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多样性皮疹和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无传染性,西医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2011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应用背俞穴刺络拔罐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湿疹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蛇丹”、“串蛇龙”,多发于人体的胸背、腰胁部,春秋两季较多见。笔者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5例湿热型患者,经3~6次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章某某,女,56岁,右胁下疼痛5~6天,某院诠断为胁间神经痛给予去痛片、维生素之类药,服药2天,无效。就诊前一天疼痛处出现小水疱。诊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背俞穴刺络拔罐结合针刺对急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方法:肺腧、膈腧点刺放血拔罐结合针刺腧穴治疗临床收集的35例急性湿疹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刺络拔罐结合针刺对急性湿疹总有效率为91.4%。结论:刺络拔罐结合针刺对急性湿疹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由风、痰、瘀、虚所致,结合临床表现,确立了“调和气血,活络止痛”的治疗原则。采用川芎嗪穴位注射结合刺络拔罐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记分比较,系统观察对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证明本疗法对无先兆偏头痛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型)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青少年寻常性痤疮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面部皮损局部多针围刺及背俞穴刺络拔罐,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P<0.05.结论 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型)可达清肺泄热,健脾化湿,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春期痤疮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背俞穴刺络拔罐法和口服丹参酮胶囊对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的差别.结果 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8.5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背俞穴刺络拔罐能明显消除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症状,是治疗痤疮的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由风、痰、瘀、虚所致,结合临床表现,确立了“调和气血,活络止痛”的治疗原则。采用川芎嗪穴位注射结合刺络拔罐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记分比较,系统观察对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证明本疗法对无先兆偏头痛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患者痛点局部施行刺络拔罐方法,隔日治疗一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痊愈23例(53.596),显效12例(27.9%),有效5例(11.6%),无效3例(6.9%),总有效率93.0%,治疗前后VAS比较,P<0.01.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人面、胸背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我科以络刺拔罐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近4年来临床治疗124例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24例中男85例,女3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最长的7年,最短的6个月。2 治疗方法2.1 取穴 第一组:大椎、至阳和二穴两侧夹脊穴;第二组:身柱、筋缩和二穴两侧夹脊穴;第三组:神道、脊中和二穴两侧夹脊穴。2.2 操作方法 背部督脉点刺拔罐。患者反坐靠背椅上,双手放在靠背上,低头使前额垫在双手上或在床上俯卧位,先用7…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生大黄粉配合刺络拔罐放血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卫生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组,针药组给予生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比较。结果针药组治愈4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比较,针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针灸学》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头维、率谷、角孙、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常规针刺.治疗组腧穴处方同对照组,先予风池穴“温通针法”,再对余穴施术治疗,余穴操作同对照组.均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头痛强度;采用头痛影响测定-6(HIT-6)问卷评价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 (P <0.05).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VAS评分和HIT-6问卷得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P <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头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法联合新癀片外敷与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疱疹最疼痛点采用刺血、拔罐等方法,联合新癀片外敷;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及外用阿昔洛韦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止痛、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放血拔罐法联合新癀片外敷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30min、1h、2h、4h后处死动物取脑,分别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参数督脉走罐对亚健康人体背部局部皮肤血流量影响及规律的变化,探讨走罐对机体阳气的影响。[方法]对20名亚健康成年人分别进行静息空白观察,以及罐压为-0.01~-0.02 MPa,走罐时间为5 min,罐压为-0.02~-0.03 MPa,走罐时间为5 min,罐压为-0.02~-0.03 MPa,走罐时间为3 min的督脉走罐,应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监测上述不同干预方法对亚健康人体大椎穴、身柱穴及大椎与身柱连线的中点,在走罐后即刻、5、10、15、20、25、30 min穴区局部皮肤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走罐后皮肤局部血流量升高(P<0.05),随时间延长血流量逐渐降低。不同参数督脉走罐对局部血流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压力较大或刺激时间较长时,血流量的变化反而较小。3个观察点在静息状态下血流量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压力刺激时大椎穴与身柱穴从走罐后15 min起,血流量存在区别,且走罐后大椎穴变化幅度大,身柱穴维持高峰时间长。[结论]1)不同的走罐方法对督脉阳气的调节是不同的。2)走罐后皮肤局部血流量增加,机体阳气功能增强。3)穴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模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超声引导组(U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5~8 mg·kg-1·h-1)。C组采用传统指尖触摸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U组采用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次数、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与U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25.0%和62.5%,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50.0%和87.5%、总成功率分别为75.0%和100%。C组与U组穿刺置管次数分别为(3.0±1.6)次和(1.5±0.8)次,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分别为(15.8±6.1) min和(5.4±2.9)min。与C组比较,U组穿刺置管次数少,穿刺置管花费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采用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技术进行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可提高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减少穿刺置管次数,缩短穿刺置管花费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O含量和NOS活性变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刺络放血组.每组分别在缺血30min、1h、2h、4h不同时间点取脑,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 MCAO后,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比较,脑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使缺血后NO含量、NOS活性降低(P<0.05、P<0.01).结论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NO含量、NOS活性的升高,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从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针颈百劳为主配合拔罐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针颈百劳为主配合拔罐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采用温针结合拔罐疗法,取穴风池(双),大杼,颈百劳(双),针刺得气后,以艾条置于针柄;出针后,选百劳(双)、大杼、肩井(双)、天宗(双)拔罐疗法,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 痊愈23例(46%),好转25例(50%),有效1例(2%),总有效率98%.结论 温针颈百劳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颈性眩晕,可改善局部供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偏头痛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针刺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初步探讨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4组,每组各6只.对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进行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必理通组予必理通灌胃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大鼠颈总动脉的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心率(HR),计算颈总动脉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Vs/Vd),对各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轻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PI数值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PI升高(P<0.01).各组颈总动脉直径、Vs、Vd、Vm、RI、Vs/Vd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大鼠的颈总动脉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颈总动脉血流量、PI与偏头痛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偏头痛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