHL,同耳P1-N1波振幅比在仰卧抬头位高于坐位转颈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位下P1-1的耳间差比无明显差异,P1-N1振幅不对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坐位转颈位的振幅不对称率显著高于仰卧抬头位。结论 仰卧抬头和坐位转颈两种体位均是cVEMP测试适合的检测体位,仰卧抬头位可获得更高振幅,易于分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小婴儿ABR波I、III、V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参考值。方法对166例(269耳)1月龄、141例(226耳)2月龄、111例(177耳)3月龄、58例(96耳)4月龄、78例(121耳)5月龄和45例(76耳)6月龄正常婴儿进行短声(click)ABR测试,分析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结果1~6月龄正常婴儿ABR反应阈均值为16.18±5.35dBnHL,波V潜伏期均值9.03±0.49ms,各月龄组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波I、III、V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刺激声强的降低,以波V的稳定性最好,波I消失最快,各波潜伏期均延长,标准差增大,各波间期缩短。在同一刺激声强下,随着月龄的增长,波I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均有明显缩短。在4月龄前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后各月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1~6月龄正常婴儿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正常值为16.18±5.35dBnHL;下丘以下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在出生后1~4月有较快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铅中毒对学龄儿童听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 对100例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铅中毒儿童进行听性脑干反应、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并将其分为补钙组和未补钙组,观察治疗前后的听性脑干反应、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同时与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铅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铅中毒组和正常组听性脑干反应比较:铅中毒组Ⅴ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Ⅰ、Ⅲ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t=2.06,P〉0.05,后者t=1.64,P〉0.05)。铅中毒组Ⅲ~Ⅴ、Ⅰ~Ⅴ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t=7.30,P〈0.01,后者t=3.14,P〈0.01),Ⅰ~Ⅲ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铅中毒组Ⅰ、Ⅲ、Ⅴ波波幅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波-t=3.20,P〈0.01,Ⅲ波:t=3.31,P〈0.01,Ⅴ波:t=3.41,P〈0.01)。补钙组、未补钙组及血铅正常组治疗半年前后比较:3组听性脑干反应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铅中毒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亚临床损害,补钙对治疗后ABR无显著改变,ABR对于早期发现铅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