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压动态监测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预后。结果:5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颅内压动态监测,观察组28例患者为高颅内压,采用降颅内压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为正常颅内压,不采用降颅内压治疗,两组患者预后GP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与发病年龄及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比较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清WBC水平,并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74例)和大面积脑梗死组(52例).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病平均年龄(78.75±6.97)岁,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8.34±9.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4,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11.85±2.41)×109/L,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56±2.51)×109/L及对照组的(6.49±2.2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WBC计数在临床上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辉  何梅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621-622
目的探讨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8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给予溶拴、抗凝及去骨瓣减压术中,20例死亡,48例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大面积急性脑梗死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早期控制脑血管危险因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8例,入科后根据脑梗死的部位,采用额颞顶或颞顶枕部大骨瓣切口,星型剪开硬脑膜。术中切开蛛网膜,颞肌与脑组织粘附,四周与脑膜固定。皮下留置引流管24~48小时引流量明显减少予以拔管。结果: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8例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6例,重残3例,自动出院死亡1例。结论:对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总结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0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结果:102例患者积极治疗,有效85例,死亡17例。患者死亡原因是脑疝及多器官功能衰竭。85例患者中,52例肌力为0~2级,33例肌力3级以上。出院后康复治疗2周,85例患者中好转,36例,49例未好转。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严重类型,掌握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及时治疗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力积极治疗方法,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1]。  相似文献   

6.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玥  陈宁 《四川医学》2012,33(6):950-951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12例,存活的10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生活难以自理;病死者入院年龄、房颤发生率与其他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并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后病情更加危重,临床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经过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良好4例,轻残6例,中残8例,重残8例,死亡10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而手术时机、适应证、减压范围有待进一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朱浩猛  张伟东 《北京医学》2012,34(5):396-397
为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40~80岁,平均56.5岁。既往史:高血压病54例,脑血管病32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高脂血症35例。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亚低温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2±5.3...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培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58-1259,126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存活85例,存活率为88.5%,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主要应对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干预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头颅CT检查诊断,治疗之中兼顾其他系统疾病,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梗死灶直径分为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急性期)和病后14天(恢复期)进行血清铁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同时选择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和NSE 水平变化、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SF和NS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梗死面积SF和NSE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SF和NSE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F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SF、NSE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5)。 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洪  陈兴活 《河北医学》2004,10(8):760-76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与血糖值、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4 2 3例急性脑梗死 (其中出血性脑梗死 38例 )血糖含量及评估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各分三组 ,并分别将各组不同的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血糖 7.0~ 11.1mmol/L组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血糖 <7.0mmol/L组 (P <0 .0 5 ) ;血糖 >11.1mmol/L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 7.0~ 11.1mmol/L组 (P <0 .0 5 )。小面积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P <0 .0 5 ) ;大面积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 (P <0 .0 0 1)。中型组神经功能缺损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 (P <0 .0 1) ;重型组神经功能缺损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型组 (P <0 .0 1)。结论 :梗死面积愈大、血糖愈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愈严重的患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测定各组BN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脑梗死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亚急性期组(40例);按照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24例)、中面积梗死(29例)和小面积梗死(35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0例)、中度(3l例)、轻度(37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NP和Hcy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具体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重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中、轻度脑梗死组(P<0.01),中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BNP、Hcy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协助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王寅生 《当代医学》2011,17(18):42-43
目的探讨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行大骨瓣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7dCT复查均见脑组织从减压窗膨出,中线结构移位减轻。11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例,存活10例。10例出院患者随访12个月,死亡2例,其余8例遗留偏侧瘫痪,5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生活部分自理。结论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能缓解脑梗死继发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状,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测定两组血清IL-9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9与CRP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L-9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IL-9和CRP水平较小面积梗死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IL-9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00)。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9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唐国文  曾盛  林世泳 《河北医学》2011,17(12):1640-164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4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痊愈及显著进步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附治疗的1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存活12例,死亡4例。随访1~3年,按GOS分级,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2例。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